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理论

汇率制度理论2010-04-2513:58第三节汇率制度理论

一、固定汇率制度理论

固定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其共同之处在于:各国的货币都与黄金有联系,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的确定以平价为基础;现实汇率围绕平价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1.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的区别

1)汇率决定的基础不同。

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以两国货币的实际含金量为基础,是自发形成的;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以两国货币的名义含金量为基础,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人为地建立起来的。

2)汇率的调整机制不同。

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波动,其波动幅度由黄金输送点决定,通过黄金自由输出人来自动调整,使汇率稳定在黄金输送点的上下限范围内;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是一种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汇率的波动幅度是人为规定的,也是人为维持的,通过各国政府的干预,使汇率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3)汇率的稳定程度不同。

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一般不会变动,事实上,现实汇率也仅在铸币平价的上下6%。左右波动,幅度很小,基本上是固定的;而纸币流通条件下各国货币的平价只要有必要(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就可以调整,汇率的稳定和维持又是在各国政府的干预下得以实现的。因此,严格地说,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只能说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AdjustablePeggingSystem)。

2.固定汇率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就会使该国物价水平提高,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流失。由于储备的流失不能长久持续下去,该国必须限制通货通货膨胀。因此,通过国际储备的变动,固定汇率制具有自动抑制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能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通货膨胀率最低。除了日本以外,所有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通货膨胀率低于汇率自由浮动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的两个阶段,平均通货膨胀率基本相同。通过比较标准方差可以得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货币完全可兑换时期通货膨胀率最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完全可兑换以前,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幅度比金本位和浮动汇率时期都大。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佥本位和布顿森林体系下的名义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完全可兑换时期,产出增长率最快。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产出增长率主要受战争影响,与国际货币制度关系不大。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可兑换时期,产出变动幅度最小,但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货币完全可兑换前1946-1958年期间的产出波动幅度较大,所以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产出波动幅度大于自由浮动汇率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前期的产出波动均大于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波动幅度。

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坚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可兑换原则,限制了政策制定者的行动决策,也可以用来解释该体制下产出水平的相对稳定性。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货币供应量变化幅度比其它汇率制度下小。

3.国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假定资本可以充分流动,资产可以充分替代。在固定汇率制下,这意味着国内外利率相等,否则,任何利率差都会使资本发生流动,直至利差为零。用1S-LM-BP曲线说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设本国利率为i,产出(以GNP代表)为Y,IS曲线为商品市场均衡时i和Y的组合,LM曲线为货币市场均衡时i和Y的组合,BP曲线为国际收支均衡时i与Y的组合。由于资产可以充分替代,国内外利率相等,BP曲线是条水平线。现在假定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便放松银根、,刺激经济。LM曲线向下移动至LM',均衡点由e移到e'(如图10-2所示)。虽然此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但由于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即iI*),资本大量外流,本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大量抛售外汇购入本币。结果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LM曲线由LM'又回到原来位置。这说明在固定汇率制下,如果资产可以充分替代,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完全丧失,即货币政策无效。再来看财政政策(如图10-3)。设政府支出增加,于是IS曲线向右上移至IS',均衡点从e点移到e'点。这意味着本国利率上升和收入(Y)增加。利率的上升使大量资产内流,致使本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本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抛本币购入外汇。结果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移至LM',均衡点也移到e'',收入(Y)进一步增加。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

图10-2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图10-3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二、浮动汇率制度理论

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已有较长的历史。早在金本位制度以前,美国、俄国等就曾使本币处于浮动状态,在实行国际金本位制度时,也有一些未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如印度实行银本位时,印度卢比对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汇率,随金银比价的变动而波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国家也曾先后实行过浮动汇率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仍有少数货币如加拿大元,从1950年9月至1962年5月实行浮动汇率制。1968年以后,西方主要国家逐渐趋向浮动。

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浮动汇率是自行调节国际收支的,因而一国越接近浮动汇率,政府对外贸的干预越小,国际贸易的增长越快;而且汇率不断调整,可以使一国的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均衡,一来可以免除长期不平衡的严重后果,二来各国政府不必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可以将外汇用于国内经济建设。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没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水平。在此仍用前述的假定条件和分析结构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图10-4和图10-5所示)。假定货币供应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移至LM'(如图10-4所示),e'点是新的均衡点。由于国内利率(i)低于国外利率(i*),资本外流,于是本国资本项目赤字,在浮动汇率下,本币就会贬值。贬值增加了本国出口,于是1S曲线向右上移至IS',直到新的均衡点e''。结果是收入(Y)的进一步增加。可见,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再来看财政政策;设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移至1S',e'是新的均衡点(如图10-5所示)。由于这时国内利率(i)高于国外利率(i*),资本大量内流,致使本币升值。升值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项目盈余减少,IS曲线由IS'再回至原来位置。所以,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无效。当扩张的财政政策对收入不起作用时,就产生了完全的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挤出效应产生的原因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货币升值,致使出口净额减少到仅能抵销财政政策对收入产生影响的水平。同样,如果放松资产充分替代和资本充分流动的假设,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会发生变化。

图10-4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图10-5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三、蠕动钉住汇率理论

蠕动钉住汇率理论由罗埃·哈罗德(RoyHarrod)于1933年在其出版的《国际经济学》中首次提出,1955年莫里斯.斯考特(MauriceScott)再次提出,此后有三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布莱克(JohnBlack)、詹姆斯.米德和约翰.威廉姆斯(JohnWilliamson)相继使用蠕动钉住汇率理论。对蠕动钉住汇率理论进行广泛而又严肃的讨论出现在1966年左右,27位著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份声明,主张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实行蠕动钉住汇率。

蠕动钉住汇率(MovingPegExchangeRate)又称爬行钉住(CrawlingPegExchangeRate)或滑动钉住(SlidingExchangeRate),这是一种汇率可以经常地、小幅度调整地汇率体系,政府有义务维持钉住水平或平价,钉住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这与可调整的钉住体系(AdjustablePeg)允许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显然不同,因而蠕动钉住汇率的灵活性要次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然而,实行蠕动钉住汇率的国家可以采用有规则的汇率变化,中和过度的国内通货膨胀导致的外部影响,隔绝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本国的影响,促进支付调整。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蠕动钉住汇率的灵活性又好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在这种体系下,汇率按频繁而又确切的时间间隔,如按月,以预先声明的数量或百分比作小的变动,直到达到均衡为止。例如:某国希望货币三个月后贬值6%,就可以采用连续三个月的每月末贬值2%的方式达到目的,而不是三个月末一次性贬值6%。应用蠕动钉住汇率的国家必须决定汇率变更的频率和数量以及准许浮动的范围,这种汇率制度最适合于面临现实冲击和不同通货膨胀率的发展中国家。例如:1993年9月,智利、哥伦比亚、马达加斯加、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国就采用了这种汇率。


相关文章

  • 从"蒙代尔三角"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 从"蒙代尔三角"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内容提要 本文从"蒙代尔三角"和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理论出发,分析了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情况下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并存的可能性,进而提出在一个类似于钟摆效应的区间内,一国当局可以在一定的幅度内灵活地根据 ...

  • 论中国汇率制度转型的必要性
  • 作者:谷秀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年05期 一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硬盯住.浮动抑或是中间性的制度安排)是一国经济政策中的老生常谈甚至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汇率制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外价值的体现,但从本质上看,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各国的历史经验都表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 ...

  • 中国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 现代商贸工业 No.12,2009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9年第12期 中国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李秋雨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通过建立VAR模型,通过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 ...

  • 浅议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 浅议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冯佳音 (河南省计划生育干部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建立的背景.内容,并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在研究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时潜在的政策意义,有助于全面考虑汇率变动对 ...

  • 汇率目标区理论
  • 汇率目标区理论 目录 ∙ ∙ ∙ 什么是汇率目标区理论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主要内容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关键问题 汇率目标区理论(Exchange Rate Target Zone Theory) 什么是汇率目标区理论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为战后世界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布雷顿森 ...

  • 汇率实证研究毕业论文
  •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 RMB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of empirical research ***朗 ************专业200*(*)班 20067** 指导教师:***讲师 内容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同时,伴随着高速的经济 ...

  • 国际收支不平衡
  • 国际收支不平衡 (1) 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平衡机制: 1在实行纸币本位制的固定汇率条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 本币汇率下降:当发生顺差时,本币汇率上升. 2在浮动汇率条件下,汇率的升降你主要由外币供求关系决定. ○ 特别提款权:是IMF根据会员国上交份额的大小无偿分配给各会员国的 ...

  • 研究计划书(1)
  • 研究计划书 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及管 理 ----简析汇率风险及管理 目录 目录„„„„„„„„„„„„„„„„„„„„„„„„„„„„„„„1 一.题目名称与主题词 „„„„„„„„„„„„„„„„„„„„ „„2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2 三.文献回顾 ...

  •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用性研究
  • ◆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于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外价格水平差异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果.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 汇率 价格水平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观 ...

  • 国际金融学课后思考题
  • 国际金融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收支账户 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当经济的开放性仅限于商品的跨国流动时,国民收入还需包括贸易账户余额.当经济的开放性发展到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时,国民收入被加以区分.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