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与战略思路

作者:高志军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07期

  DOI:10.13253/j.cnki.ddjjgl.2014.04.00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以及政府管制的不断放松,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基础上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型的产业业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和动力[1],这里所说的新型产业业态就是产业融合的结果。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2]。因此,产业融合是相对于产业分化而言的,使原有产业边界消融的一种经济现象,正如经济学家周振华所说:产业融合是对传统产业分化的否定,是产业经济的一次伟大变革[1]。早期学者主要从技术进步(Rosenberg,1963,European Commission,1997;Kaluza,1999)、管制放松(Yoffle,1996;European Commission,1997)和管理创新(Lei,2000;Yoffle,1996)[1]的角度解释产业融合发生的原因,而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产业融合现象主要与服务业相关联,如电信[3]、传媒[4]、金融[5]、旅游[6]、物流[7]和信息通讯[8]等。尤其是近年来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保险、物流仲裁、物流咨询等新兴物流的兴起,不断推动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物流产业融合相关问题的研究。当前学者对物流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物流产业融合概念的研究。李敏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将物流产业融合划分为物流产业的内部融合和物流产业的外部融合;并将物流产业内部融合定义为,随着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物流供给的衔接性和协调运作能力不断提升,促使物流供需双方共同利益空间不断拓展的产业发展趋势[9]。齐斌认为物流产业融合是指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融合传统相互分立的物流活动,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渗透、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从而不断扩大产业外延,全面集成全社会物流服务,最终逐步改造传统物流业并形成兼具多个行业特征的现代物流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0]。第二,对物流产业融合动因的研究。钟俊娟[11]认为物流产业间融合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驱动,分别是技术融合、规制放松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合作联盟的发展。李敏[12]主要从经济因素方面论述了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这些因素包括:①物流产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②政府对物流产业规制思路的嬗变;③物流需求增长的转型;④信息技术是物流产业融合的保障机制;⑤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加速产业融合。第三,对物流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与实现机制的研究。丁一[13]通过对我国物流产业价值链变迁及重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释了基于不同阶段,体制、技术和资本三者平衡的价值链重构对我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并归纳了基于放松规制的信息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我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及实现机制。阮国祥等[14]认为不管是物流产业内部融合还是物流产业外部融合,都需要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整合等手段来实现。另外,李海舰[15]从流通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以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物流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的产业融合类型,从物流产业融合的内涵、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物流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物流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对物流产业融合的系统研究则较为匮乏,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和战略思路进行系统研究,以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融合的理论体系。

  二、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

  (一)物流产业融合的概念框架

  根据前文所述产业融合和物流产业融合的概念,本文将物流产业融合定义为:物流业与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内各行业之间边界模糊化,并在各自的边界处融合成不同于原有各产业(行业)的新型产业业态的动态过程。其中,物流业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中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称之为物流业的产业间融合或物流业的跨产业融合;物流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发生的融合称为物流业的产业内融合。物流产业融合的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产业融合的概念框架

  

  图2 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型

  根据图1中物流产业融合框架,可以得到物流产业融合的三种新型产业:物流业与工业的融合性产业、物流业与农业的融合性产业以及物流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性产业。物流业与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之间的融合都是基于产业互补与渗透的融合,物流产业内融合即物流业内部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等产业之间的融合直接导致现代物流业的产生。本文将着重研究物流业的产业间融合。

  (二)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

  驱动物流产业融合的原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这些驱动因素之间以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方式构成了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在前人对产业融合动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产业融合的一般原理,结合物流产业的具体特性,归纳出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构建了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型,如图2所示。除了产业融合的一般驱动力,如规制放松、技术融合和管理创新等外,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主要包括:①本质驱动力:对商业利益的追求;②直接驱动力: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关系;③内在驱动力:物流服务创新;④外在驱动力:全球价值网络嵌入。

  1.物流产业融合的本质驱动力:对商业利益的追求

  产业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2]。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融合成为物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发展途径。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实现融合化发展,可以突破产业间僵化的条块分割,增强了产业间基于互补性和渗透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减少了不同产业间的进入壁垒,并降低了交易费用,形成物流产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为追求商业利益,需要不断推动产业创新。物流产业在信息、通信与计算机等技术的催化下不断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融合,使产业创新成为可能。因此,技术的变化使物流产业融合成为可能,但并不是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只是融合的催化剂,物流产业融合的根本驱动力是企业对商业利益的追求。

  2.物流产业融合的直接驱动力:物流服务供需关系

  物流服务对客户企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附加价值三个方面,在传统的供应链关系中,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的关系仅仅是物流能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16]。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需求增长旺盛并呈现复杂性的特征,此时物流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来推出新型物流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从利益对抗关系转化为互补合作、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通过共生体中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进行重构与整合,它们之间逐步开始形成一些中间性组织形态,如联盟型、虚拟型和网络型等跨组织的物流服务模式,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物流服务通过与生产活动、商贸活动、金融活动等结合,整合了资源、技术、顾客和市场机会进行物流产业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型物流产业业态。因此,物流产业融合的直接驱动力是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3.物流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物流服务创新

  Kong Raelee(2003)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创新具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服务业发起创新,通过向市场上广泛的用户提供服务,将服务创新推向市场;第二种是用户需要特殊的服务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服务提供者进行创新并将之推向市场;第三种是用户同服务提供者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由服务者提出创新性的服务,用户接受服务提供者的建议,采取新的服务,将创新性的服务推向市场[17]。物流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种,所以物流服务创新也符合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三种类型。从这三种类型可以看出,物流服务创新具有互动性的特征,正是物流服务创新驱动着物流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动,改变了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业态和产业边界,促进了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物流服务创新是物流企业的内在要求,驱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进行互动,互动促进了物流产业融合。因此,物流服务创新是物流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

  4.物流产业融合的外在驱动力:全球价值网络嵌入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活动跨越国界、市场趋于一体的活跃状态,蕴藏其中的的价值链条和价值网络,串联、并联和互联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脉和框架[18]。任声策根据价值网中流动的资源来研究价值网络的特征,将价值网络中的资源分为物质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知识资源等,根据价值网络中的资源流动特征,将价值网络划分为制造业价值网络和服务业价值网络[19]。物流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种,它嵌入于全球制造价值网络和全球服务价值网络中,通过整合不同类型价值网络中的信息、知识以及合作者的专长,将物流服务融合于不同的价值网络中,促进了物流产业与其他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尤其是与金融业、保险业、教育业、咨询业等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导致了高端物流服务的生成。全球价值网络嵌入为物流产业融合提供外在载体,为物流服务产业融合和升级提供网络平台,是物流产业融合的外在驱动力。

  三、物流产业融合的模式

  物流产业融合的模式是指在物流产业融合驱动力作用下,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由于各种产业之间因自身的功能、技术、特征、管理方式以及它们与物流业关联方式的不同,物流产业融合的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经归纳,物流产业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价值模块镶嵌”型融合模式

  “价值模块镶嵌型”融合模式是指物流产业以价值模块的方式镶嵌在其他产业的产业链中,成为产业链上的价值增值点,形成兼具物流和其他产业特征的新型混合产业业态的一种融合模式(如图3所示)。物流服务价值模块是特定物流产出的能力要素集合,是构成物流服务模块化系统的基本服务价值元素。物流产业通过服务模块化形成多个相对独立运行的服务价值模块的提供部门和提供者,或形成若干物流服务价值模块规则的设计者和集成者。物流产业融合正是物流服务价值模块规则的设计者和集成者与其他产业的产业链之间进行价值网络镶嵌的结果,这些规则的设计者和集成者引领物流产业中其他类型的企业共同构成物流产业价值星系,以整体网络镶嵌的形式与其他产业的产业链之间形成相互依存、互动耦合的融合模式。这种物流产业融合模式强调的是物流价值模块的集成者与其他产业的产业链之间的对接与互动,物流资源整合与网络镶嵌是该融合模式的主要特征,其理论基础是专业化分工理论,物流产业融合所汲取的资源是组织间资源和社会资本等操作性资源,这些操作性资源成为物流产业融合的主导性因素,超越了以往物流产业发展的推动因素,加快了物流业与社会网络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图3 “价值模块镶嵌”型融合模式

  (二)“纵横交错渗透”型融合模式

  “纵横交错渗透”型融合模式既包括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横向拓展又包含纵向延伸,是物流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产业与物流产业纵横交错渗透导致产生兼具多个行业特征的新型服务业态的一种模式(如图4)。

  

  图4 “纵横交错渗透”型融合模式

  这种融合模式表现为纵横交错和渗透,从而使融合后的产业兼具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与原有的物流产业形成了既互补又替代的关系。其中,横向拓展是指物流产业向其他产业不断拓展融合的方式,强调拓展的方向是其他产业,强调物流资源与其他产业资源之间的融合;纵向延伸是指物流产业内价值链的纵向延伸,延伸的范围在于物流产业之内,强调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与规范。“纵横交错渗透”型融合模式强调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共同推动物流产业自身以及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交叉渗透,重点在于物流产业融合体系的完善。这种融合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经济学中分工与合作的辩证关系,即分工与合作是互为前提的。

  (三)“价值网络重组”型融合模式

  “价值网络重组”型融合模式是物流产业与其他服务业之间融合的一种典型模式,主要是采取价值链重组的方式,通过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新整合,形成新的价值通道,从而构筑出新型的融合型服务产业(如图5)。这种融合方式主要是通过解散不同服务产业的价值链,重构一种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的具有混沌状态的价值网络,然后将物流与其他产业价值链中核心增值阶段剥离出来,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价值网络,这个新的价值网络包含原来不同服务产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活动,从而形成的新的物流融合型产业兼具原来产业的特征。这种物流产业融合模式主要是通过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截取与整合来实现的。

  

  图5 “价值网络重组”型融合模式

  四、中国物流产业融合的战略思路

  产业融合化发展不仅从微观上改变了产业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绩效,而且从宏观上改变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6]。产业融合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根据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和模式,总体思路是采取“三位一体”战略,即通过大物流产业群战略、物流产业创新战略和物流市场开放战略的协同推进,构建中国物流产业融合的战略思路。

  (一)大物流产业群战略

  徐寿波院士在其著名的“大物流论”中提出:从实物形态看,整个国民经济是由物的生产、物的流动和物的消费三大领域组成,也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是由生产、物流和消费三大支柱产业群组成。这里将物流不仅仅看作是一个支柱产业,而且是一个支柱产业群,更是像生产和消费一样的一个支柱产业群,这就是著名的“大物流产业群论”[20-21]。“大物流产业群论”揭示了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群。推行大物流产业群战略,促进大物流产业群内部各细分产业与生产产业群和消费产业群之间、大物流产业群内部各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加强生产、物流与消费三个支柱产业群之间的联系,通过价值模块的镶嵌模式、纵横交错渗透模式以及价值网络重组模式来促进大物流产业融合,利用不同支柱产业群之间操作性资源的流动,加强各大产业群之间的联系,推动和重构大物流产业群的价值网络,在重组与整合的基础上实现融合。政府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大物流产业群内部与外部的互动,完善大物流产业群融合的环境,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升级。

  (二)物流产业创新战略

  产业创新就是当资本(人力和物力)相对于劳动力和其他的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产业创新的共同之处在于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Humphrey,Schmitz认为产业创新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程创新;二是产品创新;三是功能创新;四是部门间创新[22];这种划分主要是从制造业的角度展开的。从物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创新也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物流流程创新;二是物流服务创新;三是功能创新;四是链创新。也就是从低层次的创新转向高层次的创新,同时也伴随着物流附加价值的提升,从单个企业的创新向产业层次的创新迈进。这种产业创新的演进过程推动了物流产业从一个特定环节中获得的能力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者转向一个新的全球价值链,实现了价值网络的重构,推动了物流产业的融合。推进物流产业创新战略,政府应当为物流企业营造有利于物流创新的环境,创造有利的政策支撑体系来支持物流产业创新,在此基础上推动物流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升级。

  (三)物流市场开放战略

  开放才能促进融合,我国必须实行物流市场开放战略,才能够更大程度上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物流产业融合。首先,加快国内物流市场与国际物流市场的统一。目前,国内物流市场国际化,国际物流市场国内化,两个市场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但是两个市场在政策、管理、机制和体制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这为物流市场更大范围的开放和融合设置了障碍。因此,实现国内物流市场和国际物流市场的统一,既是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改革物流流通产业体制的需要,更是促进物流产业融合的需要。其次,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与国外物流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国应该利用全球化的机遇,通过物流产业创新发展新型物流产业,积极融入到世界物流市场中,不断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融合与发展升级。再次,我国物流业应当扩大“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海外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是引进国外物流巨头在国内投资,而我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的相对较少,因此,在物流业的开放战略中,亟需形成一种“引进来中有走出去,走出去中有引进来”的战略格局。

  五、结论与展望

  物流产业融合是推进物流产业转型和升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物流产业向高端物流服务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给中国物流产业融合提供理论框架和政策支持,首先,探讨了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分别为本质驱动力——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直接驱动力——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内在驱动力——物流服务创新、外在驱动力——全球价值网络嵌入,正是这四个驱动力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发生融合;其次,归纳了物流产业融合的模式,分别为价值模块镶嵌型融合模式、纵横交错渗透型融合模式和价值网络重组型融合模式;最后,基于“三位一体”的思路提出了物流产业融合的战略思路,即推进大物流产业群战略、物流产业创新战略与物流产业开放战略的三位一体。

  本文仅仅针对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和发展战略思路进行了研究,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整。未来研究将集中于物流产业融合与高端物流服务业生成与演化、全球服务价值网络嵌入与物流产业融合、物流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和路径等方面。

作者介绍:高志军(1983-),男,河南鲁山人,博士,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上海 201306


相关文章

  •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滨海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滨海新区加快实施"十大战役",全面落实功能定位,推进开发开放的关键阶段.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 ...

  • "十三五"时期创新开放发展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 [摘 要] 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从分析郑州市对外开放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着手,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对未来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影响,推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大规模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如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政府管理和监管体制创新,营造 ...

  •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和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一个区域主导产业确立需要遵循二个基本原则:一是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该产 ...

  • 论文国际金融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结课论文 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系 别: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完成日期 2013 年 06 月 05 日 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粗放,总体滞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面临能力.竞争力.效率.布局.可持续.应急.民生等方面的新要求. 目录 ...

  • 中国物流业发展论文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结课论文 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系 别: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完成日期 2013 年 06 月 05 日 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物流业得以飞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业,但是相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业的发展 ...

  • 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
  • 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国家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根据《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沈委发〔2011〕1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和基础条件 ( ...

  • 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 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质化问题严重,开发商不得不"致力于旅游地产生存.发展的新探索".在黎明之前率先突围,也许用不了太久的时间. "城市功能区"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 ...

  • 中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
  • 中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4-05-05 10:13:41 中国是产业大国,未来一二十年是实现产业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环境欠佳.包容性不足等问题,同时面临贸易摩擦与壁垒.激烈国际竞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等挑战 ...

  • 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 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定太原 1. 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 从资源型城市走向综合型城市 从偏于一隅走向区域共赢 从千年古邑走向时代名城 从"锦绣龙城"走向"生态新都" 2. 总体发展定位 我们基于对太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