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们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总揽工作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北与陕西的志丹、吴起、定边接壤,南与甘肃的庆城、环县、合水为邻。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县内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1935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是国扶贫困县和全省2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境内自热条件严酷。全县共辖3镇12乡 13.3万人,土地总面积37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9万亩,山地占85.4%。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5.87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 3.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18万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67亿元和1.78亿元,粮食总产 1

  量达到11.74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7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亿元。

  (二)发展特点

  从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力度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全县各级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始终把项目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上争、内聚、外引”一齐上,“争取、建设、管理”一齐抓,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全县共实施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184个,完成投资50.01亿元,增长70.1%。完成项目前期文本124个,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全县项目库储备项目达到218个,总投资达到81.9亿元。向上申报各类项目223个,总投资79.1亿元。共审批、核准、备案各类项目54个,总投资12.29亿元。

  二是“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上下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县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全力实施地膜增粮、种草养畜、特色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五大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完成良种推广面积4万亩,实施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0.5 2

  万亩。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3个,示范点47个,标准化示范区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具规模,新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小杂粮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建成设施瓜菜千亩示范点1处,百亩示范基地2处,发展设施农业6400亩。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共栽植果树200亩,衬砌渠道19千米,开发复整农田4300亩,修建田间机耕道路20千米;修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小拱棚306座,种植瓜菜3000亩,建立优质瓜菜示范区2000亩;扶持养殖大户50户;培训新型农民600人(次)。完成上里塬彭家寺、王咀子银坪等 7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新修人饮工程3处、梯田4700亩,新打水窖140眼,新建沼气池560座,新建钢架大棚40座,购太阳灶1000台,危窑房改造998户,种植紫花苜蓿14150亩,扶持2338户贫困户引进良种羊8052只,培训农民7100人(次)。投放各类农机具1100台(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各项扶贫措施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全年共解决贫困人口0.3万人。

  三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全县坚持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破解瓶颈制约的重要举措,持之以恒地推进城镇、水、电、路、生态环境建设。市政建设:城镇化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31%。南部新区土地开发整理、杆管(线)迁建、拆迁安、华庆路主干道路工程、华能加气站、商品砼搅拌站、污水处理厂、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 3

  县城职工安居工程及**林业总场棚户区改造工程、乡镇干部安居工程、长庆油田服务二处生活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华庆路主干道路(南段)工程、河道治理及护岸工程、华能石油天然气加气站建设、污水处理等重大工程年内已建成运营。小城镇建设:以悦乐、乔川、元城、城壕等乡镇为重点,完成主街道拓宽改造、人行道硬化、街道的亮化、绿化任务,埋设供排水管线,并配套设垃圾填埋场、垃圾仓等工程。水利建设。新建乔川乡艾蒿掌、林镇乡黄渠、怀安丰阳渠、城壕乡城壕村四处泵站扬水工程。电力建设。建成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工程、县城南部新区电力杆线迁移及线路改造工程、35千伏城关变进出线改造工程。交通建设。元城至老庙咀、关道岔至刘沟、赵咀子至刘沟岔3条水泥路已开工建设,总长25.3公里;建成柔远至高桥至坪庄石油矿区路、李良子至上里塬、油坊咀至碾子掌、元城至林沟崾岘、毛上路至南湾5条沥青路,总长82.8公里。生态环境建设。加固维修病险淤地坝11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新修梯田 47516亩,实施“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座。林业建设。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75万亩,绿化道路15条225公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有序推进,全县共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29.67万亩,占参改面积的100%。

  四是资源开发强力推进,城市经济运行良好。围绕甘肃发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省委、省政府把庆阳建成“陇东 4

  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全县各级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石油开发进程,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工业经济运行良好。2011 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8万元,非公经济上缴税金1365万元,出口创汇完成20万美元,全力支持油田企业勘探开发,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共审批井位281个,完成钻井548口,原油产量达到167万吨。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道路和排水工程。 3000吨糠醛生产加工技术改造、兴庆商品砼搅拌项目已建成投产。以“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等为重点的促销政策全面落实,城乡消费增长,市场流通活跃,商品购销两旺。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普惠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去年,全县积极解决教育布局调整后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重点启动实施校安工程、柔远初中、五蛟小学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专项资金 96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548万元,免教科书费198万元,各类学生救助资金120多万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县高考二本以上进线率、初中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均名列全市前茅。职业教育顺利通过国家重点职专考核验收,晋升为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向社会输送人才300多人。医疗计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42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综合体制改革。集 5

  中开展了计划生育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四术”措施146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51.93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劳务输转有序开展,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县共培训农民4100人(次),组织劳务输转2.3万人,创收4.5亿元。

  六是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500户,建成房屋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439套22000平方米。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90%的工程量,2011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展顺利。新农合和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参合农民达到10.7万人,参合率达到 97.43%;参保农民5.7万人,参保率达到60%。发放养老金850万元,发放城市低保金848.37万元、农村低保金1633.4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700人,政策性安应往届毕业生15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下。全面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预测,积极应对和防止价格异常波动,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

  (三)主要启示和经验

  1、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们始终教育干部牢固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敢于“让利于人,发展自己”、敢于“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问题”,注意在抓工作中理思路,在理思路中抓工作。特别是针对优势资源,制定的“以草畜为支柱 6

  产业,洋芋、白瓜子为特色产业,以杏果、小杂粮为培育产业”的产业开发路子;针对立地条件差的实际,实施以“四个围庄”工程为主,水、电、路等相结合的基础先行路子;针对社会事业为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确定的坚持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的路子;针对城乡面貌落后,实施的以市政建设为重点,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路子,为全县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2、扎实推进项目工作,全力筹措发展资金,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是资金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龙头”。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投入,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县近两年之所以比前多年发展快,主要是依靠项目来支撑。

  3、营造良好环境,搞好服务质量,是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是吸引力,是竞争力,更是加快发展的助推力。为了改善“三个环境”,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投资环境改善年”活动,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制度,实行不换脑子就换岗、不换思想就换人,为投资客商营造了发展环境,为干事创业的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加强班子团结,各方共同配合,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班子的团结。在封山禁牧、草畜产业开发、县城南部新区开发及旧城改造、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等事关全县发展 7

  大局的重点工作中,人大、政协支持,四大班子齐抓,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工作落实。尤其是在县城开发改造中,县人大常委会针对开工前的种种阻力和开工后的各种非议,在前及时作出决议,在后及时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工作鼓了劲,撑了腰,有力的支持了政府工作,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5、靠实工作责任,强化队伍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实干兴县,贵在落实。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组织经常性的考察学习,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树立会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意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全县各项工作及阶段性工作,通过责任制的形式逐项分解,落实到了乡镇、部门和个人,使各项工作纵包到底,横包到边。实行“三位一体”考核,以工作看政绩、论功过,重奖重罚,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发展优势和面临形势

  (一)、社会发展的优势、潜力及资源禀赋特征。 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红黑绿”三大产业起步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老区政治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油气资源富集。境内探明地下原油储存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8.3%,总储量达6亿多吨,是长庆油田在陇东的主产区之

  一。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土地面积达566.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5.9万亩,林地面积102.33万亩,草地面积322.09 8

  万亩。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胡麻、荞麦、洋芋等10多个品种,果品主要有梨、桃、苹果、葡萄等10多种,白瓜子、黑木耳、黄花菜等土特产品驰名陇上,年产油料830万公斤、各类水果1360万公斤、洋芋2000万公斤、白瓜子210万公斤、黄豆8000万公斤、黄花菜30万公斤。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资源达100多种,尤以甘草最为著名。木材蓄积量大。东部子午岭缘区留存原始次森林面积89.4万亩,木材蓄积量达到240万立方米。草畜产业潜力巨大。草畜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优势明显,有多年生牧草39.5万亩羊只饲养量达18万只,大家畜存栏4.86万头,年产肉类 4000多吨、羊绒毛200吨。劳动力资源充裕。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输转潜力较大。政治优势明显。我县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老区精神,是激励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近几年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扶持,也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形式。

  “十二五”期间,我县发展有着千载难逢,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一是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回升向好,我国经过抗击金融危机后,已进入经济稳定增长期,国际国内有利形势为我县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国家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和国家领导人心系南 9

  梁革命中心,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西部?2012?781号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规划的出台将会大大提高我县革命老区政治地位,使我县得到国家更大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我县作为陇东油田核心、陕甘边革命中心、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的建设陇东“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红色旅游胜地”,将给我县石油资源大开发、红色旅游产业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四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把优惠政策、扶持资金更多地倾向“老少边”地区,将对我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农业产业开发、扶贫攻坚创造有利条件。

  在看到有利机遇的同时,应清醒地意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局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见性因素相互交织,势必涉及和影响我县发展环境,未来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客观地讲,我县产业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欠发达的县情特征十分明显,集中表现为“一薄二低三突出”。即工业底子薄弱:地方工业企业和产品门类少、总量小、比重低,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仅有 1户,规模以下工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多数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市场辐射力弱。企业筹资困难,流动资金紧缺、技改资金不足,盈利空间狭小。地方企业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 10

  贡献率相对太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水平低:我县既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农业弱县,绿色农业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尚未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不足20%。城镇化进程缓慢,“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化率仅为28.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19.5个、6.15个和1.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加快发展的矛盾突出,全县至今没有高等级公路,主干线公路分布少、路网密度小、等级低,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交通和水利工程建设现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我县是石油开发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对资源开发的承载力较差。资源大县与财政穷县的矛盾突出。作为长庆油田开发的核心区,我县原油年产量相当于全国小型油田的产量,但资源收益分配严重失衡,石油产业对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贡献十分微弱,与周边相邻油区市县相比,收入水平悬殊,差距不断拉大,在付出沉重生态环境代价下,资源大县、生态弱县、财政穷县、脱贫难县的特征异常凸显。

  (三)制约因素

  客观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外,主要是受资金、区位、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1

  一是发展资金短缺。经济要发展,一定的资金投入是比不可少的。而我县属国扶贫困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发展资金十分有限,目前主要靠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投资来搞建设。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数额很小,且不稳定。地方工业自身规模小,根本没有积累用于发展。

  二是区位因素制约。**县是一个边远山区小县,既不沿海沿边,又不通铁路,加之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相间,自然条件严酷,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国扶贫困县和全省干旱困难县,先天就处于区位劣势,没有发展就比别人“矮了一截”。同时,由于硬环境影响,开放开发水平不高,软环境也跟不上发展需要。这样,就致使县域经济至今迈不出大的步伐,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由于我县自然条件差,环境不好,对人才没有吸引力,所以人才引不来,大多数人才也不愿意来,高、精、尖人才十分匮乏。人才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是思想观念落后。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致使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创新意识等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比较保守,观念滞后,思维陈旧,方法简单,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慢,对新的事物总是求全责备,想问题、办事情总是喜欢惯性思 12

  维,开拓意识不强,缺乏一股闯劲、冒劲、拼劲等。这在一定程度也制约着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特色经济强县为目标,以保障和发展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总纲,大力开发“红、黑、绿”(红色旅游、石油资源、绿色农业产业)“三大产业”,努力在红色旅游开发、石油资源开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上实现 “五大跨越”。坚定不移地走好地企共建,主攻石油开发发展;把握机遇,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开发优势资源,依托草畜产业带动发展;打造红色旅游名牌,依托老区政治优势帮扶发展;民生至上,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子。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重要石油生产基地和以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西部生态优县、陇上畜产强县。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资源开发、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重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居全市上游;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生产总值达到175.43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7.97亿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12亿元、2.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

  20679 元,农民人均纯收达到5367元,地方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0.7亿元,城镇化率达到37.5%,森林覆盖率达到35%。到2020年,全国重要石油生产基地和以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全面建成,实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西部生态优县、陇上畜产强县的总体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生产总值达到514.29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达到69.14亿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 6.27亿元、4.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3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75元,地方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76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6.5%,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任务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我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任务是:

  (一)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项目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来抓,以只争朝夕、占登先机和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争政策、争项目、争投资,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投资计划,获取更多更大支持。坚持围绕消除“瓶颈”制约,大上基础建设项目;围绕 14

  开发特色产业,大上城乡居民增收项目;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上财政增收项目;围绕促进全面发展,大上社会事业项目,努力争取和实施好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影响的9类106个重点项目,把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体现和落实到建设项目上。全面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强化对项目建设全程管理,以卓有成效的项目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挖掘南梁革命历史,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业。以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政府)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延安干部学院南梁教学点二期工程、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暨庆阳市法官培训基地、刘巧儿事迹陈列馆暨陇东妇女解放事迹纪念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文物保护修缮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分步实施以南梁纪念馆为中心的土地革命红色旅游景区,以抗大七分校旧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抗大教育旅游景区,以军民大生产纪念馆为载体的屯垦文化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和抗大七分校景区分别晋升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切实确立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加大红色、生态、人文旅游建设步伐,加大东**森林公园、大小凤川生态休闲度假村的建设力度,有效保护中国出土最早的旧石器遗址、战国秦直道、秦长城、大顺城、金代双石造像塔、宋代砖塔,推进以范公祠、双塔寺为核心的双塔森林公园提升步伐,构建红色、生态、人文资源互为补充的旅游产业格局。加强区域合作, 15

  重点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快推出兰州会宁六盘山**延安、兰州银川**延安、西安**吴起志丹延安区际旅游线路。争取在5年内,把**融入陕甘宁红色旅游圈,实现资源、客源互送。加强宣传促销,坚持每两年筹办一次“甘肃?南梁红色旅游文化节”,将其培育成陇上知名的红色节会;加强文物史料的抢救和红色文化挖掘创作,搜集和整理珍贵红色资料,编撰通俗易懂的红色故事,组建红色演艺队伍,策划编排《南梁之歌》、《再歌刘巧儿》,出版发行《南梁唢呐》、《**民歌民谣》,增强宣传推介效果。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强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停车场、旅游厕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景区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建设,丰富景区(点)游览活动,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队伍的整合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接待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大力开发以香包、刺绣、剪纸为重点的特色民俗文化产品,挖掘、整理、出版非遗文化产品,加快建设非遗成果及民俗文化会展中心、南梁影剧院、南梁红色演艺厅、书画摄影及产品展销中心,每年发展香包、刺绣、剪纸等生产大户300户,生产销售量达到10万件以上。到2015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三)立足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发绿色农业产业。重点加快草畜、粮饲玉米、小杂粮、蔬菜、洋芋等农业主导产业开发。东部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草畜、粮饲玉米生产,西北 16

  部旱作农业区突出小杂粮产业开发,中南部高效农业区侧重发展瓜菜和林果产业。大力实施种植产业“22211”工程,即:粮饲玉米20万亩、小杂粮20万亩、洋芋20万亩、白瓜籽10万亩、蔬菜10万亩(其中黄花菜5万亩)。争取到2015年,全县种植业六大产业总面积达到180万亩,总产值达到6.4亿元,总收入达到2.8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34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到2020年,全县种植业六大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440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草畜产业。继续坚持走“广种草、舍饲养,改畜种、调结构,小群体、大规模” 的发展路子,以“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为主推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每年种植紫花苜蓿18万亩,大力抓好退牧还草、百万亩优质紫花苜蓿基地、50万只肉绒羊基地、10万头生猪基地、5万头肉牛基地、40万只养鸡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牧草留床面积达到100万亩,新增规模养殖户达到4000户,新发展舍饲养羊户达到16500户,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05个,全县牛、羊、猪、驴、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1万头、55万只,22万头、3.4万匹、4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5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白瓜籽产业。着力改良品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每年建成优质白瓜籽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纯种1-2万亩),年产白瓜籽 17

  2000-3000 吨。粮饲玉米产业。坚持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核心,每年种植优质粮饲玉米20万亩,亩增产粮食50-120公斤,增加产值75-180元。小杂粮产业。坚持走无公害化的发展路子,建成以西北部六乡镇为主的荞麦、豆类、糜谷优质生产基地6万亩,带动全县小杂粮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到2015 年,总产量达到2.0万吨。蔬菜产业。以悦乐镇万亩蔬菜基地和城壕千亩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县年均完成设施蔬菜生产6000亩,带动全县蔬菜开发面积 10万亩,实现总产18万吨。洋芋产业。要着力引进推广菜用型和淀粉型等优质专用新品种,每年建立无毒种薯示范推广1.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中心示范基地3万亩,带动全县洋芋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2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

  (四)依靠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按照 “环境最佳、服务最优、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要求,全力支持油田开发,确保“十二五”末境内原油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产量达到全国中型油田水平,使我县保持长庆油田陇东油区的核心地位。在加快石油资源开发步伐,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同时,创新地企联合开发、合作经营、相互支持、利益共享机制。围绕油田生产需要,地企在石油化工助剂、污水处理等生产方面加强合作,促进石油开发后续产业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石油资源开发促进县域经 18

  济发展,鼓励油田单位建设伴生气回收利用企业,建设天然气管道,加油站、天然气加气站,提高居民气化率。围绕石油钻采,建办石油钻采机械加工、油田机械设施配件加工维修企业,全力支持油田、开发油田、带动地方工业同步发展。在大力支持配合油田开发的同时,集中精力,全力争取油田区块独立自主开发政策,落实国家税费政策支持,严格控制资源流失、税源流失,千方百计拓宽税费征收空间,全面做到原油实产实计,税费应征尽征,形成稳固坚实、长久的财源基础,确保财政状况根本好转和财政增收目标的实现。跟踪低渗透油田开发进程,督促油田企业出资,开展大规模、持久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工程,提升油田企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率。

  (五)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以提升公路等级,增加公路密度,加大水资源配能力,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为重点,改善发展硬环境,消除“瓶颈”制约,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交通建设。按照主干线公路、出县出省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四个层次稳步推进,努力打通一批接界路、出境路和断头路,实现与周边交通动脉全程对接,与边际公路联网。启动庆阳至延安铁路**段,打扮至平凉高速公路**段,甜水堡至罗尔沟圈高速公路**段,南梁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定汉寺至东**二级公路建 19

  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新南二级公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柔远至太白红色旅游景区出口路,悦阜二级公路**段工程,悦乐至铁角城二级公里改建工程,改造县乡道路22条410公里,建成能源资源开发区道路4条88公里和县城二级客运站,改建通乡油路9条206公里。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建设葫芦河引水、土门沟水源建设、城壕乡水源建设、上里塬彭家寺水源改造、抗旱应急水源建设、芋咀沟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牧区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示范、县城山洪地质灾害治理、重点乡镇山洪沟治理及县水文监测站建设等工程。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新修护岸13处142公里,维修加固自流灌区3 处,改造城壕、温台自流灌区,新建提灌工程19处,维修改造提灌工程49处,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处。统筹推进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建成防汛抗旱指挥、气象、水文预报预警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检测系统,培训水利人才,加大集中饮水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环境安全。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用水自来水化和城镇供水安全化、节水化。电力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加快变电站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 20

  程,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强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和沼气技术服务,提高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在林镇、南梁等乡镇建设太阳能发电站7座。在紫坊畔、乔河等乡镇建设风力发电站5座,实施太阳能路灯改造工程,新建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线路 52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输变电站6座,35千伏线路132.6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380公里,0.4千伏线路3410公里,完善城南新区电力配套,老城区地埋线改造。在全县15个乡镇新建户用沼气6000口,大型沼气池10座,村级服务网点43个,在悦乐镇新建三沼综合有机肥料加工厂1座,配套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各8000台,新建秸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点2处。通信和信息化建设。超前实施信息系统技术升级,有步骤、分层次地促进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及机关单位网络信息化建设。开通15乡镇数字电视,建设联通基站170个(2G站70个,3G站30),移动基站148个,在县城新建联通光缆20公里,新建宽带端口容量5000线,发展光纤集团专线420户。在乡镇建村村通光缆430.5公里,扩建固定电话调换容量10000线,建设校园一卡通工程、终端机建设工程、政务通工程,发展校园信息机120台,车务通终端机7000台,发展政务通软件平台600 家。建立基本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能力。到2015年,川塬区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户电话 21

  入户率达到85%,移动、联通、电信通信网络覆盖全县,基本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实现县城规模扩张为目标,按照“改造旧城、建设新区、强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加强城市化建设。加大蓬河工程拆除和城南新区、县城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好城中村、南亚商场、百汇商城、赵沟门桥等区域段旧城改造;拓宽改造华庆路、华吴路,新建绕城道路10公里,城区连接道路3条40公里及立交桥建设,扩建县城供水工程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新建第二水源净水厂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排(污)水管网和配套设施;完善悦乐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建南部新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5760套,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468户,实施第一水源区居民整体搬迁工程;建设档案综合业务楼,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柔远河整治、老城改造为契机,重点打造双塔森林公园绿地和实施南部新区绿地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35%,不断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县城发展空间充足、配套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越,全力打造陇上精品县城。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西部生态优县。以子午岭林缘区和元城河流域为重点区域,以石油开发区、水资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为主战场,紧紧围绕石油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草畜产业开发,以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加大生态 22

  文明建设力度,创建西部生态优县。生态建设。一是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加强封山(沟)禁牧,退耕还林(草)等统一管护,加快坡改梯,坝系、荒山荒沟、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二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提质改造、森林生态效益、元城河流域以油松为主的百万亩水保林基地、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林业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建设经济林基地,苗木育种基地,扩大林草地面积,推动生态环境全面恢复,加快营造公益林,碳汇林、生态林。三是“三化”治理。重点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草原生态补奖、退耕还林工程,恢复草原,促进生态环境快速好转。四是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以县城、柔远川、二将川、元城川,重点乡镇和村镇村庄为中心,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生态家园”、“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开展公路沿线绿化美化活动,构筑“绿色通道”;按照城乡面山、公路面山、其他荒山次序,开展面山绿化活动,实行整体绿化、连片治理,规模化推进。大力建设东**省级森林公园、双塔森林公园、子午岭林区森林管护站。通过规模治理,到2020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80万亩,封山育林12.2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新增18.54%,全县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努力构建高原生态屏障,实现西部生态优县目标。环境保护。 23

  一是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加快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安全处,在各乡镇新建处理垃圾转运站1处,配套垃圾转运车1辆,完善农户配套垃圾分类收集桶50000个,县城配套道路清扫车2台,垃圾收集车4台;完善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添综合烟气分析仪,粉尘仪,COD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设备及环境监测车1辆,建成县城大气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测业务楼;加大新能源建设投入,改善气候环境,在15个乡镇、50 个村实施“一池五改六配套”工程,在县城城区实施居民煤改气工程,加大宣传投资,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关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二是水环境保护。在重点水源保护地安装围网、界标、界碑、警示牌、宣传牌,切实做到农村村民饮水安全,扩建东沟水源供水工程,建成葫芦河第三水源地堤坝、围网等工程。三是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要逐步拆除现有小锅炉,在城南新区集中供热站配套脱硫除尘设施,在老城街供热站配套烟尘处理设施,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重点工业生产企业增加污水处理系统,并新建石油危险物废物处理厂,不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加快实施县乡生活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管网延伸、废旧农膜收集、石油废水处理厂、石油危险物处理厂、重点企业废水处理、县城烟尘治理项目、燃煤供热锅炉改造、街道路灯节能改造、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等项目,在县城建立医疗废物临时储存场,在乡镇卫生院配 24

  备医疗垃圾储存运输装,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稳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全面落实普惠教育政策,发展壮大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校风建设改革创新,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创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职业中专基础能力建设、**一中整体搬迁(新建初中)等项目,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农村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和城乡幼儿园建设。健全教育资助制度,重点实施好高中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救助,初中、小学贫困寄宿生困难补助,中职涉农专业补助、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以及义务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等项目,使救助办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成为社会办学的主渠道。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和社区医疗工作服务网络。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新建县中医院住院楼、县卫生监督所业务楼等10个县级医疗机构服务体系,重点建成南梁卫生院、山庄卫生院等18个乡镇、社区卫生院及111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到2020年,全县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达到30 个,乡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病床数达到 25

  700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76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床位数分别达到3.6人和5.5张。力争县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建成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水平,加强县医院传染病区基础设施及设备、人员队伍等配套建设,完善卫生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努力构建以乡镇为依托的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机制,配齐乡镇救护车,实现120急救网络全覆盖。加大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农民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新农合“一卡通”全覆盖,建立和完善药品供应和保障体系,逐步取消县级医院药品加成。加快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前完成乔河、元城、怀安、乔川4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建设项目,并配齐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功能要求相适应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相关的手术、检测、临床诊治和电子信息等设备,达到标准化配要求。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采取招录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形式配齐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技术服务人员,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到2020年,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五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继续加强省人民医院、省中 26

  医院和县医院、中医院通过结对子,对口帮扶等形式,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结合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在社区服务所重点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积极发展面向偏远山区的远程医疗合作路子。增加预防出生缺陷,建立产前筛查中心,逐步开展产前筛查业务。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结合“引强入庆”工程,依托高等院校和高资质科研机构,积极引进、培养、选拔各类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急需型、短缺型、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力军作用,为重大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开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力争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建设老年公寓、农村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农村学校教师和农村医务人员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构筑面向公众的普惠型社会“保障网”, 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要实现这个根本目的,全县各级党和政府必须着力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七个方面做实做细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快公共 27

  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界限,统筹教育、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规划建设,方便群众跨行政区就近就学、就医和就业,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区域救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和相互支援机制。

  (八)坚持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三农”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产业化扶贫开发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生态奠定基础,居住提升文明,产业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采用“城郊劳务经营型,村镇集中新建型,川区完善提高型,山区实用改造型”四种模式,继续大力实施以农村小康家园“145”工程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每年新增示范户500户以上,辐射带动农户改新建农宅1500户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县70%以上的农户实现住宅小康化。按照户均“20亩围庄田,20亩围庄草,1000株经济林,5口围庄窖或1眼小电井”的标准,坚持每年新修围庄田1.5万亩,种围庄草6万亩,造围庄林200万株,打围庄窖(井)5000口,到2015年,力争“生态能源、设施种养、道路农电、广电通信和文明小区”五项配套措施达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三个集中”原则,全力抓好庆(庆城)南 28

  (南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段建设,辐射带动元城川4乡镇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布局、就业和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在示范带内完成改新建小康农宅2200户,其中集中新建800户,分散改造1400户。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悦乐、元城、南梁特色小城镇,城壕、五蛟重点小城镇为辐射的小城镇布局框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生存型扶贫”、“发展型扶贫”“两轮驱动”,确保实现农村低保、扶贫对象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以整乡、整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发展肉绒山羊、小杂粮、全膜玉米优势产业为方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4个集中连片试点项目,20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全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南梁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继续抓好“雨露计划”、科技扶贫工程,提升农民劳动致富技能。到2015年净减贫困人口1.5万人,2020年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健全“三农”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三个一”科普惠农工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努力搭建科技平台。建立健全市场、技术、信息和政策四大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落实粮食直补、种子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县、乡财政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支持力度,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到2015年,农民技术员比例达到青年农民总数的60%以上, 29

  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的达到70%以上。全县各类科研及技术推广机构达到35个,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50人,乡(镇)村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11个,服务人员达到300人。发展各种协会100个,会员4000人以上、专业大户5000户,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0%,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80%和95%。全县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550台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14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

  五、对策建议

  一是请求协调开发石油资源。我县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储量较大,但多年来由长庆油田负责开采,对县财政收入贡献不大。而与我县相邻的陕西省吴旗、志丹、定边等县却于 1995年分别与长庆局签订了《开发陕北石油资源的协议》,仅吴旗一县就划出101.8平方公里的区块,由县上组织开采。我县与陕西各县相邻,特别是与陕西吴旗等县连畔种地,同河吃水,自然条件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当,而我们是“报着金饭碗讨饭吃”。长庆油田在西北开发石油资源,唯一给庆阳各县区没有划分石油区块。按照“资源共享、企地双赢”的原则,借鉴陕西吴旗、定边、志丹等县切块开采当地石油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做法,请求上级协调给**县在本县内储油区域划出100-200平方公里开采区块,由**县引进资金,对立开采石油资源,技术上受长庆局指导,产量计入长庆局,或以土地入股,参与石油开发,这样,在 30

  两三年内,**县财政不但能够实现自给,而且可以为省市财政做出贡献。若以上两项均不行,可将长庆油田在**境内的三产井承包给**县政府,由地方和油田共同经营,以缓解我县财政困难。

  二是建议继续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我县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虽然得到了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潜力不足,致使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缓慢。为此,建议省、市继续加大对我县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税收返还力度,缓解我县财政压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进程。

  三是建议国家加大老区优惠政策。**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甘肃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一)建议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扶持力度。我县地域偏僻,基础条件差,贫困比重大,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仍然缓慢,贫富差距也在逐年拉大,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十分困难。为此,建议国家能给与财政倾斜,加大对贫困山区投资力度,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二)新阶段扶贫工作量大而任务重,资金投入总量小,项目补助标准低,实施难度大,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财政扶贫资金偏低,致使群众自筹资金量大,给项目实施造成困难,而且给贫困户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使贫困群众长期 31

  难以摆脱贫穷。建议国家在今后的扶贫资金安排中,能够坚持从老区的实际出发,提高项目补助标准。

  (三)建议将产业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支持贫困山区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安排一些大中型企业建设项目。安排一些有利于开发当地资源的骨干项目,并在审批、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贷款利率及偿还期限等方面给与优惠。在社会投资上,主要投向有利于创造贫困地区自身长期发展的领域,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面貌。

  (四)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我县的社会帮扶力度。我县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与周边县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为此,恳请国家能够从有利于我县红色旅游、石油开发等方面出发,将经济发达的副省级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对我县进行长期对口帮扶。

  32


相关文章

  • 财经大学暑期重点团队社会实践策划书
  • 安徽财经大学"三下乡"县域金融支持状况调查研究 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赴安徽长丰实地调研策划书 一.调研背景 1.调研必要性分析及调查角度 a.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性: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xx年,全国县域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24%,国内生产总值达8.81 ...

  • 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建设问题研究
  • 我国的县域经济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经济单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当前国民经济体 系构架中,县域经济仍然占据基础地位,起着不容轻视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发展县 域经济的问题不断受到各方关注,其中县域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更一度成为 讨论和议论的热点话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全面繁荣 ...

  •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 关键词:金融支持:县域金融体系: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7505.htm 摘要: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弱化的迹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县域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 ...

  •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 川建村镇发[2010]469号 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下发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现将<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 ...

  •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 ...

  •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 ...

  • 关于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 ...

  •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 ...

  • 县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西安市现辖9区4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0.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3.85万人,农业人口476.69万人,xx年年人均gdp21017元.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县域商贸流通产业,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推动经济结 ...

  • ■节庆论坛特别报道
  • 在“中国县域节庆论坛首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独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张惠明 (20XX年11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日报社、中国县域经济报社、中国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共同主办,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