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相关知识

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一、含义: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教育者的不同,可分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高校“两课”的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教授与讲解来完成;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主要由广大的学生工作者完成,通过日常的引导、教育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身心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培养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2、法制、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关键。搞好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和实施的素质教育,其核心仍然是德育。

3、学风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更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可靠保证。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全面推进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

4、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整体,如果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忽略了科学文化素质、理论修养素质、心理素质等其他素质,其教育绩效就很难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5、社会实践教育。

6、心理健康教育。

三、对策:

1、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学校要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并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同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各级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2、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特别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4)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5)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4、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本位思想。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分析和实施策略

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首先是要确立“一个思想认识”。这就是要贯彻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首 要问题应该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政治思想和德育工作者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

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一代新人的奠基工程二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水恒的主题。三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列人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全面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是组建编织两个教育机构网络。一是校内爱国主义教育机构网络;二是校外爱国主义教育机构网络。再次是注意“三性”即一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连续性。二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正面疏导性。以今日的成就,明日的辉煌,使学生坚定信念。三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刻苦的磨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提高认识上,而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三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刻苦的磨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提高认识上,而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第四是要抓好“三个基本建设”。一是教育基地建设,学校更应建设好校内教育基地,办好校史、荣誉室、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室等;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制度规范建设。要使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经常化、规范化,就必须抓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制度的规范建设。如《升降国旗制度》、 《重大纪念日活动制度》第五是抓好“五个方面的基本教育”即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两史一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教育。六是在教育方法途径上,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如结合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五四精神”、“两史一情”、热爱中国共产党、国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教育等

二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三是与落实规范、礼仪常规相结合。通过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集体等活动,使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四是与学校的各项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如举办主题班会、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演唱会比赛等项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活动之中;

五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及其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辅导员将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术导师、心灵的呵护者和就业的指导者,这种新 的角色定位要求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理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勤奋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 号)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在新的历史时期,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担负着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责任,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体贴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辅导员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大学生。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以及学习和生活方式,辅导员对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和大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观念转变:从过去侧重管理转为侧重服务;从过去侧重说教转为侧重倾听;从过去侧重灌输教育转为侧重引导;从过去侧重要求学生服从转为侧重学生自我教育;工作重点要从过去被动处分违纪学生转为主动鼓励学生进步;管理方式要从僵化、限制学生转为解放学生思想,让

学生大胆进行创新。

2.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辅导员必须首先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首先是。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将对今后人生道路的 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辅导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无法带领和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辅导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爱岗敬业、甘为“人梯”、勇于奉献的精神去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才能对大学生产生示范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具有勤奋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辅导员应是一名学者,应具有勤奋学习精神。在工作中辅导员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没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是无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地拓宽,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辅导员应加强教育学、文学、美学、历史、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掌握与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各种知识,用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来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这样才能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树立权威。同时,辅导员还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是21 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新时期,大学生上网、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等问题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勇于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改进教育方法,革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4、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高校辅导员要扮演好大学生心灵呵护者的角色,必须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从本质上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是一个传递友谊、关爱、信念和精神的过程。辅导员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来影响学生,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阳光心态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信念去影响学生的信念。

5、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过去,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老师,是知识分子,主要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社会活动能力没有特殊的要求。但在新的历史时期,辅导员的角色已经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引领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交往、求职、沟通、礼仪等领域的实践经验。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

主要内容:

1. 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人身安全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完成学业的首要条件,主要原因是一些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 思想麻痹大意。大学生不仅要增强个人的防护意识, 要牢固树立防盗窃、防抢劫抢夺、防诈骗等观念,而且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 及时报警求助。

2. 消防安全教育

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如何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 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校方法规, 用好消防法规, 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 要严格按照消防法的原则和规定办事, 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是要大力消防安全知识, 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运动会、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 进行模拟消防训练, 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全过程, 从而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三知"、四会。

3. 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 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 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 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目前网络安全教育重点抓好这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学校要通过创办网络安全主页, 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进行及时的登载, 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知识。二是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 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网上道德, 树立良好网上风气,摈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 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 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三是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 用科学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

4. 交通安全教育

当前, 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 主要体现在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 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动, 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 存在的问题:

1. 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

2. 系统教育不够。

3. 谈自身安全不够。

在高校各类治安或安全问题中, 大学生有时可能是行为人或参与者, 如赌搏、酗酒、火警火灾、聚众斗殴等大多如此。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互联网正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的深刻影响,网络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也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产生着巨大的冲击。要切实掌握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开辟网络德育的新途径,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网络的丰富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加剧了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和碰撞,容易使年轻的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在多样化中陷入混乱。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诸多平等、民主、自信等良好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快 化、工具化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主流思想观念的退化.以及道德观念的弱化和理性信念的淡化。

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把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可以开展“网页设计”、“虚拟场景”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其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注重德育内容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内容的创新必须充分考虑时效性和针对性,注重挖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将德育教育向社会延伸,可以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要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我们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文风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多媒体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体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浅谈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深深地担忧。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

目前大学生诚信意识状况分析

1.1 学习过程中的诚信缺失;1.2 经济利益上的诚信缺失;1.3 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1.4 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1.5 网络诚信缺失;1.6 作风诚信缺失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取巧,部分同学就是用这种方法换来各种荣誉,或者以欺骗的手段制造泡沫自荐书。

2. 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

2.1 责任意识淡薄这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最本质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西方的腐朽东西也乘机进入了中国,导致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私欲无限膨胀,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逐日淡薄。唯利益、唯金钱的思想充斥着心灵,他们不再把诚信作为集体利益和个人行为的准则,“

2.2 价值观发生了倾斜

互联网对价值观的阐述纷纭给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了混乱和误导。特别是看到有的同学以作弊换来好成绩,以谎言换来荣誉等未受到应有惩罚的时候,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标准发生嬗变,道德价值观出现严重倾斜。

2.3 个人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

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但在实践中,却又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特征,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诚信,大多数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心态。

2.4 中国素质教育起点偏低

首先,学生真正开始接触素质教育的年龄偏高,大学才开始接触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普遍现象

3. 如何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1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主动通过网络或图书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开展有关诚信的讨论,提高对诚信的认识。

3.2 充公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3.3 强化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亦称“普适性道德”,其中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尊重公共规则规范 3.4 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3.5 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3.6 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能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依然至关重要。目前,某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与个别教师诚信缺失不是不无关系的。若 教师的教学科研不能做到诚信,一些大学生就会效仿,这必将导致大学生的诚信大滑坡。

教师要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信念。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他们教给学生的诚信道德规范及诚信准则,学生能不仅相信、认同,还 能付诸行动。

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为或社会政治原因引发的各类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模糊、法制观念淡薄和自我约束能力低。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营建校园安全文化;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健康心态。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以说服教育为主,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客观因素:既有国家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学管理、生活境遇等小环境的作用。)

一、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思想根源

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变得十分复杂。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政治信仰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等不良思想倾向。

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对法的知晓、理解和把握程度不高,对法制的信任、信仰和追求程度低,缺乏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大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特殊年龄阶段,其思想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和稳定。一方面, 他们精力充沛、意气风发, 具有敢想敢干、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又具有争强好胜的上进心和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另一方面,他们涉世不深,社会实践经验欠缺、生活阅历浅,缺乏全面、深入、缜密、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思考方法容易片面,常常就事论事、以偏概全,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形成偏激看法,并在偏激情绪支配下鲁莽行事,盲目冲动且不计后果。[2]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与及时解决,也往往会造成沉重的思想心理包袱,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些都会成为学校突发事件的重大隐患。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突发事件的预防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待高校突发事件,首先要立足于预防。针对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观原因,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

2.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预测功能,建立领导与师生员工联系制度,防范和降低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学校的领导、党政干部、骨干教师、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和教师、职工中去,善于观察分析,进行科学预测,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引发事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避免因工作疏忽或失误诱发突发事件。

3. 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营建校园安全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治本之策整体来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参差不齐,法制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着力培养现代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使学生明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要加强依法治校, 不断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校园氛围。

4. 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健康心态。大学生是高校突发事件的行为主体,大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情绪化特征,其中心理因素对他们的过激行为有重要影响。由于心理素质问题,一些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过程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又不知道如何缓减压力,优化自己的心态,由此导致压抑、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缺乏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造成大学生产生过激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心理根源。对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突发事件的处理

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妥善及时做出处理,是控制事态发展、化解危机的关键。处理危机可以运用组织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等多种方式。,大学生集群行为属人民内部矛盾,对他们的处理应以教育、引导、解释为主。”[4]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和教师做好学生的说服教育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说服教育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到突发事件的根源和症结所在,采取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对症下药。第二,从大局出发,向当事者讲清楚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清楚事情的利害关系。既要从宏观着眼,讲清大道理;也要从微观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维护师生的切身利益 作为重要内容。既要尽快平息事态,又要在不违背法律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满足师生的合理

要求,尤其要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化解矛盾。同时,教育学生学会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自己的要求,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不能通过偏激行为来解决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武装学生,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风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向世人展现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如何多样、如何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这一体系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正经历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局面。面对这“四个深刻”,如果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就可能迷失前进的方向,削弱和涣散我们的斗志,瓦解和分裂我们的队伍,从而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科学回答(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群体期望(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育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建设在我国大学校园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获知手段和知识领域,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网络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比如:不良信息的传播、病毒的危害、口令人侵、非法访问、恶意破坏等。有部分同学在上网时,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无法区分哪些是健康的信息,哪些是不良信息,以至于被一些不良网站吸引,无法自拔,甚至于自己也来建立不良网站,污染网络环境;实际上,这些同学在网络上这样做的时候,他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不道德行为或是违法犯罪行为。认为,对别人进行攻击,只要不造成对方的损失,试试也没有啥关系的。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育

学生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生不能在网上主动传播发送不

良信息和发起攻击等。

二、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第二、网络道德教育和社会既有道德教育脱节。第三、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脱节。网络道德教育是在网络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者不仅掌握道德理论教育的方法,也要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术,能清楚的知道网络中存在哪些实际的道德问题,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技术手段抵御和防范网络危害,这样才能让受教育者产生认同感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五、网络道德教育可操作性不强、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三、网络道德教育方法实践

首先,建立健全校园网安全管理办法。将这些办法通过多种形式,如网站宣传、结合传统教育的校园展版宣传、网上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论坛意见反馈等方式,向学生进行正面宣传教育。使《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能落实到实处。建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课程,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三、必须转变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利用网络开放性、及时性和双向交流性的特点,切实加强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规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道德体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作为高校网络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网络监控机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工作,不断完善网络现实规则,积极引进新技术实现技术屏蔽,适时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落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就是高校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确立以育人为本,即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它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又是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又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了一切大学生,为了大学生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大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构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构建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

突发事件发展周期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处理期三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预警、应急、善后机制,最大限度地削弱高校突发事件对和谐校园的不良影响。

预防机制、预案机制、预备机制三个系

统组成。

1.预防机制。预防机制,是建立预警机制的第一步,侧重解决突发事件萌芽、孕育阶段异常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理,主要由特定人员利用各种手段将监测到的各种异常信息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前进行预告,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建立以校园“110”为枢纽的信息联动系统。建立“突发事件公共信箱”,建立

以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的人员监控网络。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建立值班巡逻队伍。建立学生公寓、教学科研用房为主体的楼宇监管队伍。

2.预案机制。预案,又称应急预案,是为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3.预备机制。预备机制侧重解决如何在突发事件即将爆发前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的准备问题。

通讯预备系统。(2)卫生预备系统(4)安全防范系统。(5)媒体训练系统。(3)财务预备系统。

二、爆发期的应急机制

1.启用危机管理机构。

2.人员调度合理。

3.决策模式适时。

4.媒体沟通及时有效。

三、解决期的善后机制

1.及时处理善后。如,正常教学秩序的迅速恢复,受灾人员的救助,及时与外界组织通报情况,加强媒体宣传工作等。

2.开展调查工作。对发生的事件开展独立调查,公正甄别事件的诱因,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

3.修正有关预防措施

4.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探讨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高校按照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工作方法,创造有利条件,强化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职场竞争能力。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体在对职业生涯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确定其就业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与努力。

(二)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首先,训练学生评估自我,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做到“知己”。这需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等,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其次,正确进行职业分析。最后,确定职业目标。 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目标又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 标和人生规划。由此,应该开展一系列就业指导培训,指导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有益的求职训练,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求职技能,以便更好的开展自己的职业规划。对应届毕 业生的就业观进行积极引导,并对学生在求职领域的一些技巧开展相关课程。比如,简历的制作、模拟面试、就业法规的宣讲等,以此来弥补学生经验上的不足,增强其自信心;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职业观指引,开展创业指导,创新指导,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助意识,变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为以后毕业找工作打好心理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首先,引导学生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并指派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科研,可以使学生对科研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研观,保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继而,开展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学院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答辩,给予学生在实践上的充分指导,让同学们不仅在学校里学习书本知识,更有机会去接触社会,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最后,组织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大赛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传播

二、就业制度建设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保障

1、学院成立专门的就业领导小组,把全体辅导员和老师动员起来,产生较好的合力。首先,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制度。其次,就业工作制度化。2、信息发布制度。3、超前安置与保障教学两手工作都要硬。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思考和推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

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以社会需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关于大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随着高校后勤化的推进, 学生宿舍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睡觉、休息的地方, 它更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 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素质教育等诸方面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阵地, 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养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 甚至生活道路的选择, 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同时学生宿舍也成为学生违纪的高发地。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宿舍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高等院校必须更新观念、加大投入,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 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创建和谐宿舍文化。

存在的问题

1、有管理, 没教育。

2、服务育人滞后。

3、宿舍管理人员素质低, 制约了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4、宿舍建设和管理理念陈旧, 严重制约学生创新精神

和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的思路

1、更新观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意识, 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同时,一定要在主观上认清大学生宿舍功能的变化, 将大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置身于大学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2、努力创建和谐宿舍文化。

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 如宿舍“文明月”活动、宿舍小报比赛、舍标评比等活动, 还可以根据学生宿舍特点,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比如,些网页设计大赛、软件开发。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学生宿舍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宿舍内的文化氛围如何,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成人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宿舍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可塑性强, 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在这个时候, 有无文化的介入和渗透, 有怎么的文化介入与渗透, 其结果大不一样。因此, 在学生宿舍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 大力营造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可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宿舍文化活动, 如宿舍美化、卫生评比、文明竞赛等, 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宿舍阵地,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各类活动中, 使大学生们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在教育中得到提高。同时, 宿舍文化活动要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要从形式到内容都使学生喜闻乐见。在文化活动中还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 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学生, 让学生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从而在学生宿舍区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和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3、强化宿舍舍长的领导意识, 突出舍长的班干部地位,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加强队伍建设, 这是大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的保证。

5、加大投入。这是大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的硬件支持。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宿舍文

化是指高校学生宿舍及其周围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

境的总和, 是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互相影响和

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 它是校园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主要功能

1. 导向功能

宿舍同学通过思想交流、言行模仿而相互影响, 各种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有较强的趋同性, 一种不良的思想、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很快相互“传染”; 一种好的习惯、好的思想也能够相互激励, 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 约束功能

3. 凝聚功能宿舍文化中的价值观一旦被宿舍成员共同认可之后, 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陶冶功能

宿舍文化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不良思想对宿舍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2. 宿舍学习氛围不浓

3. 学生的团队意识差, 宿舍凝聚力不强

三、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促进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1. 提倡主流文化, 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

2. 加强宿舍文化制度建设, 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宿舍文化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即可操作性原则, 制度要为大多数学生接受并能长期坚持下去, 从学生中来, 反映学生的意志, 尊重学生的意见; 可竞争性原则, 即树立以真善美为荣、以假丑恶为耻的风气; 可奖惩性原则, 即制度应能。只有做到以合理的规章和制度规范宿舍文化建设, 才能保证宿舍文化积极、健康的发展, 才能真正起到宿舍文化育人的作用。

3. 重点突出宿舍学风建设, 丰富宿舍文化深层次的内涵以弘扬宿舍文化、展现自我风采、强化文明自律、创建一流学风为主题, 举办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经验交流会, 进一步彰显宿舍良好的舍风和向上、进取的精神, 增加宿舍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

4. 充分发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要建立一些有利于学生自律自强的组织, 如成立“楼管会”等。二是要开展各种活动, 对取得成绩的宿舍、个人和学生干部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通过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建议:

1、从学生认知入手,进行情感导向。认知教育,即首先要让学生善于理解和发现他人之恩,即明白为什么要感恩,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观。

2、营造校园感恩气氛,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重视感恩教育,将其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高校应将感恩教育纳入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去,还可以利用一些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机会,在校园内征贴一些感恩标语、横幅、大力宣传报道古今中外一些感恩人物和事迹,从不同角度“诠释”感恩内涵。在民主的交流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的感恩情怀。

3、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务实感恩实践。

高校还应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如: 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走访孤儿院、敬老院;看望贫困户;学生党员宣誓大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助学金发放大会;给寒假留校贫困大学生拜年;开展“我要感谢的人和事”、“感恩母校、回报社会”主题征文;设立爱心基金,倡导学生自愿捐赠自己的劳动报酬帮助困难学生的体验式活动;设立“感恩节”或“感恩日”主题日等活动,邀请社会名流、成功人士来校现身宣讲、交流的互动活动。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大学生中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强教材和资料建设,扩充教学内容,以达到开设此课程的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

1. 认识存在偏颇。

2. 师资保障不力。

3. 缺少优秀教材。

尽管大学生获取知识极其方便快捷,但分析问题能力相对滞后。“形势与政策”课通常采用几百 人的大课堂形式,无疑降低了师生教学互动的频率,师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别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了。

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策略

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应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实行“一把手工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积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讲座,每学期至少两次,以此作为考核内容。由党委宣传部与思政部负责教学内容的安排及师资队伍的组建;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育人意识强,有良好的学科背景和学术经历,对国家政策、时事报道有兴趣、有研究的教师充实到“形势与政策”教学队伍中;实行教师年级包系制

2. 丰富和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每学期教研室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精神,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与高职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师确立“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

3. 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教材内容可以由“时事大讲堂”、“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和“新观察”四大板块组成。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和资源,又要直接采用和吸收国家权威机构的最新成果,使其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此外,应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 媒介与中央电视台媒介的优势和及时性,搜集、积累资料,将中央电视台11频道、10频道和新闻 频道等节目的最新“形势与政策”报道和热点评述转刻成光盘, 用于教学。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

客观分析,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及周边生活环境的变故等,是导致高校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 ,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受心理危机所困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自身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可有电话危机干预、面谈危机干预及自助危机干预等多种方式,干预技巧既有共性之处,也各有侧重建立以院、系、班级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各种自助组织,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如抑郁悲观者、绝症患者、严重自卑者)。普及相关预防知识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应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在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进行主动约谈,对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举办各种活动,扩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覆盖面。如针对新生举办“让我们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活”教育活动,每年五月份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吾爱吾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同时还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专题辅导等。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建立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主页——“心心相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办公自动化系统三方面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电子化规范管理,心理健康知识的快速、高效普及和办公自动化,建立网上预约咨询工作机制和心理咨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平台。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

建立由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 院系— —班主任—— 学生骨干、宿舍管理人

员构成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系统工作职责专题教育培训

(四)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月报制度

每月编报《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将个体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情况及时向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

(五)建立校内外精神卫生机构资源库

应该向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同志、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下发《心理危机干预必读手册》,内容包括心理危机状态、自杀征兆的识别与干预的基本知识,还特别要介绍校内外 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热线及其服务时间等,初步建立起校内外精神卫生机构资源库,确保学生在需要帮助时能及时联络到相关人员及咨询专家。

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浅议

实现教育的和谐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目前, 我国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且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他们之间应建立起共同学习、尊重信任、民主公正、理解合作的关系。同时, 各高校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领导和管理。这对构建和谐校园甚至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和谐、良好的辅导员大学生关系不但对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且对大学生观念的取向、智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裨益。

一、修正理念, 注重方法。这就指明了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贯穿在辅导员工作的整 个过程中, 靠辅导员工作的耐心、信心、细心、勤奋来影响和感染大学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 要多一点以人为本, 多一点关心与爱,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成为年轻人成才的需要, 才能适应学校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学习, 提高品德修养。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品德是构建和谐关系的本质因素, 它主要指双方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可以对对方思想产生影响的因素。但因前者是老师, 所以作用力大于后者, 它反映在辅导员日常的言谈举止中; 大学生涉世不深, 往往是从辅导员那里认识和了解社会的。

三、互相尊重, 彼此信任。和谐校园应当是诚信和互相尊重的校园。

首先, 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辅导员, 切忌高高在上动辄“收拾”学生, 一定要解放思想, 打破种种禁锢, 充分尊重学生, 把学生作为朋友平等看待, 这是关系和谐的基础, 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前提。其次, 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辅导员要信任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 即使是犯了错误, 也要充满信心地去教育感化他相信他们经

过努力会取得成功。只有如此, 学生才会在辅导员的尊重、信任之中,体验被人尊重的感觉, 并学会尊重———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一切人, 进而尊重科学、尊重真理。

四、发扬民主, 平等公正。和谐校园必然是民主与公正的校园, 这是和谐的源泉和基石注重发扬民主, 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 如在奖助学金(包括一切奖优评先) 的评定、专升本学生的选拔、党员发展、学生干部选拔、助学贷款人选的确定和资金的发放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方面, 辅导员要坚持政策、公开条件和程序, 又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最后还要汇报和公示。同时, 辅导员还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 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宽大的气量和一颗爱心, 应该真诚、无私地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也应体谅辅导员的艰辛, 他们不但早起晚睡、事务烦琐、工作压力很大。六、健全制度, 加强领导与管理。

对当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要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内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规模与质量的和谐以及法制与法治的和谐。

1、物质文化建设

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它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是和谐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后勤装备、生活资料、校园环境、活动设施等等。合理规划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生活区的布局,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使广大师生在良好的秩序和环境中,心情愉快地学习和干事业、求发展——这是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

2.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师德建设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它们与校风、校训等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3.学术文化建设

学术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面对新形势,需要创新。第一,是教师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

第二,是学生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第三,要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加强学生科技文化活动。

4.制度文化建设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

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目标

1.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

2.规模与质量的和谐。

3.法制与法治的和谐。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也是新形势下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体

现。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一、导致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因素

1.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2.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不成正比;3.高校服务社会发展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4.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良性互动机制没有完全形成;6.大众化就业观念还未真正形成

二、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2.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3.确立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4.切实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5.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通过人才市场,引导毕业生树立市场经济下的自主就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促进毕业生合理分流

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我

2. 高校扩招后教育质量下滑。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一些高校教学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3.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备。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 优化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校的实际出发,对国内高校的专业设置及新专业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建立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2. 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应加大对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在加强教室、宿舍、实验室和各类场馆建设,使其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同时,着重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管理体制,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完善高等教育的就业指导体系。高校要建立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融入教学内容,贯穿于大学期间的全过程,并针对不同年级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不同的职业规划目标与指导任务。如在高校一年级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目标的就业计划,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应多样化,除了为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课外,还应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机构的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和职业规划、形象设计,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洽谈会、双选会,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就制作简历、参加各企业、事业单位、工厂的招聘活动,提高面试技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从事兼职工作,使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特点,积累工作经验、发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求职自信心。同时,高校要积极建立大学生就业网、学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就业学生档案,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还应该教育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和多元择业的大众化就业观念。尽快转变大学生天才的人才观,克服心里的浮躁与虚荣,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职位要求,认识自己只是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接纳灵活就业、短期就业、兼职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自己的就业空间,并主动到广大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及西部地区就业,使就业就不再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难题。。


相关文章

  •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方法的研究
  •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其他心理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启动了"青少 ...

  • 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比赛须知
  • 附件1 第三届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比赛须知 一.参赛项目 1.笔试.基础知识测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题型 包括:单选题.不定项选题.改错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 ...

  • 如何开展辅导员工作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 谈如何开展辅导员工作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随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不断成长,辅导员工作也在不断丰富,主要可以概括为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三大块,不仅强调辅导员的政治和教育功能,也突出了服务和辅导功能.大学生的很多问题需要辅导员帮助解决,这既包括帮困育人.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内容,也包括满足学生的 ...

  • 职业化背景下的辅导员群体素质内涵
  • 职业化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群体素质的内涵 一,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背景解读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职业"的解释为:"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众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②可见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体现为一种行业标准.& ...

  • 少先队入队仪式相关知识
  • 少先队入队仪式相关知识 少先队是党创立领导、并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兼具儿童性和政治性。少先队履行的基本职能是,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还要锻炼强健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更 ...

  • 企业家辅导员聘用大会新闻稿
  • 企业家辅导员聘用大会新闻稿 “企业家辅导员”即企业家躬身来高校担任学子的辅导员,为学子做好在大学生涯发展规划、心灵成长、课题论文、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诸多方面的辅导工作以及务实性地无私性地为社会培养有志以及优质人才。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拓性的、宏伟性的育人工程! 今天是20XX年10月24日星期四, ...

  •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
  •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索引目录 1.新形势下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 3 2.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 ...

  • 辅导员竞聘汇总
  • 突发事件处理型: 学生反映意见: 1. 学生校内网发帖表达对学校学院的不满,引起了学校关注,你是辅导员应该怎么做? 一.通过网络.学生等渠道了解具体情况,同时安抚好学生,避免事态扩大. 二.与相关学生谈心,了解其想法. 三.与学校相关领导沟通,寻求解决办法. 四.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阐述学校意见,解释 ...

  • 高等数学在概率论中的作用
  • 高等数学在概率论中的作用 [摘要]以下是凯程考研辅导名师特为大家整理总结的高等数学在概率论中的作用,供大家参考!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在强化复习阶段顺利,考研成功! 高等数学是数学的基础,而概率论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往往使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的基本方法去解决一些概率问题,甚至可以说这种方法基本上是贯穿 ...

  •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聘宝典
  • 本文由czfcs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聘宝典 一. 你对所带领的班级是否进行过远景设计和整体规划?你在推 进班级建设中最感到得意和最感到失落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二. 如果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学习之间发生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