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空气和水》一共有7课,《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这一单元是以水为主要线索,用感观和实验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观察方法引领观察内容,以比较为手段,以维恩图为促进概念转化的方法,形成关于液体、气体的概念。

2、课程分析

本课让学生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如颜色、气味、粘稠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本课在单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去实验。为下面研究水和空气的对比做了很好铺垫。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一些常见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不强。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对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水和食用油的一般特点,但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认识是模糊的。这些都是要在本节课及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培养、锻炼、提高及澄清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和实验的方法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维恩图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准备】

2只试管,1只装水,1只装油。玻璃片,1只空试管,2只滴管(标记上1号,2号),面巾纸,试管架等。

【教学设计】

活动分析:

本课主要进行五个活动。

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

二是比较它们的浸润和液滴形状;

三是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四是比较水和油的沉浮情况。

五是观察液体具有的共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

其实五个活动既是穿插的开展又是在有序的渗透。因为在比较的过程中,既是在不同中找相同,又是在相同中找不同。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桌子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材料?

预设:试管,水,食用油,滴管,面巾纸,试管架。

师:这节课我们就比较水和食用油,关于水和油,同学们想想有哪些不同?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1、认识实验用具。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引出本课的主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

二、主要活动

活动一、利用感官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

1. 确定方法:比较水和食用油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预设1:看,听,摸,闻,尝。

预设2:教师追问:尝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策略2:尝是不卫生的,不安全的。不合适。

2. 确定记录的方式:维恩图。

3. 观察活动。

教师引导:

方法引领观察的内容。教师巡视与学生们交流观察方法具体如何实施和所能观察到的内容。

4. 小组汇报。

预设1:颜色和透明度混淆是一回事。

策略1:教师出示同一种颜色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来纠正学生们的认知。

预设2:水没有闻到味道,油闻到味道了。

策略2:闻的方法知道的是气味,味道是通过尝的方法知道的。

本环节达到目的:使学生们通过感官观察能够比较出水和食用油的相同和不同,并且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注重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并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把维恩图进行完善。学会了在不同当找相同的方法。

活动二、观察浸润现象、比较液滴形状。

1. 引入:同学们,在刚才摇晃试管听声音的时候,有人把水和油洒出来了吗?拿面巾纸擦擦看到了什么现象? 预设:进到纸里面去了。

目的:学生们很难直接说观察浸润的现象,通过前面活动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就是浸润现象。而且可以起到过度的作用,过度既不死板又可以激发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尽头。

2. 液滴的比较观察。

再次过度:有水和油进不去的材料吗?引出玻璃片。

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把玻璃片放在桌面上,拿1号滴管取一滴水,2号滴管取一滴油分别滴在玻璃片上,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水滴和油滴,不要把水和油滴到一起。

教师应考虑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滴管,如何取水滴和油滴,如何观察形状,从哪个角度观察等方面的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们规范的实验的能力和如何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汇报并画出水滴,油滴的形状。

预设1:水滴比油滴高,水滴圆形,油滴发瘪。

活动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的方法。

1.怎么比较水和油的重量呢?

预设1:学生说不出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方面。

策略1:教师可以引出生活中吃饭时喝汤的时候发现油在上面。水在下面的实际例子。

预设2:学生说出用秤去称量重量。

策略2:现在没有称量的工具。有更简单的方法吗?引出混在一起。看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2.把水和油倒入空试管进行实验观察。

3.汇报现象并进行分析。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仔细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自己尝试解释现象。

活动四、观察同一物体在水和油中的沉浮情况。

教师演示,并请学生们汇报现象并做以分析。

目的:使学生们感知到水和油都是浮力,但不求全班说出浮力的这个词。能够感知沉浮情况就可以。

活动五、观察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

1.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水和食用油。

2. 教师把水和油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请学生观察现象找相同之处。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学生可以观察到油和水都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水和油都可以流动。总结水和油相同点。

三、小结以及拓展。

学生总结:请学生们观察维恩图来总结水和油的相同和不同。

教师拓展:通过今天学习的比较水和油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比较其他的液体


相关文章

  •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设计
  •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 ...

  • 食用油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一章 前 言 我国是食用油的消费大国,食用油是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品质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油类品种[1].一些不法经营者将低价位的植物油掺入高价位植物油中从而牟取暴利, 比如在菜籽油中掺入棕榈油.棉籽油:在芝麻油中掺 ...

  • 食用油两种不同制作方式比较
  • 食用油两种不同制作方式比较 近年来,地沟油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但是在高额利润诱使下,地沟油隐患却并未完全根除.而另一方面,当前有关食用油安全的负面声音里,浸出法制油有害健康的说法很流行.然而,浸出法制油却是合法的加工工艺.在了解"哪种油 ...

  • 20**年玉米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16-2022年中国玉米油行业研究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70002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 第二课 哪种材料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 ...

  • 中国食用菌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前 言 产业现状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生产600多万吨各种食用菌,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品种主要集中蘑菇.香菇.木耳.平菇等全国各地普遍栽培的几种食用菌上,而且生产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现在逐渐增加了灵芝.竹荪.鸡腿菇.杏鲍菇.杨树菇.大球盖菇.阿魏菇等20多种,品种达30余种,但在 ...

  • 废弃食用油再利用
  • 生物质能课外读书报告姓名:吴东灵 学号:20114151 班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1班 目录 1背景与现状..........................................................................3 2国外的处理方式.............. ...

  •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 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 ...

  • 某广告策划公司-金龙鱼研究报告
  • 嘉里粮油商务拓展公司 本报告有关内容主要来自对以下人员的访问: 嘉里公司市场部 陈 波 经理 广告部 陈庆财 副经理 客户: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 提供: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1999年7月12日 目 录 主要发现 . .................................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