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规划与网点布局理论

城市商业规划与网点布局理论

城市区位理

对于城市区位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模式:

(一)杜能的土地价值理论

在对城市经济功能分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杜能( Von Thunen )指出,不同经济活动的现实区位,取决于这种经济活动对特殊空间位置的投标竞争实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对某些土地进行投标的投标地租高低,完全取决于它对这块土地所能带给它的预期利润的大小。对于与商品供给企业和广大商品的消费者都具有广泛联系的商业企业来说,具有便利交通条件和密集消费群体的城市中心地区往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并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商业企业对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投标地租就较高。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土地投入的地理位置是否居中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前、后序产业相互毗邻,要有良好的供、排水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因此,工业企业对城市中心地带土地的投标地租一般并不高。这样,城市中心地带就一般被商业企业所占用,并形成以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为主要经济功能的商业中心。而商业中心又可依照其功能层次和辐射范围,分成高、中、低不同的几个级别。

(二)加纳模式

将土地价值理论思想应用于商业区位格局分析之中,格蒂斯( Gertis )在 1961 年通过揭示总零售量随离开地价最高的中心地带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规律,证实了城市土地地租变动及其与商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规律。到 1966 年,加纳( B . J . Garner )进一步对商业中心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他根据一系列的城市土地地租的投标曲线,构造了不同等级商业中心的空间模式,形成了城市地理学中的加纳模式。

加纳模式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高门槛(所谓“门槛” threshold ,是指一个企业为经济正常经营活动而需赚取的最低收入)的职能是有较高的地租支付能力,因而能够居于商业区中地租较高的地方。在实践中,由于商业企业都是为其周围的居民服务,所以可用维持其正常经营所需的最低人口数代替最低收入下限,以人口门槛( Population Threshold )作为门槛高低的简明指标。当然,某一企业“门槛”水平的高低,是与其自身的特征相关的。

此外,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商业区空间布局的分析,总结出商业区空间布局的几个特征:

1 、经济规模较多的高门槛经济活动(如百货、服装、珠宝等),往往靠近地价峰值区,占据着地租最高的城市土地,在其周围,按门槛递减顺序排列的其他职能活动(如银行、餐馆、面包店、家具店、家用电器店等)。

2 、任何商业中心的核心区,总是被那些能显示商业中心最高级别的职能经济单位所占据。

3 、随着整个商业中心级别的增高,低级别经济职能单位将被排斥到低地价地区,在商业中心的边缘地带布局。

4 、在任何一级商业中心的典型职能内,每一项职能的次序也是按门槛高低的顺序系列排出的。

加纳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商店的位置并不总是与距地租峰值区的距离有关,而且商用土地的地租也并不完全是由距中心点的距离来决定的。针对这些不足,道宁( P . B . Downing )进一步阐述了土地面积、人口分布、经济收入分布状况、交通及便捷性的不规则状况等对城市商用土地地租的影响,使加纳模式更加合理客观。

(三)中心位置理论

中心位置理论是由沃尔特·克里斯泰勒( Walter . Christaller )于 1933 年创立的,后经奥古斯特.廖什( August . Losch )补充和修正。这一理论从分析不同生产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推证了每一种货物的市场区实际为六边形。每种货物的门槛水平和最大销售范围都不相同,因而形成不同货物及其相应职能之间的特征差别。一般情况下,凡门槛较低的货物,其相应的销售范围也较小,这类货物称为低级货物。那些门槛水平高、销售范围广的货物,称为高级货物。但是,往往由于门槛的限制,每个商业中心并不能提供所有的货物和服务,而且,货物供应点出现的实际频率,还与货物的等级成反比。低级货物在很多中心地都可购到,而高级货物只能在少数地主得到供给。由此,史里斯泰勒认为,中心位置货物供给点都能排列成有序的等级序列。

按照中心位置理论学说,城市商业区主要由中央商业区、区域性商业区和邻里性商业区共同有序构成。对于中央商业区地域范围的界定,墨菲( R . E . Murphy )和万斯( J .. E . Vance )提出以建

筑物高度及其商业职能来划分。在实践中,有些城市以零售商营业额的大小为中央商业区内外分界的标准;有些城市则以土地价格来划定其中心商业区的范围。

国外城市商业区位理论的研究是以完全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完整的领土、非政治干预、自由的企业和经济购买力气平均分布为假定的,因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对城市商业区结构、布局等的理论分析,而对影响城市商业发展规划的政治、流通体制、市场的秩序与控制和管理、新技术的应用等较少考虑,认为这些完全可以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下合理发展,从而成为以上几种理论模式各有其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商圈理论

商圈又称“商业圈”或“商势圈”。它是指商业企业吸引顾客的区域范围。商圈对企业而言,则是其业务活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对消费者而言,则是他们方便的购买行为的空间。

一个设定的商圈,从市场势力范围这一角度考察,其构成为点、线、面、流四个方面。点是指商圈的中心点,又指市场区域据点的中心点。线是指区域间相互依存关系以线相联结,使商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面是指中心点的吸引力的范围。它是市场区域广度,表明市场区域的广泛性及其程度。流是指市场的动态,或指区域职能的变化和发展的动向。上述四个方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点反映集中化的问题和集聚的程度;线则反映吸引性和相互依存性;面则反映区域性或地区性和同质性;流反映的是活动的态势和职能性。从实际工作而言,商圈,是由店、消费者购买行为空间和销售活动空间三者构成。

影响商圈设定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与特征以及其发展趋势;购买潜力与已有企业的设置与经营状况;区域内经济发展前景与产业多无化的程度;区域内交通、运输、服务、金融、信用、保险、物业等状况;劳动力市场条件;法律、工商行政管理因素;民情风俗以及吸引顾客所特有的公共和文化教育设施,如公园、剧院、博物馆、纪念场所、学校、科研机构等。

商圈又分批发商圈与零售商圈。其中零售商圈的主要内容有:

1 、构成。零售商业圈是以商店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与辐射,形成一定范围。零售商圈分为四个层次: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商圈、异地商圈。一般而言,核心商圈能吸 55% — 70% 的顾客;次级商圈为 15% — 25% ;边缘商圈则最小,比较稀疏。但商店的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对顾客的吸引也不同。一般而言,

中心商业区和大型商店对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的顾客的吸引力相对要大。商圈通常不是圆的,更多是椭圆形或多边近圆形。

2 、限度。 1929 年,美国人威廉·雷利用三年时间,调查了美国 150 个以上的城市,终于在 1931 年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则”,又称“雷利法则”。他认为,“具有零售中心的两个城市,从位于它们中间的城市吸引的交易量与各自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例,而与从中间城市到市场的距离的自乘成反比例。”该法则主要地证实一个城市的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雷利法则有两项假定:一是两城市同样接近公路,距离的衡量限于主要大道,不包括交叉的小路。二是两城市的零售能力相同。顾客之所以吸引到人口较多的城市,乃是由于该城市商业设施好,商品品种多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度。商圈的饱和度决定是否要开办新的商业网点。通过商圈饱和度可以确定某一地区的商店是不足还是饱和。其中饱和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IRS = C × RE / RF

其中: C 为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 RE 为某地区每一顾客平均购买额; RF 为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营业面积; IRS 为某地区某类商品零售饱和指数。

4 、制约零售商圈的主要因素有:①商店经营类型;②同类型竞争商店的位置;③商品种类; 5 商店规模;⑤店址周围的条件;⑥促销活动的开展情况。

单店面积极限理论

规模与效益不是正比关系。一定规模产生一定效益,适度规模产生适度效益,最佳规模产生最佳效益,过度规模就会产生零效益或负效益。体现零售商业企业的规模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商店的营业面积,影响商店营业面积确定的因素很多,而其中顾客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最为直接的因素。

人保持某种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过长必然产生疲劳,从而就会放弃某种活动。顾客在商店游览购物,同样存在着疲劳度,超过这个度,不仅使一部分设施空置,导致部分购物区无人光顾,而且会直接影响购物情绪,甚至产生“恐惧感”。根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儿童疲劳时间的极限为 40 — 60 分钟,成人为 90 — 150 分钟。按此推算: 1 、顾客在商场(店)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半小时超过这个时间

就处于疲劳状态,终止购物; 2 、普通人休闲步速为 30 — 40 米/分,顾客在店内浏览购物步行距离一般不会超出 8000 米; 3 、每平方米营业面积的顾客通过距离为 0.35 — 0.4 米,因此,顾客对商场营业面积的心理最大承受量为: 150 分钟× 40 米/分钟÷ 0.35 米/平方米≈ 17143 平方米。而经测算,顾客对商场营业面积的最大生理承受极限一般在 2.2 — 2.3 万平方米,超过这一限度,顾客就会因“累”而不再继续。

因此,单体商场面积一般以不超过 2.5 — 3 万平方米为宜。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内容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城市商业网点的市场调研

城市商业的发展目标

规划布局

规划成果的构成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成果论证

城市商业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当地政府与规划机构的全力合作,方可将城市的商业规划工作做好。

由于城市商业规划中基础数据的收集以及调研工作是城市商业规划的基础,因此城市商业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调研工作将是双方合作的重要体现,在许多的调研工作中尤其需要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的总方针反映优化市场布局,调整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主导思想 体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改善产业服务功能,提升

商业竞争力,服务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规划的原则

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的原则 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生存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技术进步的原则

城市商业网点的市场调研 内容

1 、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交通、人口分布等基础情况 2 、主要商圈,包括市级、区域及社区商圈 3 、主要业态:百货、超市、便利店 4 、重点商业街及商品交易市场等现状调查 5 、物流系统现状调查 6 、其他内

方式

1 、甲方提供的资料整理 2 、专业数据库收集 3 、相关信息资料收集 4 、专家访谈(座谈会) 5 、重点商业设施现场访谈调查 6 、重点商业设施数据调查 7 、其他方式

调研结果: 1 、数据统计

2 、现状分析

城市商业的发展目标

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分别按照近期与远期提出总体目标 城市商业网点的总规模、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

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连锁率等综合性指标 城市商业拉动与贡献方面的指标

城市商业在区域商贸发展中的产业地位与功能目标

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的总体构思

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连锁企业销售额以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具体目标

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的总规模、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 批发市场总规模、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 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调整与改造的目标 物流基地布局、特色与产业服务功能的目标 城郊商业发展目标

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

规划布局

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 名称、区位

在城市商业中的地位和功能

消费服务定位、主力业态与特色要求 总规模和大型零售网点的数量 业态结构调整的重点

区域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 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

优先发展的零售与服务网点的业态、类型、组织方式、千人拥有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面积

主要零售与生活服务业网点的商圈半径

商业街的规划布局 名称、区位(含长度)

商业历史与人文环境特征 消费服务定位的特点 主力业态与配套的商业设施 打造特色商业街品牌的重点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 相对均衡的布局要求

主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名称、区位、规模与辐射半径 主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的重点

主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与城郊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联

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对城市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服务功能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相对集中的布局要求和优先发展的地域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营特色、规模与辐射地区 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改造的重点

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布局

商品交易市场在城市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主要商品交易市场的名称、区位、规模与作用 主要商品交易市场改造的重点

物流基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物流基地的分类与统筹建设的原则要求 主要物流基地的名称、区位、服务特色与设施特点 主要物流基地之间的互补与配套

主要物流基地的技术改造与信息系统的整合方向 城市物流体系与区域性物流体系的关联

城郊商业的规划布局

城郊商业与城市商业的关系,再建设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作用 重点发展的商业网点 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主要任务

利用城郊地租优势转移城市商业网点的类型 其它类型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

拍卖、租赁、典当、汽车交易场等类型商业网点的规划参照上述要求编制

规划成果的构成

规划成果手册(参考收费标准) 成果图纸 区域位置分析图 商业体系现状图 商业体系规划图

中心商业区现状商业网点分布图 中心商业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图 中心商业区商业网点布局近期建设图 中心商业区商业整体功能分析图 区域商业中心的商业网点现状图 区域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图 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图 商业街的规划布局图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图 生产资料市场的规划布局图 其他类型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图 整体规划图 ppt 格式演示文档 规划成果的电子文档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成果论证

规划成果必须经过专门会议的论证,规划单位负责提交全套规划资料,并解释规划的具体内容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未采纳的意见,应作出书面或口头说明,并征得城市商物主管部门的同意。


相关文章

  • 城市交通规划论文杨振宇
  • 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方法比较与选择 (华中科大杨振宇)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国内外城市自行车交通站点布局的原则与策略,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般性的一套公共自行车站点方法.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 Comparison of methodsfor p ...

  • 长沙市城市商业布局规划
  •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概况 第三章 城市商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 第四章 城市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第五章 特色商业街建设规划 第六章 商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 第七章 商业零售业态建设规划 第八章 物流配送业建设规划 第九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 ...

  • 商业中心布局
  • 商业中心布局 1. 商业中心的概念 商业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地带.按规模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担负一定区域的商业职能的中心城市,又可分全国性商业中心城市和地方性商业中心城市两种,它们大多分布于商品易于集散.位置优越的地点,其性质.功能.布局模式实质上是与贸易中心相一致的:另一 ...

  • 科技创新论文材料
  •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布局的思考 ---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摘要:商业作为城市生活中和人们息息相关的主要内容,是城市最重要功能之一.城市商业网点是商业活动进行的重要场所,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布局是从政府层面对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宏观上引导和管理,以提升城市交易功能和促进商贸业的发展.通过开展实地调查.查阅文 ...

  •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
  •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 --州市商业网点规划考察组 7月8日至9日,以州商务局副局长王小亚为组长,市人大副主任吴乔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鲍忠银为副组长的州市商业网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联合考察组对湖南省商业网点规划红旗单位--娄底市.株洲市采取座谈会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两 ...

  • 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和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社区商业的发展,对我辖区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四个办事处总面积约210368000m2,截止6月底社区总人口约(含流动人口)150000人,城市人均消费 ...

  • 区商贸流通服务业现状分析
  • 一、*区商贸流通及服务业基本情况 1、区商务局的政府职能和管理的行业 (一)、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及*市关于商贸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区商贸流通发展规划。 (二)、研究提出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培育发展城乡市场,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方式。 (三 ...

  •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方法与原则
  •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方法与原则 一.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城市居住用地分为三类:一类.二类和三类居住用地 城市居住用地的选址: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地段2.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3.处理好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关系4.适宜的规模和形状 5.若在城外布 ...

  • 河南省商贸流通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2012届 贸易经济 专业 0803052 班 题 目 河南省商贸流通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姓 名 张## 学号 080305238 指导教师 程# 职称 副教授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内 容 提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产业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