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渡英雄之河_重读张承志_北方的河_白晓霞

Works·院校平台

重渡英雄之河

———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白晓霞[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通过一个知识分子强劲的文化之旅,对坚韧、执着的中国文化精神做出了感性的讴

歌与诗化的总结,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以英雄情结为主导的作品有如下的叙事结构,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超越苦难的湟水:民间英雄的永恒力量;“为我开冻”的黑龙江:永不言败的英雄姿态。关键词:张承志《北方的河》英雄情结

二十年前,张承志立足于中国北方的本色文化高地,发表了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作家的英雄情结与人物的英我已人近中年,重读《北方雄品质同构在了这部抒情意味浓厚的作品之中,发出金属一般的铮铮之声。时至今日,的河》,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并没有随着岁月而远去,相反,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充斥生活的虚拟时代,那种来自北方之河的英雄气概是那样真切而鲜活,属于个体的生命能量是那样饱满而昂扬,这样的心灵感受足以激起我们重新阅读的欲望,无论时空如何变化,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接受美学效果其实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全部秘密。

作品中一个知识分子以现实或梦境的方式与北方的五条河(黄河、永定河、额尔齐斯河、湟水、黑龙江)相遇,这是一场强劲的文化之旅,北方的河是如山的父亲,也是如水的母亲,他们具备一切北方土地上英雄的品质,这也正顽强自进,而“他”,一个充满了青春正是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文化精神。北方的河在苦难的生活岁月中穿越风雪、

能量的知识分子,则在现实的重重考验中,走向了精神的强大与成熟。他,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中文系应届毕业生,毕业分配却不如意,带着理想去报考研究生,却阻力重重。在经过了世俗的努力和精神的炼狱之后,他终于走向了成熟。北方的河见证了这一灵魂升华的过程,充满风险与考验的生活在不同的时段给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折磨和启迪,但是,年轻人最终战胜了重重苦难(来自社会、家庭、爱情),最终走向了成熟,学会了稳健,理解了苦难,懂得了爱情,成长为了一个人格英雄。

一、伟大奔腾的黄河:英雄之父的精神示范

在师友的启发下,“他”下定决心要报考地理学的研究生,于是便有了对黄河的实地考察,这样的学习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却超越了地理学的知识学范畴,壮美的黄河给予了主人公伟大的精神启迪,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幼失去的心灵之父,完成了关于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壮美想象:“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在这里,我们看到,面对着黄河带来的伟岸高大的视觉震撼,这个自幼失怙的男人对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英雄板。”

主义进行了一次灵魂上的伟大皈依。他用刚性的品质和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礼赞之情,刚健、硬朗、坚强、伟岸、执着、包容等这些属于英雄的品质成为了黄河之父的美学特征,这些品质流传千年不曾失落,如闪闪的星斗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这种精神的强光照耀之下,从十年浩劫中劫后重生的民族仍将有着浩浩荡荡的力量,他必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矢志不渝。关于民族英雄美学的壮美想象以地理学、文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的交融方式完成,文化之河、民族之父的英雄力量被鲜活地表达着,奔腾的河水长久地荡涤着读者的灵魂,发出汹涌澎湃的心灵强音。作品中那个经典的力与美的男性画面表达着作者对中华民族英雄美学精神的全部阐释:“她不出声地拉动着照相机上镜头的变焦环,沉着地分析目镜中的画面和她心中闪过的感受。她看见一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在构图的中央,张开双臂朝着茫茫的巨响奔去。”对我而言,这段文字支撑着我少女时代关于男性美学的全部想象,那种刚健的英雄气概诠释了我所认为的男性应该具备的战天斗地、穿州过府的能力和潜力,于是,当有一天,我读到王蒙在《青春与大地的礼赞》中的句子:“有了《北方的河》,文坛五十年都不用写河了”,我竟然一点都不惊讶。

45

1980年创刊

二、超越苦难的湟水:民间英雄的永恒力量

张承志的底层关怀是可敬可佩的,在他的写作生涯取得了辉煌成就的时候,他仍然如一个普普通通的回族男子一样,用自己的脚步扎扎实实地丈量着北方的苍茫大地———那诞生了无数英雄史诗的绵延地带。他不是浪漫飘浮的采风,不是镜头前浅薄的作秀表演,他是化在民间的真实的人民艺术家。在那民间无数的山水沟壑中,他吃着粗茶淡饭,聊着家长里短,这样的作家有着最真切的民间立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我们盼望富裕,但不能幻想十二亿人都变成财样的:

主。基于这种认识,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

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这样的

三“、为我开冻”的黑龙江:永不言败的英雄姿态

作品中主人公的现实生活充满了曲折,从报考研究生到母亲生病,从选择专业到追求爱情,一路都充满了挑战和风险。而这个倔强的青年人从不轻言放弃,他一路走来,将自己在自然的河流中得到的哲学启示应用于生活的河流之中,沉浮无定的是世俗磨难,恒定不变的是英雄品质,他永远在拼搏,永不言败的英雄姿态在北方的大地上昂然屹立!当历经风雨虹初见的时候,作品中的他终于拿到了准考证,也终于对爱情有了理性的选择,这时候,就如民间传说中那些三起三落、九死一生的英雄人物一样,他已百炼成钢、刀枪不入。那些顶风冒雪积累而来的河流经验以英雄合力的方式注入了他青春的躯体,一个新的意志英雄诞生了,连他的梦境都是那样壮美动人:“开冻吧,黑龙江!他喊道,你从去年十一月就封河静止,你已经沉睡了半年时光,你在这北方神秘的冬季早已蓄足了力量,你该醒来……我在额尔齐斯河就爱上了你的性格,我在永定啦。

河已经懂得了坚忍沉着。我东出山海关,穿越了整个松嫩平原和三江低地,我翻越了兴安岭,跋涉了万里雪原,我怀着对你的爱情,我点燃了自己的生命,我高举着自“”为我开冻”的勇气己的诗篇来找你,请你为我开冻吧!和豪气将打开事业有成的大门,与此同时,向往爱情的年轻人对自己的爱情有了理性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英雄一生的伴侣也必将是生长于北方之河的英雄女“那是一个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把她打垮的、热情似性:

笔火的姑娘。那姑娘正轻蔑地踩着河岸上的丛生荆棘,直地正对着他大步走来,他甜美地睡着,静静地等待着她走近。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慰藉的微笑。”爱情来自于女性,女性连接着母性,母性将创造英雄辉煌的未来!

2015年的崭新空气沁人心脾,在北方苍茫的夜里重渡英雄之河,一切都是那样振奋人心、荡气回肠。

精神,或许来自于他的少数民族身份,那些生活在北方高原上的父老乡亲、母族同胞,在无比艰苦的自然环境里超越苦难、穿越风雪,他们是来自民间的本色英雄,热爱生命、悯恤自然,没有过多的物质奢望,也从不做毫无意义的怨天尤人。征服自然、笑对生活的英雄品质如北方的河水一样自然流淌在每一个北方人宏阔的血管之中。这种坚强如铁、通达开阔的北方民间英雄哲学在张承志的笔下被化作了滔滔的湟水、岸边拔草的妇女、高亢的“花儿”曲调、戴蓝格子头巾的姑娘,一切都那么真实火热、强悍刚硬。还有那破碎的彩陶“世上罐子的意象,就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残缺一般: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这样残缺。”然而,坚韧的北方百姓以最强悍的生命能力热爱着充满残缺的生活,一如作品中那个带着无尽的希望精心侍弄小树苗的老人,作者为苦瘠土地上的民间英雄哲学所感动,他化入其中,用最真实的热忱心绪执着地表达着自己以血书之的民间立场。对于生长生活于西部的我而言,这种没有遮拦、穿越苦难而来的英雄气象是锐利伟岸到直入心怀的,与它猝不及防的相逢经常让我难以自“但是预感早已降临,我早在那场泼天而控地泪流满面:

下的大雪中就明白了,我预感到了这种离别……西海固,若不是因为我,有谁知道你千山万壑的旱渴荒凉,有(张承志《离别西海固》)谁知道你刚烈苦难的内里?”

北方的辽阔与苍茫不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更是文化学意义上的。张承志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在写作的同时,进行着非常认真的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这样的学历和学养为他书写北方的文化带来了一种相当深厚的知识储备,但他超越了理性主义,对北方的地域文化诗学进行了一种通俗的民间释读,这份充满大爱的民间立场来自生活的田野又流向思想的乡土,一个坚持为人民写作的作家带给了我们最为可贵的民本气息与英雄气场。

①吴波:《张承志:孤独异端》,《广州日报》2007年9月16日。

基金项目:2014年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

项目

作编

者:白晓霞,文学博士,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民俗学。辑:杜碧媛E-mail:[email protected]

46


相关文章

  • 青春的翅膀_苍老的心_新时期文学青春文化特征的流变及其影响(1)
  • 青春的翅膀, 苍老的心 新时期文学青春文化特征的流变及其影响 南 宋 80年代后少年作家登上文坛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所谓 青春伤痕文学! 也开始作为一种标签大行其道.这代人的青春有无 伤痕! 暂且不论, 如若将他们的青春文本放在整个新文学思潮中来考察, 我们事实上也难以斩断它们与 青春伤痕! 前辈们 ...

  • 恋阙与胡笳
  • A 一位熟识的日本评论家谈及我的<敬重与惜别>,说了一句出人意外的话.他说:"如果日语中还有'恋阙'一词的话,张承志对毛泽东的感情就是它." 我先是吃了一惊. 这"恋阙"一语既用日语讲出,我的思路便被斜拉歪拽,朝着"阙失.残缺" ...

  • 当代文学史重点
  • - 当代文学必备重点你要是不背就输了 新时期的文学史的开端是以"四人帮"的粉碎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标志的. 1.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 ...

  •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1]
  •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 :<红旗谱>的作者是() :<红岩>的 作者是() .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 2 .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 .() .() .() ...

  • [黄河颂]导学案
  • 第六课 <黄河颂>导学案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潘文阶 第一课时 预习自主探究课 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 1.有表情朗读诗文,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把握诗文基调,理解诗歌内容,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找出诗中美妙诗句,养成鉴赏诗歌的能力,感悟诗歌的魅力. [导 ...

  • [平凡的世界]感悟
  •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2月份开始热播, 3月12日在西安,我与该剧编剧葛水平不期而重遇,话题很快转移到热播和改编. 葛水平说:"我也是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的,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很荣幸,参与了<平凡的世界>的改编,两年多的历练,两年多的奋斗啊! " 她强调 ...

  • 十年一觉锵锵梦
  • 和窦文涛聊天,是比写他愉快很多的事情. 他看来没把你当外人,低眉顺眼两手揣在一起,时不时露出招牌式坏笑,像极了北方冬天里闲坐烤火聊天的老大爷们的做派.好像掏心窝子把什么都告诉你了:仔细一想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再一琢磨,又好像透露着点什么. 这是窦文涛的聊天风格,也是<锵锵三人行>的路数. ...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精修
  •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课改资料 "活力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课题 科目 第五单元:<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备课人(主备人) 李亭亭 语文 (参与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多角度理解短文的内涵 2.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过 ...

  • 田晓霞之死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
  • 田晓霞之死 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 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疑惑,路遥为什么把这个故事叫做<平凡的世界>呢?什么才是平凡的世界呢?故事快结束的时候,看到田晓霞的死,秀莲的死,田福军的孤独,我终于明白了,路遥笔下的平凡世界,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非常简单,路遥的脑子里 ...

  • [十月]杂志原主编苏予因病逝世,享年90岁|十月|苏予
  • 苏予曾发掘了一批文学名家. 苏予手迹. (均<十月>杂志供图) 本报驻京记者周渊 2016年3月14日凌晨,著名文学编辑家.<十月>杂志原主编苏予因病逝世,享年90岁.苏予遗体告别仪式于21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文学界的朋友们将作最后送别. 苏予从事编辑工作多年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