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

第6期(总第331期)

2011年6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N。mber6(Gen洲‰al

JRile,2011

Nn

331)

Financialand

EconomicIssues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

婧,肖文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并利用HP滤波法分离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成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更多的时候,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经济波动的触发因素之一。因此,在利用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特别是要避免因调控产生新的市场扭曲,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货币政策;HP滤波法中图分类号:F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6-0111-05

工业革命以来,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现实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中的宏观总量)总是围绕着其自身稳定的增长趋势呈现循环往复的起伏波动,换句话说,经济增长是在经济扩张和收缩的交替运动中实现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周期”…。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论流派的学者对经济周期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讲,古典经济周期时期强调的是经济总量的扩张和收缩,而现代经济周期时期则强调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变动。现在普遍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或长期趋势的偏离。在长期中,随时间的推移,经济沿着一种稳固的GDP增长趋势运行,这种趋势基本上由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供给方面的因素决定。而在短期,经济将围绕这种增长趋势波动,这种波动既可能来自总需求,也可能来自总供给的冲击。

自凯恩斯之后,反周期的宏观政策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货币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应对经

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的时候,货币政策则要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由此观之,货币政策工具完全是逆经济周期的走向使用的。大多数国家都试图通过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以期达到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熨平经济波动。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却一直存在争议。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就认为,由于货币供应量反复无常的变动,是造成经济周期的根本性原因【2]。本文将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的演变以及美国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波动两个方面来考察其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一、经济时间序列波动的测度方法

Taylor和Woodford【31提出,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方法就是看总产出和其他相应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对于它们长期趋势的偏离程度。可是,这类指标相当多,如何选取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关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经

济周期,熨平经济波动:利率、储备金率和贴现

率等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逆经济周期而动。当经济

收稿日期:2011—03-22

作者简介:郭婧(1990一),女,河北人,主要从事宏观经济、财政理论研究。E-mail:gieva@126.coill

112

济波动周期确定委员会使用了总产出、收入、就业和贸易等等指标来测度经济波动周期,但是其中最基本的指标就是GDP,对于其他指标的研究一般需要建立在对GDP指标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所以,在判断宏观经济波动是否出现时,我们主要考察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程度。因此,测度经济波动的关键是估计经济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然而应用何种方法进行估计,经济学家们众说纷纭。

总的来说,根据不同经济理论对于长期趋势概念的理解,大致可以将估计经济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统计分解趋势法,另一类是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前者试图把经济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性成分和周期性成分,而经济周期表现为周期性的成分偏离长期趋势后的波动;而后者则试图用经济理论分离出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对产出的不同影响,解释经济周期就是结构性因素决定的潜在产出的运动和周期性因素决定的各种冲击共同作用下的表现结果。统计分解趋势方法不需要经济理论的支持,数据容易获得,计算相对简单,因此很多学者利用这类方法对经济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进行近似估计。

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利弊,本文将利用统计分解趋势方法中的HP滤波法来估计经济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这种方法是Hodfick和Prescott于1980年分析战后美国商业循环的论文中第一次使用【4J。从上个世纪末开始,HP滤波法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原理是把样本点的趋势值当作潜在GDP,通过最小化实际GDP和样本点的趋势值,来估算出潜在GDP,即:

min{∑(Yt—Tt)2+入[(Tt+。一Tt)一(Tt—Tt一。)]2)

i三1

式中,入是对趋势成分Tt波动的惩罚因子,△T。是趋势成分T。的增长率,△2T。是增长率的变动。C。=Y广Tt是周期成分,假设c。和△2T。都是独立同正态分布,且互相独立,那么当入=vat(c。)/var(△2T。)时,HP滤波可以取得最佳结果。

由此可以得到趋势成分:

Tt=[1+k(1-L2)2(1-L川)2]Y。

目前对于HP滤波法存在的最大争议就是入的取值。入=0时,满足最小化问题的趋势等于序列Y。;入增加时,估计趋势中的变化总数相对于序列中的变化减少,即入越大,估计趋势越

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6期总第331期

光滑;入趋于无穷大时,估计趋势将接近线性函数。一般经验地,入的取值如下:当使用季度数据时,经济学研究者们一般都认同Hodfick和Prescott[51的意见(入取1600),但是当使用年度数据时,学术界对入的取值存在着不同观点,Backus和Kehoe【61认为应当取100,而OECD则提出应当取25。

二、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演变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工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固定资本更新是导致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础性原因[7】。由于受到自然资源、生产规模、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程度等的影响,美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供求背离比较明显,经济波动幅度比较大。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使主导技术的更替日益加速,成为导致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的基础性因素。在信息及通信技术革命的驱动下,经济增长率较高而通货膨胀率较低,并持续了整整10年。投入要素的知识化减少了自然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知识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网络化管理和柔性化生产增强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正因为如此,1990年以来,美国经济运行具有了明显的内在稳定机制,保持着相对适度、稳定的增长。但是,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虚拟经济的迅速膨胀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金融创新的不断驱动下,美国虚拟经济严重背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直至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引起美国历史上又一次经济大衰退。

为了准确刻画美国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波动状况,我们利用HP滤波法对美国1960--2009年GDP进行分解,得到经过HP滤波过的经济增长趋势和周期波动图。

从图l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3次较大的经济衰退:第一次始于1973年,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国,决定收回石油定价权,将油价提高两倍之多,从而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美国首当其冲。第二次始于1978年,由于伊朗政局动荡以及随后爆发的两伊战争,石油输出量锐减,引发油价出现暴涨走势,再次造成西方国家经济的全面衰退。第三次始于2007年,由于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

113

暴,致使西方国家出现严重的衰退,至今还未完全复苏。

一CYCLE

——LNGDP——TREND

图1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波动

资料来源:历年GDP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www.bea.gov)。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7年金融风暴发生之前,美国曾持续20多年的时间没有出现严重的衰退或通货膨胀,这一时期被美国经济学界一度称为“大稳定”【80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者提出了美国经济波动微波化问题并探讨背后的原因【9。10|。有的学者则将这种现象归因于货币政策,认为沃尔克和格林斯潘时期的货币政策成功地熨平了经济波动¨1l。可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表明,美国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延缓而非熨平了经济波动。

三、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1952年以前美国实行钉住利率政策,财政部成为主体在操纵货币政策,而朝鲜战争爆发后

邦基金利率为操作目标的中性货币政策。2005年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新主席后,提出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基于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与一贯性的要求,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变,既有货币政策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而迫使它转变的客观因素,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纯规范理论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每一次货币政策的转变其实都对应着一个理论认识上的发展。虽然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有时看似是对以前货币政策的

回归,但实际上却是货币政策理念上的根本转

变,是美联储对经济运行规律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131。

货币供应量是货币当局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它的变化也反映了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变化。本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反映货币政策变动的指标,并利用HP滤波法对美国1960----2009年货币供应量进行分解,得到经过HP滤波过的货币供应量趋势和周期波动,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与经济波动一样,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存在着周期波动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3次大的货币供应

引发的通货膨胀最终使钉住利率被放弃【121。艾

森豪威尔上台后美联储才能够完全自由地操纵货币政策。此后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货币政策是以反经济周期和刺激经济增长为显著特点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由于该时期经济状况的复杂性,导致政府政策目标变换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使经济基本处

于“松一胀一紧一滞—停滞”的恶性循环中。20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

以现代货币主义为指导,使货币政策较充分地发挥了稳定币值和物价的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

增长高峰:第一次是1970年代末,货币供应增

幅大幅上扬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78年的通货膨胀率为9%,1979年为12%)。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为了应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第三次是2004年,美联储出于对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加大了货币供应量。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联储通过直接注资、降低利率等手段加大了货币投

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但“里根经济学”经济

政策执行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高赤字、高利率和高汇率等严重的“三高”现象,直接导致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1987年上台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1993年放弃了执行了

十多年的以货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货币政策操作

体系,转而力求实行以泰勒规则为基础的、以联

114

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6期总第331期

放量,使得货币供应量扭转了之前的向下波动的

趋势,进而掉头向波峰挺进。

——CYCLE——LNGDP——TREND

图2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货币供应量波动

资料来源:历年M2数据来源于美联储网站(W'WW.federalreserve.gov)。

四、美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发现的那种时间序列关系;Hodrick和Prescott[5】

关于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已经有的研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货币和经济周期存在上

学者进行过研究和考察,但还没达成共识。述关系。

Friedman和Schwartz【14]指出货币增长能引起经济为了定量考察美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波动周期变动,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有长而可变的滞的关系,我们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后;Tobin【l副认为,总产出的变动引起货币增长波动和货币供应量波动进行了比对。如图3率的变动,但反之则不然;而且正是这样一种逆所示。

向因果关系导致出现Friedman和Schwartz014]所

0.060.04O.02

天夕—弋

0j∥弋:献√弋

^-

-0.02M

并-’—,:淤

’V/吣7

UⅣ、、j-V怒.\.-,,√1

-0.04\广r

\’.f

一一℃/

-0.06】f

I+M2--4t---GDP|y

—I

-0.08

§S弩§§誉譬鸯鸯§§鸯慧譬§毒毒

图3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波动

从图3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并不是了美国股市较长时期的非理性繁荣。然而,2001呈直线式上升,而是螺旋式上升,呈现出一定的年由高科技泡沫破灭引发的美国股市繁荣的终周期规律。2000年以前,美国经济波动与货币结,加上“9・11”事件,美国经济笼罩着衰退供应量的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每个货币周期的阴影。为阻止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激进都对应着一个经济周期,只是存在一定l—2年的经济政策。2001--2003年美联储连续十余次的滞后或超前期。2000年以后,美国货币供应降息,将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由6.5%降至1%,量的波动才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尽管货币政贴现利率由6.0%降至2%的历史性低水平,并策具有反周期的特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在此基础上维持了近一年时间,2004年中起才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并不总能达到熨平逐步加息,恢复到正常化水平。长期的低利率,经济波动的效果。更多的时候,货币政策的频繁刺激了房地产投资,而房地产市场上涨抵补了股变动成反而为经济波动的触发因素之一。

市下跌的负财富效应,继续支撑了美国居民的过上世纪末,美国曾经历了技术进步主导的度消费,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而事后看“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经济周期,同时也滋生

来,美国政府对上次高科技泡沫破灭的救赎,埋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

下了次贷危机的隐患。甚至有人将此次危机归为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政策遗产【l6|。正是由于他在任上采取先发制人的货币政策,长期实行低利率,延缓了经济周期的正常调整,用一个泡沫弥补另一个泡沫,结果酿成了一个更大的泡沫,最终难以维系以致崩溃。另外,美国长期的扩张性经济政策,还导致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在市场投资风险溢价普遍低估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进一步对美国房地产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并利用HP滤波法分离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成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调控的代价不菲,特别是美国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反经济周期的,而是为下一次经济波动埋下了隐患。由此提醒我们,政府在利用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特别是要避免因调控产生新的市场扭曲,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回顾2008年9月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值得深思。当时,货币政策从“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按揭贷款利率过度优惠等。在这些政策引导下,2009年我国银行业全年新增贷款高达近9.5万亿元,差不多相当

于2006--2008年3年的信贷增长总和(为

10.52万亿元)。这实质上属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引起新一轮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尽管在2009年下半年,我国货币当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采取一定信贷规模管制政策,但其对中国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资产价格泡沫和严重的通货膨胀)依然存在。

因此,在实施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时,货币当局至少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慎用货币政策,过度频繁的货币政策调整反而会干扰正常的经济运行次序;第二,要轻用货币政策,不要低估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货币政策用得太猛反而会成为经济过热或低迷的重要原因。

115

参考文献:

[1]姚庆彬.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度研究[D].青

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董铁峰.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J].中国软科

学,1996,(6):44—47.

[3]Taylor,J.R,Woodford,MHandbook《Macrl∞∞I聃商∞

[M].MIT

Press,1999.

[4]Hedrick,ILJ.,Prescott,E.C.Post-War

U.S.Business

Cycles:AnEmpirical

Investigation[R].Carnegie

University

WorkingPager,1980.

[53

Hodrick,ILJ.,PrescoR,E.C.Post—w盯U.&Business

Cyc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Banking,1997,29(1):1-16.

[6]Backus,D.K,Kehoe,P.J.InternationalEvidence

on

theHistorical

Pmpemes

ofBusiness

Cycles[J].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92,82(4):864

-888.

[7]陈继勇,彭斯达.新经济条件下美国经济周期的演变趋势[J].国际经济评论,2003,(11):38—44.

[8]James,H.S.,Mark,W.,Watson,S.Has

theBusiness

CycleChanged

andWhy?[J].NBER

Annum,2002,(17):159—218.[9]Weber,S.The

Endof

the

Business

Cycle?[J].

Foreign

Affairs,1997,76(4):1-9.

[10]McConel,M.,Perez,Q.G.Output

Fluctuationsinthe

United

States:WhatHasChangedsincethe

Early

1980s[J].AmericanEconomic

Review,2000,90

(5):1464一1476.

[11]

曹永福.美国经济周期稳定化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2007,(7):152—158.

[12]秦嗣毅.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J].学术交流,2003,(3):87—90.

[13]彭兴韵,施华强.伯南克变革的基本方向——兼

论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J].国际经济评论,2007,(3):57-62.

[14]

Friedman,M.,Scbwartz,九Money

and

Business

Cycle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63,

45(1):32—64.

[15]Tobin,J.Money

andIncome:PostHocErgoPropter

Hoe?[J].11leQuarterlyJournalof

Economics。

1970,84(2):301—317.

[16]卢峰,刘鎏.格林斯潘做错了什么?——美联储

货币政策与次贷危机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09,(1):38—44.

(责任编辑:杨全山)


相关文章

  •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 1 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盛蓉 072025037 经济周期波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一个经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对其均衡状态的偏离和调整过程.它是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表现,因此需要对经济波动进行研究,掌握其客观规律,避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非正常波动和力 ...

  • 经济周期.通胀周期与股市周期
  • 经济周期.通胀周期与股市周期 宏观研究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报告要点  经济周期与通胀周期 由于价格的"粘性",通胀周期一般滞后于增长周期.在中国,通胀周期 与增长周期具有明显的先后波动次序. 目前经济上行与通胀下行并存(2009年二季度-2009年四季度),处于经 ...

  • 国内外房地产经济周期研究综述
  • 国内外房地产经济周期研究综述 班级:11土地资源管理 姓名:陈江实浩 学号:[1**********] 本文对国内外经济学界在房地产经济周期领域展开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拓展的方向.本文将文献综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外房地产经济周期研究综述:另一部分是国内房地产经济周期研究 ...

  •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_滤波方法的应用_陈昆亭
  •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 滤波方法的应用 陈昆亭 周 炎 龚六堂3 内容提要 现代经济的两大主流问题就是增长和波动的问题.就波动问题而言,经验分析对于其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更有效的研究波动的根源,发现波动传播放大机制,为理论模型提供实际参照等有重大意义.而且,经验分析不单是进行理论研究 ...

  • IFX外汇基础知识
  • 2005.12.27. 什么是外汇 概括地说,外汇指的是外币或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1. 动态含义: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的货币,并利用国际信用工具汇往另一国,借以清偿两国因经济 贸易等往来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交易过程. 2. 静态含义:外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 ...

  •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1-6掌握,7-9了解) 一.世界经济的内涵 (1)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2)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 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3) 把世界范围 ...

  • 回顾美国房产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 回顾美国房产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美国房产是如何发展的?自1923年以来固有的市场经济,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3个明显的泡沫,特别是近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发展的根本因素,取决于人口,利率和信贷,税收等多重因素. 过去100年来,房价呈现轻微上涨态势,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 ...

  • 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
  • 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 □钟 伟 沈闻一 摘要: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要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不仅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利率水平和相对完整的利率结构,其中银行业的净利差水平至关主要.遗憾的是,维持银行业适当的净利差水平这一 ...

  •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的理论解析
  • 时间:2012年02月10日 09时35分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作者:夏珊珊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2008年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起金融危机.从现有文献看,关于危机爆发的成因,学界主要集中于金融衍生品及房地产市场泡沫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