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611

一、中外科技和思想文化

(一) 中国科技思想

1、古代(速查115页)、近代(速查20页)、建国以来(速查115页)的科技成就

2、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加快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卓越贡献。

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孔子“仁”“礼”等治国思想符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关心百姓生活,努力构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4、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发展的启示

国家应大力普及义务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宽松的课堂气氛。

5、考点综合归类

(1)按领域归纳古代科技成就。如按数学、医学、发明、工程等领域归纳。

(2)按时期归纳古代科技成就。

商朝成就:司母戊鼎、甲骨文、青铜艺术

秦汉时期成就:《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华佗的麻沸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张衡与地动仪。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祖冲之计算圆周率、郦道元《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羲之与书法艺术;石窟艺术。

隋唐时期成就:大运河、发明火药、赵州桥的建造。唐诗。

宋朝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资治通鉴》。

明清成就:建造故宫、长城,李时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四大名著

(二) 世界科技思想文化成就

1、古代(速查33-34页)

2、近代(速查44页)

二、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1、见速查66页

▲2、我国古代具有时代精神的思想主张。

(1)孔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

(2)孟子主张资源持续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法治”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战略。

(4)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3、中国近代思想家的相同点。

(1)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改变落后现状。

(2)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世界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2、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潮)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四)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对比与联系

1、思想解放依据阶级性质归类。

(1) 地主阶级

①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2) 资产阶级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思想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④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思想。

⑤启蒙运动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3) 无产阶级

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

3、先进思想促进社会进步的例子

文艺复兴 促进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 为 美国独立 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法典》) 、拉美独立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进步事件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导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进步事件产生。

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进理论对革命有指导作用。

史论结合,结合史实说明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如启蒙运动影响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

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五四运动;邓小平南巡讲话促进改革开放等。

4、谈谈中外思想解放运动的 内在联系 。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三大思想解放潮流,即戊戌变法——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我们应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中国教育变革史

(一) 古代教育的变迁

l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3、隋唐时期: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进一步完善。

4、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格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

5、清朝前期: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

(二) 近代教育的变迁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立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1904年清政府被迫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三) 现代教育成就

1、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结构渐趋合理。

3、“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四、河南历史与中原文化

(一)拜祖大典 祭祖大典 炎黄子孙

1、新郑 拜祖大典。新郑是黄帝故里,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建都地,人文始祖黄帝在新郑建立有熊国。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大典源予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盛大典礼 已成为炎黄子孙追思先祖懿德、 传承华夏文明、增进民族感情、祈福社会和谐、促进祖国统一,共谋和平发展 的盛世庆典,成为全世界华人寻根求源、认祖归宗的重要平台。

2、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全球华人都自称炎黄子孙。黄帝轩辕被尊为中华民族(全球华人) 的“人文

始祖”(或称“人文初祖”) 。

(二)、司母戊鼎 青铜文化

1、青铜文化——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文化,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出土于河南安阳。

(三)、甲骨文文字变迁

1、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22009年11月,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在 河南安阳 正式开馆。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

3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

(四)、安阳殷墟

1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的所在地。

2、殷墟。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小屯一带) ,在“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遗址 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

(五)、佛教的传入 洛阳白马寺 龙门石窟 医圣张仲景 科学家张衡

1、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是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原地区的。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流传。汉明帝派人建造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2、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语言文学方面: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词都来自佛教经典,古代的诗歌词曲、小说戏剧,如《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深受佛教影响。

(2)建筑艺术方面:塔式建筑、石窟雕塑。如西安大雁塔、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无不渗透着佛教文化。

3、医圣张仲景。河南南阳人,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4、东汉科学家张衡。河南南阳人,发明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早于欧洲1700多年。

(六)、隋朝大运河 杜甫 白居易 玄奘 韩愈 吴道子

1、隋朝大运河。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经过河南的有永济渠和通济渠两段,隋炀帝始建于公元605年,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通航以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促进了沿岸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出生于河南洛阳(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 ,贞观初年,只身赴天竺(今印度) ,著有《大唐西域记》。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3、杜甫。被尊称为“诗圣”,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人,盛唐大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4、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 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 座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5、韩愈。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 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6、吴道子。唐代画家,被誉为“画圣”,阳翟(今河南禹州) 人。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7、河南地方史

8、河南古都遗址类

四大古都:开封(相国寺、龙亭等) ;郑州(二七纪念塔、商城遗址等)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 ;安阳(殷墟、甲骨文、司母戊鼎等) 。

9、思想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河南

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厚重。

五、中国古今 农业科技 发展

1、中国古代 农作物 的推广和引进

(1)原始农耕: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2)商周时期: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3)汉朝: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并从西域引进苜蓿等作物。

(4)唐朝:蔬菜有很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人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5)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和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6)明清时期: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2.中国古代的改进。

(1)原始社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

(2)商周时期:用木、石、骨、蚌耕地;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4)汉朝: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5)唐朝:唐朝农民改进犁的结构,制成曲辕犁,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中国古代的兴修。

(I)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为平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3)汉朝:西汉时代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4)隋朝:隋炀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元朝:为了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

4、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点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大运河:隋炀帝时期,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其它涉农问题

(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土地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二) 世界历史上的 农业问题

(1)俄国

1861年改革时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因此它的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

(2)美国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于西部土地的需要,有利于美国的西部开发,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主要是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

(3)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4)苏联(苏俄)

十月革命时期,苏俄颁布《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引导农民参加集体农庄。

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及称谓的变化

国民革命军(南昌起义)→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会师)→八路军、新四军(南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

七、社会主义发展史(十月革命95周年) (1917-2012)

(一)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包括: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十

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苏联改革与解体、东欧改革与剧变、新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

工人运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理论实践一一理论实现——理论发展

↓ ↓ ↓ ↓ ↓

宪章运动 马克思主义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年一1848年)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2)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3)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4)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6)历史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经验。(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

3.由理论到实践: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1871年)

(1)背景:1 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经过: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五月流血周”,标志着巴黎公社运动失败。

(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4)《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为了纪念巴黎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作。

4.由理论变成现实——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5.由理论到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6.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地跨欧亚的12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阵营。(含中国)

7.挫折发展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至破裂。

(2)苏联和东欧改革受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

量遭到重大挫折。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8.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革命道路) 。

(1)俄国: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2)中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二)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

1.马克思主义

(1)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意义: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列宁主义指导下,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

3.毛泽东思想

(1)形成过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进攻大城市失败,认识到城市中敌人力量的强大,进而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意义: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②从而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八、新时期外交事业发展

1、70年代促使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②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考虑改善对华关系对美国有利。

中国方面:①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②改善

中美关系有利解决台湾问题。

2、走向世界参加国际组织

(1)“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中国成功在上海

组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APEC 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和《领导人宣言》。这是迄今为止由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人WTO

,中国入世,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世界地位,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3)奥运外交: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这次盛会也成了国际政要聚首的舞台。这次以中国为中心的“奥运外交”,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一个新阶段。

(4)世博外交;2010年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各国政要通过参观世博会进行多边会晤与对话,为外界更加客观、平衡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世博外交”是2010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

3、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中美关系友好发展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

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友好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4、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

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对外开放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

5、对以后我国外交工作的展望: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比较新旧中国国防、外交变化

旧中国有国无防,历次侵略战争,使中国饱受屈辱。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海军、空军、导弹部队,以科技强军,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外交变化:旧中国因落后挨打,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外交受凌辱,如《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侵犯中国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主要原因是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真正独立自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富强起来了。

九、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及对外政策

1.对外关系

(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 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2)唐朝:遣唐使(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 ;玄奘西游天竺,《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的重要典籍。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①郑和下西洋(印度洋) ,促进亚非经济文化交流;②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③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澳门遭到殖民侵略。

(6)清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侵略,展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维护国家统一。随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对外政策:

(1)西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2)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3)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从古至今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 :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再到对外开放。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示: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对

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 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5.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1)“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的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使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由于落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2)国运的盛衰与不同对外政策的关系: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

十、党的创新和世界史的创新

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创新

(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2)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模式”) 。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4)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 世界史科技创新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圆周率等

(2)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次本茨发明汽车;第三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等

3. 制度创新

(1)中国古代商鞅变法秦国由奴隶制度转变为资本封建制度;日本大化改新由奴隶制度转变为资本封建制度;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1861年改革由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日本明治维新后由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4. 思想创新: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

5. 措施创新:(1)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先河;(2)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

十一、中外民主法治建设历程

2、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历程

3、近现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法制进程

4、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向西方民主政治学习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

6、民主政治建设与破坏

建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坏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思维拓展】

(一)、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受到人们的抵制和反对。说明了什么?

说明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人想进行独裁专制,必然受到人们的反对。

(二)、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1) 民主法制建设 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 资本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要求 ,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三)、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异同。

(1)相同点:都反映了资产阶级 掌握政权 的要求以及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都提倡自由,民主,平等。

(2)不同点:①《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为限制国王的权利而制定的法律性文件,具有宪法性质,而《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不具备的。②《独立宣言》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者的表现,体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后两者则体现了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③《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权利法案》相比,比较集中体现了人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和要求。

7、民主法制建设发展中的的局限性

(1)古代:希腊政治权利只掌握在少数公民手中,奴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2)近代:英国保留封建君主;美国印第安人、黑人没有和白人一样同等的权力。

(3)现代: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

十二、大国关系

(一)中美关系

2.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1) 当今中美关系的特点 :友好合作是主流,双方也有摩擦、矛盾。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美两国应如何发展两国的关系:在美国政府遵守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的原则下,全方位发展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中美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 :维护世界和平、消灭和限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保护世界环境、反对恐怖主义、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3) 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坚持从战略高度长远利益来处理中美关系;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是稳定发展的关键;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美文化碰撞、交流、沟通,增强互信。

(4)当今世界 中国应对中美关系 措施:谋求和平与发展,把握机遇,主动进取,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发展。

3.中美两国历史相同特点 :

(1)都经历过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终赢得国家真正独立;1783年美国经过独立战争赢得独立。

(2)都有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中国分别于1997年、1999年和平解决港、澳问题,采用“一国两制”政策;美国通过南北战争。以战争方式维护了国家统一。

(3)都有克服经济困难的良好措施。

(二)、中日关系

1.古代的中日关系:和平交往是主流,封建社会后期开始摩擦。

隋唐时期 :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十多次,它在传播唐文化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鉴真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大化改新是占代日本模仿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一次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日本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平息倭寇,他训练的军队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

2.近代中日关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日本对中国有两次大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强国道路、军国主义道路,19世纪末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开始侵略中国,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中国的戊戌变法,第二次是1937~1945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另外l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

冷战对立时期(1949--1972年) :日本坚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敌的态度,加入美国的对华包围圈,拒不承认新中国。

友好和平时期(1972年一2009年)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迫使日本重新调整对华政策。1972年9月,中日正式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始了新的睦邻友好关系,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近年来中日关系曲折。

当今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等。

5.如何正确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④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6、世界背景下看抗日战争

1929年~1933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为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是“二战”中最早开始反法西斯的国家。“二战”全面爆发于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而中国已全面抗战两年多了。

中国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在亚洲抵挡了绝大部分日本法西斯军队。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二战”也以反法西斯一方胜利而结束。

(三) 美日关系

美日关系“恩怨两难断”。①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闭关锁国的日本大门。1853年,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通商”,否则开战,次年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随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接踵而来,使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从而触发了日本明治维新。②通过明治维新崛起的日本很快又与美国狼狈为奸地踏上对外侵略之路,如两国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先后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③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日本的利益得到了最大满足,而美国却未获实利。为了协调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国倡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会议上日本对外扩张计划受到了限制,美国是最大的赢家,从而也埋下美日直接对抗的仇恨的种子。③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处于战争状态。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成为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之一。⑤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日本利用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之机,发展经济,调整政策,迅速崛起,至20世纪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名资本主义经济大国。随着日本经济的再次崛起,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四) 中印关系

古代文明比较

①都是产生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印度: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

②都创造古老的文明。印度创建了阿拉伯数字、佛教(公元前六世纪产生) ,中国创造了甲骨文、道教等。

③印度影响至今的文化或制度:种姓制度和佛教。中国是儒家文化。种姓制度,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等地,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等地。儒家学说是春秋时期的儒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立,他提出“仁”的主张,主张“仁者爱人”,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

十三、世界局势的变化与中国

十四、理解重大历史事件“新”的含义

十五、理解下列“形象说法”的含义

1、中学生应怎样适应全球化

(1)储备知识: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好外语,学好网络知识。(2)培养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3)心态开放:面向世界、未来,善于竞争和合作,对外来文化善于鉴别和正确选择。

2、抓住以下特点复习:

导致一战爆发的组织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组织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

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组织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

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是:2001年APEC 会议。

十六、民族精神

l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2、井冈山精神

勇于开拓的革命胆略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突出体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重要特征;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灵魂所在。

3、苏区精神

“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为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

4、长征精神

(1)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队精神;(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5、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

6、抗战精神

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7、抗美援朝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8、铁人精神

艰苦创业的精神(或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

9、“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于攀登。

10、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1、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国古代史

1、口诀速记朝代顺序: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

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历史阶段特征:

(1)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特征: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2)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西晋、隋、元。

(3)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西汉和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4)几次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元”。

3、了解历史的途径:教科书、出土文物、史书记载、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社会调查、网

络、影视作品等。

其中第一手资料包括文物和遗址等实物类,可信度高;第二手资料包括史书文献类。

中国近代史

1、评价左宗棠:是地主阶级中的爱国官员,19世纪七十年代,收复新疆,是一位民族英雄;

同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福州船政局,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比较孙中山与毛泽东:分别开辟“共和国”,孙中山领导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领导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毛泽东领导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领导人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 。

3、孙中山与华盛顿,两位“国父”。华盛顿领导美国赢得独立民主建国,被誉为美国“国父”,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两人都为民主政治做出贡献,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4、井冈山:在江西省,中国“革命的摇篮”,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南昌:在江西省,“军旗升起的地方”、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上海:中共“一大”会议所在地;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参加罢工。

遵义:在贵州省,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北京:“五四”运动发源地。

延安:在陕西省,中共在此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革命圣地”

瑞金:在江西省,长征出发地。

5、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美国1947年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施行冷战政策,在此背景下美

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6、近代与河南有关的战役:①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淮海战役。(在河南陈官庄全歼敌军)

中国现代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有哪些?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反对北洋军阀倒行逆施、尊孔复古行为。

政治上:五四运动,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军事上: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消灭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支军阀。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政治形势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并引发政治危机,美国经过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德国、日本等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扩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实力大增,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1936年新宪法颁布,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3、亚太地区历史事件:

①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协调了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但侵犯了中国利益。②1941年珍珠港事件,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③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的成立,促进亚太地区协作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认识到: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会促进亚太地区和平发展。

4、归纳印度、中东地区历史

印度:文明古国,创造阿拉伯数字;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二战”后,印度独立,走上民族振兴之路。

中东地区:现在的中东地区集中了两大人类文明发源地:西亚的两河流域地区 和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人们创造楔形文字,在此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最古老的成文法典;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金字塔。公元1世纪前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创立基督教;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传播东西方文化,如传播并改造了由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创作《天方夜谭》等文学名著。

5、20

6、20世纪后期政治、经济、科技新变化: 政治: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经济全球化趋势。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

7、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扫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障碍;

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

三次科技革命——提高生产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改革创新(如罗斯福新政)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

8、法德两国近代历史上,为人类思想解放做出了哪些贡献?

法国: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运动,宣传民主、自由、平等,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德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指引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关文章

  • 山东20**年本科一批二志愿投档分数线
  • 山东省2010年本科一批二志愿投档情况统计表 批次:2本科一批 投档志愿: 2二志愿 院校 文科 理科 计划数 投档比例 投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计划数 投档比例 投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0008北京化工大学               5 100 5 625 607 0009北京邮电大学      ...

  • 四川大学20**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维护广大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校名为四川大学,英文译名:Sichuan University. 第三条 四 ...

  • 20**年山东省高考一批录取分数线
  • 清华大学 689 北京大学 688 复旦大学 678 北京大学医学部 679 上海交通大学 673 中国人民大学 670 浙江大学 66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65 南京大学 66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6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653 中央财经大学 650 西安交通大学 64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 "关爱"杯全国网络征文大赛策划方案
  • "关爱"杯全国网络征文大赛策划方案 作者:雪飘无痕 时间:2005-10-29 字体:[大] [中] [小] 当一个落难者受到别人的救助,被救人表示感激,但救人的人只要求被救者如果有机会救助别人时,只需将这个要求传下去就行,这样,爱心就如同一条珍珠项链,一环一环地传承下去,直至永 ...

  • 西安科技大学20**年
  • 会员中心西安科技大学 2013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来源:考试大 2012 年 9 月 5 日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指导教师 考 试 科 目001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学术型) 0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

  • 20**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院1.doc理
  • 201 5年河省普通南高招校本科生批一院 平行投校档数分(理线) 说科明:平行志 愿档投的则:在上线考生中先按分数优先规原的则从高到分低分排(当序到多遇考名生分同,时依 次按照语 .文学.外语数.合科综的目单科绩从成分到低分排高序),按再考生填的高校报愿志顺投档序. 校 院代号 1057中国 学科大 ...

  • 20**年河南省一本投档线
  • 代号 院校名称 计划 实际投档人数 最低分 语文 数学 外语 1100 中央民族大学 38 39 615 105 124 126 1103 中南民族大学 207 210 582 107 122 114 1105 北京大学 28 28 680 120 141 133 1106 北京大学医学部 22 3 ...

  • 论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的联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的联系 作者:闫鸿翔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3期 摘要: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建筑物的设计情况往往是其当地的人文科学的很好体现,因此探讨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 ...

  •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 ! %% 第!$卷第!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101234*152)31067',8!$,/'8!9+):! [政治理论]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毕国明 (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云南昆明#; 摘%要:科学发展观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