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主备人: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

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

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

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

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

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 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

端是哪座城镇?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

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

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

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

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

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

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

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

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2.(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产生前,古代中国的举人制度)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

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展示互动:(10分钟)

(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

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

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回归课本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

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

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

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

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

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才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女皇武则天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 教师概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目标导学三 开元盛世的开创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

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称:“开元、

2.(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展示互动:(10分钟)

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教师引导:为什么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如此繁盛的局面。分组讨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多媒体出示问题:材料中出现的盛世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是一位明君。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展示互动:(10分钟) 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 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 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4.(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碑》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遣唐使

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鉴真东渡

(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目标导学三 玄奘西游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展示互动:(10分钟)

(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

过程与方法 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2.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展示互动:(10分钟)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

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北宋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

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

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

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

队。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有哪些?

展示互动:(10分钟)

(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

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

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

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作用。(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

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排文臣担任

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

也收归了中央。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2.教师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做一

个对比的表格)

3.这个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目标导学三 重文轻武的时代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表现)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现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目的)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3.(多媒体出示材料:宋朝发达的经济)重文轻武的后果,读材料: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

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

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

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

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

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

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多媒体出示问题:宋朝重文轻武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

况如何?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启发: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原因:宋朝重文

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3)教师讲述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

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

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②辽宋战争和澶

渊之盟,宋夏和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2、通过列表

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从而更正确地

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泰坦尼克号》剧照)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形势图)

2.提出问题: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分组制表。

教师最后出示下表: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羌

政权 辽 北宋 西夏

时间 916年 960年 1038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重大

事件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重文轻武 宋夏议和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多媒体出示问题:辽和西夏巩固政权的措施)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

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展示互动:(10分钟)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元昊仿效

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 制西夏文字。

目标导学二 辽与北宋的和战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1.史料解读(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

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

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材料二:2.提出问题: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教师指出: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

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和平局面。

3.(多媒体展示问题:如何正确的评价澶渊之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

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老师归纳: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

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目标导学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夏和议的影响)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答案提示: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金国的建立, 2.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从南宋高宗和秦桧的所作所为得出正确的人生观。

2.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岳飞的《满江红》,欣赏朗读《满江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女真族的崛起

1.(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女真崛起的基本情况。(11世纪

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115

年,阿 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读教材,总结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

的措施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

势力迅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 金灭辽及北宋

(一)灭辽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宋金对峙形势图)

2.提出问题:图中金灭辽的基本概况?

教师指出:女真崛起之时,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遣使与金相

约夹攻辽朝。1125年,辽被金灭亡。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灭北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

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讲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

动手

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3.(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

展示互动:(10分钟)

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目标导学三 南宋的偏安

1.(多媒体出示问题:南宋的建立情况)教师讲述: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北宋灭亡

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多媒体出示岳飞图像)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岳飞抗金的成果

答案提示:①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②郾城大捷: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

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以印度为例,英国

对印度的棉纱输出造成印度棉纱工业衰败。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多媒体出示宋金对峙图和问题:宋金议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议的内容是什么)

分组讨论宋金议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议的内容是什么?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

局面形成。

4.(多媒体出示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总结:宋金议和的最终结果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过程与方法 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农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宋代《纺织图》、宋代海船图)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提示:(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商业贸易的繁荣

1.教师简略地介绍,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多媒体出示图片《货郎图》)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展示互动:(10分钟)

: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2)时期、地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4.(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师生共同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答案提示:(幻灯片展示)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政府重视、扶持。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幻灯片展示):从唐朝中期到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统一蒙古

1.(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多媒体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 元的建立与统一

1.(多媒体展示忽必烈图像)读图学史

2.(多媒体出示问题:忽必烈成为大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展示互动:(10分钟)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元朝建立基本情况?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灭亡南宋)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 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多媒体出示问题:如何评价文天祥)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

答案提示: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

过程与方法 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

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

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 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的背景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

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

响深远。

3.(多媒体展示元朝的政府机构设置简图)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一)台湾

1.(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解读

材料: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

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

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的)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元

朝管辖台湾的措施及影响。

展示互动:(10分钟)

(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二)西藏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统治的)教师讲述:元朝是如何管辖西

藏的

(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

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

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

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

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

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

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

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展示互动:(10分钟)

宋词

(一)宋词

1.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

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提读教材,完成下表的填空

人物 代表作 贡献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

的格调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西江月》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

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指出: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

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主备人: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

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

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

明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活字印刷术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简短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

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费工费时,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人们是如何解决雕版印刷术的弊端的)读教材,抢答正因为雕版印刷

术的弊端,人们才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发明了______。

答案提示:活字印刷术

3.(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图中人物是谁)读图,抢答图中人物是谁?

答案提示:毕昇。

4.(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读图,抢答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一)指南针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司南)

2.教师简要介绍司南发明的相关知识。(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

南”)

3.(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南针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抢答问题:发明指南针的原理及其应用?

学生抢答: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开始运用于航海。

4.(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南针传播和影响)读教材回答问题:发明指南针的原理及其应用?

展示互动:(10分钟)

(1)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2)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二)火药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中国自制自行火炮图片)

2.(多媒体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空

发明时期 唐朝

应用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传播 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影响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发达的中外交通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交通发达的原因)读教材讨论宋元时代交通发达的原因

(宋元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代海外交通的路线

提示:(1)陆路: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

商人往来非常方便。(2)海陆: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

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

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

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明朝的建立

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

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原因

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

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

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

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展示互动:(10分钟)

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

阳之郊„„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会带八股取士的目的

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答案提示: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

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分组讨论八股取的影响:

答案提示: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5.(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

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

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郑和船队图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郑和下西洋

1.(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答案提示: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答案提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读教材,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红海沿岸。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4.(多媒体出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

洋的影响

答案提示: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目标导学二 戚继光抗倭

1.(多媒体展示倭寇形象图)教师简短介绍倭寇情况(9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

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

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

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

亦可知矣。

3.(多媒体出示问题:戚继光抗倭的基本情况)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

的情况

展示互动:(10分钟)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

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多媒体出示问题:对戚继光的评价)学生分组讨论对戚继光的正确评价?

答案提示: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5.(多媒体出示问题:结合材料二说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拓展延伸,结合材料二,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提示: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主备人: 吴志军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书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科技名著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

1.(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城)朗读课文(79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

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多媒体出示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学生读教材回答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

提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展示互动:(10分钟)

(二)北京城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展示图片《故宫》《北京天坛》等)朗读课文(80页“明朝北京城„„”到“皇家建筑群”两段文字),提问:营建紫禁城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小说和戏剧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代戏剧的代表)读教材简短的介绍:明代戏剧的代表作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主备人: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明朝后期的腐败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原因)

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

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 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

[13]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展示互动:(10分钟)

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1.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答案提示:陕西大旱,但官府仍然催逼粮税。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末农民起义军壮大的是哪一只)根据材料二,学生抢答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只?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李自成。

3.结合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说说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

4.结合课本知识,教师简单介绍李自成灭亡明朝的基本情况?

(目标导学三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多媒体出示问题:简述清兵入关情况)学生简述清兵入关情况?

答案提示: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政治腐败 社会黑暗 旱灾

朝 爆发 壮大 李自成成为起义军主力 灭 明亡 农民军1644年攻克北京

亡 结局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主备人: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基本史实;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的基本情况;清廷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朝疆域概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达赖的金印)顺治九年(1652),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多媒体出示清入关的相关图片)教师简单讲述: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的确立(清朝统治者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

目标导学二 台湾的回归和国家的统一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多媒体台湾地图)教师简单讲述:明末台湾的基本情况(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多媒体展示《郑成功像》)学生抢答:你知道这是谁吗?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答案提示:郑成功。1662年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

3.提出问题:收复台湾的影响?

提示: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展示互动:(10分钟)

(二)康熙设置台湾府

1.读材料(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东南海岛台湾被郑经占据,郑氏本以恢复明室为号召,但自从永历帝和郑成功死后,失去了号召力和政治领导,郑氏集团内叔侄兄弟失和,内讧不息,已蜕变成失去政治目标的海上武装。

材料二:台湾地处大海中,波涛万顷,作战需赖水师,满族将士娴习马步,而不习水战,必须另选将帅,训练士卒。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推荐施琅可当此重任。

2.(多媒体出示问题:康熙收复台湾前的状况)结合材料一和课本知识说说康熙收复台湾前的状况

提示:郑氏集团内部出现内讧;失去了政治目标和号召力;变成了海上武装集团。

3.(多媒体出示问题:康熙收复台湾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课本知识说说康熙能够收复台湾的原因

4.(多媒体出示问题:康熙收复台湾后采取的政策)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康熙在台湾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和影响。

目标导学三 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2.(多媒体出示问题:西藏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讨论西藏的重要性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时,西藏与中央的关系如何)学生分组讨论清政府对西藏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2)建制: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目标导学四 巩固西北边疆

(一)平定噶尔丹叛乱

1.(多媒体噶尔丹)教师简单讲述: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基本情况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2.教师简单讲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情况(乾隆时,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3.(多媒体出示问题:平定叛乱后采取的巩固措施)读课本,学生抢答平定叛乱后采取的巩固措施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巩固西北边疆

(多媒体出示地图填空)读图,学生抢答清朝疆域的界标。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备人: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展示互动:(10分钟:

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人口的增长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讨论工清朝人口增长 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多媒体出示问题: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发展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期 繁荣 农村和城镇集市的繁荣

兴 结果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主备人: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2.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

: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展示互动:(10分钟)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目标导学四 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学生陈述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主备人: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第 周星期 总课时 课型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0分钟):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5.(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影响)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

展示互动:(10分钟)

二 昆曲和京剧

(一)昆曲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昆曲脸谱图片)

2.提出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3.(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代表作)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4.(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特点)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二)京剧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瓦特与蒸汽机图片)

材料:《唱脸谱》简介编辑

作词:阎肃

作曲:姚明

体裁:戏歌 京戏歌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京剧兴起的背景)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答案提示: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七年级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测试题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___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 A.公元前5.81.年 B.公元5.89 ...

  • 第1课隋朝的兴亡
  • 第1课 隋朝的兴亡 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课前<预习案>(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中勾画出来)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________年: 建立者:________:都城:________. 2.隋朝统一南 ...

  • 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国家,除了秦朝.隋朝还有谁?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周朝.汉朝这样历经数百年的王朝,也有秦朝.隋朝这种短命王朝.纵观历史上的短命国家.其中,就秦朝.隋朝这样的"二世而亡"的国家,通常是第一代国君开国立业,等到第二代就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到战乱,乃至走向灭亡.那么,除了秦朝和隋朝这两个"二世而亡&quo ...

  • 通过地图看中国哪个朝代实力最强
  • 通过地图看中国哪个朝代实力最强(组图) 泱泱中华,数千年的历史,看看历代的中国地图集,变化之大,感概万千!今天,我们用秦朝开始一直到近代的地图来看看中国的发展历史!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秦 ...

  •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01
  •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隋文帝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隋文帝其人. 通过对隋王朝建立并兴盛统一最后灭亡的讲述,使学生认识隋王朝的兴衰. 通过对隋大运河文字与图片知识的引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隋朝的政治.经济.文 ...

  •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123
  • 专业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专题 考点1:考古发现(化石)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点深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易错易混:注意区别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黄帝,但中华民族的的"人文初祖"是黄帝. 考点2 夏商周的更替 考点深化:1. ...

  •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资料综合(修改)
  • 八上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 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 ...

  • 初一下学期历史教案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 ...

  • 高中历史课堂笔记
  • 高中历史课堂笔记---必修1 高中历史总复习课堂笔记--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阶段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导与练>第一轮P2)考点一 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 知识点: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因此对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就行,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