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3.专业三:焊接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焊接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

顾 问:###(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校长)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焊接研究所所长)

组 长:###(中等专业学校 实训处主任、高级讲师)

副组长:###(中等专业学校 焊接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特种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焊接总工程师)

成 员:###

###

一、需求论证

(一)行业背景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基础工艺,它渗透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包含焊接技术元素,焊接技术人才是装备制造产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然要求焊接技术和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就与焊接技术紧密相关的造船行业来说,###现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江苏省船舶出口基地,拥有造修船企业15家,船舶配套企业112家。目前,###已形成以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其他小型船舶修造企业、拆船企业、船用配件企业为辅助,相互支撑、互为依托的产业群体。

此外,###的特种设备制造、锅炉生产、汽车维修及零配件制造、钢结构生产等多种特色企业有增无减,焊接岗位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

(二)社会需求

船舶修造业及其产业链的形成,焊接技术工人是其技术支持的平台,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具有高素质的焊接工人短缺严重。据悉,靖江及周边的造船企业囿于焊接工人的紧缺,其船体工程不得不采取外包加工的形式,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不符。

调查表明,###市及周边地区仅焊工岗位需求连续3年超过求职量,2010年供求比为0.72:1,2011年为0.75:1,2012年为0.80:1。对靖江市特种设备制造集团等10多家企业用工状况调查,预计2013年靖江市全年焊工岗位超过10000个,人才缺口约占13%。现有就职于焊接岗位的工人多数是没经过培训,还处于“师傅口述,徒弟领悟”的初级阶段,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焊工数量和焊工的综合素质已满足不了技术发展和创新需求,严重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三)专业基础

1.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敬业爱岗、素质优良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16人:其中“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高级讲师 5人、高

级技师1人,企业能工巧匠2人,兼职教师4人,专业带头人1人,硕士研究生1人,国际焊接工程师(IWE )2人, “双师型”教师占教师人数76%。

2.实训条件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10个,其中实验实训室4个,基本形成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交替技能培训体系,基本满足了本专业实验实训需要。

3.教学资源

近几年来,编写出版《机械基础》等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材1部,编制《手工电弧焊》技能训练校本教材2本,设计技能教学课件40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3位老师在省级教学项目比赛中获奖,2位老师5位学生获省级焊接技能比赛三等奖以上。

4.服务能力

自专业创办以来,我校与当地多家大中型企业逐渐形成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格林锅炉厂、###特种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学校为企业技术攻关,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项,提供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年均培训焊工600人次。

(四)存在问题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虽然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提升专业整体办学水平方面与中等职业示范校建设的标准和行业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职业活动导向、学生主体经验、对接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刚刚创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探索,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总结规范。

2.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刚刚起步,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支持配套的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实训室需要建设和完善,生产性实训车间需要完善。

3.“双师型”结构的教师团队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升,真正起到双师的作用。学校、企业间的合作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提高订单培养质量和数量;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融三创教育为一体,搭建三个平台,实现两次角色转换”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以焊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相融的教学团队,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把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功能强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以培养满足本地船舶制造、钢结构生产、压力容器加工等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焊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构建“融三创教育为一体,搭建三个平台,实现两次角色转换”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创优、创新和创业教育融为一体,搭建学生见习认识、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平台,以实现学生由“新手”向“熟手”,再到“能手”的转换。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我们将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结构,借鉴加拿大职教的经验,采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一方面,在整体上变“三段式”为“三条式”, 一条为公共课,包括人文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一条是专业理论课程(含选修和辅修) ,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条是技术技能训练课,包括校内技术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生产一线顶岗实训。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程组织和教学中,又要尊重各类知识、技术技能间的关系,按其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有序地安排各自进程,使其紧密衔接,浑然一体。

2.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5名,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能力,达到“双师型”90%。组建3个教师团队。专业教师每年深入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两个月。计划聘请4名行业专家、工程师、企业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建10人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成立焊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共同培育技能人才;共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校企合作进行焊接上岗培训、焊接人员继续教育、焊接职业技能培训等职业培训。每年为社会开展焊接职业培训不低于5000人日,提高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能力。新建或扩建7个现代化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车间。

三、建设思路

按照“立足###、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服务定位,面向###造船和压力容器类特种设备制造业、面向区域内中小型企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以对接产业企业需求,凝练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先导,以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重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工学结合学习方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保障,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定位

围绕“融三创教育为一体,搭建三个平台,实现两次角色转换”的人

才培养模式,将创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认知实习、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平台,实现学生从新手到熟手到能手的转变。立足本地船舶制造、压力容器生产等行业企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知识与技能,具备焊接工艺与工装设计、装备运行、生产组织、质量控制技术等应用能力,能从事多种焊接技术的工艺编制、实施、质量检测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培养模式改革

在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深入企业调研,把握焊接技术发展趋势和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专业技术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实施完善职业活动导向、学生主体经验、对接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工作内容为载体、以职业技能要求为目标。让学生在真实工程氛围中,依托真实工艺装备、通过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经验真实职业训练,从而获得真实职业能力。

2.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优化

建立一条为公共课,包括人文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一条为专业理论课程(含选修和辅修) ,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条为技术技能训练课,包括校内技术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生产一线顶岗实训,“三条式”课

图3-3-1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2)主干课程的设置

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流程,设置专业(实训)课程,使学生所获知识和技能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与未来就业岗位无缝接轨。主干课程的设置如图3-3-2所示。

大力推行“教、学、练、做、评”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目标导向、顶岗实习,力求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合一、实训教学与工学结合合一、实习教学与顶岗工作合一,并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推动专业技能教学,吸纳行业企业的最新工艺要求、操作规范和创新思维。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按模块构建结构,按项目重组内容,以项目、情境、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的融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开展问题导向教学、实践导向教学、工作导向教学,积极推进仿真教学、网络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加大企业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4.评价模式改革

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建立立体多维的评价标准。以课堂展现、笔试、口试、实践认知、综合实训为主要考核手段,以“六结合”为主要考核方式,即教师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评价相结合、标准化考核与分层次考核相结合、职业取证考试与学校考试相结合、技能大赛与技能考试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充分利用职业技能鉴定所平台,积极引进“第三方”考核,推行考教分离,考评分离。

5.教学资源库建设

计划投入93万元,建立焊接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购买焊接专业参考书,如焊接专业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焊接生产手册、教材、焊接工程图样、典型焊接结构生产案例等。配合课程任务,采取自行开发、校企合作开发、委托专业公司制作、政府采购等方式配套多媒体课件、电子

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料,满足课程标准制订、编写试题库的要求。购置工具手册,编写典型焊接结构生产手册、录制《焊工工艺》教学视频。核心课程通过购买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建立焊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模拟试题库。

(1)精品课程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1门市级精品课程—《焊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1门校级精品课程—《焊接质量检验》。

(2)教材开发

编写《焊接结构生产》等2本校本教材。

(3)教学资源库建设

开发焊工技能训练教学资源包、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6. 信息技术应用

(1)建立信息化资源:通过两年的项目建设,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采取自行开发、校企合作开发、委托专业公司制作、政府采购等方式建成焊接专业信息化资源,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练习题和模拟试题、职业资格培训教学资源包、CAI 课件、网络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项目课程讲义、精品课程、教学案例、学生习作、数字化的专业技能项目教学视频资源等整理入库,专业核心课程教案电子化,并实现共享;开发100个教学课件;建立1门网络化课程;建立焊工训练题库等

(2)信息化平台:焊接工艺仿真教学软件平台;建立校园信息化网络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终端。

表3-3-1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成果表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积极引进、内部挖潜、有效培养、聘请兼职”的建设思路,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名师”工程、培养2名在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开发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带头人。

主要培养措施:通过国内外培训学习职教新理念,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等;在行业、企业担任相关职务或挂职锻炼,参与行业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带动专业发展;参与国内或国际交流、访学,紧密与高职院校的联系,提高专业建设内涵。

2.骨干教师培养

培养骨干教师5名,通过参与教学设计、教材开发、技能大赛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其成为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主要培养措施:参与国内或国际交流、访学,每年赴企业实践两个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主持或参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开发、技能训

练、学业评价、顶岗实习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3.双师教师培养

培养目标:培养技师2名,高级技师1名,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双师”比例。

主要培养措施:安排教师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以上,通过企业实习,参与企业业务运作,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教学比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层次,获取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目标:从企业、行业遴选,并建成规模不小于10名的兼职教师的师资库。建成一支数量较充足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比例达20%以上。

主要措施:外聘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导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聘请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开设讲座,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渗透;聘请企业一线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其他生产性实训。

5.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培养目标:重点打造专兼教师相融、优势互补的“课程项目开发、技能训练方法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个教师团队。每门课程至少培养1个课程负责人。

主要措施: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实行专业教师在岗进修、下企业锻炼有序交替,螺旋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动态管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6.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培养目标: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职业素养,使全体教师能够胜任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途径:每年制订师资培养计划,教师每二年轮训一次;每位教师制订“长远发展目标”与“三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赴企业锻炼及调研、研究生进修提供便利;激励教师参加“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信息化大赛和技能比赛;要求每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或项目开发,参与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或课程标准修订或校本教材开发;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开公开课或研究课。

表 3-3-2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果表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将围绕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标准,深化校企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项目上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依托###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本市造船有限公司、造船有限公司等主干企业,成立

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及高职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每年组织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年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专业现代化建设。

(2)实施校企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形式。校企双方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围绕“气体保护焊接”、“焊接质量检验”、“特种焊接”等特殊岗位,开展“冠名班”形式的订单培养,共同协商制订教学计划,共同探索“工学交替”形式。学校组织教师带班进入企业实践,企业将派出专门人员,实行“师徒结对”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与岗位零过渡,专业培养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围绕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的激励措施,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2.实施有效的人员互聘互用机制

(1)学校教师兼任行业职务。除安排教师企业锻炼外,专业带头人还将兼任行业协会的相关职务,或在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有效利用行业企业的各类资源,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

(2)企业专家承担教学任务。除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外,邀请一线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技能大赛,特别是学生在企业中的教学指导工作,促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工作。

(3)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项目。按工作过程导向原则,遴选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符合地方特色实训教材2本。

(4)学校承担企业人员培训,企业提供学校技术支撑。学校利用实训设施,本着“互惠互利”原则,为企业进行一线员工、中基层管理人员,开展进行业务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管理能力培训。与特种行业协会和靖江骨干造船企业合作,利用其在行业中优势,实时掌握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

3.探索合作实训基地共建机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校现有资源基础,加强与企业合作,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以焊接生产的一般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焊接工艺设计、焊接准备、焊接实施、质量检验与控制等技术工作领域,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学研为一体的具有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体现专业技术主要发展方向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能确保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基地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

围绕5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需要,与企业共建焊接结构生产、焊接仿真技术、切割加工、焊接质量检测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及金相与理化检测7个校内训练中心(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概况见表3-3-3。

表3-3-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每年新增 2个深度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每个基地要求能够满足20人以上的校外实训需求,并能够有效的开展顶岗实训。

4.推进企业文化引入机制

一是宣传教育,即以形势政策、财经法规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传等。二是各种文化活动,即知识讲座、辩论赛、讲演赛、各种征文比赛、读书工程、学术讲座等等。三是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四是社团活动,既有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五是心理咨询,即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将这些活动与企业对焊接专业的人才要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校就体验到企业的文化环境,将校园文化企业化的精神传递到每个学生的脑海里。

表3-3-4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成果表

11

12

五、建设进度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将按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有组织地开展项目建设,具体建设进度安

13

14

15

16

17

18

19

六、资金预算

20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在两年建设中需投入资金422万。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为240万,地方财政投入126万,行业企业投入30、学校自筹26万。资金投向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77万,师资队伍建设73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72万(实训基地建设107万) 。第一阶段(2013.06-2014.06)使用222万,第二阶段

(2014.06-2015.06)使用200万。其中,中央财政用于实验实训设备费用48万,用于师资培训进修费用为25万。 具体的专业建设资金预算表如下:

21

22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子项目工作建设小组,由###任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专业建设的实施工作。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见表3-3-5),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监控及评估,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表3-3-5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二)制度保障

根据《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制订《专业建设实施管理办法》、《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评估、考核及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本着透明、公开、高效的原则用好用足资金,做到人员落实、方案落实、责任落实、效果落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三)经费保障

依据《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学校扶持重点专业建设,将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资金中划拨24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26万元,企业投入30万,学校自筹26万。保证各类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同

时通过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按照项目规定,严格落实资金使用计划,保证经费足额用于规划建设。


相关文章

  •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年-2020)
  •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编制本指南 一背景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 ...

  • 压力管道安装
  • 压力管道安装 程序文件汇编 汇编_____________ 汇编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 持有_____________ 持有_____________ 颁发 年 月 日 ...

  • [焊接生产管理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 <焊接生产管理与检测>专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焊接生产管理与检测>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122320315 (二)开课对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三)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又是一门多学科并且学科交叉的课程.需要结合先修课程,加 ...

  • 20**年机动车检测维修职业技能竞赛通知
  • 附件 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卡尔拉得杯" 机动车检测维修职业技能竞赛方案 为提高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检测维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和服务水平,选拔和培养机动车检测维修高技能人才,普及机动车检 测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在全社会倡导和推行"安全.经济.环保. 诚信.规范 ...

  • 现场管理流程(机务篇)
  • 现场管理流程(机务篇) 现场管理流程(机务篇) 一.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脱硫系统工程机务施工管理,使华电环保脱硫项目现场机务专业专责管理工作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加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管控水平,特制定本篇. 二.范围: 本篇适用于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分公司各脱硫项目部机务专责在现场执 ...

  • 水暖.暖气改造施工方案
  • [最新资料 Word 版 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述 一.工程名称: 二.建设地点: 三.招标单位: 四.监理单位: 第二节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及指导规范 一.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 二.ISO9001标准依据及本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和施工工艺手册: 三.国家.省. ...

  • 科技发展支撑体系
  • 四.科技创新要素支撑体系 (一)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1.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正面临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经济及产业的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剧增,为此 ...

  • 特种加工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 先 进 制 造 论 文 题目:先进制造技术 院系:周口科技机械工程数控 班级:数控 姓名:闫文磊 4班 时间:2010年12月25 日 先进成型技术 摘要 一. 特种加工技术在国际上被称为21世纪的技术,对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激光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技术.离子束 ...

  • 全面拓展市场.策略转型适应市场-XX公司XX年度工作总结
  • 全面拓展市场、策略转型适应市场—xx公司xx年度工作总结 xx年对我们xx公司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xx万吨的全线竣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益,但也使我们面临着工程少、工程难的困境,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跻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全队员工在xx上级领导的正确引导下,上下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上级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