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课题: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选择题

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 唐玄宗

4、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5、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c、 ②④ d、 ②③④

6、唐朝青年李进是非常有名的骑射好手。他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

a、唐高祖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7、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制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8、唐朝诗人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正式设进士科的是( )

a、唐太宗 b、隋文帝 c、唐玄宗 d、隋炀帝

9、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0、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2、 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13、 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载( )

a、 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 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情况

c、 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 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1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

a、1100多年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15、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关。”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进士科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三、探究题

1、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 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你能说明理由吗?

2、如果你是一个唐朝时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得知唐玄宗今年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思考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4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c 7、b8、d9、c10、b11、b12、a13、b14、b15、d

二、材料题

( l )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2 )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困难,同时也说明科举制是士人出仕的途径,也是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 3)状元。( 4 )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三、探究题

1、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科举制还影响邻国。

2、提示:如果我是一个唐朝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应积极准备考试,注意在诗赋方面夺下功夫,加强习作。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

面。篇二:第4课_科举制的创立同步练习

课题: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一、选择题

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a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b)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d )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 唐玄宗

4、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c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5、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c、 ②④ d、 ②③④

6、唐朝青年李进是非常有名的骑射好手。他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c)

a、唐高祖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7、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制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8、唐朝诗人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正式设进士科的是( d)

a、唐太宗 b、隋文帝 c、唐玄宗 d、隋炀帝

9、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c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0、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b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b )

a、隋文帝 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13、 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载( b )

a、 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 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情况

c、 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 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1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b )

a、1100多年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15、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d)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关。”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进士科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三、探究题

1、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你能说明理由吗?

2、如果你是一个唐朝时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得知唐玄宗今年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思考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c 7、b8、d9、c10、b11、b12、a13、b14、b15、d

二、材料题

( l )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2 )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困难,同时也说明科举制是士人出仕的途径,也是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 3)状元。( 4 )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三、探究题

1、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科举制还影响邻国。

2、提示:如果我是一个唐朝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应积极准备考试,注意在诗赋方面夺下功夫,加强习作。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

面。篇三: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练习题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选择题

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 唐玄宗

4、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5、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c、 ②④ d、 ②③④

6、唐朝青年李进是非常有名的骑射好手。他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

a、唐高祖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7、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制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8、唐朝诗人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正式设进士科的是( )

a、唐太宗 b、隋文帝 c、唐玄宗 d、隋炀帝

9、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0、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2、 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13、 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载( )

a、 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 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情况

c、 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 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1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

a、1100多年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15、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关。”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进士科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三、探究题

1、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 你能说明理由吗?

2、如果你是一个唐朝时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得知唐玄宗今年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思考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c 7、b8、d9、c10、b11、b12、a13、b14、b15、d

二、材料题

( l )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2 )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困难,同时也说明科举制是士人出仕的途径,也是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 3)状元。( 4 )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三、探究题

1、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科举制还影响邻国。

2、提示:如果我是一个唐朝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应积极准备考试,注意在诗赋方面夺下功夫,加强习作。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

面。


相关文章

  •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题
  •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题 班级: 姓名: 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3.正式设置进士科是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 C.隋 ...

  • 1.4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课题上课 时间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月日星期课时第 1 课时①了解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及其诞生.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内容.运用.影响. 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比较, 将科举制与隋朝之前的选官 制度相对比,得出之所以要实行科举制的理由. ①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 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 ...

  •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目标: 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指导将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的. ...

  •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练习
  • 单元小结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含义:进步与否) 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 地方:候.伯(松散:方国首领) 3.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凡事必卜,甲骨文)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对象:权利:义务 (3)特点:以亲族为主:层 ...

  • 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
  •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多年,它的许多重要特征都在诗歌中有所反映. 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正统的道貌岸然的儒士们说,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 一般读书人看来,这似乎太高尚.太严肃也太遥远了,他们现实的追求就是改变自己"寒士"的生存状 态,进而一步步走上升官 ...

  • 6.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 ...

  • 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
  • 毓英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堂练习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基础知识 1.581年,________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定都________.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南方的________,统一全国. 2.在_______(皇帝)统治期间,开凿了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点在_______ ...

  •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 主备: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使用时间: 科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学习内容 一.基础闯关: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诞生 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改 ...

  • 历史 教案 高二 _高二历史:1.2[儒学的兴起]教案(人民版必修3)156610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儒学的兴起 教 案 [内容标准] 知道汉人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 ...

  •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做导学案 2,学科:历史 二. 学情分析 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氏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 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