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文言文阅读巩固与拓展训练(生)

7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巩固与延伸训练(一)

执教 熊老师

【教学目的】通过课内巩固与课外拓展训练,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强化诵读,注重文言知识积累,掌握翻译方法,重视课外阅读延伸,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课内复习巩固

★《童趣》

一、原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字词详解

1、通假字

项为之强 ( ) .

2、词的活用

鞭数十,驱之别院 ( ) .

3、一词多义

之(①藐小之物: ②心之所向: ③昂首观之: ) 其(①细察其纹理: ②蹲其身: ) 为(①项为之强: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以丛草为林: ) 以(①徐喷以烟: ②以虫蚁为兽: )

观(①昂首观之: ②作青云白鹤观: )

4、重点句式

判断句 ①盖一癞蛤蟆。 ②果然鹤也。

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省略句 ①蹲其身,使(之)与台齐 ②一日,见二虫斗(于)草间

倒装句 徐喷以烟(即“以烟徐喷”)

5、成语积累

明察秋毫: 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

④怡然称快( ) .

⑤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 .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 .

⑦徐喷以烟( ) .

⑧果如鹤唳云端( ) .

⑨方出神( ) .

⑩驱之别院( ) .

2. 解释下列短语

①童稚 ②明察秋毫

③物外之趣 ④群鹤舞于空中

⑤素帐 ⑥徐喷以烟

⑦作青云白鹤观 ⑧ 怡然自得

⑨以丛草为林 ⑩呀然一惊

3. 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4. 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⑤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⑥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⑦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⑧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

⑨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 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 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7. 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8. 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9. 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11. 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

12. 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

★《论语》十则

一、原文阅读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二、字词详解

1、通假字

是知也( )

不亦说乎( )

诲女知之乎( )

2、一词多义

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知之为知之: 。③仁以为己任: ) 以(①可以为师矣: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仁以为己任: ) 之(①学而时习之: ②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而(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 ③任重而道远: ) 故(①温故而知新: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

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知之为知之: ③是知也: ) 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其恕乎: )

3、重点句式

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倒装句 仁以为己任。 (介词宾语前置,即“以仁为己任”)

省略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4、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 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出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⑫吾日三省吾身

⑬诲女知之乎

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⑭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⑮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

3.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⑪学习态度;⑫学习方法;⑬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6.“而”的用法, 有的表顺接, 有的表转接, 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

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10.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课外拓展延伸

(一)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岂荀巨伯所行耶?" 贼既至, 谓巨伯曰:"大军至, 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 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 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退兵了。全城都得以保全。

练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友人语巨伯曰 ( ) (2)子可去 ( ) ..

(3)宁以我身带友人命 ( ) (4)遂班兵而还 ( ) ..

2. 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败义以求生。译文:毁坏情义而求保全性命 。

B. 岂荀巨伯所行耶? 译文:难道(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C. 贼既至, 谓巨伯曰........ 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

D.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

3. 读了《荀巨伯探病友》一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简要回答。

(二)失亲得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他说:“你想读书吗?”原对答:“我没有钱交学费啊!”师曰:“童子若有志有此,我愿收你为徒教你读书,不收学费!”于是原就进了学堂。一个冬天,就熟读《孝经》和《论语》。

练习:

1. 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 注音

恻然( ) 舍近求远( ) 泣不成声( ) ...

3.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

(1)邴原少孤 孤:_________________ (2)一则羡其不孤 羡: ..

(3)二则羡其得学 其:____________ (4)师恻然曰 恻然:__________________ ...

(三)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他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注释:

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 ②人疾之如仇敌( ) ..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相关文章

  • 课文自读方法
  • 课文自读方法 就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朗读和默读的种种方法,而且要能够根据自读的目的和自读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自读方法. 1.朗读 朗读就是出声的读书,这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读书方法.不仅有利于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掌握朗读的方法,须经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正 ...

  • 关于针对夯实文言知识基础
  •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夯实文言知识基础,强化推断能力训练 --由08年高考看文言翻译题的复习对策 作者:李淮生 从2002年起,高考用文言文翻译题来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 ...

  • 教育咨询师初中语文谈单学科分析
  • 教育咨询师初中语文谈单学科分析 一:初中语文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是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如解理科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是如果不 ...

  • 三江一中正果中学观摩课观后感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正果中学"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观摩课观后感 三江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初中文言经典教学研究,我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会在正果中学举行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课例观摩与研讨教研活动 ...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十八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l ...

  • 13-14学年九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 <唐雎不辱使命><晏子使楚>比较阅读答案 1.(3)改.(4)适宜. 2.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 3.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的维护国家权益. 4.言行"秦 ...

  • [三峡]教学设计(1)
  •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 ...

  • 不再畏惧文言文的教学
  • 不再畏惧文言文的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为了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这样一个任务的指引下,新课程与以往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面对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也就是通常说的古文,是我们走进中华文化,领略其博大精深所必需的媒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一起来品尝其中 ...

  • 六年级语文下册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文言文两则> 章节 <文言文两则> 学时 2 课时 1.这篇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 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