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策略个案研究

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策略个案研究

解开生命的密码

1937年一位美国史坦福大学生物学家解开一项生命的谜团,他说:「生物体能够生长、运作、复制,是因体内DNA 有三个遗传密码在下达指令。只要能够破解这项生命密码,任何生物的遗传特质都可复制,并且延续到下一代。」 1997年生命密码已被破解,科学家成功完成动物的复制后(Dolly 羊),开始探索复制人类的跨世纪挑战。下一世纪的人类将不再多谈太空冒险,他们谈论的将是胚胎复制、器官生产、与基因移植。

自人类破解生物遗传密码以后,被媒体称为「后现代版的科幻小说」的生技产品创新开始震惊世人。例如,1978年西德梅尔博士使用细胞核融合技术孕育出地上部分结蕃茄,地下部分长马铃薯的「蕃茄薯」(Pomato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出「山绵羊」;美国的科学家经由基因重组制造出一种新的细菌叫「抗霜菌」,撒在植物上可避免霜害;欧洲有一群人则致力研究,如何把咖排树产生芳香的基因指令转移到猪肉也能发出咖啡香。

「如果说20世纪是资讯的世纪,那么21世纪一定是生物科技的世纪。」生物科技的先驱之一,哈佛大学的吉伯教授指出。事实上,许多资讯业者的下一个目标则是生化电脑。日本电气、三菱电机等公司正在探讨如何从脑神经细胞的运作来设计一部能自我组织与修复的电脑,以及开发由胺基酸组成的电脑晶片。美日市场上也出现了生化晶片,可放在鱼、肉当中测试鲜度;这种晶片像人造鼻子般,能闻出消费者察觉不出的腐败与异味。一位生技学者说:「生命科学所代表的精密、细致、最小的空间中承载复杂的讯息,正是资讯业的终极目标。」*1

不老仙丹再世 ---- 秦始皇只恨早生两千年

以「生活化」为导向的日本生技界,看准人口老化的趋势,把研发火力集中在老人病用药上。目前最有希望的成果是「神经生长因子」,可以阻止老年痴呆症的恶化。不过,这些都还只是最粗浅的成果。癌症、爱滋病等世纪之症,才是未来的重头戏。生物科技带来最重要的目标不是『治疗』,而是『治愈』;不再只是以药物控制病源的蔓延,而是经由基因寻获病根,彻底消灭。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取代手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脑取代人脑,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人工生命取代天赋生命。可能吗?本世纪初期人们还不相信自己能飞上天,但50年后人类却已上了太空。再给生物料技另一个世纪,有谁敢说生命无限的可能不会出现?或许你我都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见证人。 *1 生物科技大革命,遠見雜誌,1995年6月號

一个没有飢荒、没有污染的美丽新世界

在秘鲁利马的「国际马铃薯培育中心」里,科学家们正在培养一种蛋白质含量与肉类相等的薯类,预计本世纪前将可以正式公告成果。由于胺基酸成分控制得当,合成出来的蛋白质成分比牛肉还优良,一旦这项成果可以大量生产,对于全球近二十亿以薯类为主食的人口,无疑是一种新的食物革命。生物科学家指出,不用苹果而做出苹果汁是可能的,未来食物的供应系统可能会起很大的变化。

有鉴于生物科技产生的食物再过两年可能大量进入市场,欧洲共同体今年秋天将制定「新奇食物法」,管理商品化以后的生技食品。明镜周刊估计,二十年内,欧市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将者是生物科技的产物,

1989年全球农业使用杀虫剂的分量,相当于八千万个成人体重的总合,而台湾农药的使用更是世界第一,超出合理用量的五倍以上,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现在,取自有杀虫功能的微生物基因,已经成功地植入菸草组织细胞,成为一种自然抗虫的品种。以后台湾的香蕉、莲雾、高丽菜是否可以不洒农药,就能漂漂亮亮地成长?答案是很有可能的。

此外,八○年代末期,美国奇异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分解油污的微生物「吃油虫」,也为生物技术与工业环保的关系写下新页。台湾的环保市场约有一兆台币的规模;而根据美国Tucker Anthony公司估计,未来全世界污染防治工业的市场将达三千亿美元。其中,利用生物技术来处理的,正以每年25%的增长率快速取代传统的污染防治方法。

神奇的基因---- 上帝之手或潘朵拉之盒

许多人批评基因治疗是篡改上帝的工作,不过在1990年以前,生物科技学家最多仅以实验室里的动、植物为研究对象。1990年的秋天,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薇金,得了「复合性免疫系统不全症」(SCID ),只要轻微的感冒就能致她于死地。造成这项疾病的原因,是其体内缺少名为ADA 的基因。史无前例的,医生把一对ADA 基因注人小女孩的白血球细胞中。薇金今年就要上小学了。

这个案例开启基因治疗的一丝门缝,截至1995年,美国政府已经批准另外18个个案实行基因治疗,还有几十个正在申请中。法国与义大利也于1995年核准了第一项人体基因移植实验。

医学界对于基因治疗几乎是迫不及待。全球已有二千万人得了早发性老年痴呆症,不计其数的人随时受气喘之苦,还有几千万罹患肺癌、子宫颈癌、肠癌的患者,都与体内基因组合的不健全有关,基因移植可能是唯一治本之道。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已经发现至少有四千种疾病是因为基因出了问题。而人体二十三对染色体中存在着近三十万个基因,现在的发现可能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美国已经成立了三十亿美元的联邦计画,动员上万个科学家,打算在五年内

找出十几万对人体基因排列的位置。「基因治疗的黎明已经来到。只要我们能排出基因组,我们就知道该换那些基因。」计画的领导人之一迪黎斯表示。

对于在近半世纪以来夺去最多人性命的癌症,研究已经在动物身上证实,只要植入「胚细胞瘤」的基因,就能阻止恶性肿瘤的形成。所谓「超级疫苗」的基因疫苗即将诞生,不同于传统疫苗是把死去的病毒残体注射到人体中,这种新一代疫苗则是将与病毒基因相同的胺基酸分子,直接注入人体的白血球内。透过动物实验发现,基因疫苗不仅可以让细胞产生抗体,而且还会「教导」细胞辨认夹带病毒的细胞,主动发出攻击行动。对抗下一个世纪黑死病--AIDS ,欧洲也打算在两年后,以基因疫苗展开广泛的人体试验。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还有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功用, 就是可以藉由基因检定,预先测知未出世婴儿由于某些基因失调,而在未来可能罹患的疾病种类,并加以排除防范,以保证优生的结果。在这个人类已经可以探测遥远的星空,却还为流行性感冒所苦的年代,基因治疗似乎为我们的未来,勾勒出一个美丽新世界。

生物技术的定义

所谓「生物技术」可视为一种「运用生物体来制造产品的科学与技术」,虽然「生物技术」这项专有名词是在七十年代才开始正式出现,但生物技术应用却可追溯至远古时代。例如,神农氏尝百草是中国历史上利用植物在医药应用上的最早记载,足见生物技术观念与应用早已存在人类日常生活之中。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生物科学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1928年英国佛来明(Sir Alexander Fleming)发现盘尼西林(青霉素,Penicillin) ,生物技术的应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1953年华特森(J.D.Watson)与柯瑞克(F.Crick)发现核酸DNA 双旋体(double helix)为遗传的基本构造后,生命科学的研发立即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接着便是生物化学的起飞,分子遗传学的崛起,导致微生物学应用的领域迅速扩大。1973年基因重组的实验研发成功,及1975年融合瘤技术

(hybridoma technology)首度制成单株抗体(Monoclonalantibody),奠定了生物技术进入生物产业的基础。首先是基因重组的胰岛素(Insulin)问世,继而是干扰素(Interferon )、B 型肝炎疫苗、红血球生成素(EPO)的量产上市。1997年复制羊的成功,又掀起全球性的轰动,在生物产业中的「基因转殖动物」领域里又增一新页。

从生物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发现很困难将新崛起的生物技术与传统的农业技术及医药技术作一很清晰的区隔。如果仅以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及新颖的生物产程技术为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则失之于狭隘了。较新的定义则是「利用生物细胞或其代谢物质来制造产品,或改良动、植、微生物及其相关产品来增进人类生活素质的技术」,简单的说,我们是用「细胞的层次」来做分野线;传统的农业/医药技术是以生物的「个体」为技术应用的对象,而生物技术则以生物的「细胞」为研发的基本材料。如果我们严格的质问:数千年来人类用

酵母菌来醱酵,近五十年来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是传统的农业/医药技术抑或是生物技术?

欧洲生技联盟很技巧地避开了这尴尬的问题,对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作了另一种诠释:「Biotechnology is not an industry. It is, instead, a set of biological techniques, developed through decades of basic research, that are now being applied to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 several existing industrial sectors.」。节译为「经年累月所研发出来一系列生物性的技术应用于既有的产业之中」。质言之,只有各种不同的生物技术在各既有产业中之应用,而没有「生物产业」这一项专属产业。很明显地看出,这是对生物技术另一极端的看法,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与其在定义上作争辩,不如对生物技术之实际内涵作深入解析。*2

生物技术的特征

生物技术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实因其具有三大特征,非一般科技所能比拟:

1. 在基础学术研究方面,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工具。

2. 在经济发展方面,生物技术具有广泛深远的应用潜力,其应用范围广被医药、食品、特化、环保、海洋、能源及农业等生技产业。

3. 在增进国民福祉方面,物技术之应用除了有助于经济发展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并可解决若干切身的环保问题,对增进国民健康尤具贡献。 生物技术虽然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产业,制造出各种不同的生技产品,但由生物技术所衍生出来的生技产业,却有以下与其他高科技产业截然不同的特性:

1. 污染性与能源依赖程度极低;

2. 原料以再生性资源为主;

3. 产品品质及安全性要求高;

4. 产品附加价值高,回收期长;

5. 产品开发期长,研发经费需求高;

6. 属于高度技术密集产业,专业人才需求高;

7. 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

生物科技中的各项关键技术

生物技术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整合。所谓「新」生 物技术,约可分为三类:

1. 遗传工程技术:从基因的分子层次来开发生物体系的应用技术,或称之为基因重组技术。

2. 细胞融合技术:从细胞的层次来开发新的技术,使不同性质的细胞予以融合,*2 田蔚城,生物技術產業與生物技術,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1997年

创造新的细胞特性,藉以制造新的产品;目前以融合瘤(Hybridoma)技术为研发主流。

3. 蛋白质工程技术:直接从蛋白质的层次来改变蛋白质分子中特定位置的胺基酸,探讨蛋白质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因其功能之改变,藉以制造具有新特异性的生技产品。

在这些「新」生物技术崛起以前,还有三类「传统性」的生物技术早已被产业界应用多年。近年来,因为受到「新」生物技术研发的刺激,它们不断的进步与改进,也形成了生物技术系列中的关键技术:

1. 组织培养技术:包括植物、动物及昆虫等组织培养技术。

2. 细胞及酵素固定化技术:由酵素化学衍生出来的新技术。

3. 醱酵技术:从最古早的酒精酿造到有机酸的醱酵、抗生素的生产,近日已进展到遗传工程的生技药品制造。

当生物技术产业化时,下述两类技术便成为生物技术的主体:

1. 生化工程技术:制程开发、系统控制、产品回收及纯化、以及产程之量产化。

2. 生技系统技术:各种生物技术之整合应用、周边工程之调适、生物工程硬体与软体规格的制定,使实验室中研发的成果予以产业化。

新生物技术正不断的形成

基于产业界的需求及科学家的创新,很多新生物技术因而形成。例如近年来在新药探索的领域中,生物技术与合成化学已有逐渐融合的大趋势,称之为「biochemo-technology 」,暂译为「生化-生物技术」,其应用于新药开发的顺序为Genomics(基因体学) →Bioinformatics(生命资讯学) →Combinatorial

chemistry(综合型化学) →Rational drug design(理性药物设计)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高速筛选技术) →Protein analysis(蛋白质分析) 。此生化-生物技术必然会在近期内由新药的开发延伸到农业、环保及特用化学的领域中。

不同学门问的技术融合更是必然的趋势,例如生物技术与材料科学的融合,而开发生物可分解的塑胶产品/医疗器材/人工器官。生物技术与电子产业的结合,则可开发感测器(biosensors)及生物晶片(biochips)。生物技术与资讯技术融合,产生bioinformatics(生命资讯学) ,其应用之范围逐渐扩大。我们可以预测,将来的保健卫生体系,如我国的全民健保必定会应用大量的bioinformatics ,不但节省经费与人力,而且快速有效率。

四大生技产业领域

一、医药生技产业

医药品的开发是生物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欧美及日本等先进国家在发展生物技术时,也将研究重点放在医药品上。在过去以研究为导向的药品公司,必须

筛选数千种化学药品,才能发现少数有成功潜力的治疗用药,生物技术则提供发明良药的新方法。

所谓生技药品,指利用基因工程等新生物技术所开发的药品,此类药品均由蛋白质组成,自1980年代起,多项生技药品陆续上市,如人类胰岛素、人类生长激素、干扰素及红血球生成素等。由生物技术制造的生技药品与一般由化学合成药品不同之处在于,生技药品多源自人体。这些物质(生技药品) 原本就存在于人体之中,只是存在人体的量微乎其微。这些物质不但有抵抗传染疾病的功能,甚至还有矫正遗传疾病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地制造这些物质(例如体内某些蛋白质、酵素、抗体、荷尔蒙等等) ,将其当成药品来治疗人类疾病。

这些生技药品可分为三类:(一) 治疗用的药品、(二) 预防用的疫苗、(三) 诊断用的试剂。依据美国生物产业协会(BIO)的调查,大部分的生技医药公司(256家) 从事于治疗癌症药物的开发,其次爱滋病药物的开发(155家) ,再其次为疫苗的开发(86家) ,传染疾病(58家) 及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根据专家们的预测,治疗用的生技药品及预防用的疫苗占全美生物产业市场的70%,未来将以11%的平均年成长率,由1998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70亿美元。在诊断用的试剂产品销售方面,美国将以每年平均7%之速度成长,由1998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0亿美元。在诊断试剂的研发方向,仍以免疫诊断、遗传疾病筛选、药物滥用、验孕及排卵等试剂之开发为主。 全球生技药品的市场价值,在1996年为127亿美元;1997年成长15%,达146亿美元。虽然目前生技在全球1,500亿美元的药品市场中,仅占约8%,但已有两种生技药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分别为Neupopen 及Epogen 。整体而言,生技药品的全球发展趋势,前景仍然看好。

近年来,随着化学药品毒品副作用逐渐被人重视,一些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尚未发现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人们在期待化学药物之外能找到新的替代疗法,再加上当前回归大自然、崇尚天然药物的世界潮流兴起,使中药的发展再现曙光,为中药走向世界带来契机。

1997年全球中草药市场约值140亿美元,欧美市场以使用草药为主,德国人使用最多,其市场规模约达35亿美元。美国近年来受崇尚自然的影响,草药市场快速成长,市场规模约有16亿美元,并开放天然药物的申请,草药逐渐受到重规。

中药大部份集中在大陆、香港、台湾等华人市场,包含受中华文化薰陶的日本及韩国,以及华人移民的东南亚地区。中药包含植物、动物及矿物共约1.3万种,仍有85%的中药生物活性尚未经研究,蕴含无限未知的科学及商机。

二、农业生技产业

由于全球人口的剧增,我们可以预见下世纪全球粮食匮乏的危机。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将是解决此危机最有效的方法。虽然传统的农业技术经过数千年的改

进,尤其是百年来育种/杂交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大幅增产。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传统的农业技术有其缺陷:费时、费钱以及效率不高。生物技术与传统的农业技术密切配合,定会使将来的农业改观。

从美国生技农用产品的销售市场来看,预测每年平均将以19%的速率成长,从1998年的4亿美元增到2008年的20亿美元。在植物方面,仍以开发抗虫、抗病、抗杀草剂的作物为主,目前的基因转殖作物(transgenic crops)的市场仅有1亿美元,却具有120亿美元市场的潜力。在动物方面,美国的动物生技公司为数虽不多,但却直接影响美国32亿美元的畜产健康产品事业。

展望未来,利用基因转殖动物(Transgenic animals)制造药物是一个新的研发趋势。传统制药是用化学合成方法,继而以生物技术方法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醱酵或植物培养) 来制造药物,目前是利用基因转殖动物(牛、羊、猪) 的身体来制造药物;用牛体当成制药工厂,药物将从牛奶中回的纯化出来。美国一家生技公司(Genzyme Transgenics)现在已能将Antithrombin Ⅲ(AT-Ⅲ) 从基因转殖的羊奶中抽出,虽然仍在实验室阶段,量产上市将为期不远。

利用植物来制造新药,也为例不鲜。紫杉醇(Taxol)从紫杉及红豆杉中提炼出来便是一例。继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及利用基因转殖植物来生产高价位的化学品(药物) 、中药,而且在产品纯度及量产方面皆有长足的进步与突破。

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的检验也具有很大的市场。人们对食物中毒颇为恐惧,尤其是对食品中所含的毒素(如黄曲毒素) 、病菌污染(如大肠杆菌N153) 、猪仔口蹄疫、鸡鸭禽流感、蔬菜水果的含农药量等检验方法的快速性与正确性要求甚高,因此检验试剂的市场亦逐渐扩大。美国1998年预测的市场值为2.7亿美元,2008年将增至6亿美元。国内的市场亦将随着国人生活水准的提升及环保意识的增强而增大。

总体而言,农业生物技术可以:一、增加作物的产量,二、使作物能适应于较宽广的生长环境中,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四、改良农产品的营巷价值,

五、提升食品安全及环境卫生。最重要的,将来世界粮食的充足供应实有赖于农业生物技术了。

三、特化生技产业

生物技术在特化产业上之应用甚为可观。其美国市场成长率亦甚迅速,年成长率为18%,预测从1998年的3.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0亿美元。目前若干特化产品是利用醱酵或生物触媒(Bio-catalysis)方法来生产,如蛋白分解酵素(Protease)、生物胶(Xantham gums)、柠檬酸、维他命C 及B 12,一些胺基酸及阿斯巴甜代用糖(Aspartame)。专家们预测未来会有很多特化产品将由生技方法取代化学合成来生产。例如若干特用塑胶品、工业用酵素、精致化学品、维他命、特用食品及食品原料或添加物。

由于工业用酵素用量甚大,将视为来市场的重心,包括:

1. 清洁用酵素:如洗衣粉、厨用洗涤剂,每年全球的市场值约在200亿至300

亿美元之间,而且仍在继续成长。专家们认为利用生物技术应用于清洁用酵素的生产,不但可以增加其清洁效力,更可减低其生产成本。

2. 淀粉工业用酵素:将大量的谷类(如玉米、稻、麦) 转化为糖类(如果糖糖浆) 或酒精燃料,必有赖于淀粉酵素,此类酵素的全球市场约为2,000亿美元。

3. 其他的工业用酵素:如染料用酵素、烘培用酵素、酿造用酵素、环保用酵素、食品用酵素、皮革用酵素及造纸用酵素,林林总总,皆有其特定的用途及特定的市场,颇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之切入。

四、环境生技产业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上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闲,至少可含盖下述的四个领域:

(1) 有效地评估生态体系(ecosystems)。

(2) 将若干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 利用再生性物质制造生物可分解的物质。

(4) 开发符合环保条件的生产产程。

目前生物技术在环保上之应用,多着重于环保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中之问题的解决:

(1) 生态的复育。

(2) 针对因污染而引起人类疾病的诊断、流行病学、及扩散监测的研发。

(3) 对农业(动、植物) 病虫害及杂草之控制。

(4) 污染物质之测定、监视及复育(remediation)。

(5) 毒物筛选、监控、及解毒工作。

(6) 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

生物技术在环保上之应用,最着名的实例莫过于1989年3月24日爱克桑(Exxon)石油公司的超级油轮Valdez 号装载5,000万加仑原油在美国阿扯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漏出1,100万加仑原油,污染了1,300英哩的海岸线,附近之海鸟,海獭及鱼类无一幸免,造成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油污事件。美政府动员数百位科学家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清理油污,生物技术应用于本次的油污清理(称为”生物复育法”,Bioremediation) 则大放异彩:利用细菌”吃掉”污油,将划定的75英哩油污海岸全部清除,其清除的时间较一般的”焚烧法”、”土理法”或”化学处理法”缩短二至五倍,令人刮目相看。

生物技术不但可以”清除”油污,对都市的废弃物、工业废料、污水处理皆有清除之效。尤其是对有毒物质,千年不朽的塑胶废弃物,都有分解的功能。值得国人注意者,台湾能源缺乏,我们在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废弃物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亦可利用废弃物为基质,经过微生物的醱酵作用而产生沼气,利用沼气而发电,使其成为台湾的替代能源之一。被分解的废弃物,经过生物技术的再处理,可以成为有机肥料,不但解环保问题,而且又开创一新产业,此乃生物技术「化腐朽为神奇」之又一例证。*3 *3 田蔚城主編,生技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九州圖書公司,1997年。

生技产业前途无量

一般学者专家认为,生技产业为本世纪内继石化、电子、资讯产业后,成为下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1996年美国生物年鉴曾将美国当前电脑、半导体、软体、生技等四大新科技产业作一比较,如表一。虽然技术密集、研发导向、国际化市场同为这四大产业的共同特质,但生技产业生技产业却有以下三点独特之处:(1)目前尚处于萌芽期,市场最小,但未来市场成长潜力最大;(2)产品开发与制程均受到各国政府严格的管制;(3)产品开发期时间很长,需要进行长期的投资,成功的报酬很高,但失败的风险也很高。

根据美国政府去年新修订的「生物科技促进方案」,美国官方一年要提拨40.3亿美元的经费,支持这方面的研究。而OECD 诸国,包括政府与民间,每年花在生物科技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超过一千五百亿美元,差不多是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据美国T.A.Sheets 公司估计,到公元两千年,全球生物科技的市场至少有六百多亿美元,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预则估则高达一千亿美元。

目前全球的生技公司家数巳高达七千多家,许多国家和企业花了上百亿美元的投资,尽管至今只看到实验室的产物,却没有人愿意叫停。一些风马牛不相干的投资组合也纷纷出现,例如:日本东京瓦斯进行蕃茄品种开发、英国ICI 购买种子公司、日本NHK 成立生物技术中心...... 。这些现象只说明一件事,生物科技对未来人类生活与产业的影响是全面且不分领域的。

美国生技产业之发展情形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生技研发与生产基地,全球约有一半以上的生技公司设于美国。1996年底为止,美国共有1287家生技公司,聘用118000为专业人员,但其中大约1/3的公司员工人数少于50位。生技产业是世界上研发经费比率最

高的产业之一,1996年全美生技产业在研发支出共计79亿美元,其中前六大生技公司平均每位员工研发经费支出为10万美元。根据美国专利及商标局统计,生技专利申请数量每年均在急遽增加,1996年共计有17000件,平均每案审查时间约为26个月。

美国华尔街投资高科技热潮对于生物科技的热情程度,似乎要远超过所谓的资讯电子产业,辉瑞药厂的「壮阳」新药Viagra 以及EntreMed 公司的「治癌」新药,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Viagra 在股市掀起的旋风似乎不下于床第,辉瑞药厂的股价在Viagra 产品开发完成后,由40美元迅速爬升至113美元,其本益比高达54,比较微软的52本益比都为高,显示生技产业未来潜力十足。

虽然1996年全美生技公司的销售总额仅有108亿美元,但该年市场对于生技产业总计投资830亿美元,较1995年的520亿美元投资额增加60%,由此可见市场人士对于生技产业的未来前景抱持极大的期待。一家美国生技专业谘询公司预估,未来十年美国生技产业将以11%的年增率继续成长,至2008年产业的销售总额将可达到362亿美元。

美国生技产业成功的背景因素

美国生技产业发展在地理上明显的呈现产业群聚与产学合作的现象,在西部旧金山湾区与圣地牙哥,以及在东部波士顿与新泽西地区,生技公司总数就占全

美的六成以上。原因是这些地区大学与药厂比邻群聚,产学合作密切,同时也邻近金融重镇,因此很快的就形成产业规模。

造成美国生技产业成功的另一项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长期资助生技有关的基础研究。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1998年的预算来看,就高达130亿美元,比较NASA 的21亿元预算,还要多出几倍。为增加研究成果扩散的效果,美国联邦政府更推动一连串的立法,允许研究机构可以拥有政府委托研发成果的部份智慧财产权以及专利使用权,以鼓励研究机构将研究成果移转民间企业,或与民间合作开发新生技产品。这些法令上的松绑,促使大量政府资助的研发成果扩散于民间企业,研究人员对于成果衍生创业的兴趣也大幅提升。

美国联邦药品管理局对于生技药品上市一向有极为严苛的审查标准与高门槛,因此提升美国生技产业的技术水准能力,同时也成为外来竞争者的市场进入高难度障碍。由于临床实验与审查时间冗长,投资金额庞大,投资风险高,回收年限长,回收报酬高,使得美国生技产业优胜劣败的竞争非常激烈,最后胜利者在全球市场也必然所向披靡,因此造就美国第一的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大学的数量以及在基础研究的成果一向领先世界,尤其重视基础研究的生物科技领域,更是吸引全球一流的菁英研究人才,其中台湾更有万名以上生技相关领域博士,在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药厂的研发部门任职。事实上全球生技研究机构也都积极与美国进行技术移转与合作研究,因此造就美国成为全球生技产业知识创新的聚集中心,而各生技公司所需要的最先进知识与技术,都可快速自美国市场取得。

生技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风险资金支持,而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风险资金市场,对于生技产业发展极为有利;再加上美国药厂研发资金雄厚,对于支持大学研究与购买技术专利也一向不遗余力,因此生技公司在美国取得研发资金就显得相当容易。证券市场与技术交易活络,对于技术创业带来很大的诱因,再加上大学也鼓励教授进行创业与产学合作,导致美国生技公司创新与创业的速度极高,并进而带动整体产业技术的成长与扩散。

如以波特的钻石理论来看,美国生技产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市场规模大、要素条件齐全、周边配套完整、企业创新策略与组织运作配合良好,再加上政府研发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造就美国在生技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第一的地位。而欧洲虽然早期在生技研究也颇有基础,药厂历史也十分悠久,但近二十年来无论在市场发展、产学合作、创新策略、政府政策均落后于美国,因此两者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由生技产业之价值练分析可显现,研究发展与新产品开发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最高,这与电子资讯产业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个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生产力的高低,攸关该国生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在汽车、石化、钢铁、电脑、半导体等资本设备密集或技术密集的全球产业竞争中,美国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在大量依赖研发与知识创新的全球生技产业竞争中,则似乎美国压倒一切,又再度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对于后进地区的新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而

言,下一世纪生技产业的来临是幸或不幸,未来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是拉大或缩小。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迎头赶上先进大国,将是所有后进地区国家所一致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结归纳美国生技产业成功的原因为:

(1) 基础研究水准领先全球;

(2) 庞大医疗市场需求的带动;

(3) 大学与研究机构在生物技术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4) 政府大规模资助生物科技研究;

(5) 汇聚全球生技菁英研究人才;

(6) 风险投资产业规模庞大资金充裕;

(7) 智慧财产与专利权保护法令健全;

(8) 技术移转与交易市场健全;

(9) 大学教授、科学家、研究人员创业风气兴盛;

(10) 制订鼓励技术移转与技术创业的政府科技政策;

(11) 产学研合作密切;

(12) 实力雄厚的大型药厂,能长期大量投入研发;

(13) 科研成果商品化之投资回报丰厚;

(14) 由基础研究至产品化,已形成配套完整具经济规模的产业基础;

(15) 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善且有利于知识创新与知识流通的国家创新体系。

台湾发展生技产业的政策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探讨生命科学的基本工具,范围包括医药产业、农业、食品产业、特化产业等,由于世界先进国家无不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科技,我国因此也明订生物科技为国家八大重点科技之一,因此未来生技产业在台湾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在1980年以前,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相当零散,并无整体规划;而在生物产业方面主要是以传统发酵生产味精以及酵素生产。直到1982年8月政府修订「科技发展方案」以后,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科技,才开始有系统的整体规划与系列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出台。以下简述台湾生技产业发展历程:

生物技术产业深具发展潜力,为我国重点推动发展之产业项目,但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属高风险、高技术密集、投入研发金额大、附加价值高之产业,为建立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之完整体系,加速推动关键性生物技术研发,发展台湾成为亚太地区生物技术产业之研发、制造与营运中心,于是行政院在1995年颁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做为发展生物科技产业的政策性指导纲领。该方案中有关发展策略与实施要点内容如下:*4

一、发展策略

(一) 健全相关法规及验证体系,并推动实施各项优良规范标准。

(二) 加强辅导奖励、推动投资并积极引进技术。

(三) 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之移转、扩散及应用。

(四) 扩大专业人才培育与延聘。

(五) 建立智慧财产权之保护措施。

(六) 推动国际相互认证与建立生物技术产业资讯。

二、实施要点

(一) 由跨部会之生物技术产指导小组,统筹掌理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之规

划、推动与评估事宜。

(二) 增修订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相关法令规范,建立生物技术产品之委托制造

制度及保护生物技术智慧财产权。

(三) 选定生物技术重点发展产业,以循序渐进方式,积极推动,给予集资、

贷款等优惠奖励。

(四) 整合产、官、学、研之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画,畅通研究、发

展、生产三者间之管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之推动。

(五) 增加生物技术研发经费,以加强关键性生物技术及生化工程等之基础与*4 加強生技技術產業推動方案,行政院2539次院會修正,1997年8月。

应用研究,并将研发成果有效移转民间,落实产业界。

(六) 加强人才培育及延聘海外专业人才,同时引进国外生物技术及产品,设

置育成中心与生物技术专业区,以利生物技术产之发展。

(七) 加强生物技术产业资讯服务,推动国际优良产品制造标准与相互认证,

提升国际竞争力。

(八)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行销。

在加强生技产业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该方案也明确指出以下四大重点研究方向:(1)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画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方面为重点;(2)推动基因医药卫生国家型计画,以基因体之基础研究、基因诊断与预防保健、基因治疗研究、利用基因开发药物、环境毒理遗传基因研究方向为重点;(3)推动医药生物技术国家型计画以蛋白质药物、中药、诊断检验试剂等方向为重点;(4)推动环保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研究计画。

行政院为推动上述方案,特要求开发基金拨付200亿元支持生技产业的投资与发展,并在新竹、台南科学园区以及其他工业区设置「生物科技产业专业区」。我国1997年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约为150亿台币,预估公元2005年可达到800亿元,约占全球产值的3%。

在第23次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中,田长霖与张俊彦院士都指出,生物科技与多媒体网路通讯是21世纪的关键产业,台湾厂商再不赶上最后末班车,下一世纪就没有机会了。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表示,生物科技是下一世纪的主流明星产业,统一集团在本世纪错过了投资电子资讯产业,无论如何都不能在下一世纪错过生物科技。

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现况

我国生技产业起步较晚,虽经政府多年来积极推动,但以国内产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研发能力较薄弱,仍有待产官学研携手合作,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目前生技中心正积极推动产业界合作,技术开发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依归,并更积极和民间互动配合,将研发的产品商业化,进而带动民间业者的技术能力。

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民间新兴的生物科技产业应运而生,包括生产原料药的台湾神隆公司、开发花卉种苗的台湾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新竹科学园区内也陆续增加十余家生物技术厂商,总计投资额将超过50亿元。

推动我国生技研究发展的财团法人生技发展中心认为:「创投公司对于生物科技的热衷,将是未来发展生技产业的一大驱动力量。」台湾目前已有接近100家的创投公司,虽然大都以投资资讯电子产业为主,其中也有少部份创投公司开始将业务重点摆放在投资生技产业,这显示生技产业在台湾以开始逐渐的萌芽成长。

统一公司已与台糖公司、行政院开发基金、交通银行、美国神农公司,共同投资2亿美金的原料药投资案,并进驻台南科学园区,成为台湾地区近十年来最大的一项生技制药的投资案。东帝士集团则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专属研究室,从事第二代干扰素产品研究开发,以治疗C 型肝炎,并计画在台湾设厂生产,行销东南亚与大中国地区。另一家力霸集团也正筹组2亿资本的公司,计画开发中药、健康食品、以及检验试剂等产品,目前正在寻找适当的合作伙伴。国营事业中的中油、台糖、台盐也声称进军生技产业,预计投入高达130亿元的资金。

工研院在1998年底完成一份有关台湾生医产业发展潜力的调查,该报告预估在2005年台湾制药产业的产值将可达到1100亿元,厂家约有400家,较目前490家减少四分之一,但产值却成长近三倍,从业人原则维持两万人,但新生的生物技术产业却会逐渐起步,产值由147亿元增加至800亿元,常家也由70家成长至140家,从业人员更会大幅成长,至于研发费用也会由目前营业额 的3%增加至7%。

面对上述1900亿元的产业商机,台湾各财团已经着手市场卡位,并纷纷寻求与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并延揽专业人才。面对未来生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工研院除采取传统的技术移转方式外,也积极考虑由研发团队将成果衍生成立生技公司。目前化工所已开发完成台湾第一个「发烧晶片」(Fever Chip),可能成为该所进军生技产业的带头衍生公司。化工所李锺熙所长指出,未来该所在生物晶片领域的研发投资会大幅增加,而位于台南县六甲的分院将会设置「生医工程中心」,并成为生技计画的主要执行基地。

我国生技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将朝农业、医药技术的方向迈进,在医药方面包括:原料药、检验试剂、新药等;在农业技术方面包括:畜用疫苗、花卉、 生物性农药。目前在制药、原料药、花卉、畜要疫苗、生物农药等产业领域已有诸多进行中的投资成果,归纳如下:*5

(一)制药产业

1. 拥有317位公司会员台湾区制药工业同业公会及中华民国制药发展协会,拟整合有意参与之厂商,共同成立一家制药产业联盟公司,以虚拟*5 田蔚城,生物技術產業投資機會,管科學會科技南下系列講座,1997年11月。

公司形式,结合国内医药产业及人才资源,引进新科技,研发新产品,以国际市场为竞争目标。目前己完成营运计画书之撰写,刻正筹募资金中。

2. 新药开发:目前已有数家海外公司拟来台从事新药/新技术开发。新技术如组合式化学、快速筛选系统;新药如研发抗过敏症、抗气喘病、抗癌症。

3. 核医药物:核能研究所己研制成若干核医药物,如Tc-99m ,Tl-201,I-123等标帜药物,并已获准提供医院使用与技术服务。未来将视市场需求与济规模,进一步商业化。

4. 检验试剂及仪器:目前国内已有数家小型试剂公司,有意扩厂增产或与国外厂商合作,建立策略联盟。

5. 科学化中药:刻正规划(1)以中国大陆之原料供应,(2)以台湾为研发(安全性试验、品管)与生产中心,及(3)以东南亚、日本、美国为市场之三者一贯作业之科学化中药厂。

6. 生物技术发展基金:一亿美元之基金已开始运作。

(二)原料药

1. 台湾神农原料药公司,第一期将开发生产50项专利即将过期之原料药。各投资单位已确认,近期内该公司将在台正式成立。

2. 祐益生技公司,已准备扩厂生产抗生素(7-ACA 及Ceph c)原料药。

(三)花卉产业

1. 一家大型国际花卉公司正在筹设中,其营运计画书已完成,投资募款工作正在进行,并计画于1998年正式营运。

2. 台湾糖业金司之蝴蝶兰开发,已具商业规模,该公司决定进入花卉产业。

3. 我国之花卉产业发展,将以热带花卉为产销主力,并集中力量开拓国际「中价位」之花卉品种。

(四)畜用疫苗产业

目前台湾有八家畜用疫苗生产公司,规模皆偏小,市场竞争力及国内市场占有率偏低,因此各厂商皆有整合之意愿。疫苗进口之代理商,有鉴于市场日渐扩大,亦有参加投资生产之意愿。欧美疫苗公司(尤以荷兰、法国为主)预估亚太市场之迅速成长,有意寻求亚太地区之生产合作对象。本小组正积极联系各方面之合作事宜。日本畜用疫苗公司,基于该国生产成本过高,有意来台委托代工,我方亦不排除与其合作投资之可行性。

(五)生物农药产业

目前国内已有数项生物性农药进入试量产阶段,亦有若干项已进行田进试验。数家民营公司正在筹建量产工厂,同时申请生产许可证。为开拓亚太及大陆市场,我方已透过新加坡之合作,在大陆地区进行各种作物之田间试验,成果令人满意。建厂生产之可行性,正在评估中。

和信投资英国药厂的个案*6

看好制药业在21世纪的前景,和信集团在1991年买下葛兰素药厂在英国北部生产青霉素(盘尼西林)的SYNPAC 药厂。进军生化制药夜市和信集团在十年前即已确定的新事业开发目标,而购并国际知名药厂则是进入此一市场所采取的手段。虽然购并所费不佌,而国际大厂出售的事业多半是届临成熟期的技术产品,经营所获利润极为有限。但对于和信而言,买下知名药厂,就是奠定市场进入的基石,而藉助国际大厂的品牌、通路、技术基础,而可使和信大幅缩短学习成本与经营风险,同时也与国际大厂建立良好关系,以为日后继续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一时间投资案是否获利,将不是关键因素。

SYNPAC 是生产中间产品的原料药,因此藉由此一事业和信与上游生技研发以及下游制药厂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而这种垂直整合的客户关系建立,对于和信未来在此一产业的发展将极有助益。据悉和信将继续投入100亿元的资金往SYNPAC 的上下游发展,所采用的策略包括:合作研发、策略联盟购并、投资建厂等。不过和信在台湾发展仍将以设置下游的制药厂为目标,藉由在国外所建立的技术团队与策略联盟关系,以台湾为生产基地,来进军东亚庞大的市场。 和信负责生技事业的辜成允总经理认为,生技产品开发失败风险很大,成王败寇的特征十分明显,台湾在国际竞争上最大的弱点是人才、技术、市场、资金规模的不足,因此如何在政府政策充分支持下,国内业者进行充分合作,再与国外大厂策略联盟,则生技产业在台湾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机会。

生技创投公司之技术引进模式

我国虽然已有一些集团企业与创投业者对于投资生技产业显示高度兴趣,但由于国内生技创业投资之案源严重不足,国人对于生技产业了解不多,专业评估能力薄弱,而且研究机构、企业界、创投业者间各行其事,尚未形成合作联盟的共识,因此有限资源分散,至今生技产业仍未有所起色。

为突破我国生技产业发展的困境,生技中心提出由民间企业与政府策略联盟,共同筹组生技创投公司,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来推动我国生技产业发展的投资策略,如图一。*7该模式建议,由政府与民间有志发展生物科技业者共同集资百亿以上,成立大型生技创投公司。由于行政院开发基金已编列200亿元用来支持发展生技产业,因此可邀请该基金提供40%资金共同参与投资。

考量国人对于海外生技产业投资评估的经验与专业能力不足,为求降低投资风险,因此该基金将以委托美国创投公司方式,投资海外具有发展潜力的生技公司。而我国有志发展生物科技的民间业者,将可藉机派员参与国外的创投评估,以学习投资与经营经验。在诸多投资案中,可再选择产品技术具有潜力且与东亚*6

*7 和信藥闖一片天,經濟日報第三版,1998年7月20日。 生技產業的現況與趨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研討會講義,1998年3月19日。

市场需求相关的生技公司,以增资或价购方式取得控股地位,以便做为以后技术引进的对象。

在海外取得上述有潜力生技公司之技术、台湾地区制造权、亚洲或欧洲地区销售权以后,另于国内筹组生技公司来生产该项产品。而以海外移转技术作价(25%股权)、政府基金投资(30%股权)、民间企业投资(35%股权)、国内生技创投公司投资(10%股权)之资金组合方式,成立国内的生技公司。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先结合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以及国内有志进军生技产业业者之资金,并由政府承担部份投资的风险,再委托国外专业生技投资机构代为选择评估,如此将可克服国内生技研发资源不足的缺点,有效降低投资生技产业的风险。而技术移转后在国内所衍生设立之生技公司,不但可以扩大台湾生技产业的基地规模,同时以台湾与亚洲等地区为主要利基市场,也有助于与美国生技产业的进一步策略联盟。

台湾发展生技产业的策略

台湾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是否具有优势与利基,在产官学间一直是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生技产业需要大量研发资源投入与长时间的研究,才可能有成果产生的机会,而最后也只有极少数产品开发案能够成功回收研发投资。因此对于一向善长轻薄短小、快速反应、生产导向的台湾产业经营模式,似乎并不适合进军这种需要长期研发、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事业。

科技主管机关则认为,台湾发展生技产业不尽然需要自基础研究做起,尤其对于尖端生技产品,台湾只要能承接先进国家的技术就已经不错了。同时台湾生技产业也不能盲目追求国际主流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思考本土资源特色与竞争利基,选择适当产品项目进行发展。台湾资源与市场规模相对有限,因此生技研发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由实际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来判断研发绩效。

但生技研发机构则持不同态度,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生技研发需要长时间投入方能见到成果,打基础的工作尤其重要。目前在研究机构进行的一些尖端研究,虽然不能带来所谓的经济效益,但对于人才培育以及基础研究能力的建立至关重要,而人才与专业能力将是台湾生技产业未来与国际合作的优势资源条件。因此他们认为,台湾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必须要有远见,不能急于一时的求成,政府必须要更加积极的投入资源,为下一世纪台湾产业发展与国际竞争力,先做出一些投资。

看来短期与长期的策略观点均有一定程度的道理,但台湾生技产业是否能有未来,目前似乎还是未定之数。目前投入在生技研发的产业界,则对于发展的争议较少。因为他们均普遍采取与国际大厂合作的方式,来开发台湾市场。例如在新竹科学园区设厂的华生公司,就是计画将美国母公司人造血的研发成果移转到台湾生产,并以台湾与东南亚市场为产品目标。台湾永信制药则与美商键亚合资,计画引进技术生产抗癌药物。而外国大厂愿与台湾合作,主要也是为扩大市

场范围,并以台湾做为进军东南亚与大陆市场的跳板。

许多对于台湾生技产业未来持较乐观态度的业者认为,生技产业是一种脑力密集的知识产业,目前有超过一万名的华人研究人员正服务于美国生技产业界,未来只要台湾能够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发展机会,他们也与华人半导体工程师一样,极乐意返台创业、服务乡梓。再加上东亚地区有庞大的市场商机,欧美生技大厂将需要寻求地区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这一市场,而台湾相较其他地区,无论在人才、制度、投资环境都具备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尤其台湾目前在农畜水产、花卉、中药、B 型肝炎疫苗等生物科技产品发展上已具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又可拥有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腹地以及中药产业的蓄势待发,因此深具发展上的利基。

高科技产业发展除了依赖人才、技术、市场之外,资金对于后进地区而言尤其是重要的因素。如果要使资金流向生技产业,就必须克服回收期过长与高失败风险的问题。对于台湾生技产业而言,未来如果能寻求与国际生技大厂的合作机会,移转相对成熟的技术,从事区域性需求的新产品开发,则将有助于降低风险。另外对于生技产品上市、上柜等资金筹集与流通的管道也要能够加以开放,使得技术研发与专利的市场价值能够明确显现,如此将可缩短投资的回收时间,必然有助于吸引资金投入此一产业的技术研发。

显然的,台湾无论在生技市场与人才规模都无法与先进地区竞争。因此台湾生技产业发展必须以策略联盟与产业分工的角度思考,才可能在全球竞争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一位美国生技专家建议,台湾业者可以延揽资深美籍华人生技专家主持公司之营运,并将生技产品研发与先期临床实验委托美国生技研发公司代工,而后再与美国大型药厂策略联盟,合作进行较大规模的后期临床实验与市场销售。如此将可快速学习吸收美国生技产业之专业知识,移转其营运经验,以有效率建立台湾本土生技产业的实力。

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对于台湾生技产业发展,曾提出八点策略建议,如下:*8

1. 政府应成立跨部会之生物技术产业导小组,统筹掌管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之规划、推动与评估事宜,整合产、官、学之研究发展体系,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间之管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之推动。

2. 考虑现有产业略基础、国内企业投入意愿、国外专家可以协助推动、无智慧财产权之顾虑、具有国内外市场机会等五点条件因素,规划短中长期产业发展计画,以循序渐进方式来推动。

3. 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之技术管理,增修订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改善研究发展环境。

4. 提供金融优惠措施,鼓励民阊企业投资生物技术产业,加速发高附加价值产品。

5. 扩大生物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以加强关键性生物技术,如遗传工程、细胞工*8 田蔚城,生物技術產業投資機會,管科學會科技南下系列講座,1997年11月。

程、酵素及蛋白质工程及生化工程等之基础及应用研究,并将研发成果有效转民间,落实产业界。

6. 加速培育生物技术产业科技人才,结合海外之高级专业人力资源,引进国外生物技术产品,建立创育中心、生物技术专业区,提供量产设施,以提升生物技术产业之发展。

7. 保护生物技术智慧财产权,鼓励产业及研究机构从事技术开发,建立生物技术产品之委托制造制度,并透过国际策略联盟交换取得技术,以拓展国际市场。

8. 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科技资讯之服务,推动国际优良产品制造标竿,相互认证,提升竞争力,拓展市场管道。

台湾发展生技产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我国在1982年即已将生物科技列为八大重点产业,但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似乎仍然未能产生比较显着的成果。因此不但财团法人生技中心遭致民意机关严厉批评与科专预算几遭大幅删减,同时许多学者专家也对于「台湾是否适合发展生技产业」产生许多质疑。

1993年我国在生物与医药部份科专研究计画的经费仅有9亿台币,比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当年103亿美元的预算,只能说是九年一毛。以美国药厂估计开发一项新药平均需要5亿美金预算来看,就已经超过我国举国投入在生技相关领域的研发总经费。美国制药产业研发经费占营业额比重,也已由1980年的11%增加至1997年的21%,更远远超过台湾一般产业的1.5%水准。

新药开发成功率极低,大约10000个化合物中才可能研发成功一个新药。新药开发时程则更长,一般而言,实验室研究期约为2-3年,临床前实验期要3-5年,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也需3-5年,新药审查期2-3年,再加上最后阶段的监视期,总计经常要超过十年以上(如图二)。

由于生技产业研发时期长、投资规模大、失败风险高,因此产业群聚、分工合作的规模与范畴就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台湾弹丸之地是否有能力形成如此产业规模令人存疑,因此台湾生技产业能有多少国际竞争力,也实在令人担忧。

台湾一向以为先进国家大厂代工生产见长,生物科技产业是否仍有代工生产的机会,或生物科技产业是否存在代工生产的需求,将与台湾未来在这一产业全球竞争地位有密切的关系。以生物科技产业中的制药业为例,研发生产力与品牌通路是价值练的主要部份,因此生产制造反而成为次要性的功能,这明显对于以制造能力见长的台湾是比较不利的。

生物科技产业研发时间长,研发风险大,因此除非属于极大规模厂商,一般都以技术交易方式来获取所需的技术。美国有数千家规模不到20人的生技研发公司,每年开发出大量有关生技制药的创新技术与专利,由于技术交易市场发展

蓬勃,因此能为这些小型生技研发公司提供市场生存的空间;图三说明美国「未上市准药物」在商品化以前,仍可具有可观的市场交易价值。但我国生技产业界并不存在这类技术交易市场,同时我国业者对于技术交易法律与技术评价的经验也有所欠缺,这对于台湾生技产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生技产业发展需要依赖大量研究人才,而台湾在医科博硕士人才培育上,从1989年的293人成长至1997年的915人;医科领域大专院校研究人员数量也由1987年的925人成长至1997年的近3000人;而生技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数量则从1987年的1093人成长至1997年的约4000人。整体而言,过去十年我国生技医学领域研究成果的质与量均有大福的提升,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表现甚至优于理工领域,显示基础研究已具一定程度的实力。但由于我国生技产业尚未成形,因此研究人力几乎全数储存于大学与研究机构,再加上研发成果欠缺商品化与创业动机,产学合作与人力流动十分稀少。这与美国生技学术界创业风气鼎盛,产学密切合作的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综合言之,台湾发展生技产业似乎还面临以下的困难与挑战:

1. 无论政府或产业界在生技领域之研发资金投入均呈严重不足,政府之生技产业政策缺乏焦点,生技资源实际投入规模与其政策口号也不一致;

2. 民间生技产业未具规模实力,不但欠缺国际性品牌与通路,同时也未具备能够开发出具国际竞争力生技产品之核心能力,因此在国际策略联盟谈判上缺乏优势利基;

3. 生技研发人力不足,知识创新流通体系不健全,生技知识存量也相当不足;同时产业界之研究创新精神不足,业者承担长期投资风险的意愿低落,再加上轻薄短小之中小企业经营型态,不利于生技产业的发展;

4. 台湾产业国际竞争力一向以制造能力见长,而过去长期累积的台湾经验与资源能力,似乎无助于提升我国生技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5. 台湾生技市场规模太小,并不足以支撑生技产业的发展,虽然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但台湾生技产业研发能力者比较大陆同行,也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6. 虽然台湾拥有相当资金规模,但3C 与半导体高科技产业已占有大部份资源,在资源排挤效应下,未来台湾生技产业生存的空间其实并不大;

7. 专利与智慧财产权保护观念不足,业者缺乏长期投资研发的意愿,再加上与先进国家存在极大的技术差距,台湾生技产业似乎缺乏根本立足之点;

8. 产学合作风气不盛,研究人员创业意愿不高,学术研究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脱节,技术移转机制不彰,研发成果困难商品化,再加上风险投资专业能力与市场规模不足,技术交易市场也十分欠缺,因此生技研发成果衍生创业成功的机率很低;

台湾生物科技之国家创新体系还未形成,尤其各种有助于生技知识流通创新的组织、网路、市场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而产业与社会技术系统也不利于生技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台湾未来是否应该将有限资源投入在发展生技产业,确实

值得国人三思。

讨论题纲

1. 我国生技产业发展至今仍未见具体成果,请评论我国政府有关生技产业的发展政策。

2. 请问我国发展生物科技衍生公司,可能面临哪些的问题与困难?衍生公司之技术移转方式,是否是一种适合引领我国生技产业发展的模式?

3. 请问生技产业与资讯、半导体产业在本质上有何差异?台湾是否适合同时发展这三种产业?何者在台湾最具有发展潜力?

4. 请问在国际产业分工之中,我国生技产业可扮演何种角色?我国生技产业具备何项竞争利基?在众多生技产业机会中,有哪些项目是我国比较适合发展的?

5. 请评论我国生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我国生技产业提供一套发展策略。 6. 面对先进国家庞大的智慧财产权保护的压力,请问我国生技产业应采取何种国际策略联盟与技术引进的手段?

7. 请评论生技中心所倡议之生技创投公司筹设构想之可行性与可能的风险。 8. 由后进地区国家创新体系中有关技术扩散之观念模式来看,台湾未来发展生技产业应该努力的方向为何?

9. 请分析海峡两岸未来在生技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情境。

10. 请问后进地区国家应如何拉近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请以生技产业为例,说明后进地区应如何建立其产业之国际竞争力?

图一 我国生技创投公司筹设构想

新藥研究開發與上市流程

摘錄自行政院衛生署編製「藥品臨床試驗申請須知」

图二 新药研究开发与上市流程

图三 未上市准药物之市场价值


相关文章

  • 15年新教材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功能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普通.行政性.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1.解救危难 2.缓解困难 3.激发潜能 4.促进发展 社会层面:1 ...

  • [课题研究报告]
  • [课题研究报告] 优化活动,提高效率,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课堂探究活动优化设计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 [摘 要]课堂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本质要素和主要体现形式,也是课程实施的重难点.本课题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为载体,立足于教学时间紧.大班额的现状,围绕&quo ...

  • 初中教师职称论文
  • 初中教师职称论文 在职初中英语教师与职前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对比研究 词块教学在扩大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中的作用及教学启示 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探究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研究 韩国初中汉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初中阶段大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情境创设行为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教 ...

  •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的目的、意义。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骨干教师的最密集人群,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首先应是班主任的专业化。“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班级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极大,而班级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 ...

  •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扬州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反映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机制,有理论,有实践,力求文字精炼.通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字数5000字以上. 打印格式与完成时间 一律采用A4纸打印. 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标题下用四号楷体字注明单位和学员 ...

  •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枝江三中高中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 ...

  •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第一章 1.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有:A .解决社会问题B.推动社会发展C.促进社会和谐 1. 作为西方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督教文明宣扬"博爱",成为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2.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推动社会福利向制度化发展的法令是:<伊丽莎白济贫 ...

  • 流动儿童习惯养成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 流动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西仓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我市城市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市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流动儿童少年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常州市流动儿童少年近8万名.2004年9月,钟楼区积极响应市政府"蓝天 ...

  •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一.论文写作要求: 1.独立完成,杜绝抄袭.剽窃.代笔等虚假行为. 2.字数:6000字以上(专科5000字).统一格式.封面,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 3.选题范围:教育教学有关的论文. 4.要求: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证充分,结构完整.包括开题报告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