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初探

  摘要: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涵义、产生背景、现实意义以及路径选择几个角度来探讨“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希望能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美丽中国;理性解读;产生背景;现实意义;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是在当代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理论功底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创新性,是一篇具有历史性、前瞻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总体布局,阐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为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设“美丽中国”开辟了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后的中外记者会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自此,“美丽中国”的概念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这是我们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做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新境界。   一、“美丽中国”的理性解读   两会期间雾霾袭城,PX项目引起民众恐慌游行,地下水污染事件等问题一次次拷问着党和政府的良心,“美丽中国”成为民众一致的呼声。美丽中国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要打造我们的“中国梦”。中国美不美丽,这不是个宣传问题,也不等同于形象问题,美丽中国不是以不发展保留原始自然面貌,给人留个好印象,而是要去做实事,在发展观中显示并开始应对一些现实性地问题。   “美丽中国”的概念是新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并不完全陌生,经历了一个从不断发展到日臻成熟的历史过程。十五大,我们党审时度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后又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随后“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到了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布局由“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美丽中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目标。   就其具体内涵而言,笔者认为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美丽中国”首先要表达的是自然环境之美。最直接的形象当然是天蓝、山秀、水净、地绿,也就是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平衡。“美丽中国”是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经济发展速度,GDP固然重要,但是给子孙留下天蓝水绿的空间也同样重要。   其二,美丽中国蕴涵着和谐之美。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可见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3]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美丽中国”的产生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产生背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4](P.324)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1]现阶段的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环境均处于世界低水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短缺困境,同时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地震、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只是追求GDP的盲目发展。   2.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日渐显现。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发展而不顾长远利益,那么就无异于自断发展道路,自取灭亡。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消除了。”[5](P.230)我国目前所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就是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可以说,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透支了太多的资源、环境甚至人们的健康。   3.世界各国“绿色发展”的潮流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潮流。“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进步。   (二)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和不足会阻滞其他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有保障,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政治发展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和谐。   2.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中国发展的选项,强大富裕却付出环境恶化的代价,同样不是人们的希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态权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的新期待。   根据中国环保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七大水系中仅长江和珠江水质良好,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松花江和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仍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生态危机悄然逼近,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美丽中国”这个目标,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3.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著名伦理学家彼得・辛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改变,地球就会改变,并牵动所有国家的改变”。以往国际社会谴责中国 、遏制中国,给中国施加外交压力,往往在环境问题上做文章。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独论地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态度。   回顾过去的几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从德班到多哈,在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在2012年的多哈气候大会上,中国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决定,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大幅减排并对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出资。政府积极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十一五”规划首次设立节能减排的两项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写入“绿色发展”并独立成篇……中国正逐渐告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十八大报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建设路径   1.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绿色能源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同时改变依靠资源增加和能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提供持续有效的资金支持   大力发展绿色科技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持续有效的资金支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本就难以研发新的绿色技术、更难以推广绿色技术。   (二)政治建设路径   1.将生态文明最为考核领导部门政绩的首要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GDP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衡量指标,这极易导致发展观念的狭隘化。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制度中,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基本国策的执行”。[6]   2.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   为适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要建立严格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三)文化建设路径   1.加强生态宣传   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离不开生态宣传,要求我们要运用各种大众媒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伦理规范和生态道德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   2.引导民众转变发展理念   引导民众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摒弃“人定胜天”、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一味索取、征服自然的价值取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习惯。   (四)社会建设路径   1.广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   我国民间组织蓬勃兴起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如北京地球村、绿色江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都是民间环保组织。相关部门应为环保民间组织提供有利的法律政策环境,优化配置资源,加强监督管理与引导服务,促进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   2.加强国际合作   此外,还需要更加深入广泛地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尊重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寻求生态文明的共赢。   “万物并生,天人合一”。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而且将生态文明纳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提出“美丽中国”诗意目标,实现“心灵之美、社会之美、生态之美”的完美结合。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 http://www.xj. 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012-11-19.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 民日报,2012-11-16.   [3]王军旗,华昊.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 夺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N].解放军报, 2013-01-08.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6]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理 论界,2013,(1).   [责任编辑:胡 悦]


相关文章

  •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粗析与初探
  • 霞圈霆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粗析与初探 齐思莅.姚朋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鲤堑丝丝 摘要:介绍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田园城市理与花园城市的根本区别.无贫民窟无烟尘城市群以及该城市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分析了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原则及其与 ...

  •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城市以迅猛的速度飞速发展,乡村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乡村的景观设计规划从总体上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当代,以建设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乡村的总体建设被已经成为了首要任务.建设"美丽乡村" ...

  • 处理好防洪建设与水环境建设的关系初探
  • 处理好防洪建设与水环境建设的关系初探 姚雪球 金红珍 徐瑞忠等 (吴江市水利局) [摘 要]: 随着吴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局部地区水质相当差,水质型水资源缺水现象已有发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新时期吴江水利要正确处理好防洪建设与水环建设的关系,实行 ...

  • 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 hpa738 陈凤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 ...

  • Odvmja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1,论财会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 2,效益不景气企业的财务策 3,企业筹资环境研究 4,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 5,企业流动资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 6,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成因与对策 7,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

  •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大全之一
  •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大全之一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大全之一 论文序号 论 文 题 目 001 基于三层体系的分布式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002 供应链模式下库存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003 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研究 004 我国物流企业务流程模式研究 005 中国物资储总公司从事现 ...

  • 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 2013-10-15 10:46:01     作者: 朱锋    字号: T|T    来源: 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新的历史时刻,如何更好地为未来的双边关系发展夯实基础.规划蓝图,中国在思考,中亚也在思考. 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以后,对外关系活跃而又富有新意.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频繁的出访活动,不仅 ...

  • "一带一路":引领中欧共筑梦
  • 精彩导读 中欧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双方合作具有"洲际效应".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 ...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
  • "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战略设计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