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30年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00年,我国已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6年底,全国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973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6%,“两基”人口覆盖率为达到98%。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5.7%。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341.8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9.8%。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超过 2500万人,毛入学率达22%。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1%,教育人口约占世界的26%(其中学历教育约占22%)。长期以来,中国以全世界3%的教育经费,支撑起占世界1/5人口的教育,是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成绩(1): 30年教育政策在推进教育公平上有长足进步

1、基础教育政策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的取向突出

图1 义务教育普及率变化趋势,1978-2007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07);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图2 文盲率30年变化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2、流动人口的教育政策实现了由限制到支持的转变。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变流出地政府的责任为主为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并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此为流动人口教育政策转变的开始。此后,2003、2006、2008年陆续出台的政策,清楚地表明,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变化的脉络是从限制到支持,责任主体从流出地政府到流入地政府。

3、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超过 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2%。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

图3 高校毛入学率变化趋势,1990-2006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4、幼儿教育经历了从福利式幼儿教育体制转向社会化办园体制的制度重构过程。与1978年相比, 2006年在园幼儿数由787.7万人增加到2263.85万人,增长了近两倍;学前三年入园率由11.4%提高到42.5%,增长了近三倍。

5、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初步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且30年来,我们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政策取向越来越突出,对于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力度逐渐加大。

6、民族教育政策走上成熟健康的发展道路。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民族教育初步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民族教育学校体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06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有2197.57万人。

7、特殊教育政策迈向现代特殊教育体系的构建。特殊教育政策经过30年的发展,基本理念得到发展,特殊教育目标群体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体系初见端倪;多元化特殊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使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政策体系迈出了健康发展的第一步。

8、民办教育的起步与法制化的跟进。截止2007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达9.52万所,在校生2583.50万人,为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绩(2):施政理念对于教育政策具有根本的引导作用

行政精英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决定性的。最高领导层的施政理念对于教育政策方针的导向作用显著与此密切相关。在30年教育政策的发展中,政府的施政理念在教育政策中的投射有生动的表现。30年中,前20多年聚精会神发展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以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标志,新的施政理念成型,政策的公平维度凸显。 成绩(3):决策模式逐渐开放

媒体对于决策的影响逐渐增加;公众参与决策渠道增加;专业性决策咨询机构大量涌现,影响力增加;政策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政策质量提高突出表现在:政策目标瞄准度提高、政策工具充足性改善、政策操作性增强。)

二、医疗卫生

医改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既包括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卫生医疗队伍自身建设,也包括整个卫生资源扩大以及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等。

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卫生事业,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扩大服务提供,缓解供需矛盾。这一时期,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服务条件、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改善。199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要求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1998年底,国家先后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体制“三项改革”。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卫生发展。这一时期的改革探索为进入新世纪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3年以来。战胜非典疫情以后,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高度重视和加强卫生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1.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SARS、禽流感等)应急处置能力不断上升,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发现、控制和治疗能力得到提高。截止2007年11月底,全国44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区)中,280个县(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72个县(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07年1~10月血吸虫病治疗和扩大化疗人数达289.5万人。预防免疫也有了新进展,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扩大国家免费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8年卫生部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非典时期,我国采取了疫情网络直报,2007年全国卫生信息直报系统试运行,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应对速度和能力。

2.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2003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101个,2004年增长为14153个,2005年17128个, 2006年22656个,2007年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万个。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达7.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万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人员8.0万人。2007年与2003年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1.4万个,卫生人员增加约10万人(增长1.6倍)。

3.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2004年起将医疗服务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动”。2006年,全国共检查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45.4万户,取缔无证行医7.8万户,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2.7万户,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064个,吊销医师执业证书533人。病床使用率提高,平均住院日缩短,医师工作负荷增加。2007年,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8.4%,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47.7%。与2003年相比,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13.1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提高11.4个百分点。2007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6日,比2003年平均缩短0.4日。

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开始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7亿城镇居民,2006年筹资额达到1747亿元。2007年下半年在79个城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2007年救助资金总规模达71.2亿元。2006年全国农村医疗救助支出资金15亿元,救助1823万人次;城市医疗救助支出资金10亿元,救助211万人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2448个,参合农民7.3亿人,参合率达86.0%,与2004年相比,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增加2115个,参合农民增长8倍,参合率增长1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从2004年起5年投资217亿元,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6.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务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

7.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显著增加。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6594.70亿元,其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17.1%、27.1%和55.8%。到200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9856.3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18.0%、32.6%和49.4%。2007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达到631亿元,比2006年增长277%。


相关文章

  •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同时,改革开放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当然,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 也出 ...

  • 中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 小队简介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本小队注意文明礼仪,组织策划有序,锻炼了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宣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调查目的、背景 以锻炼个人的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并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 ...

  • 专题一共和国的巨变
  • 专题1.共和国的巨变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热点热词: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 热点资料: 1.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发表了<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年贺词,他指出: 2009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发 ...

  • 学习十八大关于党的一些新成就
  • 学习十八大 关于党的一些新成就.新部署的阐述 党的十八大从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出发,把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体现在十八大报告中.体现在党章修正案中.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 ...

  • 改革开放20**年讲话稿:改革开放2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
  •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30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大书特书.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 ...

  • 改革开放30周年讲话稿: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
  •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30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大书特书。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 ...

  • 建党90年来的成就总结和理性思考
  • 关于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调研的调查报告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是在2011年1月17号到2011年2月20号之间,由**在**地区,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寻找相关人士,阅读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途径所作的关于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调研的活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 学习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心得
  • 学习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心得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奇迹" 为什么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GDP奇迹般的成为全球第二?为什么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为什么我国经济30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八以上?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解决了13亿人吃饱穿暖这一世界难题?这一切靠的是什么?答案就在胡总 ...

  • 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_季明
  •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历程了.在举国上下广泛回顾伟大进程.赞颂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坚定前进方向的同时,也有一些影响坚定改不和谐的疑问和议论.当前,针对这种情革开放决心和信心的不正确. 况,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有理有据地深入回答"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这一重 ...

  • 看国庆,说变化
  • 看国庆,说变化 23.2 倪雪梅 腾飞的东方巨龙 一.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我国人民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3.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4.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二.党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