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预治知识

毒蕈中毒预治知识

蕈类通常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毒蕈是指食用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我国目前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300多种,有毒蕈类1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约有10种。一些毒蕈在形态上与可食用蕈差异很小,不易区别,常因误食而中毒。贵州属于毒蕈中毒易发多发省份,2011年~2014年全省累计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5起,中毒547人,死亡52人。在场所分布上,农村家庭是毒蕈中毒的高发场所;在时间分布上,毒蕈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在空间分布上,毒蕈中毒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地理位置、植被丰富程度等因素有关。

一、有毒成分

毒蕈中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很复杂,一种毒蕈可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蕈之中。

1. 胃肠毒素。含有这种毒素的毒蕈很多,主要为黑伞蕈属和乳菇属的某些蕈种,毒性成分可能为类树脂物质、苯酚、类甲酚、胍啶或蘑菇酸等。

2. 神经、精神毒素。存在于毒蝇伞、豹斑毒伞、角鳞灰伞、臭黄菇及牛肝菌等毒蘑菇中。这类毒素主要有4大类:①毒蝇碱,存在于毒蝇伞蕈、丝盖伞属及杯伞属蕈、豹斑毒伞蕈等毒蕈中;②腊子树酸及其衍生物,存在于毒伞属的一

些毒蕈中;③光盖伞素及脱磷酸光盖伞素,存在于裸盖菇属及花褶伞属蕈类;④幻觉原,主要存在于橘黄裸伞属中。

3. 溶血毒素。鹿花蕈,也叫马鞍蕈,含有马鞍蕈酸,属甲基联苯化合物,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此毒素具有挥发性,对碱不稳定,可溶于热水,烹调时如弃去汤汁可除去大部分毒素。这种毒素抗热性差,加热至70℃或在胃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可失去溶血性能。

4. 肝肾毒素。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有毒肽类、毒伞肽类、鳞柄白毒肽类、非环状肽等。这些毒素主要存在于毒伞蕈属、褐鳞小伞蕈及秋生盔孢蕈中。此类毒素为剧毒,如毒肽类对人类的致死量为0.1mg/kg体重,可使体内大部分器官发生细胞变性。含此毒素的新鲜蘑菇50g 即可使成人致死,几乎列一例外。

5. 光过敏毒素。在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

二、中毒症状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 胃肠型。主要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为0.5-6小时。病人有剧烈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症状,体温不高。此型中毒一般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可迅速恢复,一般病程2-3天,死亡率低。

2.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约为0.5-4小时,临床症状除有

胃肠反应外,主要有神经精神症状:流涎、流泪、大汗、瞳孔缩小、脉缓等,重症患者出现谵妄、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狂笑、动作不稳、意识障碍等,亦可有瞳孔散大、心跳过速、血压升高、体温上升等。如果误食牛肝蕈属中的某些毒蕈中毒时,还有特有的“小人国幻觉”,患者可见一尺高穿着鲜艳的小人在眼前跑动。此型中毒经及时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病程一般1-2天,预后良好,死亡率低。

3. 溶血型。中毒潜伏期多为6-12小时,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蛋白尿。严重中毒病例可因肝、肾功能受损和心衰而死亡。

4. 脏器损害型。此型中毒最严重,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发生中毒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可达50-60%,其中毒伞蕈属中毒可达90%。此型中毒病情复杂,根据病程发展一般分为6期:①潜伏期。此型中毒潜伏期较长,一般10-24小时。此期长短与中毒严重程度有关。②胃肠炎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水样便腹泻,同时伴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多在1-2天后缓解。③假愈期。胃肠炎症状缓解后,病人暂时无症状或感轻度乏力,但精神骤然好转,自觉轻松如常,给人以假愈现象,而实际上毒素已进入内脏,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脏损害不严重,可由此期进入恢复期。多数病人在经过18-48小时假

愈期后转入脏器损害期。④脏器损害期。中毒严重的病人在发病后2-3天出现肝、肾、脑、心等实质性损害,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可出现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肝坏死、肝昏迷;肾脏损害可出现少尿、无尿或血尿,甚至尿毒症,肾功能衰竭。⑤精神症状期。如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此期。病人表现谵妄、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思睡,继而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有些病人在胃肠炎期后立即出现烦躁、惊厥、昏迷,但无肝肿大及黄疸,属于中毒性脑病)。⑥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人,一般在2-3周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逐渐好转并痊愈。

5. 光过敏型。误食猪嘴蘑后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症状。在身体暴露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另外还有指尖疼痛,指甲根部出血等。

三、救治要点

1. 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迅速排出毒物。凡误食毒蕈后10小时内均应彻底洗胃,洗胃后可给予活性炭吸附残留的毒素。无腹泻者,洗胃后用硫酸镁20-30g 或蓖麻油30-60ml 导泻。

2. 对各型毒蕈中毒根据不同症状和毒素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肠炎型可按一般食物中毒处理;神经精神型可采用阿托品治疗;溶血型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状态差或出现黄疸者,应尽早应用较大剂量的氢化可的松,同时

给予保肝治疗。肝肾损害型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可保护体内含巯基酶的活性。

3.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四、预防措施

1. 最根本的办法是不采摘、购买野生蕈食用。

2. 食用野生蕈应注意以下几点:

(1)食用野生蕈不要杂,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不同的野生蕈混在一起烹调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2)最好选择当地群众经常食用,未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野生蕈,而且要确保烧熟煮透后再吃。

(3)食用野生蕈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蘑菇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4)食用野生蕈后如感不适,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是农村地区离医院较远,中毒者或者周围的人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有毒物质,然后迅速转送医院诊治。

(5)保留采摘或购买食用的野生蕈样品,一旦发生中毒事件后,可为专业人员救治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宣传
  • 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宣传 热爱生活·关爱生命·保护自己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无小事,事事关安全.因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饮服中心的指导思想.这里,中心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院的要求,对同学 们进行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宣传,旨在增强同学们的食品卫生与安全 ...

  • 有机磷农药中毒
  •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种类很多,根据其毒性强弱分为高毒.中毒.低毒三类,我国目前常用有机磷农药的大鼠口服半数致死量(mg/kg)分别如下:对硫磷(1605)为3.5-15mg :内吸磷(1059)为4-10mg :甲拌磷(3911)为2.1 ...

  •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查房ann
  •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查房 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多呈油性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色至棕色,稍有挥发性,且有蒜味.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我国农业应用广泛的杀虫剂.按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类: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高毒类:甲基对硫磷.氧乐果.甲胺磷,敌敌 ...

  • 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
  • 农药中毒 近代广泛应用不同效能的农药来刺激作物生长.清除杂草和防治虫害等以获得高产和丰收.农药中以杀虫药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对人畜的毒性,可在生产.运输.分销.贮存.使用过程中过量接触,以及残留在农作物的量过多.污染食物和意外服用均可引起农药中毒(pesticides poisonig). 常用的农 ...

  •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 ...

  • [养生健康]食物中毒怎么办?
  • 日常饮食中,我们难免不会遇到由于生活常识缺乏而引发食物中毒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从食品卫生的角度给大家普及一下食物中毒的一些知识,尤其是我们日常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让大家安全饮食.健康生活. 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 ...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课程讲义
  •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第七单元 风湿性疾病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细目一:癫痫----了解内容 癫痫与中医学的"痫证"相类似,可归属于"癫痫"."羊痫风"等范畴. 一.临床表现 ...

  •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查房
  •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我国农业应用广泛的杀虫剂.按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类: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高毒类:甲基对硫磷.氧乐果.敌敌畏:中度毒类:乐果.敌百虫.乙硫磷:低毒类:马拉硫磷等. 病因: (1)职业性中毒:多由于生产有机磷农药的生产设备密闭不严或使用中违反操作规定, ...

  • 111食物中毒的防治
  • 食物中毒的防治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与发生原因 食物中毒的定义. 1.食物中毒的定义 凡是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 亚急性疾病 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的非传染性急性 亚急性疾病. 2.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恶心. 潜伏期短,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