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但愿人长久》 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中秋节的故事,我们来读一读屏幕上有关中秋节的词句,注意读准读好每一个词。(点击PPT)

过渡:千年以前,就在中秋节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请同学们欣赏。 (点击PPT)一起来读一读,预备齐!

(点击PPT)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描写苏轼情绪变化的词找出来,用记号标一标。

你从哪些词体会出苏轼的情绪变化?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谁来读一读,齐读。

(点击PPT)是啊,苏轼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孤身在外,他心绪不宁,原因是什么呢?(思念弟弟 板书:思念)。

第2、3段

现在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二、三段,思考苏轼在这个月圆之夜思念弟弟的原因

讨论交流得出:(还有什么原因?)

原因有三:(1)思念之情 (2)孤独之情 (3)触景伤情

让我们一起去这首诗创作的那个夜晚去看看:这天夜晚,一轮皎洁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天空中,万里无云,天气十分晴朗。此时人们,都在做什么呢?(人们都在„„)

是呀,当别人齐家团聚,热热闹闹庆祝佳节时,如果你孤身一人,就会格外的思念亲人。所以,此时的苏轼也不禁(因思念„„)

难怪古人会说(独在„„)引读。

(点击PPT)课文是怎么描述苏轼兄弟手足情深的?(指名读)

你还能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苏轼与弟弟这样的深厚感情的?

老师搜集了有关苏轼的资料(补充资料举出事例)

1:苏轼的父亲共生有三男三女,后来因为之前的四个孩子生病去世,只有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活了下来,他们相依为命地长大。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他们的老师,每天教他们学习诗文。2:苏轼和苏辙不但从小玩到大,连学习也是每天都在一起。两个人的感情特别深厚,直到长大当官后就分开了,但仍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据说,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书信就有几百封。3:苏轼21岁母亲去世了,29岁时妻子去世了,30岁时父亲也过逝了。可以说,只有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和感情的寄托。

(4)现在请同学们读读2--3段,读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读出她的心绪不宁。(指名读、齐读二、三段)

第4段

瞧,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苏轼躺在床上却睡不着,心中升起的是难以名状的埋怨。他在埋怨谁?(月亮)你从哪里知道的?

(点击PPT)“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谁再来读读苏轼的埋怨?(2-3人)

(2)同学们看,这句话后面有一个省略号,这表示他要埋怨的还有很多很多,他还会埋怨什么呢?(请2~3人)

(3)是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着这么圆这么亮的月亮,他躺在床上,睡不着,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再读这一段,你能从哪个词得到启示?点击课件(眼睁睁)

从“眼睁睁”这个词你看出苏轼现在怎么样?(很孤独、很无奈)

是啊,中秋之夜,月圆人不圆,苏轼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眼睁睁地望着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啊!听老师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老师突出了哪些词语。

(读完“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提问同学,点击课件)

老师觉得苏轼好不讲道理哦,月亮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总是从初一时的镰刀状弯月慢慢变圆,然后再又变成弯月,如此循环。它是故意针对苏轼的吗?你们觉得苏轼的埋怨有道理吗?

(生答)

苏轼埋怨月亮,看似没有道理,其实正是因为在苏轼的眼里,月亮也应该是有感情的,应该同情他们手足分离啊。越圆满的月,越热闹的人群,更加地对比出了苏轼此时一人的孤独和冷清。

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苏轼的孤独、无奈。(齐读)

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这种情绪一直蔓延吗?他后来的情绪有了怎么样的转变?(宽慰)

那他是怎么想通的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仔细地品读5-6两个自然段。

第5、6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5、6段,同桌之间再说一说。

他为什么宽慰了呢?(请生答)

师:苏轼埋怨月亮,却也从月亮身上得到启发,是呀,月亮尚且都有阴晴圆缺,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人当然也是有悲欢离合的,况且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

“转念”什么意思?(转变念头)默读课文第5段,找出反义词。

点击PPT(标红,出示: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齐读

是呀,“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兄弟俩虽然远隔千里,不能相聚,但是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也是一桩美事呀! 于是他豁然开朗,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 出示诗句 师生齐诵

请同学们结合上文在书本中找找这两句话的意思。

用“~~~~~~~”画出第一句的解释。用“————”画出第二句的解释,再好好的读读。

女生读词,男生读解释句

(点击PPT)同学们看,这首词前面也有省略号,与前面的省略号有什么不同?它表示(省略了成段的话)

这是《水调歌头》中最有名的几句诗,也最让人感受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句子。让我们读好背好。自己先练练。指名读背。

试着不看课本,填填看,看看我们能不能背的出来?我们背书啊,一般也要抓住关键词,就能把前后语句组织起来、

总结课文

1、同学们,你从苏轼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热爱生活 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1.我们有时也需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悲伤离合。

相信同学们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特别有感受,我们刚刚经历过一次分别,我们班的黄希桁小朋友前几天转学了,相信我们中间一定有他的好朋友,分别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分别,但是用课文中的话来说,我们都会“千里共婵娟”、

2.学习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古代很多词的创作都是用来在坊间流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希望这一轮美好的明月也能留在你们的心里。

3.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课件出示

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摘抄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唱歌曲《明月几时有》

3、继续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

师:睹明月、思亲人,苏轼眼中的这句千古名句,已经不再单纯是兄弟之情。给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我们可以送上最衷心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给暑假将要分别的同学,我们也可以奉上最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上完这一节课后,老师和你们就要再见了,老师也期待下一次的重逢,祝愿你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六、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

苏轼 热爱生活

埋怨 积极乐观 宽慰


相关文章

  •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 苏教版四上[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案
  •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古典音乐<出水莲>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 ...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词典的习 ...

  • 小学语文说课通用模板
  •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模板汇总 [这篇说课稿的模板是通用的,如果面试的老师在面试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一篇模板绝对是你的首选,拿到课题后按照这个流程填写内容就可以了.这一篇说课稿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说课稿模板,是最好用的.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 ...

  • 25诗词曲五首教案
  •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 ...

  • 但将酩酊酬佳节
  • 但将酩酊酬佳节 --古诗与节今文化 知识目标: 1.从中国传统节俗文化角度了解古诗的文化传承作用,蕴含的民俗风情.民族情感等. 2.了解有关诗词.文化知识和艺术手法的鉴赏. 道德目标: 探寻风情美,生活情趣美 教学设想: 1.师先据节日筛选代表性诗篇,印发给学生: 2.学生上网络教室用一课时上网查& ...

  •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按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培养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学习诗词 ...

  • 小学ai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迎小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 ...

  •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 教学目标 :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教学难点 :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教学方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