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15)

摘要:

城市化,一个不可逆转的经济大势,随之而来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以及城乡结合部日益猖獗的“黑车”市场,引起各方关注。本文在经过认真调查,获取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基础上,主要从“黑车”市场现状、产生及发展原因、存在“合理性”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字:黑车 失地农民 城市化 城乡结合部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t is the financial trends of the time. In the train of it causes a lot of peasants lost their own lands and amounts of shady vehicles appear the getting stronger day by day in the suburban district. Many departments have showed solicitude for the social phenomenon。We write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careful research and gathering the enough materials.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shady vehicles that it includes the emerging, developing and existing circumstances of the shady vehicles. And we also inquire into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bad influence of the shady vehicles existence. Finally, we put forward the value suggestions and questions in order to give the reference advice of real value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ing of the city of our socialism.

Key words: shady vehicles; peasants lost their own la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uburban district department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欣欣向荣,另一方面又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难题。近年来,在城市中迅速滋生的“黑车”市场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城市进程中急需治理的难题,它给社会治安和城市交通等带来了不少的冲击。随着城市外扩,失地农民增加,“黑车”在我国广大城乡结合部迅速滋生蔓延,甚至在个别地区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行业。调查和分析城乡结合部的“黑车”现象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黑车” 又被称为“野的”,成都方言俗称“野租儿”,指没有在道路客运管理部门办理任何相关营运手续,且较长时间实行有偿服务的车辆。目前,地方政府对“黑车”市场的政策是严防死打,实际上效果却欠佳。

笔者调查后发现,在城乡结合部或大或小的“黑车”市场,有着其存在和壮大的“合理性”、特殊性以及复杂性。其从业人员多是当地的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这部分人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人是迫于生计才从事这一非法行业的,结果成了弱势和非法的矛盾结合体。笔者认为:要将这一部分从业者和一些恶性竞争的“黑车”司机区分开来对待。妥善处理城乡结合部的“黑车”市场,已经是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以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黑车”市场为调查对象,本着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走近并深入了解当地公共交通设施和“黑车”市场的真实情况,探究其存在原因并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实际、可行的方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1 调查地区 ........................................................ 3

1.1 典型性....................................................... 3

1.2 可操作性..................................................... 4

2 调查目的 ........................................................ 4

3 调查计划 ........................................................ 5

3.1

3.2

3.3

3.4

3.5

3.6 前期准备..................................................... 5 文献查阅..................................................... 5 实施调查..................................................... 5 数据分析..................................................... 5 整理结论建议................................................. 5 形成书面报告................................................. 6

4 调查实施 ........................................................ 6

4.1 调查对象..................................................... 6

4.2 调查方法..................................................... 6

4.3 数据分析..................................................... 6

5 调查分析 ....................................................... 17

5.1 “黑车”现状................................................ 17

5.2 “黑车”产生、存在、发展壮大的原因.......................... 19

5.3 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22

6 建议与思考 ..................................................... 24

6.1

6.2

6.3

6.4 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供应量...................................... 24 对“黑车”从业者划分区域统一管理............................ 25 对从业者进行分流............................................ 25 通过再就业计划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渠道........................ 25

结束语.............................................................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1:调查问卷 ................................................... 28

A. 学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 .......................................... 28

B. “野出租车”市场问卷调查 ...................................... 29

附录2:调查记录表 ................................................. 30

A. 西航港临港路口机动车流量记录表 ................................ 30

B. 司机运营收益情况跟踪调查卡 .................................... 30

附录3:照片资料 ................................................... 31

附录4:相关政策及文献摘要 ......................................... 34

附录5:调查采访笔录 ............................................... 35

1 调查地区

鉴于对调查的可操作性和调查结果的代表性这二者的综合考虑,本次调查中,笔者选择了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作为调查对象。

1.1 典型性

寺圣社区地处四川省双流县文星镇,位于双流县与成都市武侯区的交界处,地处西南航空港组团腹心地带。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的产业和住宅区不断向郊区转移,寺圣社区这样原来以农村为主的城郊地带已迅速转变为兼有城乡特色的特殊空间,周边建设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成为了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千千万万城乡结合部中较具代表意义的一员。

图 1 寺圣社区区位图(比例尺 1:130000)1

寺圣社区原名寺圣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现有居民2000多人。从80年代开始,第一批土地(54亩)被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征用,带来新进人口200人左右,截止到2003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750亩),一共被征用1255亩农田。近20年间,共有13家单位征用其土地,到2007年6月全村土地还剩100余亩,且均为不适和耕种的边缘土地。2据初步调查由此而带来的新1

2 数据来源:51地图网 数据来源: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

增人口在10000人左右,其中有90%以上的人口为暂住人口。此外,现在其境内包括周边正在兴建的商用住宅和学校,以及工厂又将会带来相当一部分新增人口,从而加速其城市化进程。

目前,寺圣社区的原住居民主要从事餐饮、住宿、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其人口大部分已从第一产业转入第三产业。

寺圣社区同我国多数城乡结合部一样,既是城乡功能的过渡区,也是城乡功能的混杂区。在这一类地带,均具有人口成份复杂,经济发展迅速,空间景观混杂,农田与建筑并存,土地权属复杂,建设发展迅速,但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失地农民众多等一系列特点。特别是因公共交通不完善这一特点所导致的“黑车”市场的迅速膨胀,成为包括寺圣社区在内的广大城乡结合部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寺圣社区黑车市场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而且是伴随着该地区城市化的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形成的,形成时间在3年左右,现在已经相对成熟。同其他城乡结合部一样,“黑车”从业者主要是当地的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车辆大都是他们利用政府一次性补偿费用所购买的私家车,所面向的顾客也大都为当地居民,且采用“蹲点”和电话联系相结合的形式招揽生意。

1.2 可操作性

寺圣社区在区位条件上便于调查取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有利于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由于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居民、私营业主较为熟悉,这就为进行深入的调查提供了便利。另外,由于距离近,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同时,也大大的节约了调研的时间、资金、人力成本,有利于保证调查的持久性。 2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是在对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黑车”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化进程下失地农民从事“黑车”的这一现实问题,以期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为社会和谐发展献言献策。通过社会调研和分析,联系城市化进程的大环境,以“黑车”问题来窥探城乡结合部发展中的缺漏,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和参考建议。

走近当地“黑车”,走近失地农民,了解特殊群体的特殊处境。真正走近并了解当地从事“黑车”的失地农民的生活,真实反映这一

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了解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做好反馈。

响应团中央号召,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本着一份对社会事业的热心和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以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发现、提出、调查、分析问题,踏踏实实地为国家建设献一份力。

3 调查计划

此次调查活动,笔者从2006年11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到2007年5月主体工作完成,一共历时6个月,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即前期准备、文献查阅、实施调查、数据分析、整理结论建议、形成书面报告。

3.1 前期准备

2006年11月18日,项目调查小组正式成立。

2006年12月,调查项目全体人员参加立项,确定调查方向。

3.2 文献查阅

2006年12月~07年3月,参考阅读相关文献,筹备确定调查纲要、调查思路,设计调查方案。

3.3 实施调查

2007年3月7日~3月9日,对目标调查单位寄送调查函。 2007年3月10日~3月25日,对相关单位进行咨询和数据采集及资料整理。

2007年3月26日~4月10日,分别对成都市市民、青城山居民、四川省双流县文星镇居民、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2007年4月11日~4月16日,对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黑车”从业者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

3.4 数据分析

2007年4月17日~4月23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整合。

3.5 整理结论建议

2007年4月24日~5月初,分析、讨论解决方案并撰稿。

3.6 形成书面报告

2007年5月8日,在经过老师的指导之后,最终形成正式书面报告。 4 调查实施

4.1 调查对象

 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黑车”从业人员、居委会、居民  四川省双流县常乐村、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黑车”从业人员

 西南民族大学新老校区学生

 成都市武侯区武侯横街居民

 成都市蓉城出租车公司

 成都市紫荆西路加气站

 成都市温江区加气站

 成都市石羊加气站

 成都市武侯区城管部门

 成都市武侯区肖家河派出所

 成都市客运管理所

4.2 调查方法

 直接观察法:主要运用在对临港路口以及市区一些路口、加气站等场所的分时段、定点观察。

 采访法:主要运用在对相关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的访谈,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民众,也多用此法。

 问卷法:主要运用在对居民的抽样调查上面。

 统计资料的间接来源

4.3 数据分析

笔者以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为主体进行了相关调查,共发放问卷630份,其中面向居民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40份;面向“黑车”司机7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600份。对相关

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当地居民、周边学校师生、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等进行了多方采访,对采集到的数据做出如下整理和分析。

4.3.1 “黑车”发展现状

A. 市场规模

图 2 寺圣社区“黑车”数量变化图 (单位:辆)3

据悉,从1992年开始城市化进程推进到该区域,农业用地开始大量被征用并转为其他用途。伴随这一进程,当地“黑车”行业开始兴起并迅猛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了300余辆,多在双流国际机场拉客。随着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强和其他一些个人原因,到现在数量已经减少到了100辆左右,平均每天“固定蹲点”的平均数为20辆。最近几年,随着学校及工厂的迁入,当地“黑车”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

B. 从业人员

表 1 “黑车”司机年龄、性别交叉表

3 数据来源: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

表 2 “黑车”司机文化、年龄交叉表

从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来看,这些“黑车”司机主要为当地失地农民,且几乎为男性,占受访者的92%(受访的60位司机当中仅有5位女性),年龄在20岁——50岁之间不等。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以下,有效接受劳动技能培训难度较大,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选择的职业种类范围较小。

C. 车辆构成

图 3 “黑车”新旧程度构成图

主要以中低档的奥拓、奇瑞QQ和长安面包为主。另外从车辆新旧程度来看,一手车占到58%,二手车占到42%。

D. 营运收益

笔者联系了10位比较熟悉的从业司机,将设计的营运记录卡片发到他们手中以此了解他们营运状况。最终,收回了8份有效的记录卡片。以下是综合8位司机有效记录卡的运营记录汇总表。

表 3 运营记录汇总表

反馈的数据显示,每辆车平均每天可以跑3.4趟,平均的日营业额为97元左右,按照这个标准,综合对业内人士提供的信息以及队员的跟踪抽样调查,可以推算出每位司机平均一个月的收入是在3000元左右。

4.3.2 产生、存在及发展原因

A. 供需矛盾突出

a) 需求旺盛

图 4 成都市城区面积变化图(单位:平方公里)4

成都市城区面积由2001年228.1平方公里直线上升至2006年的541.3平方公里。而市区常住人口也从2001年的252.22万增加到了2006年385.2万人,另外全市总人口1124.4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2.8%。城区规模增长了,但是公共交通等的基础建设却跟不上城市面积的增长的速度。这给那些新入住郊区的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在有急事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

4 数据来源:www.sc.xinhuanet.com

表 4寺圣社区人口变迁表5

如上图所示,从80年代至今,寺圣社区已经有大约8200新增人口入住,由他们的出行需求所引致的消费市场规模不可小觑。同时,由于三个房地产项目的陆续开盘,在2007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又会陆续有20000人左右入住。排除私家车因素,按目前公共交通客运运力增长速度,市场规模将有将近一倍的增长。不难估计,在一段时间内当地对公共交通方面的需求是将有明显上涨的,这将对运力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b) 供给不足

5

数据来源: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

表 5 附近市级公交线路一览表

从公交车方面来看,虽然有6条公交线路经过,但是其中的3条主要路线124、300、304均为机场专线,其车站离寺圣社区居民区较远,乘坐不便。而且这些公交线路中普遍两个目的地之间停靠站数较多,故而车辆运行时间较长,其收车时间较早对居民出行的时间有较大限制。而300路由于收费较高,很少有当地学生和居民会乘坐。另外,三路跨区域公交车804B和808的区域局限性和发车频率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满足更多人的出行目的地需求。

图 5 寺圣社区临港大道2段3日内各时段公交车流量

上图是经过连续三天内分四个固定时段总共12次,在寺圣社区主要路段:临港路和川齿路交汇处,观察所得出的记录。其中公交车经过的总数量为56辆,占整个经过机动车数量(2039辆)的比例为2.75%。

表 6 是否出现“打的难”的情况

在受访的540位对象中有75.6%的被调查者都反映出现过“打的难”的情况。如此普遍的意见反映,再联系以上的公交车流量图,充分说明了供给不足的现状。

图 6 出租车万人拥有率(2005年)

6

由图可知,成都市在全国的几个特大城市中是垫底的位臵,万人拥有率仅为21辆。可见就成都市总体而言,出租车运力明显不足。

该图为紫荆西路加气站实地拍摄,可以看出加气站的繁忙,由于加气紧张使得出租车每天的实际运营时间大大降低,从而更加剧了出租车服务的供给不足问题。

6

数据来源:

www.sina.com

B. 农民失地失业

表 7 寺圣社区耕地占用情况表7

据村委会书记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占地,寺圣社区在2003年6月以前,共有农田2200亩,2003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建成,占用寺圣社区农田740亩左右,加上其他商业占地,共占寺圣社区农田1255余亩。现在社区里共有失地农民1200人(全村人口

7

数据来源: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

2100人,700户)。在2007年6月以后由于城市规划和商业占地,全村仅剩农田100亩,但很分散且产量极低。

C. 行业自身吸引力

表 8 运营成本对照表

上表是笔者通过采访一些出租车公司有关负责人所得出的一个出租车司机运营成本和2007年寺圣社区“黑车”运营成本对比表。一辆正规出租车的车辆报废年限是5年,“黑车”则没有明确的报废年限的规定,只要在运行20年后每年接受2次年审如顺利过关就仍然还可以运行。这样将成本再一摊算,可见与正规运营出租车相比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D. 填补时间、空间空白点

图 7 市民选乘“黑车”的原因比例图

调查显示,在乘坐“黑车”的原因中,有264人选择因为没有交通工具而乘坐,占48.9%。由于上述几路公交车的收车时间普遍偏早,

形成了客运时间上的空白点。与此相对应的是,“黑车”同正规出租车一样具有“点对点”的优势,快捷、方便,加之附近公交线路覆盖较少,且区域内很少有正规出租车出现,一旦遇急事或者没有其他交通工具选择时,“黑车”便成了唯一选择。

E. 解决部分就业

表 9 “黑车”司机收入与其占家庭收入交叉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运营“黑车”收入越高者占家庭收入比重就越大,而且收入在1200元以上,且占家庭收入50%—80%的就有20%。这部分从业者本身甚至是整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其他就业技能的失地农民而言,从事“黑车”工作成了他们失地后的首选。可见,失地农民从事“黑车”行业其实也是一种自行解决就业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减轻政府负担。

F. 顾客有一定忠诚度

表 10 市民选乘“黑车”频繁程度频度表

经历。

G. 司机技术优势

表 11 “黑车”司机驾龄与年龄交叉表

从业者普遍比较年轻,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并且年龄与驾龄呈正相关趋势。他们普遍驾龄较长、路况较熟。

H. 顾客态度

表 12 市民对“黑车”存在的态度频数表

车”的存在,而明确表示不支持的只有23.7%。可见,它确实为当地的人们带来的极大地方便,可谓“深得民心”。不外乎顾客的目标在于车费的最小化和所乘坐车效用的最大化,总是希望以最近的路线、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花费达到目的地。尤其当地“黑车”紧挨着学校和寺圣社区两大需求市场,方便、快捷又有成本优势,周围居民对这一特殊群体青睐有佳。

5 调查分析

5.1 “黑车”现状 5.1.1 市场规模稳中有升

该市场发展主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新增人口的增多形成并发展的,目前规模已达到150辆左右,并呈逐渐上升趋势。每天 “固定蹲点”的车辆平均数为20辆,并有早、中、晚时段的高低峰区分。可以预期,随着西南民族大学的扩建、几大楼盘的户主的相继入住以及航空港物流基地的建成,该市场还将逐步扩大。 5.1.2 经营方式简单灵活

司机采用“固定蹲点”、包车、拼车等形式进行灵活经营,且均采用议价方式,即上车之前通过双方协商确定价钱。 5.1.3 从业人员同质

从业人员多为30—50岁的中青年男性,为家中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转业可能性小。但是,其中不乏驾龄较长,路况熟悉,经验比较丰富的从业人员。从业者之间较熟识,容易形成区域内的“小集团”。 5.1.4 车辆状况不佳

车辆以价格低廉的奥拓车、奇瑞QQ和长安面包车为主,其他有一些价位在3到5万元之间经济型轿车。 5.1.5 营运收益可观

笔者综合采访记录、调查问卷的数据,了解到他们的年平均收入在30000元以上,而整个寺圣社区居民的年平均收入是55008左右,这个收入远远高于总体水平。 5.1.6 营运路线较短

“黑车”的乘客多以到成都市区、双流县城为主。也有少量司机接过外地业务,去其它城市。据笔者了解,最远的一位载人去过攀枝花。

5.1.7 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该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周围居民数量将在未来几年内翻一番。在基建设施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增加无疑给“黑车”行业

8

数据来源: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

带来相当的潜在消费群。 5.1.8 地方保护主义

据社区委会主任介绍,社区曾经想把这些“黑车”整编起来,组成一个“出租车公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申请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寺圣社区的“黑车”市场发展至今。在社会稳定与严打“黑车”的政策大环境二者间权衡选择,当地政府的态度往往选择了前者。

5.2 “黑车”产生、存在、发展壮大的原因 5.2.1 内在原因

A. 供需矛盾突出

从整个成都市来看,市民的出行需求和现有的公共交通设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尤其在以出租车为代表的“点对点”客运方面,这一矛盾显得特别突出。目前成都市每天出租车的满载率在70%左右9,如此,在市区需求都没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城郊地区的需求又怎能满足。

从寺圣社区来看,由于地处成都市区与双流县城公共交通的空白区域,其公共交通设施的滞后性更明显,这就为“黑车”的滋生和壮大提供了一片“沃土”。

B. 农民失地失业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占地,到目前该村耕地已所剩无几,07年上半年统计:该地区共有人口2008人,农转非人口为1458。失地后从事灵活职业的人有673人10,这其中就包括“黑车”司机,从业人员在70人左右,占10%的比例。

由于从业人员以失地农民为主,普遍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低,对于转业要求高,所以,普遍选择自谋职业。在政府补贴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养家糊口,开“黑车”由于要求技能低、形式自由,在缺乏其他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吸引了相当部分的失地农民利用政府的一次性补偿费用购买并从事“黑车”生意。

C. 该行业自身的吸引力

该行业属于无照经营,运营成本低,随之而来的暴利便成了不少从业者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910

数据来源:www.cdtaxi.com

数据来源:四川省双流县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

相对其他一些劳动高强度职业,该行业无论在对体力的要求上还是体力耗费上都相对较小。

工作相对自由、灵活,这一点迎合了当地的老百姓“休闲”、崇尚自由的生活习惯。

不用像外出务工人员那样背井离乡,所以受到大多数中年从业者的推崇。

D. 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

一个行业能够长期存在并得以发展,必定有其一定合理性与优势。根据笔者的分析,综合得出当地“黑车”存在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有效的弥补了当地交通线路不完善的缺陷

b) 填补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时间上的空档

c) 相对正规出租车,价格低廉

d) 有效的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e) 服务“点对点”,填补了运营范围的空白

5.2.2 外部因素

A. 四方利益难平衡

对于“黑车”这一特殊行业,与其密切相关的有以下3个部门(或群体):乘客、出租车公司和地方政府。四者同处于相互关联的链条中,彼此目标的差异性甚至是相抵触性,决定了“黑车”治理的难度。

a) 地方政府方面

“黑车”的存在对正规出租车市场造成挤压,且这些“黑车”没有办理相应的保险,驾驶人员未经过专业客运驾驶技术培训,乘客乘车缺乏安全保障。为了维护公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整个市场秩序,地方政府大多会对这个特殊行业进行打击管制,但同时由于无法解决“黑车”经营者就业安臵问题,政府面临处理这一弱势群体与非法经营之间的矛盾。由于管理部门监管措施单一,打击力度的不足,以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社区管理者或居民的变相支持和保护,在“全民皆是黑车司机”的情况下,从业者被逮罚款只是偶尔发生的事情,“黑车”带来的收益也足以弥补这一罚款。罚款的执行也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未能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管理规定。“黑车”的存在也导致了国家大量的税收流失。

b) “黑车”司机方面

由于生存的压力和利益的驱使,“黑车”运营者“知法犯法”的

走进了这个行业;年龄的局限,失地后谋生手段的缺失,缺乏其他生存技能,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家庭经济来源单一等等压力和矛盾迫使从业者严重依赖“黑车”的经营。一些失地补偿在实施上出现了疏漏,导致有的从业人员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失去了信任,加大沟通的难度,大大降低他们与政府的配合度。

c) 顾客方面

他们的目标在于乘车效用的最大化,总是希望以最近的路线、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花费达到目的地。“黑车”紧挨着学校和寺圣社区两大需求市场,方便、快捷又有成本优势,周围居民对这一特殊群体青睐有佳。作为城乡结合部,成都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双流县公共交通系统在范围交错上存在空间空白点,跨区域公共交通系统运力不足,若取缔“黑车”运营后,短时间内运力需求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不利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调查显示,有47.4%的受访者支持“黑车”的存在。可见,它确实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可谓“深得民心”。

d) 正规出租车从业者方面

“黑车”现象的泛滥存在和政府监管不利,一方面导致了众多正规出租车从业者的抱怨。由于正规出租车营运成本较高,收益较低,而“黑车”经营成本低,应有的经营风险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回避,许多出租车司机甚至转而从事“黑车”营运,加重了“黑车”现象的泛滥。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运力紧张,市场目前处于较严重的供小于求局面,此外城乡结合部处于两个区域运营市场的交错区,目前“黑车”的经营区域超出了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填补了正规出租车运营范围和运力供给的空白。此外“黑车”从业者处于生存压力所迫,愿意从事一些利润较低,营运风险较大的营运路线。鉴于上述原因“黑车”现象的存在目前并未于正规出租车司机的利益造成较大冲击,因此正规出租车司机对此现象并未监管部门提出较为强烈的取缔压力。

B. 查处难度大

对于运管人员来说,“黑车”管理有几大难:识别难、取证难、处罚难。这三大障碍客观上给“黑车”的查处造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另外,政府和政策上也出现了一定问题。

a)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出租车行业,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主体历来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也是造成行业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全国31个省、市、有14个由建设部门管理,17个由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双重管理,管

理主体不统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管理工作。成都市出租车管理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且由于成都市在出租车管理方面采用招标拍卖经营权的方式,从事出租车经营的司机一般都无力竟拍到经营权,大多通过转包方式运营,这间接的增加了正规出租车运营成本,且现有出租车运营管理规定过于僵硬,限制了从业者的灵活经营,使正规出租车行业成为一块“鸡肋”。上述情况也在另一方面为“黑车”现象的存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笔者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城管、派出所、客管所均以“此问题不归我们管”为由来搪塞,对于“黑车”问题更是避而不谈。然而大量的相关资料却显示,多数“联合打击”行动中一般都是这几个部门参与,并联合公安局、执法大队、交管局,有时候还有工商局。由此可见,由于没有一个长期的部门固定管理,常常是几个部门互相推诿责任,造成权力真空,进而又为长期有效地治理“黑车”带来了行政上的困难。

b) 治理政策单一笼统

目前政府对“黑车”采取的政策是坚决打击,但是大多在市区中心地带,力度也相对比较大,被查到的“黑车”处以5000元到30000元不等的罚款。由于罚款力度大,许多司机在被查处后宁愿舍弃车辆,所以收效甚微。而且,那种不定期的“联合打击”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黑车”仍然屡禁不止。

而在笔者所重点调查的城乡结合部,由于政府部门精力有限,另外出于对当地居民出行需求、从业司机的生存需要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在其不违反社会治安的前提下,政府多采取“默认”态度。只要他们不占道,不闹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时常和一些有关部门达成某种“默契”,尽量不干涉他们的经营。

5.3 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5.3.1 引发治安问题

目前而言,定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司机喊价具有随意性。这不仅对于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不平等交易的行为,同时也会搅乱市场,引起内部人员之间的纷争从而导致打架斗殴等影响社会治安的行为发生。另外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市场的扩大,并逐步形成垄断过后,也不排除司机强行拉客、敲诈顾客等一系列危害顾客利益的事件和行为发生。由于在各区域中的从业者都是熟人,彼此容易结成同盟,拉帮结派,排挤外来人员,进而引发治安问题。

另外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发现许多司机为了防身,都随身携带

有钢管、铁棒等管制刀具,在受访的10位司机当中,有7位司机都在车里备有上述器具。此外作为非法承担公共交通运输,也不便于公安部门对社会安全的监控管理,由于寺圣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并紧靠双流国际机场,不少犯罪分子利用黑车作为作案交通工具的情况正日显突出。

5.3.2 乘客安全缺乏保障

A. 购买保险数额少

由于是无照的私家经营,他们只能为车辆购买座位保险,据透露,假如在发生交通意外的情况下,乘客最多只能得到最多10000元的保险赔偿金。

B. 车况方面没有保证

据调查,区域内有42%的“黑车”是二手车,有的甚至是报废的出租车就直接改头换面当起“黑车”了,车辆日常检修维护情况不容乐观,营运车辆超期“服役”情况严重,不少车辆连安全带都没有,甚至车门、车窗等部位存在相当明显的损坏,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这种种情况对乘客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C.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据多位乘坐过“黑车”的受访者放映,不少“黑车”司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闯红灯,逆行,疲劳驾驶,为走近道选择路况较差和危险的路段行驶等情况。

5.3.3 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由于其行业特征,司机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聊天、睡觉、看报、打牌等消磨时间的活动上。这部分人员大都是30—40岁的青壮年,且多为男性,拥有较强的劳动能力,但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有效劳动力的严重浪费和流失。

5.3.4 前景不明朗,从业者进退维艰

从前景来看,如果当该地区的基础交通设施逐步跟上,完善到可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时候,势必要导致这个市场的萎缩甚至是消失,也就意味着那个时候这批从业人员会失业。当笔者问及:“如果以后这边有出租车了,公交车也完善了,没人坐你们车了怎么办?”

他们说:“我们大不了就不做这个了呗,到时候再说吧。”

5.3.5 挤占正规出租车运营

如上文所述,“黑车”简单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较低的价位为其吸引了相当数目的顾客,而其中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由正规出租来满足的。特别是电话预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它的业务范围,对正规出租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6 建议与思考

此次项目调查使笔者更加深刻和清醒地认识到,“黑车”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治理这一问题面临诸多困境。但困难的存在不能成为不作为的借口,“黑车”现象的存在及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障碍,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主要从增加供给、改革管理制度,“黑车”本身整编分流、失地农民再就业和失地补偿三个方面考虑。

6.1 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供应量

“黑车”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在需求不减反增的情况下,笔者首先考虑应该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交车和出租车。合理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扩大覆盖范围,着重处理好对于城乡结合部和跨区域公共交通工具的协调和管理。

6.1.1 公交车

 设计更为合理科学的运营线路 适当延长或者是调整运行时间 适当增加公交车数量 提高某些热线的发车频率 提高公交车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

6.1.2 出租车

改革出租车行业目前的管理办法,使经营权更灵活更合理的分配给从业者,增加出租车数量,协调区域间出租车经营范围和利益冲突,减少不必要的经营约束力。在经营模式方面,可以考虑引入公司化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即企业拥有产权、经营权,个人不再拥有,企业

不以任何形式向驾驶员转嫁投资成本,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此外,还应该对公共交通营运从业单位及个人加强管理。

6.2 对“黑车”从业者划分区域统一管理

“黑车”现象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其所具有的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等优势在短期内正规出租车无法比拟。正如在市场中,大小企业同时并存,分工不同一样道理,同样,城市流动摊贩屡禁不止,城管执法障碍重重等现象也许给笔者带来新的启发,在“堵”和“禁”方式无效的情况下,“疏”和“导”也许是另一条出路。

笔者建议对不同地区符合条件的出租车进行分类,划分区域,按区域进行管理。可以考虑如下分类办法:目前合法运营的出租车仍在全市范围内运营(A类);将在城乡接合部和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周边非法运营的“黑车”进行规范,具备运营条件的,将其改造为区域出租车(B类),按照实际情况,将我市城近郊区划为若干的区域,B类出租车只能在某一区域内运营。

对于规范化后的“黑车”即B类车的管理,可以考虑在政府下面设立专门的部门实行监管。这将有效地解决“黑车”问题,而不会增加城区的交通压力。

另外,考虑到降低准入门槛毕竟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方法,所以可以仿照路边摊解禁,实行试点经营,然后再随着行业管理的成熟逐渐展开。

6.3 对从业者进行分流

在以上的措施中难免会有部分“黑车”从业者被淘汰或还有其它技能又不愿意接受整编,对于这部分从业者可以采用劝其转业的办法,并且给与一定的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尽量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例如,有政府出面牵头组织,实行驾驶方面的社会公开招聘,提供更多相关岗位。

有些愿意外出务工的人员,政府可以进行推荐与指导,对于其外出务工的行为给与一些奖励和优惠。

6.4 通过再就业计划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渠道

我国面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推出的“再就业计划”已帮助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成功再获谋生手段。此计划目前运行成熟稳定,笔者建议可以把失地农民也纳入到此计划的保障范围,通过知识技能上的培训和相关项目运作帮助失地农民找到谋生职业。

结束语

在今天这个提倡人文和谐的社会里,“民生”已日益成为政府管理的主题。对于“黑车”这一特殊行业的处理方式,我们认为有待提高。“黑车”的存在的确有很大危害,甚至危及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但是它的盛行又确实包含了很深层次的原因。对于治理问题,我们认为绝对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像我们所调查的这一部分“黑车”司机,他们更多地是在失地以后迫于生计才从事这一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在“造福一方”。

我们带着对社会的关注,带着对身边人和事的关注,带着大学生的激情和智慧,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和泪水,但是也收获了许多知识和快乐,更学会了坚持不懈和金诚合作!调查中,屡次的冷嘲热讽,众多的艰难险阻„„我们想过放弃。但是,阿姨的一个微笑,同学的一声祝福,老师的一句鼓励,又给我们重新树立了继续的信心。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我们的报告尚不完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悉心指教!

参考文献

1、成都市城区2000年、2010年出租汽车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R]. 成都市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委会所

2、成都在“长大” 出租车数量没跟上形势 [N]. 成都日报,2007

3、黄强.出租车经营权:多种选择的考量 [D].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成都出租车数量没跟上形势 [N].成都日报.2007

6、黄拥军.大中城市黑车非法营运调查 [R]. 宜昌市运管处,2006

7、王克勤. 出租车业,个体化还是公司化 [N]. 中国经济时报,2006

8、毕诗成.狂飙之后黑车何处去 [N]. 中国青年报,2006

9、国外出租车管理体制及启示[Z] 源自 新浪博客,2006

10、古清生.打击黑车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弃暗投明[Z] 源自 搜狐汽车,2006

11、城乡结合部发展刍议[Z] 作者:张雪松 吕正华 李逸群 赵辉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版2005

12、出租汽车经营模式的思考[Z]作者:朱燕惠 转帖自:南通运政网 2006

13、 成都市春季房地产交易会专刊[Z] 2007

附录1:调查问卷

A. 学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在校大学生,现在为了完成一项老师布臵的社会调查作业,想向您了解一下关于您开私车的某些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和配合。如果以下问题给您带来麻烦和不悦,我们将表示深深的歉意,您可以选择放弃回答。当然对于您的隐私我们会绝对保密!无论如何,我们都对您的支持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年龄________性别_________受教育程度_________家庭成员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1、您从事此行业有多长时间?

A、半年及以下 B、1—3年 C、3—5年 D、5年以上

2、请问您在从事这个行业之前还从事过的其它行业有______________?

A、务农 B、在工厂做工 C、长期待业 D、经营小本生意 D、从事自由职业 E、其他______

3、从事此行业在您的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50% 以下 B、50%——80% C、80%以上

4、您从事此行业的月收入?

A、1000元以下 B、1000—1200元 C、1200—1500元 D、1500元以上

5、您的客人主要来源于_________?

A、校园师生 B、普通居民 C、其他___________

6、您的驾龄有多长

A 10年以下 B 10—15年 C 15—20年 D 20年以上

7、您对公众和政府及相关部门有何期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合作!

B. “野出租车”市场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在校大学生,现在为了完成一项关于“黑车”的社会调查,请求得到您的帮助,认真填写这份问卷。如果以下问题给您带来麻烦和不悦,我们将表示深深的歉意,您可以选择放弃回答。当然对于您的隐私我们会绝对保密!无论如何,我们都对您的支持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年龄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单位_________月收入________现居住地____________

1、您认为目前公共交通设施(如公交车、出租车)需要在以下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A、不需要改善 B、服务质量 C、线路设计 D、发车频率 E、价格不合理 F、车辆情况 G、其他_____

2、您平时有没有出现过“打的难”的情况?

A、偶尔会有 B、经常会有 C、从来没有

3、您乘坐“黑车”的频繁程度如何?

A、从不乘坐 B、偶尔乘坐 C、经常乘坐

4、乘坐“黑车”的原因?(可多选)

A、方便 B、便宜 C、没有其它交通工具

5、您对“黑车”的态度?(可多选)

A、乱停乱放,扰乱秩序

B、车况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C、容易引发治安问题

D、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弥补公共交通的不足

E、能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6、您是否支持“黑车”的存在

A支持 B不支持 C 无所谓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合作!

附录2:调查记录表

A. 西航港临港路口机动车流量记录表

B. 司机运营收益情况跟踪调查卡 编号:

附录3:照片资料

(上图为2007年4月20日早上7点左右实地拍摄的寺圣社区路口“黑车”市场情况)

(上图为2007年4月20日早上9点左右实地拍摄的寺圣社区路口“黑车”市场情况)

(上图为2007年4月20日中午1点左右实地拍摄的寺圣社区路口“黑车”市场情况)

(上图为2007年3月28日下午5点左右实地拍摄的寺圣社区路口“黑车”市场情况)

(上图为2007年4月22日晚上7点左右实地拍摄的寺圣社区路口“黑车”市场情况)

(上图为2007年4月22日晚上9点左右实地拍摄的寺圣社区路口“黑车”市场情况)

一般而言,该市场黑车数量变化规律是清晨6、7点左右出动,中午数量略减,到下午5点左右到达每天最高峰,晚上9、10以后数量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深夜1点左右都还有车。

附录4:相关政策及文献摘要

(1)《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客运经营权要以实行有偿使用。有偿使用所得纳入当地财政专项储存,专款用于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2)《成都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第三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没收其违法所得:(一)未取得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营运的; (二)伪造、涂改营运证件营运的;(三)骗取、转借、伪造客运出租汽车专用标志或为上述行为提供条件的。

(3)交通部公布的《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关于明确对未取得出租车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实施行政处罚法律依据的复函的通知》指出国务院法制办日前明确了打击“黑车”的法律依据。今后,对“黑车”经营者最高可罚50万元。

(4)通知指出,由交通主管部门实施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地方,要根据复函开展打击“黑车”的专项活动。交通主管部门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涉嫌无证经营出租汽车的行为进行查处取缔时,可行使以下职权: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查阅、复制、扣押与无证经营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扣押用于从事无证经营的出租汽车等。

附录5:调查采访笔录

程福平(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党支部书记):现在社区里共有失地农民1200人(全村人口2100人,700户)。在2007年6月以后由于城市规划和商业占地,全村仅剩农田100亩,但很分散且产量极低。政府规定每亩地按照3年平均产值的10—30倍给与农民赔偿。寺圣社区的3年平均产值为1000元,由于政府优惠,给予寺圣社区农民的土地赔偿为40000元/亩,青苗补偿1000元/亩。

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由务农期间的2000元增长到了如今的5000元,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几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农民失去了土地,这就意味着他们中的大多数将由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三产业。据了解,为及时解决当地失地农民的劳动力分流问题,村委会设立了劳动保障站,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以及社保问题。再就业培训后推荐就业。但由于推荐工作的月工资大部分徘徊在600~800之间,普遍低于当地居民的期望收入。并且由于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由式劳作习惯不太愿意接受一些约束性很强的工作,致使劳动力分流情况不太乐观。

根据村委会提供的信息,目前寺圣社区失地农民主要从事以下行业:

 将补偿用地进行外租,靠租金取得可观的收入;

 到西南民族大学做校工(以女性为主,约有40人);  在寺圣社区街道开便利店、饭馆等;  外出务工;  开黑车 其中从事开“黑车”当地居民在150人左右,占全村人口的7.5%,且他们的收入多为家庭的主要收入,这一部分人多属于30—45岁的青壮年男性。拥有劳动能力,可是缺乏劳动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失去土地以后,由于开车技术较好,熟悉路段且没有其他劳动技术,自然而然的,开黑车便成了他们失地后择业的首选。

胡华林(寺圣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主任):截至07年为止,全社区灵活就业的人673人,个体工商户15人,到单位就业136人。此外,社区还建立多种培训机制包括:技能培训、引导培训和创业培训。

以下是寺圣社区2007年上半年统计的2006年农业人口专业情况表。另外,到07年积存的上年失业人口为34人,本年度上半年解决就业25人,到目前为止失业总人口为9人。

最后,是当地实地农民交纳社保费用标准,这当中的金额是指政


相关文章

  •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行业收费指导意见
  •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行业收费指导意见 二OO四年八月 关于发布<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行业收费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行署.市.县规划(建设)局(处.办).城市规划设计院(室.所): 为加强全省城市规划设计市场管理,提高城市规划设计质量,进一步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 ...

  •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文件收费标准
  •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文件 (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位: 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管理,约束不合理收费和制止不公平价格竞争,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现发至各会员单位,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计算和收取规划设计费 ...

  • 城市规划收费标准
  •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 指导意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2004年6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文件 (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 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 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位: 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管理,约束不合理收费和制止不公平价格竞争,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研究制 ...

  • 副局长在庆祝颁布实施15周年活动上的发言
  •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确保城市规划顺利实施 副局长在庆祝《规划法》颁布实施15周年活动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城市规划暨建设成就展”举行隆重的开展仪式,我代表市执法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15年以来,菏泽市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 ...

  • 中国城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20**年度测评结果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更加重视......人民健康状况".<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具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 ...

  •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年
  •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0中规协秘字第022号)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2010中规协秘字第022号) 一.收费依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20 ...

  • 15个沿海开放城市
  • 一 15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主要年份国内生产总值(JDP) 单位:亿元 年份 城市 1991 1996 2001 2006 2009 数额 位次 数额 位次 数额 位次 数额 位次 数额 位次 大连 219.2 4 733 5 1235.6 6 2569.7 6 4417.22 5 秦皇岛 56.44 ...

  • 20**年最新国家建筑标准规范大全及报价
  • 规范 *注蓝色字体的规范为最近新出的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 版 工程建设国家级工法汇编(2007-2008 年度) 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2010) 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2010)应用指南 创建鲁班奖工程实施指南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现行建筑 ...

  • 扬州市市区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 扬州市市区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发表时间:2008-3-6 关于加强市区城市规划技术管理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中的技术标准,规范我市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就加强市区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提出 ...

  • 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有奖问答宣传活动方案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海口美好家园" --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方案 一. 活动背景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建设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海口从1996年开展创建以来,到2005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