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集镇产业布局规划

专题五:

老集镇产业布局规划

专题报告

目 录

一、产业布局规划理论研究„„„„„„„„„„„„„„„„„„„„„„„„„„1

(一)产业布局的概 „„„„„„„„„„„„„„„„„„„„„„„„„„„„„1

(二)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1

(三)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2

二、产业布局规划影响因素 .......................................... 4

(一)地理位置因素„„„„„„„„„„„„„„„„„„„„„„„„„„„„„„4

(二)自然因素„„„„„„„„„„„„„„„„„„„„„„„„„„„„„„„„4

(三)人口因素„„„„„„„„„„„„„„„„„„„„„„„„„„„„„„„„6 (四)社会经济因素„„„„„„„„„„„„„„„„„„„„„„„„„„„„„„6 (五)科学技术因素„„„„„„„„„„„„„„„„„„„„„„„„„„„„„„7

三、案例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黄山市汤口镇产业发展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临泉县老集镇产业规划基础 „„„„„„„„„„„„„„„„„„„„„„„20

(一)老集镇产业发展现状 „„„„„„„„„„„„„„„„„„„„„„„„„„2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三)政府相关政策引导 „„„„„„„„„„„„„„„„„„„„„„„„„„„23

五、临泉县老集镇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3

(一)产业发展目标 „„„„„„„„„„„„„„„„„„„„„„„„„„„„„23 (二)产业发展战略 „„„„„„„„„„„„„„„„„„„„„„„„„„„„„24

1、巩固调整第一产业 „„„„„„„„„„„„„„„„„„„„„„„„„„„„„24

2、优化壮大第二产业 „„„„„„„„„„„„„„„„„„„„„„„„„„„„„24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24

六、临泉县老集镇产业布局的条件因素 „„„„„„„„„„„„„„„„„„„24

(一)交通条件 „„„„„„„„„„„„„„„„„„„„„„„„„„„„„„„24

(二)自然条件 „„„„„„„„„„„„„„„„„„„„„„„„„„„„„„„25

(三)人口条件 „„„„„„„„„„„„„„„„„„„„„„„„„„„„„„„26

七、临泉县老集镇产业空间布局 „„„„„„„„„„„„„„„„„„„„„„„27

(一)功能分区 „„„„„„„„„„„„„„„„„„„„„„„„„„„„„„„„27

(二)总体布局 „„„„„„„„„„„„„„„„„„„„„„„„„„„„„„„„27 (三)构筑三大产业区 „„„„„„„„„„„„„„„„„„„„„„„„„„„„„28

八、临泉县老集镇产业发展建议 „„„„„„„„„„„„„„„„„„„„„„„29

(一)加强协作,做好规划间衔接 „„„„„„„„„„„„„„„„„„„„„„„29 (二)设立引导资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29 (三)强化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空间聚集 „„„„„„„„„„„„„„„„„„29 (四)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 „„„„„„„„„„„29

九、结语 ……………………………………………………………………………30

一、产业布局规划理论研究

(一) 产业布局的概念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其合理与否影响到该国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速度。 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一般来说,区域发展总是先从某一两个开发条件较好的节点上开始。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点与点之间的经济联系构成轴线,轴线经纬交织而形成网络(域面)。由此,产业布局演变大致遵循:由一个或者多个增长极(点)向轴线和经济网络(域面)演变的规律。

(二)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由于产业布局是生产力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或一国的产业区域结构和规模,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适应于它的产业布局才能促使其合理。实际上,产业布局的涉及面远远超出了产业的范围。生产力水平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制约。正因为如此,产业布局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满意的期望,即使形成较合理的机构,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失误,反会导致产业布局的失调。由此看来,产业布局是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变对于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

另一方面,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即依赖于产业的成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又将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产业结构的具体表现形态在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这种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产业布局而体现出来。因此,从广义上看,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产业结构的总体根本上要受到产业分布的影响。

产业布局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布局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布局

产业布局重点要考察其生产力的分布状况,而生产力各要素的分布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在我国,人口流动幅度不是太大,劳动力相对固定于某些地区,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固定于特定的地域;生产资料虽然有部分随机

可转移性,但现实生产力不允许其盲目脱离其他生产要素而独立生存,这就要求各地在产业布局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置,而不能盲目为实现某些目标而不顾当地条件去搞“无米之饮”的产业。这也就要求产业结构的管理在确定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时应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因地制宜地组织生产。

2、产业布局会影响产业结构水平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产业部门会形成不同的结构水平。以农业为例,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得到保障,食物生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相应地农业生产以食用产品的生产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占绝对垄断地位的生产部门,其他部门或者不存在,或者处于次要地位,形成了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除了用于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外,有了大量剩余,畜牧业、渔业、林业等部门逐步得到发展,形成了一个部门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结构。

3、生产布局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各地区备部门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态。为了发挥地区经济的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的资源,产业的发展应有的放矢。如有的地区资源富足,那就适宜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有的地方交通便利,发展以外贸为主体的产业更加有利可因;而对那些工业基础和入口素质较高的地方,可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产业。 从上述内容可看到,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各个地域应从区情出发,优选区位,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三)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预防可能出现的过度重复建设,要提高进入第二产业的门槛。对大中型企业的建设应在分清责权利的基础上报批,国家审批只对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规模负责,至于建设项目的产品适销、技术可行、经济效益均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负责。对小型企业则从批量规定、技术规范和环保要求等方面来提高其进入行业的标准。从大的方面看,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以利于协调经济政策:

1、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必须注意与工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考虑。农业和工业在许多方面就是一个产业链条的前后道工序,过去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现在轻工业生产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3 ,纺织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2 。搞农业产业化应该把农村和城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生产能力,或就地联合或异地转移。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有的提法和做法不妥,例如加速“农村工业化”,似乎我们国家有两个工业化,一个城市工业化,一个农村工业化,这样就把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分割了。重复建设必然扩大。因此,只能是一个工业化,一个统一的市场。在这个前提下来考虑产业布局。 2、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而城市化是要发展城市,以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降低农业的比重,将大多数农民变为市民,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并不是把农村都变为城市。因此加速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提法是不妥的。如果农村都城市化了,农业无法发展,重复建设也无从避免。因此,正确的提法,应是加速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样既可发挥集聚效应,又可减少重复建设。 3、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设施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根本,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正常运行,我国的农业又比较脆弱,吸取以往的教训,我们要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我国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从持续发展的要求看,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建设适当超前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看到,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结构优化升级,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是主导产业的快速成长,尤其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这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4、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强调集中与强调分散都有各自的理由,而最终落脚都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经济效益上。如果我们在集中财力办成几件大事,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又通过专业化协作的改组,妥善处理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问题,做到逐步缩小地区差距,那就会大大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二、产业布局规划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其中决定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布局的先天条件及核心要素为区位因素,后天可以弥补的居于第二位的是区域政策因素。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和聚集效益。现代产业布局既是一个市场均衡问题,又是一个区域均衡问题,实质上是成本均衡问题。无论是古典的区位理论还是现代区位理论,距离以及由距离所造成的运输费用,始终是布局问题的关注与关键所在。现实中具体区位的选择是将上述三个方面标准与区域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作出产业布局的最终选择。

(一)位置因素

地理位置是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又影响的因素,它能加速或延缓地区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位置不仅关系到自然经济,而且还关系到交通、信息和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

1、地理位置对第一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由于受到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严格限制。因此,在地球上,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该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农业生产也受到当地运输条件以及相应的市场供求制约。

2、地理位置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

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产业并非分布在能源基地、矿产和其他原料地,而是分布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分地方,如综合运输枢纽、海港、铁路沿线等,多为不同规模的加工中心,并汇集众多的第三产业部门。地理位置还可以直接影响到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顺序,那些交通方便、距离经济发展中心较近的地区资源,因其经济价值较大,总是首先得到开发。

(二)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原始自然环境,还包括经过人类改造利用后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条件中被人类利用的部分。

自然因素是产业布局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1、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影响

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对象直接来自大自然,各种自然资源分分布,也就是相应的第一产业分布的地区。同时,各种农作物、不同种类的树木、禾草等的生存环境不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制约着第一产业的布局。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共同综合作用,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

2、自然资源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

自然因素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一产业发挥作用的。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有重工业中的采掘业、材料工业、重型机械,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它们多分布在工业自然资源或农业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另外,工厂厂址的地形、面积、工业用水等也离不开自然条件,有些地区还深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自然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旅游业的作用上。

3、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条件下,产业活动势必首先向最优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

布区集中,形成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进而完成产业劳动地域分工的大格局。

4、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稳固的地基基础是制造业、建筑业发展的前提。平原区利于大规模现代化耕作、灌溉,有开阔的场地供制造业、建筑业使用和发展各种运输线路,是最优的产业布局场地。

山区、丘陵多地势起伏,影响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不宜发展保鲜的果品和耗原燃料多的制造业。

盆地地区,空气流通差,不宜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气候除对外农业影响最大外,对水利枢纽、航海航空、露天采矿、飞机制造以及旅游业等影响很大。

(三)人口因素

1、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较大影响:具有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在产业安排上通常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口较少地区应发展能够有效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的优势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口质量或人口素质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人口质量的高低是与一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高质量的人口和劳动力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基础。

2、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各个地区人口数量、民族构成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要求产业布局与人口的消费特点、消费数量相适应。如特大城市都分布着为本市人口消费服务的大城市工业(以针织、制鞋、家具等工业为主)和城市农业(以蔬菜、花卉、牛奶等现代化农业为主)。

此外,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差异,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

(四)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历史基础、市场条件、国家的政策、法律、宏观调控、国际政治条件、价格与税收等。

1、历史基础

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对再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改变其不利的方面,使产业布局合理化。

2、市场条件

产业布局时,必须首先通过市场调查、预测,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以便合理布局。同时,还要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改变产业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3、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 正确的政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反之,则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布局,主要受市场需求控制,比较注重效益,但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造成产业布局的波动性和趋同化。因此,许多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使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4、国内、国外政治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一个政局不稳、动荡不安的国家,其经济很难获得发展,当然也就谈不上合理的产业布局。

5、价格与税收条件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价格政策、产品地区差价及产品可比价格方面。税收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作用,合理的税制结构可以控制重复建设和地区封锁,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

(五)科学技术因素

1、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技术进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自然资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拓宽了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

2、产业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对产业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三、案例研究

汤口镇产业发展研究

(一)产业现状评述

汤口镇位于黄山市黄山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就位于汤口镇内。汤口镇域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6个村委会、74个村民小组。自改革开放以来,汤口借助黄山南大门,与黄山风景区唇齿相依的优势区位大力发展经济,从一个以林茶为主,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闭塞贫穷的山区小镇,发展成为安徽旅游重镇。

目前,汤口全镇经济90%来自旅游,全镇财政80%取自旅游,全镇劳力70%从事旅游,因此旅游产业是汤口镇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并带领汤口镇在黄山区首先迈入千万元财政收入的最富裕镇行列。汤口镇通过旅游业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先后被列为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重点镇。在此基础上,汤口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镇的总目标,并以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为契机,繁荣城镇经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制定了“一头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即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推动农业产业化为两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全镇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图1 汤口镇6年来三大产业收入对比

“十五”期间(2001-2004),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0.3%,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四年间年均递增15.4%,财政收入四年间年均递增15.6%。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146万元,

较上年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城镇化水平接近50%。这些指标在黄山市各镇均名列前茅。

汤口镇域位于山区,土地资源非常匮乏,农业主要以竹林、茶园种植、家禽家畜养殖为主,工业也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农产品加工业,例如茶业加工、竹业加工等。2004年,汤口镇三大产业比重为5:8:87,其中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2003年非典横行,第二产业产值比2002年增加了120%,2004年产值在2003年的基础上下降了86%。

表1 2000—2004年汤口镇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万元)

1、旅游业是镇区的主导产业,已经具备基本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汤口镇是黄山风景区的第一重镇,是景区的生活基地、旅游接待基地、中转中心。作为黄山南大门的所在镇,每年从汤口经过进入黄山的游客占到总数的80%,巨大的游客量要求汤口具备完善的服务体系,承担 “住、食、购、行、游、娱”等功能。伴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旅游市场加速形成并日益完善,促进了以汤口为中心向黄山周边地区辐射的关联产业蓬勃发展,表现在大量国有、民营资本源源流入汤口,投资宾馆酒店,承租沿街店面,又表现在周边地区已成为黄山和汤口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供应地,包括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的供应,还包括迅猛发展的旅游服务业及城镇建设中所创造的大量就业需求等,这些都有力地带动了汤口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的“一头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始终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在政府的鼓励下,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也很高。目前,无论在景

区开发、宾馆饭店建设,还是在客运服务、旅游纪念品开发等方面,农民积极性都很高,个私经济已成为汤口经济发展中的半壁江山。

镇域内现有旅行社16家和2家办事处,占全区总数一半以上,平均接待量占全区75%强,2004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汤口现有宾馆酒店130余家,接待床位近7000张,其中三星级宾馆一家,二星级三家,旅游涉外宾馆6家,常年保持有较高的入住率;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猴谷等一批品位较高的知名景点,2004年接待游客63万人次,比2002年增加了66%。

2、旅游企业投资以民营为主,各行业层次有待提高

为了配合黄山作为双遗产的地位,汤口镇未来的建设以“国际旅游重镇”为目标。汤口镇旅游服务企业中,个体民营企业占到八成的份额,整体投入不足,规模较小,各旅游企业缺乏整体和发展观念,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同时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上相对封闭等,单靠农民管理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发展需要。

景点开发与营销多数由村民集资投入成立的开发公司进行,缺乏整体形象包装,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这些景区虽有政府统一管理,但是整体投入不足,开发等级较低,景点之间的可替代性较强,除翡翠谷外,没有形成有足够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旅游产品定位不明晰,发展方向不够清楚,产品营销、促销手段受到制约,难以形成品牌形象,同时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和细分,旅游宣传促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在内的高科技手段的旅游服务匮乏。《汤口、寨西组团总体规划》和刚刚开工的黄山市“443”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汤口老城改造工程,将强化老城区的城镇功能,把老城区改造成为功能合理、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环境优美,集商业、服务、居住于一体的旅游服务综合区。但目前汤口镇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仍较低,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不齐全,城镇功能弱,限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层次与效益,造成游客在汤口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在镇域的旅游活动以单纯的观光旅游为主。

3、农业产业化有所发展,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汤口镇山场面积广阔,林业用地17.53万亩,占镇域面积的94%,是省“毛竹之乡”之一。全镇有竹园3万多亩,活竹蓄积量660万根,年产毛竹50万根。汤口镇历史上就是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的主产地之一。全镇共有茶园8061亩,茶园平均海拔均在500米以上,茶叶品质优良,年产干茶可达100多

吨。长期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因地制宜,始终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两翼”的战略重点,加强农业基础社会建设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茶叶产业化为重点,发展生态型、观光型农业和山坞经济,遵循“以生态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农业”,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深度结合,不断挖掘和释放旅游带动发展潜能。

4、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汤口镇是依托旅游发展起来的产业经济比较单一的镇区,多数村落的经济状况都是依靠黄山旅游的发展而得以改善,因此区位优势明显的村落,譬如距离黄山大门较近汤口村(现改制为居委会),拥有较多优质旅游资源的山岔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相反,地处较偏远、缺乏优势旅游资源的的村落,比如芳村、冈村、大岭下村,经济发展就相对落后。

黄山保护开发后,汤口村先后投资办起了与旅游相关的大小集体企业13个,2003年完成产值近千万余元,人均收入3808元,至2003年底,外地来汤口村开办集体、个体工商户就有400来户,暂住汤口村的外地人达2000多人,外地人的渗入促进了汤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汤口市场的活跃、繁荣。

图2 2004年汤口镇各村集体资产情况与人均集体资产对比

山岔村于1987年8月1日由黄山市(县级)旅游局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兴办的旅游公司——翡翠谷旅游公司,接着先后开发了九龙瀑、凤凰源、香河、天湖、奇物园等景区,是汤口镇旅游资源最为集中,资源品位最高的村落。凭借旅游景区的发展,200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616元,同时带动了茶叶、竹笋等产业的发展,旅游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65%。

5、社会资本以民营资本为主,招商引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

民营资本是汤口镇经济的主要形式,2004年全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3.09亿元,同比增长18.3

%;个体经营户发展到1051户,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营业收入达1.4亿元。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逐年递增,见下图3。

图4 近6年汤口镇农村经济收入中各种经营形式收入对比

对外招商引资是汤口镇资本来源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2004年,汤口镇新签定招商项目10个,协议资金4.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326万元。黄山旅游购物广场项目、游客集散中心、娱乐中心三大重点项目的投资动工,为打造国际旅游重镇和率先实现“三最”(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利用汤口作为黄山南大门战略地位优势,科学调整山上旅游、山下休闲的新型完善的接待模式,精心完善汤口镇的旅游城镇接待功能,满足黄山日益增长游客的消费需求。同时,外来的资金会带来外来的先进管理和经营理念,必然有助于汤口镇产业升级顺利实现。

(二)产业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1、良好的资源本底

汤口作为旅游镇,本身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境内拥有“黄山第五绝”之称的翡翠谷、中国七大名瀑布之一的九龙瀑,世界唯一的黄山短尾猴研究基地——黄山野生猴谷等七大景点,且分布较为集中,有五处景点位于山岔村。

汤口物产丰富,主要是山坳种植产品,有茶叶、竹笋、油茶、猕猴桃、雪李、香榧等等,农户自产自销的火腿品质优良,部分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如火如荼。区内茂密的山林、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及皖南山区农业的特色,在日益提倡生态旅游的今天,具有风长突出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势。汤口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夏无酷暑,且空气清新,是夏季度假、避暑的理想场所。

2、区位优势——紧邻黄山

区位优势是汤口镇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所在。汤口距黄山南大门仅1KM,自黄山开发以来,南大门是游览黄山最主要的出入口,汤口则是出入这一门户的必经之地,具有吸引游客集散、食宿和购物的有利区位。

汤口镇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其区位优势。据曾经做过的问卷调查显示,82 %的人来汤口的目的是为了游黄山,而汤口只是他们稍做停歇的驿站。近年来,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发展,南大门已不再是进出黄山的唯一门户。

尽管如此,与周边地区相比,汤口的区位优势仍然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其一,汤口面对的是大黄山,而不仅仅局限于黄山风景区,大黄山的旅游格局是以黄山和徽文化为两条主线,作为徽州文化旅游带的接待基地,汤口恰恰是这条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汤口距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约60多km、黟县古民居约50多km,屯溪老街70多km。其二,短时间内,南大门作为游客进入黄山的主要途径这一现实不会改变,汤口仍然“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现有的接待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游客的心理适应度都占有很大优势。

3、已经形成的高速化交通网络

黄山市机场的扩建工程已经完成,往全国各大城市、主要客源地的航班也纷纷开通;黄山火车站按一级站的扩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汤口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铜汤、屯汤高速、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武汉高速、沿江高速等高速化交通网络的建设以及黄山市内环黄山二级公路的建设等一系列高标准的交通建设项目,形成高速化立体交通体系,将进一步提高汤口的可进入性,达到进入高速、循环便捷的要求;镇内设有长途汽车站,通往黄山区、黄山市,以及其他地区的长途汽车,乡村道路状况也有较大的改善,已经实现村村通,各自然村开通旅游农工班车,有三条路线,分别是汤口至山岔、汤口至冈村、汤口至芳村,城镇居民出行方面,另外新建的新国线换乘中心也使得黄山旅游旺季的交通问题得到改善。

4、区域经济基础雄厚

“十五”期间(2001-2004),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0.3%,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1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14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城镇化水平接近50%。这些数字在黄山区各乡镇中均名列前茅。

汤口镇经济比较发达,促进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投资、重点项目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的即期增长,有效的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创业发展环境;实力雄厚的经济拉动了居民旺盛的投资能力,镇内近半数的企业、商家属于居民个体经营。承启山庄和综合服务区的建设将城镇建设发展成功的转移至寨西;沿溪商品街、寨西茶叶文化街、天都大市场使城镇功能和旅游购物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翡翠新村、九龙新村、冈村新村等村庄建设使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5、宏观政策的支持和高效政府优势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中,关于中西部发展、城镇建设、旅游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生态等重大战略的部署,为汤口镇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省委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市委要求汤口镇加快建设“两个重镇”等上级支持,进一步巩固了汤口镇在全省、全市、全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各级领导和部门继续加大对汤口镇发展的支持力度,成为汤口镇今后加快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位于黄山南大门的优势地位,趁着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镇域的支柱产业汤口旅游经济得到大力提升,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的87%均来源于旅游业,而居民生活的80%也来源于此。与之不相适应的是,镇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二十年来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停滞不前,工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滞后。旅游经济对政策环境、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动异常敏感的产业,如果缺乏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这样单一的以旅游为主的经济结构容易造成经济发展不稳定。所以汤口镇应该着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使镇域经济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山区地形造成土地资源紧缺,提高了基础建设的难度

汤口镇属纯山区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不规则的带状,境内高山峡谷,峰峦叠嶂。据1999年数据,全镇林地的比重占到80%以上,建设用地占镇域土地面积不到2%,建设开发土地难度相当大,限制了城镇用地的发展,提高了基础建设的难度。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中,用地供应和开发成本问题成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3、人才缺乏造成企业管理、市场管理的不足,居民现代发展意识不足

汤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民办旅游,虽然在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种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供应,是近乎自发式、自然式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系统性、文化性不足,小富即满,小步即安等问题。开发建设粗放、经营管理粗放是面临新的竞争的重大威胁。而作为社区旅游的重要参与者的居民,其现代发展意识不足以适应现代化、智能化旅游业的要求。

(四)产业发展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1、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旅游交通的改善和黄山风景区索道体系的建立运营,黄山敞开四门迎客,这无疑增强了可进入性,使黄山风景区的接待地和集散地大大延展,方便了游客,但对于汤口而言,具有垄断意味的、几乎是游客进出黄山唯一通道的地位被打破,客源流向的重组使汤口面临新的竞争。“两山一湖”的发展战略重点是立足黄山,把太平湖建成旅游拳头产品,把北大门建成黄山区迎接黄山旅游辐射的第一通道,太平湖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黄山区的主要景区将超常建设,这无疑给汤口的发展带来挑战。

2、旅游可选择性增强

汤口虽然已经开发出7处旅游景区,但同国内知名旅游景区相比,绝大多数等级较低,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不高,缺乏有足够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翡翠谷景区虽已入选黄山市十大风景区,但开发程度仍较低,经营较粗放,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不强,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全国有相当多的地区均把旅游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除了传统名胜加大建设力度外,一大批旅游资源被开发,旅游目的地可选择性扩大,游客分流已成事实。黄山景区先发优势的退化是汤口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威胁。

3、旅游淡季时间长

黄山风景区客源市场的节律性比较明显,淡季长达5个月。旅游淡季时期,居民的生产生活来源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

4、管理体制不健全

汤口镇在行政上属黄山区,但政府的职能及主要经济活动管理又归黄山风景区,严重不顺的管理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汤口与黄山是唇齿相依的相互依存关系,汤口的发展离不开黄山,黄山给汤口带来富裕,但另一方面,黄山的发展也离不开汤口,汤口服务于黄山,汤口的形象也就是黄山的形象,两者应是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五)策略

依据汤口镇总体规划,城镇性质定位为:“汤口是黄山的南大门,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是为黄山服务的重要旅游城镇”。

1、继续坚持旅游业为镇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智能型服务业

汤口旅游业的起步较早,具有先发优势,2004年财政收入实现1902万元,其中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镇经济中的比重已愈80%,占绝对主导地位。

汤口未来的经济发展仍要紧紧抓住旅游业这一龙头,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广的优势,围绕旅游兴办农业、促进工业、提升三产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对全镇旅游要素布局进行调整,对现有旅游资源、企业进行整合,并推进旅游新产品开发。

2、围绕旅游抓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1)配合汤口镇游客的生活需求开展农业生产

汤口镇属古徽州地域,而徽菜是我国八大名菜之一。可根据游客的生活需求开展农业生产。目前汤口蔬菜种植以农民自产自销为主,产量较小。应以政府为主导,有计划的组织农民联合经营,发展大棚蔬菜、无污染蔬菜、特色蔬菜种植,形成规模效益,既可以满足旅游接待消费,又为农民剩余劳动力提供出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2)围绕旅游商品需求市场,加强农产品向地方土特产品的进化

汤口镇物产丰富,当地农民制作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有“黄山毛峰”、笋干、火腿等等。目前,这些土特产品的生产,除了“黄山毛峰”,其它的产品只是满足游客的在地饮食需求和居民自己的需要。这些特产完全可以在满足居民和游客在地饮食需求之外,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打开旅游商品的市场,通过“绿色食品”品牌的宣传、营销,走出汤口,走出安徽,成为汤口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3)利用山林地的优势,发展山区经果林种植

调整林种结构,增加经果林比重。汤口处于亚热带气候区,适宜多种果林生长,如猕猴桃、柿子、桃子、梨、油茶以及香榧等。应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增加果林种植。果林种植也应规模经营,走产业化之路。扩大经果林种植,要注意

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品种;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区优势;搞好果品运输,并配合发展果品加工工业。

3、围绕旅游促进工业发展

汤口镇本地工业发展应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及旅游纪念品。作为大黄山旅游接待基地,需要消费大量的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汤口应抓住这一市场,建副食品加工厂,生产旅游食品,加强竹笋、香菇、果品等的综合开发和包装加工。面向市场发展一些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项目。

由于汤口地形地势以及生态环境不利于其他类型工业的发展,因此可以采取异地开发的模式促进工业经济,集聚镇内闲散资金,扶植镇域民营企业,并加大外联和招商力度,在市、区经济园区建成“汤口工业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进一步加强汤口镇的经济实力。

4、地方文化的再现与文化产业化

古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汤口镇正是处在黄山风景区和古徽州民居旅游区——西递、宏村古村落这两个世界级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上。徽州古文化的再现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必然给汤口镇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给予新的内涵,并为镇区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汤口本地文化和徽风民俗,加快各类文化产品向文化商品的转变,重点支持文艺演出、影音、信息网络、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旅游纪念品展示、销售等产业在汤口发展。

(六)产业空间布局的思考

1、汤口-寨西组团旅游服务中心区

汤口旅游服务中心区的目标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景观轮廓线好,无论站在宾馆的窗口、还是走在步行街上,抬头即可看到黄山山峰)、设施齐全。既具有旅游接待城市所必需的功能,又是一般旅游接待城市所不具备的景观区域。重点抓用地结构调整、城镇空间设计和环境治理,对汤口旧城区进行规模改造,适当降低居住用地比重。建筑布局应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建筑风格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严格控制零星新建、改建和扩建,统一规划,整体布局,拆除与整体格局不相协调的建筑。加强汤口环境治理,把汤口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

使汤口不仅是大黄山的旅游接待基地,更是黄山风景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

2、山岔旅游区

汤口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山岔,山岔的旅游开发是汤口景区建设重点。但山岔旅游资源最大的问题是趋同性强,建设管理又是以村为单位,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际上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出现。盲目重复建设势必造成两败俱伤。因此,景区开发一定要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目的有重点地分批建设,以实现“双赢”。

3、冈村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区

目前冈村已有部分农产品生产厂家,但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品种单一,做工粗糙,档次较低,今后应在政府的引导下组织起来,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这些生产场所也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供游人参观。可建设以村办甚至镇办企业为主,建立旅游用品生产厂,建立旅游食品生产厂,旅游纪念品生产厂等。

4、芳村、大岭下观光农业区

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芳村建成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区。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茶园附近设有茶叶炒制中心和茶艺馆,辟出部分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茶园对游人开放。游人可亲自参与采茶、炒茶、品茶等过程,全方位感受茶文化。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实施大棚蔬菜种植,同时开辟特色蔬菜种植园,观光与经营并举。结合养殖业发展,开发一批特色养殖项目。不仅丰富市场供应,增加饮食文化内容,而且丰富养殖场布局注意美化,净化,供游人参观游览。

(七)结论

汤口镇以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为依托,主导旅游开发和服务产业,作为黄山的南大门,尽最大程度挖掘这一优势,将汤口镇打造成黄山旅游风景区的生活服务和旅游接待基地,成为为黄山旅游业服务的重要城镇。然而在交通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条件冲击下,虽然这一优势在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汤口镇很好的应对这一压力,充分开发自身的资源条件,进一步开发和提高第一产业生产,创新第二产业制造,完善和加大第三产业建设,同时开创文化产业发展,合理调整和调动镇内一切资源条件来迎接新局面和新趋势。在挑战中努力寻找更多发展机会和前景。

四、临泉县老集镇产业规划基础

(一)老集镇产业发展现状

1、社会经济状况

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 1.95 亿元,农业总产值1.14亿元,工业总产值1470万元,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80元。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2.45亿元,乡镇企业产值1.12亿元,财政收入126万元,人均收入3260元,比上年增长12.3%。

2、老集镇农业现状

老集镇主要大宗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大豆、芝麻、棉花,还是以传统农业为 主。 非传统种植业情况:

( 1) “虎头”牌生姜基地已初具规模,并正向周边辐射;

( 2)以周庄、南于楼等村为基地的“半截楼”大棚西瓜栽培已初具规模,每 亩纯效益在 4000 元左右;

( 3)以南于楼大吴庄的“西洋南瓜”栽培已初具规模;

( 4)老集村于新庄等的精细蔬菜种植;

( 5)以东马圩村大裴庄为主的“甜叶菊”栽培正向周边辐射;

3、老集镇工业现状

主要产业相关指标

老集镇目前尚无集中的工业园区,以乡镇企业居多,且基本是以私营形式, 分布在辖区的各个村,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主导产业仍然以农业,特别是传统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4、老集镇第三产业现状

利用全镇共有大、中型

客运货车400多部和近万

部农用车辆的资源优势,大

力发展汽车运输业,使之成

为老集新的经济增长点。主

要经营方向为北京、广东、

新疆等地,进行客货运输。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

的商贸流通,繁荣了市场经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产业经济综合发展

乡镇主要社会经济指标(2008年)

由2008年的社会经济指标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二产业相对落后,第三产业已有基础,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第一产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工业化、现代化水平较低,且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镇建设资金不足。

2、市场设施建设滞后,服务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

老集镇缺乏服务于“三农”的农村市场,目前正准备兴建一农贸综合市场。规 划地点在老集南未庄,占地面积 7920 平方米,南北 90 米,东西 88 米,已申报修水泥路。农贸市场的缺少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集约发展。集聚效应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乡镇市场现状调查表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老集镇依靠传统农业发展的时间较长,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目前主导种植产业夏季小麦、秋季玉米,两季年亩产1000公斤,特色种植业有“老集生姜”、“民生草莓”、大棚蔬菜等,特色养殖业“三德利畜禽养殖”、“宏大生猪养殖”等已初具规模。现状大部分的产业还是集中在农业种植和少量的畜牧养殖上,而且二三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和发展,但因为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产业和规模而没有形成一定的主导效益。因此在老集镇的产业经济的发展之路上,没有作为领头羊的主导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在后面的产业规划中我们就需要明确这一部分的对象和发展目标,以利于老集镇的产业带发展。

4、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布局分散,不能形成很好的规模效应。

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老集镇属于临泉县的南部产业区范围内,这一区域主要布置商贸物流业、旅游业、食品加工、服装制造、建材等,且在空间上应适度向宋集和滑集集聚。老集镇现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是在政府引导下,初步形成的5个农村特色区域,即:南刘寨村的养猪产业;李湖村、赫庄村的养鸡产业;南于楼村、顺河村的养鸭产业;于小寨村的南瓜生产;老集的汽车运输业。其中李湖村、赫庄村、南于楼村以及顺河村的鸡鸭养殖业虽然只是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在未来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综合的现代化禽畜养殖基地。但是南刘寨村的养猪产业位于镇域的西南角,同时与宋集镇和滑集镇接壤。但是距离主要交通干线较远,大规模的养殖不利于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可以将产业进行搬迁结合周边村庄的养殖业,共同发展。同时自身结合上位规划条件和区位优势,协同中心镇区老集发展西部中心集镇经济区,加深老集镇的内外产业经济交流。周庄户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目前开发建设的一个重点产业开发中要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形成东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将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业向东南方向偏移,

带动东南方向村庄的产业发展。由此可形成老集镇的三大产业区,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和经济共同繁荣。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是种植和养殖还是物流运输,还是针对以村庄为核心的企业发展,都没有形成成片的乃至整个镇域的综合发展的局面,不利于产业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集聚效益的产生。在我们的规划中,可以适当对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

(三)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

为实现全镇农业步入高效、集约、精细的发展轨道,老集镇落实因势利导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大发展。

1、扩大规模。借土地确权颁证之契机,加快土地流转进度,按照“并小户、聚大户”的方式,打造种植大户,为连片种植和就地转化创造条件。目前,全镇范围内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60余户,其中设施农业占到一半以上。

2、完善设施。借助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高标准农业建设,使资源和要素向规模种植区域倾斜,在大棚、道路、沟渠、桥涵建设和机械配备上给予帮扶,最大限度的支持规模化设施农业的繁荣。同时,把设施农业农产品的销售纳入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和农贸市场建设选址范围,便利农产品的销售和就地转化。

3、示范带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对全镇100余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精心培育,使他们充分掌握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带头作用,按照“一户带动二十户”的做法,形成“以点带面、强弱并进”的发展格局。

4、健全机制。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上级农业部门、金融机构等,获得政策与资金上的帮助,为设施农业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健全传帮带帮扶机制,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技协会等,实现技术、资金、信息的共享,抱团取暖,实现设施农业的捆绑式发展。

五、临泉县老集镇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投资环境建设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提高临泉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科教更加发达、地域特色更加鲜明、社会更加和谐的新临泉

未来时期,老集镇产业发展思路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根据老集镇现有产业空间特点和城镇空间特征,引导城镇产业布局。

(二)产业发展战略

1、巩固调整第一产业

巩固调整第一产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中心,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效、生态、集聚、高技术含量的、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农业体系。

2.壮大优化第二产业

充分利用老集镇即将建设的阜新高速公路下道口,打造老集镇工业园区。依托老集镇的区域资源特点和劳动力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较有实力的企业进驻,通过其带动作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其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使第二产业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依据市场发展趋势,省内外同行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念,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金投向,促进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

实现路径: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强镇。主要依托当地农副产品资源,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多产业联动,协作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实现全社会共同进步。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商贸、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和各种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的重要产业。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六、临泉县老集镇产业布局的条件因素

(一)交通条件

老集镇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隅,地处临泉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土老路、

宋老路、滑老路交汇于此,省道S328线南北穿境而过,目前正在建设的阜新高速公路东西向穿过,高速下道口位于中心镇区内,可依托高速下道口发展工业物流运输经济,与南北向省道交汇,最大程度上开发这个交通枢纽的对外联系的优势,吸引外资,弥补自身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建设资金不足的缺陷,东临土陂乡、西邻宋集镇、北与高塘乡、范兴集乡接壤,可全面的与周边乡镇联系,共同合作发展经济,互利共赢。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老集镇属于淮北平原的堆积平原,全镇总面积 62.47平方公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局部地面并不平整。由于泉、洪、谷、润河等河流并列东流切割地面,形成了平原河谷地貌。土壤构成主要有砂浆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种,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下水属中性偏碱性淡水,水位高,含量丰富;地表水十分充足,适宜灌溉。松林覆盖率达26%。

2.气候条件

老集镇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具有冬季干冷、夏热多雨、气温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降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明显的地域差异,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二是年内分配不均,年降雨的季节分配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三是年际变化大,年降雨量最大与最小的极差值为 1233.4mm。这是老集镇旱涝灾害频繁的气候特征。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高温、寒潮、霜冻等。

3.资源条件

老集镇矿产资源贫乏,仅有石油、天然气(部分地区)和粘土资源。但植物资源丰富、如粮食作物、瓜菜作物、药用作物等,现存城西的古银杏也已经 1000 多年,尤其以罗庄贡柿闻名全国,动物资源亦是丰富,其中家畜如猪、牛、羊、兔子等更是皖北重要养殖基地。

(三)人口条件

截止到2013年底,老集镇域现状总人口为703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140人,男性36290人,女性34037人;镇区常住人口17415人,城镇化水平为24.76%。

老集镇基本情况表

在老集镇的人口特点: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比例差不多各占一半。但是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比例约为32:1。更多的人还是在乡村里进行着传统的农业劳动。镇区的常住人口数和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4,这表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更愿意从乡村向城镇上转移。这也同时体现了大面积的传统农业的产业布局不再适合现状和城镇的发展趋势。所以在我们的产业布局规划中,中心镇区区域的轻工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乡镇人口数及其变动情况统计表

由统计表的数据可以看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迁入和迁出的人口也在逐年增长,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更加倾向于从事非农业劳动,迁入和迁出则体现了整个城镇的对外活动和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必然趋势。

七、临泉县老集镇产业总体布局

(一)功能分区

城镇功能主要集中在328省道两侧,以老集镇为中心328省道两侧依托原镇区形成服务区、生态区,同时形成城镇综合服务区、城镇生活区、纺织服贸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及旅游服务区;以南主要服务、副食品加工业、畜牧及羽毛加工业、纺织业等,328省道以西发展设备制造业、机械加工业为主,外围农村地区主要发展生态农业。

(二)总体布局

1、老集镇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中心:

抓住快速城镇化和国家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精心打造北部以老集镇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区,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旅游业,将老集镇城建成镇域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中心。

2、区域性农副食品加工基地:

依托优质农产品、林业、畜牧业及木材资源,大力发展相关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木材加工业及羽绒制品产业,打造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3、全国优质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老集镇作为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形成了以优质谷物、优质瓜菜、优质棉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生姜、蔬菜及出西瓜、南瓜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优质、绿色、无公害、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

4、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

依托阜新高速、省道等,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的现代物流业,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

5、区域性装备制造基地:

强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扶持原有先进企业,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发展。

(三)构筑三大产业区

西北部中心集镇经济区、东北部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和南部现代农业种植区。

西北部中心集镇经济区:范围以老集镇镇区为主,覆盖到于小寨村,前于 庄村和周庄户村区域。该经济区是老集镇第二、第三产业主要发展区域,以镇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文教事业,依托高速下道口和S328省道发展第二产业和仓储物流产业。

东北部农业示范园区:以顺河村、李湖村、赫庄村和南于楼村部分为主的区域,该地区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化发展,推广以专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新型合作模式,在蔬菜种植、销售、收购上按照科学运作方式,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

南部现代畜牧养殖:范围包括南刘赛村,崔庄村,东马赛村,李大庄村区域。该区域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打造特色养殖基地为目标,促进畜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在育龙头、促营销上下功夫,不断壮大养殖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活力。

八、临泉县老集镇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协作,做好规划间衔接

各级经济、规划、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统一思想,密切合作,确保产业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一致。在已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范围内,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要优先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今后,发展改革部门在项目审核、规划部门出具项目选址意见书、土地部门办理用地手续、环保部门出具环保意见时,都要依据产业布局规划办理相关手续,不符合规划的原则上不予办理,从源头上确保规划的落实。

(二)设立引导资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镇政府设立全镇产业布局调整引导资金,对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对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对重点生态保护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给予适当补偿。

(三)强化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空间集聚

按照园区产业属性和功能定位,凡进入聚集区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技术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并按照投资强度和集约密度要求,进行项目审查和评估。严格区域限批制度,限制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项目,特别要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的项目进入。鼓励支持工业园区和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发展工业厂房租赁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场地,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导致租赁民房和乱搭乱建的现象,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允许各区域、各工业园区企业,按照专业分工和产业分区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四)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

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发展环保、再生能源产业及旅游休闲、创意产业等清洁型服务业,保护好西部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和界南河的水域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结语

老集镇的产业布局规划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约束,以上位规划的定位为标准,发展农业,但是又考虑到全国的城镇化趋势的快速前进,我们要根据相关的发展要求,立足于老集镇本身的地方特点和城镇化水平,大力进行现代化农业发展,同时为了更全面的利用现状资源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积极优化发展第二三产业,以高速下道口和老集镇的整体交通道路网的构架为依托,重点发展中心镇区工业和物流运输,在吸引外来资金和资源的同时,加强了老集镇本来的第一产业基础和对外交流运输,更加有利于老集镇人们的传统农业的提升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打破原来单一的以发展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方式,初步形成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养蚕及蔬菜种植等多元化的种、畜结合的方式。

鉴于老集镇现状了解的条件有限,我们在做产业布局规划的时候以对现有的基础资料和整个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的了解从宏观和整体去出发,结合现状和老集镇的区位、交通、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着眼于老集镇的未来发展,努力寻找最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方案,让老集镇在未来的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相关文章

  • 乡镇城镇化建设交流材料
  • 我镇地处本区最东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8.3平方公里,耕地4.95万亩,常住人口4.8万人,属本区经济薄弱乡镇之一。今年,我镇被列为市重点城镇,我们将以区委王书记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迅速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城镇建设进程,着力打造实力更强、环境更美、生活更优的新型城镇。 一、 ...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小城镇建设调查个人总结
  • **镇位于**省**市东郊,是一个区位、交通、地理位置都十分优越且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新兴集镇,像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大地。她紧依**市区,是**东大门。东距省会合肥50公里。312国道和宁西铁路、合武铁路横穿全镇,淠史杭总干渠流径镇西北15公里,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皖西地区 ...

  • 县城规划经验介绍汇报发言
  • 县城规划经验介绍汇报发言 xx,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终于迎来了江苏沿海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在发展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的今天,现实把我们推到了迅速作出抉择的历史时空交汇点上。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谋划和选择,xx大城区的空间构想和“弓弦箭”型县 ...

  • 县领导在创建旅游名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凝万民之心倾全县之力 发挥旅游品牌优势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XX同志在县创建旅游名县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创建旅游名县动员会议是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前常委会认真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研究出台了创建旅游名县工作意见,并制订了创建旅游名县实施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必 ...

  • 副县长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从20XX年省、市提出经营城市战略以来,在县委“8.5”、“8.25”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差距。为做好我县下一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大会,就是要总结经验教训,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 ...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行办法
  • **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湘发[2009]26号).<**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等有关规定,制定 ...

  •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 研 报 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 ...

  •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20XX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今天的会议,重点是向大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以及省、市 ...

  • 周王庙总规基础资料汇编
  • 目 录 一. 周王庙概况 .........................................................................................................................................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