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批评角度分析

从心理批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

摘要:《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一篇巨著,是英国天才女作家唯一一部小说。本文从心理批评的角度分析作者在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心理内涵,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的多样性和矛盾性,从而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关键词:心理批评人性三我复仇回归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所写的一部爱情悲剧,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极其复杂,有时兼具几个矛盾甚至对立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主角人性的扭曲和回归的历程,所以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小说就成了最适宜的途径。所谓心理批评就是从作家、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的心理角度分析作品意义和价值,是现代新的、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

一、小说中的作者的心理内涵

艾米莉常年离群索居又内向孤僻,再加上她从小就生长在荒原上,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外部世界,所以《呼啸山庄》可以说是她分裂的自我在内心情感世界里的种种冲突的宣泄和心灵孤独的投射。她把写作当作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以及对爱的渴求的唯一途径。她把爱情的痛苦、欢乐和残酷无情表现得如此强有力,这也是她的爱情观,浓烈而绝望的爱,弄够给人希望,也能够给人绝望,能够使人毁灭也能让人新生。《呼啸山庄》有很大的缺陷, 但这些缺陷是无关紧要的, 正如横倒的树杆、滚落的石块、飘拂的雪花, 可以阻碍, 但不能堵塞高山激流一泻千里的流势一般。你无法把《呼啸山庄》同任何一本别的书相比,你只能把它同埃尔-格莱科的一幅伟大绘画相比。那幅画里, 在晦暗、荒凉的景色里, 蕴育着雷霆风暴的阴云笼罩下, 细长、消瘦的人形表现出各种扭曲的姿态, 他们正屏住呼吸, 被一种非人间的情绪镇住了,一道电光穿过铅色的天穹, 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的人物从小生长的广寂的荒原、如狂风暴雨般的爱情和仇恨,无疑是艾米莉所生活的场景的投射,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最熟悉的环境就是荒原,所以小说中不可避免的有大量的荒原场景。艾米莉读过许多的书但是生性孤僻,她的内心中有一个宽广、孤寂的荒原,她虽然孤僻、内向,但是却渴望如暴风骤雨的爱情,她的内心是孤寂的就如同那寂寥的荒原,但是她的情感却是复杂而浓烈的。

二、从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分析人物

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可分为三部分, 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其中充斥着人类被压抑的原始本能、欲望和冲动, 它以快乐为惟一的行为准则, 追求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是显意识的一部分, 源自于“本我”。而“超我”亦是意识的一部分, 是理想化的自我, 它总是在社会道德的规范下行事。“自我”位于“本我”与“超我”之间, 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 趋利避害, 将那些不能被社会接纳的东西压抑和储存到无意识中去, 为“本我”寻找一个达到目的的最佳方式, 既防止过度压抑造成精神伤害, 又避免与社会道德公开冲突, 因而“自我”总是试图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在小说中希斯克里夫暴躁、野性是“本我”的代表,凯瑟琳则是“自我”,而林顿则是“超我”。“自我”源自“本我”, 大多数时间总会倾向于”本我”。在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原始的野性美, 他们粗野、狂暴, 如同荒原上恶劣的气候。“超我”在社会道德规范下形成, 比原始野蛮的“本我”看起来似乎更文明、更高尚。所以当凯瑟琳第一次来到画眉山庄时, 就被这里安详、文雅、富足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住了, 而在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映照下,

“本我”显得异常野蛮与丑陋。在凯瑟琳的眼里, 希斯克利夫外表丑陋, 行为粗俗, 而且地位低下, 她羡慕画眉山庄主人文雅的举动并试图模仿他们。尽管凯瑟琳在内心深处爱着希斯克利夫, 但却认为下嫁自己的仆人有辱自己的身份, 仅仅为了财富与儒雅的外表, 凯瑟琳最终嫁给了林顿, 背叛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凯瑟琳既想抓住符合世俗社会价值观的东西, 又不想放弃灵魂深处的真实情感 , 试图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她既无法放弃对希斯克利夫发自灵魂深处的爱恋, 又无法抗拒外部物质文明的诱惑。尽管世俗的价值观下她希望嫁给一位“体面”男人, 但她跟林顿的婚姻并没有给她后来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快乐。对于过去她和希斯克利夫之间互为灵魂、互为彼此的心灵契合, 凯瑟琳始终无法释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没有“本我”便没有“自我”的存在。凯瑟琳说:“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心上:并非作为欢乐, 而是作为我自己的一部分而存在。”所谓“超我”总是想以道德来限制、约束“自我”,所以凯瑟琳在画眉山庄并不快乐,在她眼里画眉山庄成了束缚她自由的监狱,她迫切的想要逃离这里回到呼啸山庄,回到广阔的荒原上。

三、人性的迷失和复归

本文对于人性的描写十分深刻,希斯克里夫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归”是小说的主线,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的爱深沉而浓烈,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希斯克里夫在黑暗的地狱中的唯一救赎。可是凯瑟琳虽然爱着他,却嫌弃他的出身,所以最终抛弃了他而嫁给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凯瑟琳的抛弃使得希斯克里夫的性格扭曲,他的心里只剩下了仇恨。他在离开三年后重新回到荒原上,展开了他的疯狂的复仇。他诱使辛德雷挥霍家产最后成为他的仆人,他也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他勾引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并和她私奔,将她囚禁在呼啸山庄并折磨她。凯瑟琳因心灵的折磨而在生完女儿后死亡,留下了女儿凯蒂。而伊莎贝拉也在逃走后剩下了儿子小林顿。凯瑟琳死了,希斯克里夫的心也死了,凯瑟琳是他唯一的爱和希望。在凯瑟琳死后,希斯克里夫彻底的成了一个心中只有仇恨的冷漠的恶魔,他不让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学习,教他各种恶习,让他整天干农活,满口脏话。他在伊莎贝拉死后将他的儿子接回呼啸山庄,但是他并不爱他的儿子,他在林顿病重之际将凯蒂接回呼啸山庄,逼迫她与小林顿结婚。在林顿死后将画眉山庄占为己有,而他的儿子只是他夺取画眉山庄的工具,在与凯蒂结婚不久后死去。这时候的希斯克里夫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完全全的疯子,他在疯狂的报复完所有人后。只留下了两个山庄和无尽的孤独。最后哈里顿和凯蒂的相爱好像使他看到了昔日的自己和凯瑟琳,最终他释然了,找回了自己失落的人性,最终在对凯瑟琳的思念中死去。

可以说希斯克里夫是为爱情而生也为爱情而死,他的一生都活在对凯瑟琳的爱和恨中。他们之间的爱情浓烈而狂躁,正如那荒原,令人心生恐惧又想要接近。他的人性因为深沉的爱和极度的恨而渐渐泯灭,却最终又因爱而复归。他在哈里顿身上看到了昔日的自己,而凯蒂又是和凯瑟琳如此相像,他们幸福的在一起,就仿佛是他和卡瑟琳并没有分开一样,他们的爱情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延续。于是他死了,在无尽的思念中,他死后葬到了他的凯瑟琳的旁边,他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到了凯瑟琳的身边。整本小说都充满着黑色的压抑和绝望中,整个荒原死气沉沉,但是最终却以希望和光明结尾。


相关文章

  • 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地理学研究_邹建军
  • 文学地理学研究 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地理学研究 邹建军 摘要:自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之分支学科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正式提出之后,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兴趣,纷纷撰文表示支持与肯定,并以实际的作家作品的研究为文学地理学作出贡献.然而,什么是文学地理学批评,有的学者并不了解:究竟如何开展对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有的学 ...

  • 晓琳:荣格.原型理论与中国
  • 瑞士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之一,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瑞士的已不仅仅是瑞士美丽的山水了.到瑞士的苏黎世去见见大名鼎鼎的卡尔·荣格,或在荣格过世后的今天去库斯纳赫特瞻仰他的故居,去波林根感受荣格亲手制作的石刻与塔楼,走一走荣格曾天天经过的那座小石桥,已成了许多游客的夙愿.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

  • 从单一到多元
  • 文学批评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文学批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话语方式从独白走向复调,批评视角从地区走向国家,批评主体由科班走向大众,从而获得愈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各地文学批评界共同努力,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捕捉心灵成长动 ...

  • 在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县公安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事迹报告会 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局召开全县公安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事迹报告会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回顾总结学习动 ...

  • 在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今天,县局召开全县公安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事迹报告会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回顾总结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情况,对分析评议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刚才经侦大队.治安大队两个单 ...

  • 鲁迅身后不寂寞
  • 作者:孙伟科 文艺报 2000年09期 鲁迅研究中对于政治模式分析疏离 八十年代以来,鲁迅研究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领域,形成新见迭出.争论激烈的局面.在众多学术问题上所产生的分歧,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相适应,显现出向前发展.无比活跃的势头. 八十年代鲁迅研究最响亮的口号是"回 ...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文学研究方法论>论题辨析 1.研究方法 (a.考察特定事物的手段:b观察角度:c.分析理解的程序.) 2.文学研究方法 (a.考察文学现象的角度.视点:b.分析理解文学现象的程序.) 3.批评方法 (a.对特定文学现象理解判断的角度:b.解析特定文学现象的程序.) 4.文学现象 (a. ...

  •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外国语学院xx级 专业:英语教育x班 学号:0xxxxxxxx 姓名:杨xx 指导教师:蔡xx 职称:副教授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 ...

  • 麦当劳广告"婴儿摇篮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课程:广告批评方法论 题 目:麦当劳广告"婴儿摇篮篇"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 任课老师:花家明 院 系:传媒学院 专业班级:2010级广告班 姓名:周兴全 学号:[1**********]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麦当劳广告"婴儿摇篮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