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经济阶段性特征出发谋发展

  从2013年1月19日起,31个省份两会陆续召开。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路线图和新的战略与举措,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地方如何规划与落实,将成为地方两会的最大看点。   强化省情市情意识,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国情,这就决定了各个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有所不同,而地方决策层对当前各自地区的发展形势的判断也不尽相同,这也是2013年地方两会的最大看点之一。   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发展具有特殊性,认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得更加重要。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2012年12月28日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做好首都的工作,必须科学地审视首都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首都发展的五个阶段性特征:第一,在经济发展方面,进入了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首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也要看到,首都经济的实力还不够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还需深度调整,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第二,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进入了实施精细化管理阶段;第三,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进入了加强服务管理创新阶段;第四,在文化建设方面,进入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入了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阶段。   山东省是沿海经济大省,2012年山东GDP将很可能突破5万亿大关,进入三个5万亿梯队。面对这样的成绩,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2013年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自觉把握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阶段性特征,是实现新跨越的前提。目前,“五个优势”正在形成,这就是以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标志的产业优势,以实施“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为核心的重点区域带动优势,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支撑的创新驱动发展优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的一体化优势,以建设生态山东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实现山东新跨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务之急是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深化和丰富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中部地区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中部崛起正在加快推进。其中,2012年河南省GDP将突破3万亿,而湖北和湖南则加入了2万亿队伍。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最近一段时间在多个场合对湖南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剖析,认为湖南要立足省情制定和实施符合湖南实际的目标任务。主要是“三个立足”:立足湖南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的实际;立足“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并存这一最大现实;立足处于负重爬坡、后发赶超的发展形势。   陕西省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西部落后省份,开始迈入全国中等发达省份,被列为“金砖四省”之一,2011年进入“万亿俱乐部”。2012年5月7日,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当今之陕西,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省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量仍然较多,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等等。   可以说,用“阶段性”的观点看问题,从“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出发审视问题,用“阶段性”发展的理念指导决策,是科学决策的核心要义所在。   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在发展态势向好,不利因素不少,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许多领导干部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的“底线思维”给人很深启示。最近,不少省委书记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底线思维”。有的提出要善用“底线思维”,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提出“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有的提出,“底线思维要求我们把形势想得复杂一点,挑战看得严峻一些”;还有的提出,“底线是正能量的动力源”等。   广东的经济体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顶着如此耀眼的光环,刚刚履新的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却将“忧患广东”摆在首位。2013年1月17日,胡春华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首次作“施政报告”。在报告中,胡春华强调,做好经济工作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广东发展现在面临的严峻现实,是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而且省内还存在大量欠发达地区。从后有追兵的情况看,江苏的经济总量离广东的距离越来越近,部分经济指标已经超过广东。胡春华表示,广东已经不具有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优势,并切实感受到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要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势头还不够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还需增强,一些关键领域改革尚不到位,一些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仍有发生。   同样具有强烈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的还有刚刚履新的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统计局2013年1月21日公布,2012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5%,但在各大省市经济增速的排名中,若无意外,这一速度或是“垫底”的。这也是上海经济增速在2011年位列全国“倒数第二”后的再次后退。即使如此,韩正忧虑的不仅仅是速度,更关心的是能否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2012年12月17日,韩正在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成绩不讲自然在,问题不讲就难有忧患意识。要准确把握中央对形势的科学研判,既看到形势的积极方面和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更清醒看到形势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预计得更严峻一点,把工作预案和方案准备得更充分一点,做到心中有底、防患于未然。韩正强调,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关键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使之贯穿于上海经济工作全过程。   强化全局意识,在更高层面谋划跨越发展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一年,也是十八大后开局的一年,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各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发展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是全国第一个提出要实现现代化的省份,目前已经具备了朝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冲刺的基本条件。2013年江苏省两会上,江苏省省长李学勇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2年达5.4万亿元。由于广东省尚未公布经济总量,但是较外界看来,江苏的经济总量已经离广东并不遥远。那么,江苏拿什么与广大竞争呢?江苏省定的2013年GDP增长目标是10%,战略举措是以“高轻优强”进行产业调整。其中,“高”的表现在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轻,在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其在产业体系中的占比;优,则是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优化;强,意味着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作为地处西部的欠发达地区,2012年全国经济中最大的一匹“黑马”就是贵州。2012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国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方面的增速排名全国第一。而在2010年时,贵州的位置还在全国第29位,媒体称其为“贵州速度”。2013年贵州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好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GDP确保增长14%,力争增长16%。这么高的发展速度为全国所罕见。围绕这一发展速度,贵州省制定的策略是坚持以“三化”兴“三农”,以民生带发展,大力提高工业经济、城镇化率、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四个比重”,其中的重点工作是扩大投资,增加投资能力、优化投资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坚持新区先行、产城互动、典型示范、改革突破,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链 接】   胡春华的“十个广东”   2013年1月17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作报告,描绘了一个未来广东,透露了他的治粤理念和基本思路,从中可以看到已具雏形的“十个广东”。   ●“忧患广东”:当前经济回升势头还不够稳固,一些关键领域改革尚不到位●“升级广东”:坚持加快结构调整,多种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均衡广东”:推动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腹地广东”:综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民生广东”: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广东”:要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掌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平安广东”: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推进“平安广东”建设,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广东”:着重在制度机制层面上处理矛盾和问题,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党建广东”:强化党要管党意识,在党的建设上用心用力●“清廉广东”: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   资料来源:2013年1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

  • 马克思恩格斯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比较
  • 作者:戚攻 探索:哲社版 1998年09期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认识 比较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必须首先定位相比较的事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其目的,一是为了考察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讲课人:安世兴 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具体国情和发展道路不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同,决定了各国的法律体系必然具有不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

  • 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综述
  •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把握,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关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学说,也是共产主义理论体系.未来社会制度和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的逻辑统一.在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一些理论 ...

  •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前提
  • 作者:俞吾金 探索与争鸣 1995年06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古今中外文化的大交汇,社会生活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暴露出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问题.传统价值观念的陨落和拜金主义的兴起,简朴之风的衰微和挥霍.贪污现象的蔓延,社会分配的落差和民工潮的涌动,社会秩序的 ...

  •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
  • 作者:包心鉴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02年08期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要深入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由此深透揭示和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否则,离开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离开我 ...

  • 天津大学毛概复习重点
  • 重点章节整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 ...

  • 对政治经济学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 对政治经济学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摘要:生产方式、占有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说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可以认为: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所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否定资本的因素。生产 ...

  • 毛概课本重点个人整理笔记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比较重要 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提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

  •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清单
  •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清单 吴舜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