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二、明确略读课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三、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1.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人教版三(上)第三组]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

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例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寻找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如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体现出生命的勇气。尤其是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3.积累语言,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1)阅读方法的拓展。如学了人教版(课标本)四(下)第五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生命,为美丽一次》,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2)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学习《夸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这些课文后可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首先,要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区分开。

听过很多老师的略读教学课,发现许多老师的课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把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学校里一位老师上《海豚救人》时,出示了三个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海豚救人的具体行为是怎样的?3、课文的表达方法有哪些?老师提问后,学生进入预

习阶段,然后老师又逐段讲读。整堂课就沿着精读课文的模式上,学生学得累,老师问得累,教得累。

其实,从根本上讲,精读课文是为略读课文服务的,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只是在传授或引导学生习得一种阅读方法,形成一种能力,略读课文才是真正放手给学生施展阅读能力的广阔舞台。因此,这位老师如果要想上出效果,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问题提得越多,学生学得越不自由,思维发展越受到限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抓重点句、段引领学生学习。

其次,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相关理论,准确把握略读教学规律。

阅读方法不只是朗读,还有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浏览”与“略读”都是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意在粗知文本大意,“浏览”意在提取文本信息。其目的和方法不尽相同。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文章结构、语言修辞等不是它所关注的。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能力。这种阅读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很普遍。对于小学生,新课标在略读能力培养上各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判断学生是否读懂一篇略读课文的最基本的标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并“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这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既指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指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

第三,放手,拓展,检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

放手,指的是放手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略读,根据要求自主解决问题,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相信学生能学好课文,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水平低的同学只要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水平中的同学,还要复述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水平高的同学,要了解大意,体会感情,还要谈自学后的体会。当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标准。老师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拓展,指的是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的阅读材料,为学生训练阅读技能服务。这方面的工作,比较难办到。原因有三:一是材料复制很难办到;二是教师选择的文本素材,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而言,很难使所有人都满意;三是拓展的素材和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很难匹配起来。因此,如何拓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检验,指的是教师要通过量化的手段对学生的略读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教师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评价是检验工作的核心。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能搞一种模式和一种范式。 在这次培训中,印象最深的是徐秀春老师给我们讲的《略读课文怎么教》。徐秀春老师道出了我们心里的疑惑,也解决了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但有时我们会因为略读课文中的一篇经典美文,会精读文章,上完以后,往往会责怪自己,怎么又在上精读课文了。老师用崔峦先生的说法解决了我们的纠结之处: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鼓励老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略读课文作精读课文教,可以;反过来,精读课文作略读课文教,也可以。但要保证精读和略读的量,略读量的减少,会导致学生阅读量的不足,阅读技能得不到巩固和运用,势必影响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略”的要真略,“精”的要真精。“课标”对略读有明确的要求,即“粗知大意”,怎样才叫“粗知大意”,这需要老师们很好地琢磨。

通过老师的讲座,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有了这样的认识:其一,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其二,导读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其三,一篇课文究竟是精读好还是略读好,不同的略读课文又该有怎样不同的“略”,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自主把握。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关注儿童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略读教学培养略读能力。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略读还要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略读课文中,我们老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巩固方法。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这样也是对学习方法的一个迁移使用。

总之,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学法能力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是文本内容的迁移延伸,应做到瞻前顾后,课内外融和。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要真正认识到略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运用比精读要多。在信息时代,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读得粗一点,快一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有必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而只要了解它的大意即可,并不求甚解。可见,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也更具有生活化意义。

辩题二:

课时所限,略读课文 如何体现一课一得?

庄素丽(福建晋江青阳街道中和中心小学):略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学法迁移,而且只有一课时,教学中不可能让学生细嚼慢咽,应抓住一点,一课一得。戴老师的朗读指导让我们为之倾倒,但在写法指导上是不是少了点呢?这节课除了让学生赏析这些词句、体会这种境界外,你还想让学生学到些什么?

许华闽(福建晋江青阳街道普贤小学):精读课是学方法,略读课是练技能,今天戴老师是学、练结合,张老师更侧重于略读指导。我有个想法:读写如何结合呢?戴老师这节课多是口头上回答问题、朗读体会,张老师最后有个拓展练笔。我觉得这种课是不是该让学生多动动笔?

黄双鹏(福建晋江青阳街道普贤小学):以前我教略读课文,总是在教完课文后让学生模仿作者写一写,可这样往往没效果。戴老师让学生从鸟的角度说“真好”,学生说得很棒,如果让学生从鸟的角度写一写就更好了。这一招值得我学习。

陈金铭:其实用押韵的方式来表达,也暗含着表达练习。戴老师的课到底算不算一课一得呢?

林丽卿(福建晋江青阳街道晓聪中心小学):我觉得戴老师这节课最让人折服的是朗读指导,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朗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难道不算一课一得?

孙翠珊(福建晋江青阳街道高霞小学):我觉得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应侧重方法应用训练。戴老师的朗读指导那么精彩,学生热情那么高,最好抓住时机让学生写一写,留住瞬间的精彩。张老师这节课让学生仿说,这一点我比较欣赏。

陈 理(福建晋江第三实验小学):我不同意刚才这位老师的观点。戴老师的课是“水过无痕”,却做到了“雁过留声”,留下什么呢?留下了学生拓展的空间。从小鸟的角度去想、去写,学生一定会写出想象丰富、充满温馨的文章。反过来看张老师写的练习,可以干什么干什么,我倒觉得像在贴标签。这种贴标签式的作文训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陈金铭:我也觉得张老师没必要练习“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就像我们学生写作,最后总要喊一句“我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蕴含在具体描写里不是更好吗?

戴建荣:关注表达有两层含义:一是关注作者的表达,二是关注学生的表达。这篇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着写珍珠鸟怎么怎么好,暗地里还有“我”这条线。我的板书已经

很明显,就是“我”“珍珠鸟”。我们从三年级就教学生写小动物,写小动物的外形、活动情况;四年级、五年级,三个年级写法都不一样。五年级更应关注人和动物交往中产生的感情。预习提示里也说:从这样的交往中你又能获得哪些启示。我是从这一角度关注作者的表达的。而关注学生的表达,刚才几位老师已替我讲了,让学生从鸟的角度去转述,更是对整堂课学习体会的阐发,是一种综合体现。

导读提示,如何充分发挥作用?

郭琪琅(福建晋江教师进修学校):今天的课张老师由阅读提示切入,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示来确定学习方向;戴老师是从课文中的“真好”切入。导读也好,阅读提示也好,是教材中不可忽视的要素,我们该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呢?

戴建荣:其实我也看了,也用了。第一,我的板书一开始就标自然段号。标自然段号的作用一是教会学生课文里“冒号另起不等于另起一自然段”;二是了解文章的“序”,也就是提示里说的“'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另外我的板书从“鸟”到“孩”到“友”到“伴”,也是一条“序”,是从阅读提示来的,只是没明显地告诉学生我们在解决哪个问题。第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我是想让学生从珍珠鸟的角度写一写,今天的课只开了个头,如果让学生写下去,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写出对“信赖”一词的深刻理解,而这正是他从这堂课生成的独特理解。

陈金铭:戴老师是把导读中的问题化在教学中了。

庄玉清(福建晋江实验小学):戴老师的课抓住“真好”来组织整节课的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一般都会抓后面的中心句,没想到戴老师却抓住开篇第一个词,出人意料。有这么句话,说语文教学应该“一支粉笔,两片嘴唇,七分机智,十分教学”。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戴老师。

辩题四:

信赖,一定是相互的吗?

黄双鹏(福建晋江青阳街道普贤小学):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戴老师。学习第10自然段,有个学生说,从这也体会到珍珠鸟得到了冯骥才的信赖。后面还有个学生说,珍珠鸟和冯骥才两者之间的信赖越来越深了。我觉得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冯骥才关爱珍珠鸟,使鸟逐步对他产生了信赖。冯骥才一开始就很喜欢这对鸟,而鸟对人的信赖却需要一个过程。这应该怎么理解呢?

戴建荣:信赖是有个过程,板书上已经显示出来,由“鸟”变成“孩”,再变成“友”,变成“伴”,教学里体现出来了。

杨碧英(福建晋江青阳街道普贤小学):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是鸟对人的信赖,人对

鸟应该是关爱,而不是信赖。小鸟是弱势群体,能给人什么伤害?作者对它还有什么不信赖的?

于永正:戴老师这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对文章的把握很到位,作者关爱鸟,鸟对作者逐渐信赖,而这个信赖是相互的,两条线在教学中很清晰。让学生从小鸟的角度练习表达,非常聪明,非常智慧。

第二,是对第一句话的理解。我始终觉得,最后一句话虽然也重要,但它不能统领全文,而用第一句话来统领是合适的。戴老师抓住了第一句话,抓对了,让我们恍然大悟! 第三,不管什么课文,都要读好。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学法。我认为一切都在朗读中。全国小学生99.9%朗读不过关,这不是骇人听闻吗?而戴老师的朗读指导可以说已经炉火纯青。我作为他的老师,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这一堂课还有没有漏洞呢?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里说的是一对大鸟,而后面讨论的是珍珠鸟的第二代,是这对珍珠鸟的小孩。这个漏洞该怎样补?我很欣赏小戴问的一句:“它还是一只鸟吗?”学生回答:“它不是一只鸟,是一个小姑娘。”戴老师又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没有必要问了。孩子们感悟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再三呼唤”说明这只小鸟对作者恋恋不舍、难舍难分……也可以这样问:“此时此刻,在小鸟眼里,冯骥才他还是人吗?”小鸟喝作者的茶,啄他的手,在小鸟眼里冯骥才是它的妈妈;小鸟扒在作者肩膀上睡着了,睡得那么香,在小鸟眼中冯骥才是它的巢。这样提问多好! 陈金铭:我也有两点建议:第一,一开始让学生数自然段,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读第一句话,不要只读两个字。第二,在读小鸟在作者肩膀上熟睡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让学生想象身边同学睡熟的情景,而是想象小唉宝在摇篮里熟睡的情景,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整理者:丁婉瑜 王亚亮)

近日,石门路学校语文高段教研组进行了“略读课文怎么教”的教研探讨活动。

为什么选定这个课题呢?高段的老师们都非常清楚:高段的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比例占到了50%,编者的意图想必是精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运用。但很多老师不注重略读课文的教学,用上半节课的时间读通读顺就算过了,因为嘉兴卷中略读课文不进入考试范围。

基于这个前提,我们教研组确认了围绕略读课文开展一次教研研讨活动,以探讨怎样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

六年级组的钟林楠老师选定的是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十一册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中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在课文中,松鼠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这是情感性较浓的文章,如何上出语文味呢并体现略读课文的特色呢?钟老师反复推敲,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重点体会人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强化感悟,以读为本,相机点拨,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钟老师着力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松鼠和我们一家人相处中,一些重点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句子,体会松鼠的可爱,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以及这之间表现出来的人与

动物的和谐与美好。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步骤,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她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模仿迁移,步步深入,让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从“无法”到“有法”再到“得法”过程。

探讨时我们不仅仅关注教案的设计、思路的整理还关注课堂动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中都做了充分预设,精心研磨。我们在观课中思考,在磨课中对话、交流。办公室内大家的观点在碰撞,思维在飞扬。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领导们亲临现场,与教师一起观课、探讨,为我们指点迷津,如文本解读,生本理念,语文味的体现、略读课文略的是教师的教等等,让我们大开视界,收获颇丰。

(石门路学校/朱晓敏)

略读课文教学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二、明确略读课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三、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1.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

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人教版三(上)第三组]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例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寻找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如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体现出生命的勇气。尤其是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3.积累语言,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1)阅读方法的拓展。如学了人教版(课标本)四(下)第五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生命,为美丽一次》,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2)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

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学习《夸父追**》、《小木偶的故事》这些课文后可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参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教学上,可以不必多作要求。”由此可见,课前的连接语很重要,值得我们细细阅读,深刻领会。

连接语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那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得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和田的维吾尔》前的连接语:“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便会出现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很多饶有兴趣的风俗,读下面这篇文章,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感受。”以上连接语,“还有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在主题内容上进行过渡,让学生想一想有哪些饶有兴趣的风俗呢?接着提示:“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在文章的内容方面再次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概括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交流”什么,怎么“交流”,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可以交流读后的体会,也可以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这样情感的铺垫,能力上的迁移,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连接语,然后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既能事半功倍,提高阅读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连接语还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拓开课外阅读的渠道。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只是补充。”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相比,就课外扩展来说,略读课文将更加开放。如在《藏戏》一文前,课前的连接语:“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都非常有名。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文重点讲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还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关注其他的剧种,如浙江的越剧创始人是谁,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等等,都可以成为课外阅读。这样,把学生引导到单元主题下的更广阔的天地。


相关文章

  • 探讨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 探讨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在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所占的分 量逐步增大,精读课文相对减少,到第三学段第九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和精 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但是占如此大重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上还不是受到广泛的关 注.这是平时总认为略读课文在考试范围中占的比例极小,教学实际 ...

  • 刍议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
  • 随着年级的增高,精读课文篇目逐渐减少,略读课文则逐渐增多.面对教材中这种反比例编写安排,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关系 精读课文是我们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我们教师传授学生"语用"的主要凭借.略读课文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四年级增加了数 ...

  • 略读课文的教学
  • 略读课文的教学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 ...

  •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出略读要求,教育者开始重视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略读教学应该是以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自读的时间:抓住"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巧 ...

  • 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初探
  • 唤起参与 合作探究 --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初探 模式产生的背景: 略读课文教学是当今我国语文教学的"两难境地".从最初的把"略读"等同于"精读"而难以割舍,精雕细琢,到后来的置之度外,过度放手,再到现在的多数教法单调,缺乏个性,精略难分让我们 ...

  • 略读课文教学--将孩子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
  • 中图分类号:G623.23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从二年级开始,各册教材都安排有略读课文,它以"独立"作为其核心内涵,与精读课文交替出现,既相对独立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课程标准>也 ...

  • 跟岗日志第九天
  • 时间:12月9日地点:广州白云区景泰小学主持人:景泰小学教科处活动主题:1、听课、学习;2、个性化课堂开展主要内容:1、听课(a、第一节柯子岭分校一2班蔡洁华老师《雪孩子》),学习;2、个性化课堂开展;3、准备下周汇报课。体会和收获: 略读课文如何教更有效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内 ...

  • 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
  • 关于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 (1) 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辨证关系 西南师大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即: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这是从语文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划分的. 三种课文的相互联系及教学定位:"精读课文"是在 ...

  • [松鼠]教学案
  • 10.松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