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倡导"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及途径探析

2014年2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第1期JoumalofJian弘iscience&Techno蛔NorIIlalFeb。2014

universityNo.1

论“三个倡导”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及途径探析

叶巢1.彭向阳2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2.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

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围

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三个倡导”应该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力武器。以“三个

倡导”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进一步加强政策策略建设和制度建设;进

一步深化改革发展,保证社会阶层利益和谐;继续扩大开放,端正扬弃态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

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加强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社会思潮;引领;途径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14)0l一0051—06

A的lysisoftheE骶ctiVeGuid锄ceandMechaIli锄ofthe

“ThreeAdvocates”totheEthos

YeShen&PengXian盯锄g

(FujianNo瑚以University,Fuzhou350117,P.R.China;

JimeiUniversity,Xi砌en361021,P.R.China)

Abt瑚n:CPCCentralCo删【IIitteeResolutionconcemingSomeMajorl踮ue8ilIComprehensivelyDeepening

R如棚undedinestllatweshallfoster粕dpmcticesocialistcor{evalu∞,cons曲dgtetllegllidingmleofMarxi8minour

ideol晒calDegime粕ds畹Ilglllentllecommon叩iritIlal弘mndwhichuIIitestllewholePany跚dalle峋cg∞ups

扯mssoWn撕oninollrendeavo璐.W油aviewtofoster粕dencouragetIIepmctice0fsocialistvalue8,山ereportof出e

18tlICPCCongre够putsforwardtlle“ThreeAdvocates”,which8houldbetlIegIlidelineinleadingoursocialtlloughts.

ToenabletllegIlidelinetoworke虢ctively,weshaueqIlipourselve8witlltllekn佣舳dgeofsocialistideolo西calsystem

intIleenhaIlcementofpolicy—makingstrategiesandsystemconstruction.Weshoulddeepenrefbm明dpmmote

deVel叩menttobal粕cetIleinterestsofd珊brentsocialsect0瑙,openwidertotlleoutsidewoddt0promotesociali8tcore

valueswhileProperlyabsorbanddiscardextemalmoughtnend8粕dtakee伍∞tiveme聃u坤stocon80lidateand

enhancetllemechanismwhichenablestlle“-IhreeAdVoc砒es”toleadsocialideological缸℃nd.

Keywords:coresocialvalue;socialideologicaltrend;guide;InechaIIi8m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十一部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中,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收稿日期:2013—12一lO

作者简介:叶桑(1969一),男,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彭向阳(1969一),男,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5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如此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件中,再一次将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首先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始的。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为此。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十分重大。

二、坚持用“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

(一)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其影响

关于社会思潮的定义历来就有多种,但一般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以某种理论学说为主导或依据,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晴雨表”,也是判断一定时期意识形态状况的“风向标”【”。它始终与相对稳定而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主体相关联,具有相对稳定而独特的价值诉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思潮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社会思潮总是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因此具有明显的时域性:二是社会思潮总是以一定的利益要求为基础,所以具有现实性;三是社会思潮具有广泛影响,它一般以群体为主体和载体,能够代表一定群体的意志和诉求,因此具有群体性;四是由于社会思潮大多指向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因而带有一定的政治性。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于是社会思潮有了积极和消极之分,先进和落后之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特别是出现了诸多消极的社会思潮,如:愚昧迷信、伪科学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殖民主义思潮,民主分裂思潮,拜金主义思潮和利己主义思潮等等。这些社会思潮涉及中国社会的走向,具有理论形态,在群众中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新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所带来的必然客观现象。一方面.当今世界各个领域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扩大,良莠不齐的各种外来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就共时态迸发式地融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社会思想相互渗透、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在此背景下,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运而生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必须承认,社会思潮多样化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客观事实。

正是充分认识到了社会思潮可能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差异和消极影响,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逻辑起点。众所周知,世界上不管哪令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一种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一种共同的精神来团结群众,凝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非常明确地反映着时代的基本特征,可以有效引导整个社万方数据

2013年叶桑,彭向阳:论“三个倡导”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及途径探析53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论断都非常明确指出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同时指明了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进行“引领”的主体,路径和目的。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用“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

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决定了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的必然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灵魂地位。所以,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他们的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真实的目的是推行他们的政治制度,其对外输出的意图非常明显,而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调核心价值观建设,强调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决不是对外进行政治输出。在这一点上,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根本区别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就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有力武器。

2.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2】。这一切,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必将呈现出多元化并存的状态,社会思想也会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激荡。总的来看,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作用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紊乱、困惑、茫然乃至无所适从的状况。这种“多元并存,新老交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价值失范、道德滑坡、意志丧失、信念动摇、信仰危机等问题。这些状况势必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削弱和涣散人们的斗志,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为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巩固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此,早在1999年9月,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中就强调:“不能对各种社会思潮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否则就会犯历史性错误”。

只有有效地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正确韵引领,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统一。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源于这个社会的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所以,在当代中国,整合提升民族凝聚力少不了始终牢牢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这样才能增强国家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促进国家认同。产生强大凝聚作用的国家观念、国家情感和国民意识。在国家认同的前提下,进而促进文化认同。而稳固的文化认同可以消解一系列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危机。

3,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在社会主义万方数据

54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刚目IJ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还特别强调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网

三、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的几个有效途径

(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进一步加强政策策略建设和制度建设

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的构建,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策略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制定完善的“引领”社会思潮的相关理论。因为只有正确的、先进的理论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其他各色各样社会思潮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面对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首先应该看到它们存在的必然性,尊重其多样化的现实存在,更应该鼓励不同思想相互碰撞、不同观点相互切磋,不同意见充分发表,通过不断的争论以明辨是非,推进认同的扩大。而所有这一切过程,都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可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这样就违背了我们良好的初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的指导方针。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研究来看,需要深入研究其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要求,除了要不断深人研究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更必须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要素。只有这样的反复提升,才有可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其作为主导价值观的说服力和竞争力,提高其对人民大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4】。“三个倡导”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也才能显示出更强大的真理性和逻辑的力量。

同时,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必须能够切实可行地指导、规范人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对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产生实际的支配和影响。为此,我们在理论支撑的前提下,还必须着手抓好制度建设,就是说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保证。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没有制度的支撑,任何作为观念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都只能成为空话。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在社会阶屡利重和谐的基础上用“三个倡导”引瓴社会思潮

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复杂性现状,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用发展的成就和发展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坚持以“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就要从建立和培育公正、合理、积极的价值关系或价值事实人手j必须重点解决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把引领社会思潮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引领社会思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引导问题,仅仅靠美好的愿望和社会愿景来吸引,团结社会的各个阶层是非常不稳定的,不牢靠的,也将是缺乏吸引力的。归根到底,还得依靠社会主义的直接实践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才会具有说服力的。所以,我们只能力图通过不断解决与整合和社会思潮相关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来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当前,我们有目共睹的一个事实是,由于贫富分化差距的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利益关系的不和谐已经造成社会各阶层心理产生了不平衡,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出现了导致社会矛盾激发、恶化的现象。只有调整好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差距,促进利益的和谐,让每个社会成员真正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分享到公正、合理、正义的发展成果,他们才有可能发自内万方数据

2013年叶粲,彭向阳:论“三个倡导”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及途径探析55心地支持、拥护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继续扩大开放,端正扬弃态度,推进社会主义棱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在和而不同中用“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和个人价值目标追求的积极性。同时,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信仰拥有更为广阔的独立空间和余地。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差异和社会思潮的多样性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我们必须首先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开放的心态对各种社会思潮加以审视,用“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

在社会思潮领域中,一种社会思潮能否成为主流,能否不断巩固其主流地位,能否有效引领潮来潮去、沉渣泛起的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关键在于创造和宣扬这种价值体系的精英和人民大众交流能力的强弱。因此,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更强大的渗透力,更清晰地回答而不是回避人民热切关心的现实问题。就能够有效地把人民群众团结在“主旋律”周围。通过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化工作,继续深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这样我们就能够将抽象的核心价值理论普及化、大众化,达到在普及中引领社会思潮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坚持认真研究社会思潮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全方位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和渠道。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要求“三个倡导”必须能够做到引领整合与尊重包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使之互相尊重,相互包容,营造既有共同价值,又让个性充分张扬的社会和谐氛围,这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翻。

在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关系问题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是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三个倡导”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中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也是必须坚持在批判中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要尊重各种社会思潮应有的社会地位.容忍其对社会无害的局限和缺陷,包涵其非原则性的缺点和失误,充分尊重人的多元精神需求,通过引领整合使社会多样化思潮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使社会思想文化日趋丰富多彩。作为社会多元发展的产物,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反映了我国当前不均衡发展的客观情况,适应了社会不同人群的多样的生活需求。社会不同观点的争鸣切磋,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激发创造活力,避免思想陈旧和观念僵化,能够保持社会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多样化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补充丰富,决不能损害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地位。

(四)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加强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路径

第一.牢牢把握思想阵地。实现“三个倡导”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必须大力加强阵地建设。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人手。任何一个思想阵地。都是各种意识形态争着去占领的,先进的思想文化、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不去占领,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消极的社会思潮就必然会去占领。“阵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个阵地包含着诸多的内容,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宣传,有各种媒体宣传的舆论阵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培养阵地等等。’

第二,坚持疏导、化解、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一句话,就是多管齐下。通过坚持正确导向,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在这方面,大众传媒是一个重要载体。马克思主义要深入人心,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必须全方位地,有效地运用这个重要载体。除了通过大众传媒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也必须依法加强对它的监督和管理。教育更多的则强调的是外部的灌输,教育的最高程度应该是内化。就是受教育者能够将所接受到的内万方数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

容化为己有。而自我教育则是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主体性的展现,可以说,这是更为根本的教育方法。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然要求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过程中,同时必须把分析社会思潮的方法教给群众,让群众能够具备分析甄别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啕。

第三,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实际上就是把引领社会思潮这样的重要工程融入到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并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就是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相关课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所有接受到教育的学生经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融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就是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中心主导地位,并始终坚持用它来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转化为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

用“三个倡导”引领社会思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梅荣政,王炳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53—54.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叨.求是,2006,(20):3—12.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一ll一16(001).

[4】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6一12—16(001).

【5】张博颖.在普及中引领思潮叨.理论前沿,2007,(18):12一14.

[6】李勇.关于当前社会思潮问题的思考阴.延边党校学报,2007,(3):47-49.(责任编辑:尹俐)

万方数据

论“三个倡导”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及途径探析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叶燊, 彭向阳, Ye Shen, Peng Xiangyang叶燊,Ye Shen(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 彭向阳,Peng Xiangyang(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2014(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kjsfxyxb201401010.aspx


相关文章

  •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探析
  • 编者按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改革任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改革工作,也是国内.国际矛盾争端解决的重要规则机制.为此,<中国应用法学>2017 ...

  • 成人教育哲学流派及其课程观探析
  • [ 作 者]黄健 [作者简介]黄健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内容提要]哲学,是任何时代精神文化的精华,任何社会和时代的成人教育课程无不受到哲学因素的影响.哲学,作为成人教育课程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其对成人教育课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成人教育哲学流派体现出来的 ...

  • 少先队活动形式多样化的途径探析
  • 少先队活动形式多样化的途径探析 作者:王芳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1年第09期 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少先队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党的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少先队已经走过 ...

  • "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理念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探析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城市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制趋于解体,城市管理亟待改革,社区的管理模式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社区治理应运而生. "助人自助"理念城市管理社区工作 一.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城市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
  •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 ◆王定功路日亮 摘要]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目标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和丰富性,正确地体认[ 生命的可贵,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目的.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丰富,包含死亡教育.健康教育.品格教育.个性化教育.环境教育.生计教育.挫折教育 ...

  • 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高端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可从校园文化.师资队伍.考核机制.教学改革等四方面入手,积极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

  • _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探析
  •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探析 张 兵 楚永生 内容提要 从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内在关系角度考察传统农业社会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人民公社时期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可以发现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制度仍然是传统经济体制下供给制度的延续,其特征包括以制度外供给为 ...

  • 探析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 陈春雷 社会思潮的本质是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大众心理.民众观念.思想理论.学术文化观点和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社会思潮复杂多样,传播途径逐渐多样化,传播内容逐渐平民化,更加具有实践性,总体上既呈现出正确性.积极性.进步性,也表现出错误性.消极性.倒退性,更表现出多元性.混合性的特征. ...

  • 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探析
  • 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探析 作者:樊丽敏 来源:<理论观察>2014年第08期 [摘 要]随着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发展,农村广场文化对社区建设和村民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实地调查发现,新农村广场文化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农村广场 ...

  • 论视觉文化时代师范生的视觉素养教育
  • [摘 要]在视觉文化时代,师范院校的学生视觉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国民素质.视觉素养的构成分为视觉感知能力.视觉理解能力.视觉交流能力和视觉创造能力.师范教育中应提高对视觉素养教育的认识,重视视觉素养教育;编写系列教材,专设视觉素养教育课程;将视觉素养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视觉表达的训练机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