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诗歌鉴赏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刘学锴)

上一篇:《静默草原》教案3

下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5


相关文章

  • 边塞征战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 边塞征战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4-3-10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内容.特点.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2.学习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方法. 3.品味<从军行(其一)>.<蓟中作>.<塞下曲><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的意境, ...

  •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老师
  •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 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诗中塑造的客观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 ...

  • 边塞战争诗鉴赏
  • 边塞战争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一.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 ...

  • 九下课外必背古诗词十首鉴赏题
  • 一. 阅读<从军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练习一 1.诗歌借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2.赏析第三联采用的艺术手法? 练习二 1.最后两 ...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 <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 想象,理解诗句含义,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感受战争给人民生 ...

  • 杨炯[从军行]阅读鉴赏及答案
  •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个词, ...

  •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qu ...

  •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检测试题21
  • 6.边塞战争诗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蓟中作(jì) 单于(chán) 塞垣(yuán) ... B.隅(yú) 更改(gēng) 羌笛(jiāng) ... C.窟(kū) 防御(yù) 沙烁(shòu) ... D.薄饼(báo ...

  • 敲响古代诗歌鉴赏的战鼓
  • 敲响古代诗歌鉴赏的战鼓 河北 燕金城 [考点点击]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 [考点阐释]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1. 从整体上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2. 了解作品中形象的个性特征. 鉴赏文学作 ...

  • 边塞征战诗
  • 边塞征战诗 一.类型特征 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