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填空题整理

第一章程 绪论

1. 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 研究教育问题, 探讨教育规律, 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 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科学, 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 (教育学)以教育实践经验为材料来源和思想基础

3. (教育科学)是指以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多种相关学科的总称.

4.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 本质的联系.

5.(《学记》) 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6.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欧美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是一种主张定量研究的教育学。

7.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8.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力.)

实验归纳法是由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卢梭《爱弥儿》

第二章程 教育概述

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活动.

9..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特定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0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1教育起源于劳动,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 和(人的发展需要) 的辩证统一.

12所谓学校教育结构是指构成学校教育总体系的各部分,各方面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13学校教育类型结构是指由具有自己独立的质的规定性的教育阶段,教育样式或教育方面所组成的结构。

14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式指一定社会学校教育开展和实施中的整体工作系统.

15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按照一定的职能关系有机组织起来的结构体系, 它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16课程标准是指各门学科对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以纲要的形式分别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17课程方案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8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对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教育行政管理, 教育经费控制等关乎教育的一些重要方面和完整的教育教学机构体系所作出的明确的, 严谨的规定和安排.

19(《壬寅学制》) 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0(《癸卯学制》) 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1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21986年颁布,施行的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 儿童,部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3义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宗旨在于(提高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它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奠定基础. 24教育对社会生产,社会经济所发挥的这种影响作用称之为教育的生产性或教育的经济功能。

25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传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26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机构等.

27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8学校的(精神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9科学技术对教育具有

30

3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指教育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等其他社会现象来说,所具有的自身的独特的运动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32人是其

33个体身心发展包括

34外铄论(塑造说) 中国古代的荀子观点:“化性起伪”,

英国哲学家洛克观点:“白板说”著作《教育漫话》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性格形成学说”他认为“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

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35 内发论(自然展开说)

36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7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8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

39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0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即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

41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42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43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所造就的人的规格和质量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4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5“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46“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47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人物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8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9(培养现代人) 是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1957年首次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1999年6月首次提出以培养学生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表述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的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50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

51 体育。概念: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5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53美育。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54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或落实。

55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

56素质教育的目的与素质的基本分类,素质教育显然担负着3大基本任务(选择):

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心里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它居于素质整体结构的最高层。

57实施素质教育,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双基”教学

58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

59在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核心特征

60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和合作性教师专业发展) 两大类型。

61自主性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62两种著名的学生教育定位理论

1. “教师中心论”代表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2. “儿童中心论”代表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63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

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64课程就是用以影响学习者的全部经验和材料,即课程不单纯指知识,还包括学习者的体验和经验,及潜在的文化,制度,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经验的动态创生过程。

65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

66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学习到的匪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1. 有关学科知识结构划分的观点是学校课程门类结构的依据。

2. 知识的来源观对课程观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3. 知识价值观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67课程设计就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方式表现。

68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69课程计划最终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年龄的特点。

70在学科顺序的排列上,要反映学科本身的体系,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71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是编撰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72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升学考试,毕业会考等统一考试提供可能和直接依据。

73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74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75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在校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76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7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分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78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在新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一般是以(国家课程)的形式出现的,选修课程一般是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的。

79(确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内容)是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核心。

80教学时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81所谓发展,包括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一般发展是指体力,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特殊发展是指才能方面的发展。

82教学过程的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形势教育论以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为代表。

实质教育论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为代表。

83教学原则(填空):教学原则是人门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84.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85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

8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温固而知新”

87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8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8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90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内容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91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92练习法是一种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93演示法。是指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做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94参观法。是指根据教学的任务,紧密配合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一定场所进行直接的观察,调查和研究,以此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的方法

95关键点是指学科中的某些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的智能的发展起到突破性的作用。

9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来划分的课的种类。

97单一课又可细分为以传授新知识为目的的新授课,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为目的的复习课,以培养技能,技巧为目的的练习课,实验课,以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检查课等。

98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99教学组织形式概念: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00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具有高效,经济,规范等优点,缺点是教学进度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导生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基础。

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

文纳特卡制。创始人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

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分组教学也称“多级制”或“不分级制”,它是一种将学生按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班或组,

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

特朗普制。特朗普制又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101我国学校的教学采用班级制授课制始于1862年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02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03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104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105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同行教师或教育行政领导,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06说可形成的背景性要素:1. 理论。2. 教案。

107评课时用教学理论评价教学实践,用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活动。

108德育是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已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109道德教育指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与自然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道德教育史德育的基础。 110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的前提。

111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个人的道德。

112德育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政治功能)是德育首要的社会功能。

113德育的文化功能可以分为社会文化的维护性功能和变异性功能

114美德是个体道德品质。

115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手段主要包括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116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117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18(德育活动)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119行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20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

121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念,准则,规范等。

.122国家队培养人的需要时确定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本依据。

123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24知与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

(2)引导小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并提出适当的道德行为要求,进行行为训练。

125生活的原则。生活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德育内容要突出生活性。(2)了解学生的生活现实,提出“适当”“明确”“有序”“有恒”的要求。

126爱和民主的原则。爱和民主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通过爱与民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师要实行民主化教学。

127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和主动建构中学习,做自己学习和行动的主人。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2)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128体验的原则。体验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去感受,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体验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2)体验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自主构建。

129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教师不仅仅要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而且要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模范行为和知识技能去教育学生,做学生的好榜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2)以身作则,表里如一。

(3)协调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整体效应。

130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教育集体教育个人辩证的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3)要加强个别教育,把教育集体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教育目的,实现教育内容,在教育原则指导下,运用教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31说理教育法是我国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等形式。 讲授法德主要形式有三种:讲述,讲解和讲演。

132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133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134班级是由处在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水平相当的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式群体,它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13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和中心工作。

136主题班会是围绕某一主题,在班会课时间开展的,全班学生参加的班级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137班级教育力量是指班级环境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班级工作力量是由多方面教育力量构成的教育整体。 138班集体是指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目的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基层学生集体,是一个班学生群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殊形态。

139集体舆论就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言论和意见,是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

140非正式群体是指针对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指以个人喜欢为基础,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若干学生自发结合在一起的小群体。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于(1995.3.18)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

142、《教育法》规定:国家坚持以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这一规定,表明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143、我国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4、《教育法》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这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教育在我国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45、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种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146、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机构是(国家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

147、教育督导制度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148、(教育评估制度)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等,进行综合的或单项的考核和评定制度。

14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教师法》的重要依据。

150、教师的权利可分为(普通公民权和教师职业权)两个部分。

151、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典型特征。

152、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宪法、教育法。

153、爱国守法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54、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55、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156、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157、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内在要求

158、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15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2004.3.22,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

160、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

  •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关于实施<杭州市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教师. 教育管理.实验.电教人员晋升中高级职务能力 水平考核办法>和<杭州市晋升高级教师 (含小中高)外语考试要求及范围>的通知 各直属学校(单位).高中.镇中心辅导学校.街道中心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成校.社会力量办 ...

  •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比较初等教育]试题及答案3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比较初等教育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他撰写的 的教育见闻. 2. 20世纪的前半期,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建立"------- "而进行 的. 3.由于 ...

  • 应聘教师心得体会
  • 应聘教师心得体会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于xx年从师范院校毕业,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我的经历有点复杂,但也颇具戏剧性,有点被骗了的感觉。我第一次面试是在我这里的开发区,那时刚毕业,没什么经验。本来要专升本的我因为几分之差没能继续我的读书生涯,并因此错过了当地的招教时间,后来听同学说我们这里的 ...

  •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整理
  •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客观题) 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情境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研究对象: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 ...

  • 精心整理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填空题汇总(20张纸)
  • 1. :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 法规, 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 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 规定,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 少 ...

  • 20**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特质是( D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D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

  • 小学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简答)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我国主要实行六三制义务教育,部分实行八年制)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更加注重教育制度的 ...

  • 小学招体育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一 填空题 1.把以( )和( )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2.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 ). 3.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体操.( ).( ).低单杠等. 4.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 ).( ).( ).( ). 5.跳跃是小学的重要教材内容之一.分为一般性跳跃.跳高.跳 ...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填空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填空题及答案1 1.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比较典型的是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3.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亦称<钦定学堂章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