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

徐城北

  沈从文老先生与我父母相交很深,我幼年起就遵命称沈老为“伯伯”。

  沈伯伯内心深处经常是痛苦的,所以他也特别能理解他人的痛苦。比如对我因父母的缘由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遇到大坎坷,别人要么不说,要么劝我多多忍耐的时候,沈伯伯则鼓励我:“趁家里还有饭吃,就抓紧年轻时光好好读书。现在读还能记得住,等老来再读就晚了。”他本人就带头“带”我,开列了许多关于青铜器的善本书目,叫我到北京图书馆去“啃”。我还算是耐得寂寞的,早饭后就进门,晚饭前才把书存在柜台,次日再接着“啃”。

  钻研了一段时间的青铜器,实在太寂寞了,我便鼓足勇气向沈老“告退”。沈老表示理解,说:“看来你还是爱你的京戏,那就好好钻研它吧。”沈老当晚留我在他家吃饭,饭后我坐在他家门槛上。他指着天上几颗最大的星星说:“这是巴金,那是茅盾,再一颗是冰心……”我问:“您呢?”他举起右手食指一摇:“哪里,我不过是博物馆一名小小的讲解员……”还说,“你喜欢文学,当然好;但不能光图文字漂亮,首先要朴素,朴素了才能准确,这方面要学(汪)曾祺……”

  1965年,我离开北京去了新疆,次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随后沈伯伯去了湖北干校,沈老每天提着饭盒去附近一个小学食堂打饭,路上看看天空的大雁,再望望水中的游鱼,心中感慨无限,回到独居的草棚就用毛笔写成书信,然后从湖北寄给新疆的我。我读过后再转寄给湖北的父母。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地转?为了安全。我在新疆,旁边没人能认识沈老的毛笔字,甚至没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他这么个人。母亲读后给我来信,要我努力背诵沈老信中的重要段落:“那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它本身也是最美好的文字。你如果有志文学,就不能放弃这手边的宝贝……”我至今手中保存了许多沈伯伯的信,有解放前给我母亲与父亲的,也有“文革”期间写给我个人的。沈家二公子曾从我处借去复制,完了后又归还给我。他甚至有些嫉妒地说,其中有一封,是他父亲晚期抒发心中感慨最深的,“居然是写给你老弟的”云云。目前,这些信都已收进了三十二卷的《沈从文全集》……

  临近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在北京结婚。那天他从东堂子胡同专程赶来,送来两样礼物:一是五蝠捧寿的瓷盘;一是一小块大红洒金的宣纸,上边有他用七分钱一支的毛笔写的字:“祝两位(当时他叫不出我爱人的名字)多福长寿”。随即又用更小的毛笔字给予解释:“为国家多做好事为多福,长寿则能为国家多做几十年好事。从文敬贺。”他生前送过我好几幅各样的字,我与妻子把这小小的结婚礼物视为我们一生之座右铭。沈伯伯说了“这张洒金的纸,是故宫中的东西,比那个瓷盘子还贵重”。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难道不是贵重得无价了么?

(摘自《读者》,有删节)

  注:徐城北是《大公报》著名记者子冈和徐盈的独子。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太老师沈从文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文章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沈从文的人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

3.文题“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中的“永远”有哪些含义?作者为什么称沈从文为“太老师”?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答案示例1.①在我升学与就业问题上遇到大坎坷的情况下,开列书目,鼓励我抓紧年轻时光好好读书。②我耐不住寂寞,不再想读有关青铜器的书,向沈老“告退”,沈老表示理解。③教诲我喜欢文学,不能光图文字漂亮,首先要朴素。④我去了新疆,沈伯伯去了湖北干校,从湖北写信寄给新疆的我。⑤我结婚,沈伯伯专程赶来,送来两样礼物祝贺勉励我们。

  2.①他特别能理解他人的痛苦;②关心“我”的学习,亲自开列书目,让我钻研关于青铜器的书籍;③宽厚待人,当“我”耐不住寂寞,不再钻研青铜器方面的书籍,向沈老“告退”时,沈老表示理解,并不责备我;④非常谦逊,称自己是“博物馆一名小小的讲解员”;⑤诲人不倦,奖掖后进,从湖北写信给在新疆的“我”,并鼓励我为国家多做好事。

  3.“永远”一是指自己接受沈从文教育的时间长,从幼年时就开始了;二是指沈从文在各方面关心、帮助作者的成长,鼓励“我”读书,指点“我”做人、为文;三是指沈从文对作者的影响深远,沈从文的教诲会对作者的一辈子产生积极影响。

  称沈从文为“太老师”是因为沈从文比作者长一辈,作者特别尊重他。称“老师”是因为沈从文在治学、做人、为文等方面都是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大。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应该着眼全篇,依次概括。文字可以不同,但具体事情要概括全面。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一般步骤:(1)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2)根据试题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即范围;(3)在相应区间选取关键词语或句子;(4)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构建完整的判断或陈述。所要概括的内容散在文章中,要从全文中筛选、概括,有些要进行整合。答题时不仅要答出特点,还要有具体的佐证。

  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永远”是指时间久、影响深远,称“太老师”要抓住“太”来理解。


相关文章

  •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四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 ...

  • 倾听那涛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天幕低垂,沱江呜咽.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 ...

  • 09年高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6
  • 秘密★启用前 09年高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语 文 试 题 卷 2009.4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5题为选择题,45分:第16至23题为非选择题,105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臵上. 2.答第1至第10题 ...

  • [可爱的汪曾祺]阅读答案
  • 可爱的汪曾祺 张小牛 我们娄底的文友们相聚,总要聊起汪曾祺.13年前,他和几位文坛名家一起来到我们这个偏僻小市,给我们留下了生动可爱的印象,我们怎么都忘不了呵!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省城的一个青年作者笔会上,我就见过汪老了.那正是我们刚读过<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 ...

  • 边城学案及答案
  • <边城>学案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小说乡土文学之作,是它奠定了沈从文在30年代乡土文学中的地位.它通过对已经逝去的一段往事的追忆,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框架,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它 ...

  • [谒沈从文墓]阅读答案
  • 谒沈从文墓 叶蔚林 出凤凰县城南门,沿一条简易公路前行约一公里半,过一道短桥便来到杜田村.沈从文 墓就在杜田村. 杜田村背靠南华山,面临沱江水.村子百十户人家,木砖屋呈一字长蛇排列在山脚下,沿河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小路,联络着所有门户.河岸有竹丛,有垂柳,还有好些石榴树,若逢夏日石榴正开花,那是一团团火 ...

  • 沈从文的另一面阅读答案
  • 沈从文的另一面 史飞翔 沈从文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懊.他待人谦和.处事低调,尤其是晚年慈祥得简直像一位农村老太太.然而,我在阅读沈从文的过程中,总感觉沈从文骨子里有一种倔强.强大和自信.沈从文谦卑的外表难以掩饰他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那种自信.事实上沈从文确实是一个相当自信的人. 19 ...

  • 干国祥作文个性的湮没与拯救
  • 干国祥:作文个性的湮没与拯救 [此文系2003年1月在绍兴市青年语文教师论坛上的演讲稿.] 语文教学改革是个整体性的工程,任何局部的改进都不可能取得整体的改观.因此以作文教学为话题,也只是寻找一个切入点,我希望自己指向的,仍然是语文教育乃至教育的整体改革. 近几十年来作文教学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身为语 ...

  • 云南歌会导学案
  • 一.设计思想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唱歌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生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