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营养有关疾病

营养性疾病是指因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多症(或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和以营养为主要病因的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等。这些疾病有的与营养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虽与营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有明显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由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渐进性的,甚至是潜在性的,因此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往往易被忽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许多疾病的营养因素更加明确,如何防制营养性疾病就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

一、营养与疾病

(一)营养缺乏或不足

营养缺乏可直接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脚气病、坏血病、营养性贫血等。引起营养缺乏病的原因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 原发性营养缺乏是指单纯摄入不足,既可以是个别营养素摄入不足,也可以是几种营养素同时摄入不足。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常见的原因,一是战争、灾荒、贫困等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食物短缺;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忌食或挑食等使某些食物摄入不足或缺乏而引起营养缺乏;三是不合理的烹调加工,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破坏和损失,虽摄入食物数量不少,但某些营养素却不足。如长期食用精白米面,捞饭等易患脚气病;蔬菜先切后洗,过度加热或水煮可使维生素C大量破坏、损失。

2. 继发性营养缺乏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营养缺乏或不足,主要是疾病、药物、生理变比等原因引起的消化、吸收、利用障碍或需要量增加等。如昏迷、精神失常、口腔疾患及肠胃疾病引起的食物摄入困难或障碍;消化道疾病或胃肠手术等引起的营养素吸收障碍;肝脏疾病引起的营养素利用障碍;某些药物(如抗惊厥药、新霉素等)所致的吸收、利用障碍;长期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引起营养素消耗增加;以及生长发育、妊娠、哺乳或环境因素引起的机体需要量增加等。

(二)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

维生素A、D及某些必需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致中毒;热能、脂肪等摄入过多可致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高盐和低纤维素膳食可引起高血压等。大量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不仅是人群中某些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而且还和某些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有明显关系。造成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1.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重过大,植物性食物比重过小,精制食物多,蔬菜、水果少,这是导致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膳食中肉类、蛋、奶、黄油等动物性食物几乎达膳食总量的50%,因而出现了高热能、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三高膳食,造成热能、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摄入过剩。

2. 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进食高盐饮食、大吃大喝、暴饮暴食、追求饮食享受以及优质食物集中消费等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是造成营养过剩的重要原因。有人调查一桌中式酒席,人均蛋白质达90g以上,脂肪7Og以上。

二、常见的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不良常见疾病

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常见于儿童和婴幼儿,严重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病儿由于抵抗力低下,易受感染,死亡率高。成人发病较少。

原发性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长期蛋白质、热能摄入不足,常见于缺乏喂养知识,喂食过少,不添加辅助食品,母乳不足,早产儿先天不足。成人可见哺乳期妇女长期食物供给不足者。

继发性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多由于慢性胃炎、肠炎、消化不良、腹泻等原因使营养素消化吸收障碍;或由于长期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营养素未能及时补充;或长期患有妨碍进食或食欲不振的疾病等。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可分为营养消瘦症(nutritional marasmus)和恶性营养不良(Kwashiorkor)两种,前者在婴幼儿中常见,患儿体重降低,常低于同龄儿60%,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肌肉萎缩,但不浮肿。后者常见于儿童,多为长期蛋白质供给不足,热能供给基本足够,其临床表现为浮肿,体重降低、肝脏肿大、毛发无华、腹泻等,又称水肿型营养不良。而临床上多见为混合型,混合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明显消瘦。生长迟滞,体重与身高低于正常儿标准,尤其体重下降更为明显。患儿表现急躁不安、表情淡漠、明显饥饿感或食欲不振,常伴有腹泻、腹壁变薄、腹部凹陷呈舟状、肝脾肿大,常易合并感染,并常伴有维生素缺乏症等。

血清生化检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尿中羟脯氨基酸排出量明显下降,尿中肌酐排出量减少,出现电解质紊乱等。

2. 维生素A缺乏症 临床表现主要是夜盲症与干眼病。由于视黄醇供给不足,体内视紫红质合成不足,早期出现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出现夜盲症。眼睛结膜近角膜缘外侧形成毕脱氏斑,由于眼结膜、角膜退行性变,泪腺分泌减少,致使眼部干燥,角膜软化、溃疡,甚至穿孔而失明,即称干眼病。据统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儿童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干眼病而失明。其中高发年龄在3~4岁。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还可有皮肤上皮细胞过度角化、皮肤粗糙、有时呈棘状丘疹,粘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系统抵抗力低下,而易受感染。

我国人民维生素A主要来源是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A原(主要为β—胡萝卜素),其在体内转化率约为六分之一,摄入量不足,尤其在蔬菜水果供给匿乏地区、冬春季节,轻、中度维生素A缺乏症常见,但重度缺乏症在我国已不多见。

3. 维生素C缺乏症 冬、春季节由于蔬菜水果供应不足,食物品种单调,维生素C缺乏症常可发生。人体由于缺乏L——古乐糖酸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而人体内贮存量又很少,食品在加工、贮运和烹调中丢失维生素C严重,因此维生素C缺乏症在我国一些地区并不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瘀斑,或鼻、月经过多、牙龈出血,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等。此外还表现有牙龈肿胀、牙齿松动、骨骼发育不良、骨骼疼痛、毛囊角化过度等。目前在我国严重的维生素C缺乏症已少见。

4. 维生素B1缺乏症 建国初期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在南方地区曾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病。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缺乏营养学知识指导,精白米面消费量明显上升,此外由于酗酒等原因,维生素B1缺乏症有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长期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代谢旺盛性疾病、烧伤病人也可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典型临床表现叫脚气病,可分为湿性脚气病和干性脚气病两型,前者以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主,后者以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主。临床表现有末梢神经炎、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心功能不全、浮肿、静脉压升高、共济失调、记忆力减退、心电图异常等。此病多见于幼儿。

5. 维生素B2缺乏症 我国人民核黄素的来源较少,就全国来说动物性食物供应相对不足,

根据全国性膳食调查平均供给水平只占推荐供给量一半。因此,核黄素缺乏也是我国人民重要营养问题之一。核黄素缺乏症主要临床表现有湿疹样皮炎、阴囊炎、舌炎、口角炎和脂溢性皮炎等,此外亦可见角膜出血、羞明、视力模糊、流泪等表现。

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acy anemia,IDA)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该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早产婴儿、儿童、女性青少年和孕妇,育龄妇女中发病率更高。我国对该病的诊断标准为成年男子血红蛋白<12g%、成年女子<13g%。据《儿童少年贫血筛选标准》规定,血红蛋白的标准为6~11岁(男女)<11g%,12~14岁男<12g%、女<11.5g%,15~17岁男<12.5g%、女<11.5g%。

根据我国普查资料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2g%约占70%,低于11g%约占50%。根据WHO报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

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口唇粘膜与眼结膜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有低烧、活动后呼吸急促,中度贫血者心率加快、心脏搏动增强、心脏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此外病人可伴有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育龄妇女可有月经过少或停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象呈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发生改变。上述检验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

7.锌缺乏症 锌缺乏多见于儿童,属于世界性营养缺乏病症之一。锌与生长发育关系十分密切,缺锌可引起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生理功能异常,生长和智力发育障碍。锌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量不足,此外是消化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多或体内储存量减少、高能量输液等。临床表现与锌缺乏程度和缺乏时间有关,急性缺乏时以皮肤表面为主,在四肢末端,口腔周围、眼睑、肛门周围或外阴部以及易受机械刺激的部位形成糜烂、水疱和脓疱,并出现毛发脱落。一般认为当血清锌值低于50μg/dl时,可出现上述表现,但临床上很少见。

慢性锌缺乏表现为生长障碍,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性腺发育不全、性幼稚症,皮肤干燥粗糙,毛发无华,指甲白斑,食欲不振,创伤愈合延缓,味觉减退,易受感染。缺锌性侏儒除身高低下外智力也低下。

源性肢体皮炎(enteropathic acrodermatitis)是一种缺锌性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为先天性锌吸收障碍。

其它营养缺乏症见表1-4-3。

表1-4-3 其它常见营养素缺乏症体征

营养素缺乏病

维生素D缺乏

尼克酸缺乏

常见体症

维生素B6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

叶酸缺乏

维生素K缺乏 活动性佝偻病(4岁以内),骨骺无痛肿大,串珠肋,前囟未闭(18个月龄以上),颅骨软化,肌张力过低

痊愈的佝偻病:前额或顶骨凸出,膝内翻或“O”型腿,胸部变形(郝氏沟,鸡胸),骨质软化

舌炎,呈猩红或牛肉红色,舌裂,颧、眶部及四肢对称性色素沉着及癞皮病(皮炎)

鼻唇窝皮脂溢出,舌炎,末梢神经疾病,伴有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

贫血,脸色苍白,轻度黄疸,食欲不振,腹胀腹泄,感觉异常,共济失调,位感与振动感消失,伸侧反射消失,神经炎等

脸色苍白,阿佛他性口炎

凝血时间延长,皮下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血尿,月经过多等

(二)营养失调性疾病

1. 肥胖症 由于摄入量过多或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改变而引起体内积聚过多的脂肪,造成体重过度增加,从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叫做肥胖症。

临床表现主要为脂肪沉着于躯体,沉积部位男女性间不同,女性多沉积于四肢、腹部、臀部和腰部,而男性多沉积于颈部、腹部和腰部。此外表现为肌肉无力,体力较差,耐久力差,动作迟缓,缺乏活力,以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异常。

肥胖症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心肌功能受损,胰岛功能异常而易并发糖尿病,并可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肥胖——通气不足综合征(Pickwickian综合征):为严重肥胖者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肥胖可引起肾脏损害,肾功能低下、痛风等并发症,肥胖妇女常伴有月经异常,卵巢功能不全、不育症,易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肥胖者多伴有多汗症,皮肤出现汗斑,皮肤瘙痒、湿疹、皮肤炎症等。

2. 维生素过多症 (1)维生素A过多症 多见于儿童,如果一次摄入维生素A大于105IU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剧烈头痛、颅压升高、剧烈呕吐、发烧、视力模糊、复视、眩晕、嗜睡、皮疹皮炎,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而危及生命。急性中毒临床少见。

儿童每天摄入维生素A8000IU或成人每天摄入3×104IU,连续摄入6个月可出现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为儿童生长停滞,皮肤粗糙,毛发无华易脱落,肝脾肿大,骨骼疼痛,长骨骨干有骨质增生,韧带肌键钙化,成人可有肝功异常,甚至肝硬变。停止摄入维生素A,症状可逐渐恢复。

(2) 维生素D过多症 维生素D中毒往往是长期大剂量服用浓缩鱼肝油所致。临床表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乏力易疲劳,恶心、呕吐,腹泻多尿,烦躁不安,血清钙磷浓度明显升高,动脉、心肌、肺、肾等软组织出现转移性钙化,易发生肾结石,可引起继发性肾水肿,严重时可致肾功能衰竭。

三、营养有关疾病的预防

营养有关疾病的发生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饮食习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食品生产供应状况、食物品种及加工贮运烹调销售以及营养知识普及教育等都有密切关系前所述,引起营养有关疾病的原因,一种是供给不足,一种是摄入过多。前者是当今世界主要问题。营养素供给不足除了食物生产供应上的问题外,更多的由于食品在贮运加工烹调中的丢失,其中一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碘、硒、锌、铁等,由于地壳分布的不均匀性,这些所谓“微营养”问题有明显的地区性。预防营养性疾病主要抓好几件工作。

(一)普及营养知识,指导食品消费

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对改善人群营养十分重要,重点应让群众了解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根据营养素的特点,在食品的贮藏、运输、加工烹调和销售各环节中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加强购买食品的营养学指导,推广编制食物INQ表,INQ即营养质量指数,是1979年由Hansen RG等人推荐的评价食物营养质量的简明实用指标,主要供给未曾系统学习过营养学的一般公众选择食物时应用,是一种普及营养知识、指导营养实践的工具。

推广母乳喂养,纠正儿童偏食、挑食习惯,儿童饮食适当,科学安排好一日三餐、特别要解决好早餐问题。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不同生理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指导。提倡吃标准米标准面粉,适当增加粗粮供应,开发大豆制品。

(二)发展食品生产供应,优化食物结构

我国食品供应近些年来已有较大发展,但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品种不多,一些地区食物品种单调,更有一部分人至今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发展生产,保证供应仍应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粮食生产除了解决生产数量,也应开发多品种生产。增加动物性食品生产供应,开发食品新资源,让广大民众从根本上解决食品供给问题。

(三)预防应有针对性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营养学问题,预防工作必需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治措施。作好调查研究是制订好预防措施的基础。

WHO推荐的一些指标,如出生体重、年龄别体重、不同身高的体重、入学年龄体重、年龄别死亡专率(0~4岁)、母乳喂养、人工哺育、特殊营养缺乏的新病例数等。可以反映当前和既往的营养状况,也可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婴儿死亡率是对营养水平特别敏感指标之一。 营养调查可以了解人群膳食摄入情况和营养供给量间的关系,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和体格,发现营养性疾病,为修订营养素供给量等提供资料。调查结果不仅为设计合理膳食,改善营养提供依据,同时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营养性疾病也有重要价值。

营养调查包括三方面内容。

1.膳食调查 是调查每人每日平均膳食中可摄取的各种营养素是否能满足要求。首先要选择好调查对象,必须具备代表性,并有足够数量,调查一般应每季度一次,避免由于食物季节性供应差别造成误差,至少一年也要调查两次(如春季和秋季)。

膳食调查方法有查账法、询问法、称量法和化学分析法四种。一般普查多采用查账法(或用变通查账法),做科研时多采用称量法或化学分析法,门诊个例调查可用询问法。

不论采用哪种调查方法,膳食调查都必须取得两项基本数据资料,一是调查期内各种食物的消耗量,一是同期内食用这些食物的人数。根据上述两项数据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数量,再查食物成分表,换算出每人每日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调查时间查账法至少一个月,称量法、询问法与化学分析法可采用5~7天。

进行膳食调查同时,应对食堂进行现场调查,了解食品来源、贮存条件,加工烹调方法、炊管人员个人健康和卫生状况,供综合评价时参考。

2. 体格检查 对被调查对象除了一般常规体格检查之外,还应进行营养缺乏病体征检查。 标准体重可按身高厘米数减100计算(男子身高在165cm以下者应减105),在标准体重土10%为正常,士(10~20)%为消瘦或超重,大于士20%为极消瘦或肥胖。

皮褶厚度亦为常用指标,但尚无统一标准,各学者的调查资料可供参考。FAO/WHO推荐的测量部位有脐旁、肩胛下和三头肌部位。

3. 实验室检查 通过生理生化和各种营养素负荷试验,进一步了解被调查人群体内营养素水平,及时发现营养素缺乏的亚临床表现。

综合上述三方面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评阶。营养调查可以提示以下几个问题,并为制订具体预防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

(1) 了解被调查人群营养素供给是否达到推荐供给量水平,食物组成来源、生产、贮运、加工烹调以及供应分配状况,饮食习惯和就餐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 被调查人群的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3) 营养缺乏或过剩状况,种类及病例数,发展趋势和原因。

(4) 营养方面应重视的一些问题,如动物性食品、脂肪是否摄入过多,精白米面消耗量是否过多,是否长期食用方便、快餐食品和强化食品。

(5) 第二代发育趋势和原因分析。

(6) 发现一些普通存在的问题和特殊问题,发现营养性地方病,探索一些原因不明疾病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四、肥胖病的防治

肥胖是多见于生活条件较好的人群中的营养失调性疾病。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肥胖已成为突出的社会卫生问题。如美国儿童肥胖约为6%~15%,青年肥胖20%~30%,成年可达20%~50%。德国的饮食过量现象也十分普遍,约55%的妇女和47%的男子过重或肥胖。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由于食物供给不足,基本不存在肥胖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膳食不断改善,尤其是近些年来,动物性食物消费量不断上升,膳食中油脂比重增高,一部分人群中出现了营养过剩,肥胖病人也逐年增加。如1992年调查,城市居民体重过重者为9.8%,农村为6.9%,近年来更高。尤其是肥胖儿童的出现和数量增加,预示着对肥胖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肥胖的判断

肥胖是指机体脂肪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过量增加超出了生理适应范围。人体出生时体脂含量约为12%,到6个月时可增至25%,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成年男子体脂含量为体重的15%~18%,女子为20%~25%,当男子体脂超过25%,女子超过30%,即为肥胖。由于准确测定人体脂肪或脂肪组织的量比较困难,故常根据体重、体重指数及皮褶厚度等来判断。

1. 体重和体重指数鉴于体脂的积聚和脂肪组织的增容常导致体重增加。故可根据体重来判断肥胖。但须考虑种族、年龄、性别及体格类型等的差异。我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用标准体重(或理想体重)和体重指数(BMI)来估计。

婴幼儿1~6月正常体重(kg)=月龄×0.6+出生体重(平均为3kg);7~12月=月龄×O.5+出生体重;l岁以上正常体重(kg)=年龄×2+3。亦可根据实测体重,当体重超过当地(或全国平均值)同龄同身高的平均体重加2个标准差时,即视为肥胖。成人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20%~129%为轻度肥胖,130%~149%为中度肥胖,150%以上者为重度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0~24.9为正常,25~29.9为轻度肥胖,30~40为中度肥胖,>40为重度肥胖。

2. 皮褶厚度 皮下脂肪厚度常用皮褶厚表示。由于人体不同部位皮下脂肪分布不同,一般用几个部位之和表示。

3.上臂围、上臂肌围 上臂围为上臂中点周长,上臂肌围=上臂围-3.14×三头肌皮褶厚(cm),其标准值为男25.3cm,女23.2cm。

体脂含量还可用下列回归方程式计算:

F%=0.91137S1+0.17871S2+0.15381S3-3.60146

S1——头肌皮褶厚度

S2——肩胛下皮褶厚度

S3—一腹部皮褶厚度

(二)肥胖发生的原因

肥胖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长期饮食过度、能量摄入过剩或能量消耗过少致使机体能量入超是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与遗传、内分泌、代谢及精神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

1. 饮食因素 能量是可贮存的,当机体能量摄入超过机体的能量消耗时,过多的能量可转化

为脂肪贮存。动物实验证明,能量摄入过剩,剩余的能量就以脂肪形式在体内积聚。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体重过重的人摄入的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高于体重正常的个体。

造成能量摄入过多的主要原因有饮食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等。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居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和脂肪增长过快,造成许多人热能摄入过剩。据1990年七省一市居民收入与热能摄入量调查结果,高收入人群热能摄入量已达RDA的120%,故肥胖病人逐年增加。精神、情绪方面的原因也可使部分人过度进食,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引起肥胖。

2. 体力活动因素 体力活动是影响机体脂肪消耗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积聚。青年时期体力活动量较大,一般不易发生肥胖,中年后体力活动逐年减少,这是肥胖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成年人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能量消耗减少,而不是摄入量增加。对肥胖人群的调查也表明,在同样条件下,肥胖者较正常体重者体力活动少,能量消耗少。亦有研究表明,正常体重者体力活动水平能调节摄食量,而肥胖者的这种调节机制紊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3.生化因素 如果机体能将过剩的能量消耗,就可避免肥胖;反之减少能量消耗,也可避免消瘦。据研究,不同个体所含Na+-K+-ATP酶及脂蛋白酶(清除因子酶)的数量和活性不同,肥胖者较正常体重者所含Na+-K+-ATP酶的数量少,活性低,或清除因子酶的数量多、活性高。有的研究还表明这种差别在肥胖形成之前就已存在,肥胖形成后更明显。有的研究认为,体脂合成与分解时,脂肪酸在脂肪辅酶A酶作用下形成酯酰辅酶A,这类酶有两种,一种专管合成,另一种专管分解,如果前者的数量与活性高于后者,则易于促成肥胖。4.其他 遗传因素、内分泌等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三)肥胖的防制原则

肥胖病人常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痛风、胆结石及某些肿瘤等。而且应激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抗感染能力下降。一旦患有肥胖后,治疗和减肥十分困难,成效甚少,因此防止肥胖的发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合理饮食,维持机体热能平衡 合理饮食,保持机体的热能平衡是预防肥胖发生的主要措施。婴、幼、儿童是人一生中的生长旺盛期,长期能量过剩,将使体内脂肪细胞增生,数量增多,为肥胖打下脂肪库增大的解剖学基础,因此防制肥胖应从婴幼儿抓起。人到中年后,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应注意调整饮食,适当减少热能摄入,保持体重相对稳定。

注意膳食结构和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谷类、蔬菜、水果,少吃高热能、高脂肪食物,限制饮酒,做到少吃多餐,不暴饮暴食。

2. 加强锻炼,坚持适当体力活动 增加体力活动 即可增加热能消耗,尤其有氧代谢为主要特证的体力活动,如中、快速步行、慢跑、体操、游泳、爬山、打太极拳等。

此外,儿童、青少年肥胖可能有激素分泌障碍等,应及时检查治疗。许多肥胖病人往往伴有精神情绪变化,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有规律的生活节律也十分重要。疾病恢复期、妊娠及冬春季节易于体脂积聚,这些时期也应由意饮食平衡,防止体重过量增加。

五、高血压病的防治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正常人的血压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有一定波动,成年人血压小于19/12kPa(140/90mmHg)为正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kPa(160mmHg),或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3kPa(95mmHg),二者中有一项经核实即可确认为高血压,介于正常和高血压之间者称为临界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又称为高血压病,

约占高血压的90%;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部分表现,其发病不受年龄、职业等限制。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在中年以上人群中多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一般在10%~20%,美国为25%。我国为3%~10%;一般城市高于农村,北方多于南方,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一)饮食因素与高血压

高血压的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关于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如精神神经源学说,内分泌学说,肾源学说,遗传学说及钠盐摄入过多学说。一般认为高血压与遗传、环境和精神因素等有关,其中营养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1. 钠盐摄入过多 高盐饮食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呈正相关。如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食盐摄入量很低,几乎没有高血压病人。而日本北部农村居民食盐摄入量平均达25g以上,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40%。我国北方居民食盐摄入量高于南方,高血压发病率也比南方居民高。

2. 水质硬度及矿物质营养 饮用软水的居民高血压发病率较饮用硬水的居民高。膳食中矿物质营养素也影响血压水平,摄入高镉、低钙、低镁和低钾饮食可促进高血压的发病。 3. 热能过剩和肥胖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有人观察,人体体重每增加25kg,可使收缩压上升1.3kPa,体重下降将伴随血压下降。饮食因素则是发生肥胖的最直接的原因(详见本章第二节)。

(二)高血压病的防制措施

1. 限制钠盐摄入 健康成人每日钠的需要量约为200mg(相当食盐0.5g)。我国人民食盐量较高,平均每日约15克,远远超过人体需要。因此要提倡食不过咸;平均每日8~10g。患高血压的病人食盐应控制在每日2~5g,同时限制含钠食物(如味精、加碱食物)的摄入。

2. 限制热能摄入,注意膳食热能平衡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体重超重或肥胖,因此要防止热能摄入过剩,保持体重相对稳定。同时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3.饮食,注意补充钾、镁、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健康基本元素完全手册

一百多年以前,一位名叫门捷列夫的俄国化学家发现,物质的所有基本组成成分,即无素,可以根据其化学特性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他因此发明了化学素周期表。当时,还有很多元素未被发现,但这些元素在多年后逐渐被发现。所有物质,包括人的身体,也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

有些元素呈气态,如氧气和氢气;有些元素呈液态;还有其他一些元素呈固态,如铁、锌以及铬元素。人体的96%由碳、氢、氧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形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及维生素。剩余的4%由矿物质构成。

这些矿物质主要用于调节和平衡人体的化学作用。钙、磷和镁是例外,这些无素是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这三种元素,加上控制人体水分平衡的钠和钾,统称为常量矿物质,因为人体每天需要相对大量(300-3000毫克)的这些元素。剩余的元素被称为微量无素,因为人体每天只需要少量(30毫克-30微克)的这些元素。但是和碳、氢以及氧元素相比,所有上述矿物质数量都是极少的。例如,一名重65公斤的男人每需要400克碳水化合物,但只需要40微克的铬,其数量不足前者的一百万分之一,而铬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者。

普遍的矿物质缺乏

矿物质首先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与维生素一样,我们可以直接从这些植物中获得矿物质,也可以通过食用肉类食物问接获得。同时,人类的现代饮食中不仅缺乏维生素,也普遍缺乏矿物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天然食物所含的矿物质正在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土壤由于过度耕作而造成其中的矿物质渐渐流失,农户只有通过添加富含矿物质的肥料才能补偿矿物质的损失。但是很多人体从植株中吸收的矿物质并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因此农户并不会主动去添加这些矿物质。添加到肥料中的矿物质(氮、磷酸盐以及钾)能够使植物更快地生长,而磷酸盐则会与微量矿物质如锌相结合,从而使植物更难吸收这些微量矿物质。对1939提以及1991年植物中矿物质水平的分析表明,植物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的数量平均降低了22个百分点。(但是这项数据的准确性尚有争议,因为在这期间分析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精制的过程去除了食物中的必需矿物质。把食物加工成精米、精面以及精糖的过程会损失其中90%的微量元素。诸如精制麦片之类的食物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营养物质含量的要求,因此会添加一些钙、铁以及B族维生素。为促进销售,包装袋上会注明“增强型”或“已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之类的文字。如果食物不经过精制加工,这种做法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在增加。来自伦敦生物实验室医学小组的史蒂芬•戴维斯(Stephen Davies)医生在过去的15年中已分析了6.5万份血液、毛发以及汗液的样本。毫无例外的是,当把试验结果与病人的年龄进行比较后发现,铅、镉、铝以及汞元素的含量在增加,而镁、锌、铬、锰和硒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第一组元素属于有毒矿物质,即与必需矿物质不相容的抗营养物质。这些有毒矿物质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积累。现在,人类比以前更需要健康元素来保护身体不受由被污染的食物、空气和水带来的有毒矿物质的影响。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许多人偏爱吃诸如精制面包、意大利面以及麦片之类的食物,而不爱吃富含矿物质的植物种子以及坚果等食物,因此现代人的身体缺乏矿物质。锌的平均饮食摄入量(7.5毫克)仅为推荐日摄食量(15毫克)的一半。哺乳期妇女的推荐摄入量是25毫克,超过平均摄入量的三倍。偏低的平均摄入量造成婴儿对锌元素的缺乏,而这种元素对他们所有的成长阶段都至关重要,其中也包括他们的智力发育。

铁和镁的平均摄入量大大低于推荐日摄食量。尽管尚未制定锰、铬的硒元素的推荐日摄食量,但是目前的饮食摄入量肯定低于人体达到最佳健康状态需要的数量。

对于动物而言,由于缺乏矿物质引起的营养不良是大量疾病的公认起因。因此,人们在家畜的饲料中会添加矿物质。但人们对自己可就没这么多好了,难怪我们会不健康。

常量矿物质

这些矿物质在人体中含量相对较大,它们包括钙、镁、磷、钾以及钠元素。

钙——骨骼的构成元素

人体的重量中有31磅是钙元素,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可以使人体的骨架坚固。在幼年时骨骼处于生长期,此时钙元素尤为重要,而在老年时期也是如此,因为钙的吸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减弱。剩余的约10克钙存在于神经、肌肉以及血液中。钙和镁一起作用,可以使神经和肌肉运动。钙元素还有助于血液凝结,并有助于保持适当的酸性/碱性平衡。

普遍的西方饮食提供的钙元素仅销低于推荐日摄食量。主要由牛奶和黄油来提供,而这些并不是最好的钙质食物来源。相反,蔬菜、豆类、坚果、粗粮以及水分都可以提供大量的钙和镁。我们的祖先很可能就是依靠这些食物来获得钙质的。

人体利用钙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摄入量,还有赖于吸收能力。吸收量视不同的食物而定,但正常水平是20%-30%。人体钙元素的平衡可通过摄入维生素D和举重运动得到改善,而维生素D缺乏、接触铅元素、饮酒、咖啡和茶,以及胃酸缺乏都会削弱这种能力。一种被称为植酸盐的自然化学物的存在也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此能力,而这种物质存在于谷物以及饮食中过量的磷元素和脂肪中。大量摄入蛋白质同样会导致骨骼中钙元素的流失。

钙元素缺乏产生的症状包括肌肉抽筋、颤搐或痉挛、失眠、神经过敏、关节痛、骨关节

炎、蛀牙以及高血压。严重缺乏钙质还会导致骨质疏松证。但是,这更多的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以及荷尔蒙失衡所致。(请参阅本书第8章以及第20章。)

镁——钙的战友

镁与钙一起作用,共同维护骨质密度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日常饮食中通常含有较高数量的钙质,但是却缺乏镁元素,基原因在于牛奶是钙的主要来源,但牛奶却不能提供充足的镁。这两种矿物都存在于绿叶蔬菜、坚果以及植物种子中。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植物呈现绿色,因此存在于所有绿色蔬菜中。但是,植物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镁元素以叶绿素的形式存在。

镁无素与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一起作用,对于人体的许多种酶都是至关重要的。镁元素还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因此对荷尔蒙的生成也很重要。由于能够在荷尔蒙的生成或前列腺素的生成中发挥作用,镁元素因此也有助于解决经前期问题。

心血管疾病与镁元素缺乏有很大的关系:死于该病的病人心脏中镁元素的含量极低。缺乏镁元素还会导致肌肉痉挛,而有很多证据也表明某些心脏病的发作原因并不是由于冠状动脉梗塞,而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从导致心脏缺氧。

钠——神经与水分平衡

人体中含有92克钠元素,主要以氯化钠(即所谓的食盐)的形态摄入。这些钠元素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细胞周围的体液中,并在神经传导以及保持血液和体液中水分浓度方面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缺乏钠元素的现象极为罕见,因为人们在食物中往往添加过多的钠元素,而且肾脏可以严格的控制钠的排泄量。钠元素在大多数天然食物中的含量很少,主要由经过加工的食品提供。人们无需往食物中添加钠,而且最好不要这样做。钠摄入过量会引起血压升高,尽管很多人似乎对盐并不敏感。随着人体中钠含量的增加,体液会保留更多的水分从而使浓度降低。这会造成水肿或体液储留。

钾——钠的伙伴

钾元素与钠元素共同维护水分平衡与适当的神经和肌肉活动。人体内大部分的钾元素储存在细胞内部。钠(盐)摄入提越多,需要的钾元素也就越多。由于钾的平均日摄入量仅为4克,因此相对缺乏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摄入相同数量的这两种元素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水果、蔬菜以及粗粮中都含有大量的钾。

严重的钾缺乏症可能会导致呕吐、腹胀、肌肉无力及食欲不振。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轻泻剂以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病人患钾缺乏症的可能性更大。

微量元素

铁——氧气载体

铁是血红蛋白的生要成分,而血红蛋白的功能是向细胞输送氧气,并将二氧化碳带出细胞。人体内60%的铁元素以红色素或血红素的形式存在。铁元素在肉类食品中也以这种形式存在,并且比非肉类食品的非血红素铁元素更易于吸收。非血红素铁元素在食物中呈氧化铁或三价铁状态,它必须在消化过程中被还原成亚铁状态(如被维生素以还原)才能被吸收。 铁缺乏症的症状包括皮肤苍白、舌部发痛、疲劳或无力、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在临床上可通过检验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水平而诊断是否患有贫血。但是,贫血也有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在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妇女比较常见。由于铁是锌的对抗物,它会增加对锌的需要量。不要服用含30毫克(推荐日摄食量的两倍)以上铁元素的增补剂,除非可以确保能够摄入足够量的锌。尽管铁元素增补剂的一般剂量在50毫克以上,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大剂量相对于较小的剂量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

过量摄入铁元素还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芬兰对1900名男性进行的实验表明,体内铁含量高的男性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是其余男性的两倍以上。南卡罗来纳州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病理学专家杰罗姆•苏利文(Jerome Sul-livan)发现,血液的铁蛋白(人体中大部分的铁元素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并认为这种关联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每月损失铁元素的经期女性在绝对值期之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男性低。这个理论尚待证实,但却提醒食用肉类的男性不应过于追求对铁的补充。实际上,这意味着每日补充的剂量应该限制在10毫克以内。

锌——主力队员

大部分人存在患锌缺乏症的风险。一半人的锌摄入量不足推荐日摄食量的一半,很少有人能够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锌元素。锌缺乏症的症状包括指甲白斑、食欲不振或食欲控制欠佳、面色苍白、不育症、免疫力低下、(包括毛发在内的)发育不育、皮肤状况欠佳,包括痤疮、皮炎和伸张纹,还会导致精神以及情绪问题。锌缺乏症几乎与每种主要的疾病都有关系,包括糖尿病和癌症。锌被用于胰岛素的制造以增强免疫系统并用于制造抗氧化酶SOD(超氧化歧化酶)。这些类似于荷尔蒙的物质有助于维护体内的荷尔蒙的平衡,并控制炎症以及血液的粘度。服用含锌的止咳糖能够缩短感冒的病期。

锌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修复DNA,因此动物以及鱼类体内锌的含量要高于植物,因为动物的DNA含量更高。素食者的饮食中锌的含量可能很低。压力、吸烟以及饮酒会消耗体内的锌元素。经常的性行为也会消耗体内的锌元素,至少对男性而言是这样,因为精液中含有大量的锌元素。牡蛎被公认为是装阳物。它们也是锌的最主要食物来源,锌对于所有男女的生育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锰——被遗忘的矿物质

这种元素至少与人体20种以上的酶有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抗氧化剂的SOD,它有助于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在动物体内,缺锰会导致胰岛素数量减少。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锰的含量通常很低,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锰元素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衡。锰还与粘多糖的生成有关。而粘多糖正是软骨的组成成分。锰缺乏症的首要症状就是关凶疼痛。

大脑正常发挥功能也需要锰元素。锰缺乏症与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以及癫痫有关。通常饮食中锰的含量不足,最好的食物来源包括热带水果、坚果、植物种子以及粗粮。茶也是重要的来源之一,提供日摄食量的一半。通过饮食摄入的锰元素中只有5%会被吸收,而真正的原因尚不得而知。与之类似的是,增补剂的吸收效果也很差,最好的形式是柠檬酸锰或氨基酸螯合锰。

铜——毁誉参半

铜既是营养成分,也是有毒元素。人体每天需要2毫克铜。缺铜的现象很少见,原因是日常用水是通过铜管运输的。铜元素与其他元素一起,有助于神经周围的阻断性髓鞘的合成。铜和锌互为对抗物,锌缺乏可以导致身体大量吸收铜元素。同样,过多的补充锌也会引发铜缺乏症。

在现实生活中,铜元素摄入过量比铜缺乏症更为常见。如时你饮食中包含天然食物,则没有补充铜元素的必要。但多重矿物质片剂中仍含有铜元素。服用避孕药片或采用HRT(荷尔蒙替化疗法)也会增加身体内铜元素的含量。所有这些因素都能导致体内过量铜的聚积,从而有可能引发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铜缺乏症也有可能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铜是一些炎症反应中抗氧人酶的组成成分。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过多或过少的铜都能使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炎症反应加剧。女性在妊娠期间会出现体内铜

含量上升,据推测这可能还与分娩以及产后抑郁症有关。

铬——能量因子

铬是葡萄糖容许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这种因子是由肝脏生成的一种化合物,它有助于将葡萄糖从血液中运至细胞。维生素B3以及氨基酸氨基乙酸、谷氨酸和胱氨酸也是制造葡萄糖容许因子所需要的。因此持续的压力以及经常食用糖类会消耗体内的铬元素。精制食物比例高的饮食含铬量可能也会不足,原因是铬主要存在于粗粮、豆类食物、坚果以及植物种子中,特别是蘑菇和芦笋中各的含量较高。补充元素有助于成功地治疗糖尿病和葡萄糖不耐症。

硒——抗癌矿物质

硒缺乏症做为克山病的病因首先在中国被发现。克山病是一种在土壤缺硒的地区常见的心脏病。硒还同时与俄罗斯的另一种地区病(关节功能退化)有关。最重要的发现可能是硒与降低某些癌症发病率有关。

硒是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饮食摄入的硒增加10倍会使这种酶的水平上升一倍。由于许多氧化物都会导致癌症,而癌细胞会通过释放氧化物破坏其他细胞,因此硒制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可以抵抗癌症以及未老先衰。硒还是控制人体新陈代谢速度的甲状腺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硒主要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特别是海鲜和芝麻子中的含量最多。如果把芝麻子碾碎,营养成分会更易于吸收。

未知元素

随着研究成果的发现和分析手段的提高,人们可能会发现更多起重要的作用的矿物质。其中一些已得到证明,但尚未补公众了解。例如,硼可以帮助人体利用钙质,因此对关节炎患者很有益;钼能够清除人体中无用的自由基、石化制品以及亚硫酸盐,因此对饱受污染之害的城市居民很重要;钒是某些动物所必城的矿物质,它可能有助于燥狂抑郁病的治疗;锗有抗氧化的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析化学家从食品、血液、毛发和其他物质中检测矿物质的能力已经从一百万分之一提高到一万亿分之一——即一百万的一百万分之一,相当于将一块方糖融放地中海,然后再测出差别。矿物质世界还有很多秘密尚待人类去发现。

指甲看百病

儿面部白斑是有蛔虫吗

蛔虫病比较常见,小儿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农村。其实,检查蛔虫病的方法很简单:收集一点儿大便标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很快就可以下结论。然而古代没有显微镜,怎么知道病人有蛔虫病呢?主要采用望诊的方法来诊断。比如:①面部白斑(又称虫斑):颊部多见,大小形态不一,表皮似较粗糙,无痛痒感觉,脱屑。②指甲白斑:点状或片状,石灰质样。③巩膜蓝斑:贡膜上有形状不规则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一个或数个,可突出于结膜面,颜色深浅不一。至今许多老中医还在沿用这种方法,其实不太科学。

现代的医学家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曾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有些医生通过大量病例的观察,发现有上述阳性体征的孩子在驱虫治疗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些阳性体征(指面部、指

甲、巩膜的变化)仍然存在。有的病例从婴儿期即开始观察,发现婴幼儿在眼、面、指甲等部位相继出现了不同的阳性体征,但检查这些孩子的大便,并未发现蛔虫卵。换句话说,这些孩子并没有感染蛔虫病。还有学者观察了1650个病例,其中一组892人有上述阳性体征,也确诊感染了蛔虫;另一组758人虽有阳性体征,但没有感染上蛔虫病。看来,在望诊中有阳性体征的小儿不一定是有蛔虫病的。

那么,这些诊断蛔虫病的阳性体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据近年来的研究,所谓面部白斑,其中有一部分是面部糠疹,用肤轻松软膏之类的药物局部涂搽,很快能消失;指甲白斑,可能是灰指甲的前驱症状,或者是指甲局部的石灰质样变;巩膜蓝斑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是巩膜的黑变病,实际上是眼球黑变病的一部分。黑变病是由于色素细胞存在于巩膜上皮组织内所致,正像面部皮肤上长雀斑的性质一样。

由此看来,面部虫斑之类体征的出现,不能作为诊断蛔虫病的依据。有些人一见小儿面部白斑就盲目给孩子吃驱虫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很可能因驱虫不当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怀疑孩子有蛔虫病,最好还是去化验一下大便,或联系其他的临床症状确诊后,再行驱虫治疗为好。

要知道一个人有无病,西医常用的方法是验血、验尿;中医会把脉、看舌、观气色。 但原来简单看一看十只手指头,亦可看出端倪。指甲是人体皮肤的一部分,若色素、外观出现问题,除可反映本身指甲有病,亦可显示许多系统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病,甚至重金属中毒等。

指甲是由角质蛋白组成,属于死细胞,它会不断生长,都是因为被甲床的活细胞不断挤出所致。指甲仿似身体的缩影,可反映健康状况。正常人的指甲一般是光滑,带粉红,呈半透明弧状。但若本身内脏功能失调,便直接会影响指甲的健康,常见的病征包括: ⒈易脆裂:

原因: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或缺乏维他命A、C、B3、B6或钙、铁等;或甲状腺出现紊乱。

⒉向上鼓起变厚:

原因:缺氧所致,可以是慢性肺病或肺癌;或先天性心脏病;或患有其他遗传病。 ⒊脆弱,出现凹点,甚至脱出甲床:

原因:有可能患上湿疹、牛皮癣或受伤。

⒋变色或变形:

原因:有可能是真菌、病毒或病菌感染。若是受假单胞菌感染,指甲甚至会变绿。指甲变黄则主要反映慢性气管问题。

⒌甲面出现一道深刻横纹:

原因:严重缺乏蛋白质,可以是营养不良、或化疗后遗症引致。

⒍出现白点或白条纹:

原因:轻微白点有可能是缺乏营养素,严重的可以是重金属砷中毒,另吸收过量银毒则会出现蓝指甲。

⒎前端裂开:

原因:湿水过久;过量涂搽指甲油或洗甲水。

⒏色泽混浊,甲端有深色纹:

原因:可以反映严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或糖尿病。

如何改善?从饮食下手

指甲有毛病,切记应马上看医生查明原因,及早治理。平日想指甲更健康,亦可从饮食

方面入手:

• ⒈足够蛋白质:指甲由蛋白质组成,若平日指甲底部出现白色横纹,有可能是蛋白质不足,宜多吃豆、种子、果仁、蛋或肉类等食物。

• ⒉钙质巩固指甲:缺钙可引致指甲易干易脆,宜多吃乳酪、奶或豆类食品。

• ⒊维他命防幼线:维他命B可促进指甲生长及保持健康色泽,若吸收不足,指甲可出现幼线。

• ⒋矿物质防白点:指甲出现白点有可能是身体有严重疾病,亦可能是缺乏锌或铁,宜先请教医生。锌含量丰富的食品有海产、蛋及肉类。

吃出来的癌症食物和饮食习惯与人体许多癌症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表明,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因此,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哪些食物成分和饮食习惯可能诱发癌症呢?

动物脂肪

若摄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可诱发大肠癌和生殖系统癌。因此应少吃肥肉和动物油脂,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和植物油。

黄曲霉菌素

黄曲霉菌素是由粮食、花生米等发霉时长出的黄曲霉菌产生的,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常可导致胃癌、肝癌及食道癌的发生。因而要特别注意粮食的贮存和保管,防止霉变。当粮食等的胚芽处变绿时,就绝对不能吃。

亚硝酸盐

动物实验证实,它可诱发食道癌和胃癌。亚硝酸盐存在于腌制的食品中,如咸菜、咸肉、火腿、酸菜等,尤其是这类腌制食品发霉、变质时,亚硝酸盐将成倍地增加。所以,食用腌制食品的习惯要逐步改变,绝对不吃变质腐败的腌制品。

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物质。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因此,经多次高温使用的植物油炸出来的油条、油饼、炸糕之类的食品都不能吃。

需要指出的是,细胞癌变的过程除了上述致癌因素的作用外,还受诸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机体防卫能力的盛衰、营养物质的增减、精神创伤等因素的干扰,并受其他致癌因素如吸烟、某些疾病的恶性变或癌前病变等的影响。因此,有的细胞发展为癌细胞,有的则可停止或递转为正常细胞,这就是在同样饮食的情况下,有的人得了癌症,有的人则健康无恙的道理所在。

怎样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旦被污渍污染,则很不美观,下面向您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渍的简易的除去方法:

1、 汗渍

法一:将有汗渍的衣服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法二: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

2、 油渍

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

3、 蓝墨水污渍

法一: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蓝墨水污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法二:将有蓝墨水污渍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几分钟, 然后用洗涤剂洗除。

4、 血渍

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渍不能用热水。法一:将有血渍的部位用双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会,然后搓洗。法二:将萝卜切碎,撒上食盐搅拌均匀,十分钟之后挤出萝卜汁,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萝卜汁浸泡一会,然后搓洗。

5、 果汁渍

新染上的果汁渍用食盐水浸泡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时间较长了,则可以用洗汗渍的法一。

6、 铁锈渍

在热水中加入少许草酸,搅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将有铁锈渍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用肥皂搓洗。

7、 茶渍

将有茶渍的部位放在饱和食盐水中浸泡,然后用肥皂搓洗。

食盐的妙用

食盐的化学名字叫氯化钠,分子式为NaCI。提起食盐,人们都知道他可以调味,夏天常喝些盐开水还可以补充体内的盐分,防止中暑。此外,食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以下用途:

1、清早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以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以减少头发脱落;

3、茄子根加点盐煮水洗脚,可以治脚气病;

4、皮肤被热水烫着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少痛苦;

5、讲演、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以避免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地防止退色;

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掉衣服上的血迹;

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相关文章

  • 公共营养发展工作计划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居民的营养水平已全面提高。但是与此同时,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并存的矛盾仍存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居民健康状况。目前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居民对食品多样化、营养和优质化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今后三年迫切需要加 ...

  • 保健食品与营养品有什么区别
  • 营养品.保健品.药品大不同 营养品:主要指营养素制剂,用于补充人体膳食摄入不足而缺乏的营养成分,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常见的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D 和钙就属于这一类.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 是因为维生素D 的食物来源很少,补充钙是针对那些奶类摄入不够的人群,包括缺乏母乳和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幼儿,不饮奶 ...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问答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问答 一.问:什么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答: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 ...

  •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生长发育
  •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生长发育 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刘爱东 儿童期是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此期的儿童要经历长知识和长身体两个过程.儿童的生长发育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遗 ...

  • 营养与骨关节病知识[1]
  • 为使企业员工更好地学习.了解.掌握健康及产品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推动健康服务及销售工作的开展,东方兴企将陆续整理有关营养与慢性疾病健康系列知识问答,现将已经整理的<营养与骨质疏松知识问答>.<营养与骨关节疾病知识问答>的基础稿件发给各合作伙伴,开展意见征求,同时征集销售话术以 ...

  • 饮食与健康
  •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学院: 饮 食 与 健 康 关 系 摘要: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 ...

  • 功能医学--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 功能医学――美国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随着化学.生物学以及其他人体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体的功能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传统西医或称传统医学,对很多疑难杂症无计可施或者只能治表而非治本:因此,人们开始向人体本身的功能变化寻找答案. 功能医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被提出来是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 ...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 国 艾 滋 病 儿 童 营 养 指南 (草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前言本指南是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 "艾滋病家庭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课题得到的资 料编写的, 旨在帮助参加艾滋病防 ...

  • 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
  • 中外医疗 2008 NO.35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卫生与健康 科学饮食与疾病防治 闫茹杰1 严璐璐2 (1.长春市人民医院门诊办 吉林长春 130021: 2.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035) [摘要] 身体永远透着你的饮食秘密,把科学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