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经济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成因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与成因分析

陈丽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经济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性质 ,分析其形成的原

因并简要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 收入分配; 差距;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下来,市场机制以其竞争、高效、灵活的特点支配着我国经济的运行。由于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和我国收入分配的客观原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性质和原因对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基本判断

改革开放后,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居民收入普遍提高。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33.6元,2004年为2936.4元,增长21.98倍:同期城镇居民收入也由343.4元增至9421.6元,增长27.44倍。其次,收入来源渠道也大大拓宽。以前人们的收入是单一的工资、福利收入,而现在一个普通居民的收入来源包括:个人劳动收入、个人资产收入、个人福利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如租赁、承包企业取得收入),甚至还有非法收入。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的因子。第一,经济的发展。非国有部门迅速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也呈蓬勃之势、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正通过财富积聚效应拉大收入差距。第二,经济改革。企业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企业内部体制,使企业职工收入逐渐拉开。住房、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引起了利益分配格局的转变。第三,经济政策。工农业价格剪刀差依然存在,农业税的累退机制正日益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指责,部分行业仍靠垄断优势获得垄断利润,使行业收入差距拉人等 研究表明,改革20年来,收入差距逐渐拉大。1998年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占20.7%的高收入者拥有42.4%的财富。占城镇居民20%的最高收入户年收入10962元而占20%的最低收入产收入仅2447元,二者比为4.5:1。从国际上看,世界银行在《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20%的高收入人群与20%的低收入人群收入比为6.5:1,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基尼系数1978年为0.33,1988年为0.382,1995年为0.445,1998年为0.4560高于印度(0.338)、巴基斯坦(0.407)、印度尼西亚(0.317)、和菲律宾(0.43)等亚洲发展中国家。可见,我国收入差距已处于比较不平等状况。

古人云:“民不患寡,患不均”。收入差距的扩大如果超出人们心理承受能力,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几年,个别地方出现下岗职工静坐、闹事,农民抗税、围攻基层政府等恶性事 件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对收入分配差距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审慎对待。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居民的收入分配越来越多地受市场因素的制约,逐步市场化,居民收入差距也正逐渐拉大。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据估算,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40%左右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从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城乡人均年收入差距仅209.8元,而到2004年则扩大到6485.2元。城乡人均收入比例曾在80年代初稍有下降,但自从90年代至今,这一比率均大于2.4,并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如表1)。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加剧了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表1 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对比表 单位:元

年份 农村 城镇 比率 年份 农村 城镇 比率

1980 191.3 477.3 2.50 1995 1577.0 4283.0 2.71

1985 397.6 759.1 1.86 1996 1926.1 4838.9 2.51

1988 544.9 1181.4 2.17 1999 2210.3 5854.0 2.65

1990 686.3 1510.2 2.20 2000 2253.4 6280 2.79

1991 708.6 1700.6 2.40 2001 2366.4 6859.6 2.90

1992 784.0 2026.6 2.18 2002 2475.6 7702.8 3.11

1993 921.6 2577.4 2.80 2003 2622.2 8472.2 3.23

1994 1221.0 3496.2 2.86 2004 2936.4 9421.6 3.21

资料来源:国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

(二) 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渐加入

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研究:90年代以来,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上升速度大大超过了城乡间收入差距的上升速度。另据1997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收入最高的10%居民人均收入是10.29万元,而5%的城镇居民年收入仅2185元,前者人均年收入是后者的47.1倍。从收入基尼系数来看,八十年代末至今,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增长速度很快。1989年为0.23,1994年为0.30,1995年为0.28,1999年为0.29,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与10%最低收入者收入比也在逐渐加大(如下表2)。

表2 1989—1998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与10%最低收入者收入之比 Year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Gini 3.29 3.22 3.01 3.41 3.81 4.11 3.92 3.91 4.20 4.40

资料来源:马洪,陆百甫,《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再看农村地区,也呈现出“富者更富”的趋势。首先表现为不同农户间的收入差异。从农村收入基尼系数来看,八十年代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0.3至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如下页表3)。1996年以后,基尼系数均在0.4以上,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偏大。而且,不同地区的农村收入差距显著。沿海地区与内地农村人均收入差距达80%,内地农民近十年内可比货币收入增长只相当于沿海农民的1/50。近几年,农村非农收入有所增加,非农业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均等使农村农业户和非农户间收入差距更加扩大。

表3 1986-1999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Year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Gini 0.38 0.37 0.39 0.38 0.36 0.38 Year 1993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Gini 0.41 0.39 0.41 0.41 0.41 0.43

资料来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三)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

1981—1999年间,城镇省际人均收入基尼系数从0.06上升到0.14,农村收入基尼系数由0.13上升到0.31,省际收入差距在逐渐加大。从各省人均纯收入看,农村人均收入最高省份上海1999年为5409.11元,而西藏仅为1309.49元,比率为4.13:1;城镇人均收入最高省份上海与最低省份山西人均收入分别为10931.64和4342.61元,其比率为2.52:1。而在1986年,收入最高省份上海与最低省份河南人均收入比还是1.79:1。

同时,东中西三个经济带之间的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中部和东部人均年收入之比由1986年的1.3:1上升至1.48:1,中部和西部的差距虽有所减缓,但西部和东部的差距却由1986的1.15:1上升为1.39:1(如下表4)。可见地域差距仍然很大。

表4 东中西部城镇人均年收入比较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中:西

1986 1029 791 897 1.30:1.00:1.13

1990 1757 1287 1394 1.36:1.00:1.03

1995 5218 3546 3668 1.47:1.00:1.03

1999 7146 4857 5124 1.48:1.00:1.06

资料来源:龚红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市场与人口,2000(6)

(四)行业差距

从1998年开始,中国各方面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国内工业重组,使国内从事不同行业的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从行业间职工工资的变异系数来看,1988、1992、1995、1999年分别为0.058、0.1384、0.1903、0.2144。由此可见,行业间工资差 距逐年扩大。从人均最高工资行业收入相当于最低行业的倍数也可得到相同结论(如下表5) 。

表5 人均收入最高行业相当于最低收入行业的倍数

年份 1987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倍数 1.81 1.60 1.76 1.84 1.89 1.86 2.38 2.23

资料来源:卢中原,《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

行业收入差异表现为:第一,只有具有垄断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行业收入较高。如烟草、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其员工收入较高,而且福利待遇较好。而在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则收入较低。第二,具有较强专业性技术人员收入较高。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对无技术人员的需求减少,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增加,无技术人员收入减少。第三,劳动密集则行业衰退,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收入较高。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工资收入普遍较低。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制造、软件开发等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则收入较高。第四,企业部门收入普遍高于行政事业性单位部门。

(五)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贫富悬殊拉大

据测算,我国现有亿万富翁1000多人,百万富翁300多万人,然而至今仍有数千万人民生活在温饱线上,贫困人口仍达4200多万。农村人口的0.17%年收入在100元以下,城镇平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困难户仍占5%。据统计,我国最贫困的20%家庭收入仅占社会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家庭则占50.24%。这都说明,高收入阶层和暴富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的贫富悬殊将日益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本身孕育着收入分化机制

萨缪尔森说,“市场经济的唯一优点就是有效率”,奥肯也说过,“市场经济只能赞扬一声”。他们本质地道出了市场经济下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即市场机制本身孕育着产生和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机制。由于人们天生存在劳动能力的差异,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那些劳动禀赋好,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便获得了比劳动禀赋差者更多的收入。人们收入的差异通过市场的财富积累机制逐渐拉大,走向两极。所以市场本身具有内在性的收入分化机制。

党的十五大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方式。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下资本、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要素者特别是有资本、技术者能通过要素获得收益并将收益转化成新的要素而越来越富,从而使居民收入拉大。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完善必然带来个人、地区、城乡以及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二)城乡不平等是产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城乡不平等一直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症结,也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现阶段,城乡发展仍呈现很大不平等。第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过去我们以工农产品价格差的形式隐蔽地从农村获得积累,在城市居民各种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却停滞不前,农村居民依靠自然经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产品成本逐渐提高,土地边际收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逐渐拉大了城乡差距。第二,城乡居民身份的不平等。身份不平等是城乡差距的历史原因。农村居民饱受农业户口的束缚,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剩余劳动力。严格的户籍制度和近年来为保证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而为进城民工设置的种种障碍又限制了农民进城,而城镇居民仅凭一纸户口便能享受优于农民的待遇和机会。第二,城乡发展政策不平等。国家长期执行“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加剧了城乡的两极化。城市职工凭借城市居民身份就可以享受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福利,最低工资标准又保证了城市居民的最低收入,退休保障金等都形成了非货币化的实际收入,而农村居民则成了国家社会保障的弃儿。在投资方面,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24%(2004年),还呈下降的趋势。城镇居民享受着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外在效应”和“便利性”(如市场的繁荣,便利的公共设施,良好的教育,优雅的环境),而农民只能靠自身来承担公益性性工程建设、地方建设资金以及繁重的税费。发展政策的倾斜使二元结构加重,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区际收入差异的根源

我国东中西三部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形成了人均收入的三大地带的差异。东部地区凭借其沿海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拉开了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纷纷流向利用效率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较落后。这种“马太效应”加大了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异。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行,一定程度上将缓解这一问题,但是收入的地区差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不断扩大。

(四)灰色收入和经济腐败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收入分配方式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实际上,隐形收入主要源于灰色收入和经济腐败,很多经济学家对“寻租”现象进行估计,数量十分惊人。由于我国分配体制的不完善,工资制度不合理,国企和国家机关工资较低,使“权力资本”参与分配,“权钱交易”得以滋生。灰色收入和经济腐败案例不断被挖掘出来。如利用职务之便倒卖批文、指标、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灰

色收入,利用权力纵容走私、倒汇,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据估计,改革20年来利用权力将国家资源转变为私人财产的达30万亿,相当于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农村,部分基层干部欺上瞒下,利用乡村集体的权力大搞腐败以饱私囊。腐败行为不仅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五)个人收入调节机制不完善使收入差距得不到控制

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许多制度和体制都处于新旧转换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个人收入调节制度也不健全。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力获取的不合理收入和非法收入难以量化,而无法征取所得税而有效调控。另一方面,调节个人收入的法律不健全。如:个人所得税的制定未考虑纳税人的工作性质、家庭负担、经济能力而一刀切:农业税按人头收税,未考虑产量和效益,形成累退机制,造成农村贫富分化;住房,医疗、教育、保险制度的改革,未迅速出台相关保障措施,使普通居民负担过重;遗产税、社会保障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迟迟未能出台。收入调节机制的不健全使普通居民承担了大部分改革成本,而暴富阶层的“不合理收入”和“过高收入”却未能得到有效调节。

(六)市场局限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市场处于局限性失灵状况。市场竞争不充分尤其是部分行业进入壁垒高。如金融、保险、外贸、邮电、交通、电力、烟草等行业,而相比之下,文教、科研、地矿、采掘等业,个人收入比较低,形成行业间差距。若加上各种福利的差异,差距就更大。加入WTO 以后,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将逐步打破行业间的壁垒,市场环境将逐渐趋于良性,达到充分竞争,使各行业均获得平均利润,逐渐消除行业间收入差距。

四、弥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宏观政策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两个问题:第一,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第二,我国收入差距已经比较严重,呼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并非小农平均主义思想。根据库兹涅茨“倒U 型”假说,“人均国民收入在300~500美元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达到最高”,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800余美元,而收入分配差距仍有扩大趋势。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利益格局的调整,逐步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否则不仅有悖于社会公正,还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

鉴此,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上,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弥合收入差距的重要性。第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发展水平提高了,国家富强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第二,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的作用。在市场环境下坚持公平竞争原则,破除行业垄断,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低收入行业。第三,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建立完善的、全国统一的税收体制。严格所得税和收入调节税,调节过高收入。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逐步消除“隐形收入”、“不合理收入”和“非法收入”。第四,加大向中西部,向农村的投资力度,重视发展农村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加大中西部扶贫、支教力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养老保险、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同时,政府要充分利用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手段,将收入差距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李秀兰.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探讨[J],理论学刊, 2001(5):86—87.

[2]韩付勇.关于进一步理顺我国收分配体系的构想[J],济南入学学报.2000(4):79—83.

[3]杨帆.收入分配:你为何讳莫如深,管理与财富[j].2000(4):9—10.

[4]龚红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6):46.

[5]吕耀. 王兆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分配差距[J],中国农村经济.2001(6):19.

[6]罗曰镁. 从基尼系数看居民收入差距[J].统计观察,2005(6).

[7]邱力生、张遥. 透视收入分配制度,直面社会贫富差距[J].现代企业教育.2006(7):186-187.

[8]赵人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北京,1999.

The analyses for the difference and the cause of income distributions of domestic resid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ChenLi-yuan

(The Department of ChangJiang River’economic Research ,Hu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Wuhan 430077)

Abstracts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larging

differe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s of domestic resid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at and briefly puts forward some macro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s.

Key Words: Market Economy, Income Distributions, Difference, Causes

作者简介:

陈丽媛:女,1977 籍贯:湖南

职称: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

收稿日期:年 月 日

作者简介:陈丽媛(1977年—),性别:女. 湖南娄底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章

  • 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成因与对策
  • 宏观经济研究!""#年第$期 财政金融 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 的成因与对策 乔为国 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年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在'()以上,平均超过'&),高于%&*&-%&& ...

  • 从"中等收入陷阱"看我国收入倍增计划
  • 从"中等收入陷阱"看我国收入倍增计划 作者:丁桂萍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2期 [摘 要]2010年,我国正式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收入分配制度偏向于效 ...

  •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 万方数据第30卷第5期财经研究V01.30No.52004年5R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Mav.2004刘社建1,徐艳2(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2.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200336)摘要: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

  • 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分析
  • 摘要................................................................ 1 Abstract............................................................ 1 关键词....... ...

  • 论-中国居民偏好储蓄的成因分析
  • M arketmodernization商场现代化金融聚焦 中央级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中国居民偏好储蓄的成因分析 朱利文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随之居民储蓄余额高速增长.面对如此巨额的居民储蓄,我们应如何对应.本文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消费组合 ...

  • 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分析
  • 统计观察 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分析 周云波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摘要:新世纪之初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利用山东省城镇住户调查资料,从 收入构成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薪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体,但其贡献率 ...

  •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一.我国当前的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农村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下降 2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先沿 ...

  • 中国贫富差距原因
  • 造成中国分配贫富差距的原因和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打破。但是,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 ...

  •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六"年"降 专家: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 我要评论 2015年01月21日 06:41:53 来源:人民日报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实现六连降. 社会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从2009年起,我国居民收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