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废丞相论

  摘 要: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朱元璋以“谋不诡”的罪名杀死丞相胡惟庸,并诏告天下,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给明王朝和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明清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朱元璋废丞相的动机、废相和宦官专权的关系、废相与内阁之争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历史问题。

  关键词:丞相;内阁;宦官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23—03

  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突出和关键问题,便是朱元璋1380年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给明代及以后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坚决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又有哪些影响?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

  一、朱元璋废相的背景

  (一)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

  战国时期便有了宰相、丞相的称呼,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在中央建立了丞相制度。 秦代宰相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是宰相。宋代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利,设参知政事,三司,枢密使等与宰相一起管理国家事物。元代废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其中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左、右丞相。

  丞相制度的存在必然导致君权与相权的斗争,这一斗争一直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主流。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中央设立丞相制度以来,君主与丞相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脉络是“地方权利逐渐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利逐渐集中于皇帝;职权不断分散,事权不断分化,出现多元政治,分别向皇帝负责最后皇帝总揽一切,达到‘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的目的。”[1]汉朝加强尚书台的权利,隋唐设三省六部,宋时设参知政事,三司等。都是君主削弱相权的措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到明朝,已经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巩固自己的统治,最终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2]

  (二)朱元璋自身的原因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民皇帝,通过农民大起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生性好猜忌,对功臣又不信任。在洪武元年,他就流露出对“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3]的羡慕。由此可以看出,废丞相,由天子总六官是他多年来的政治理想。起初他并没有断然废除丞相,主要采取了换相及分权限制的措施。

  朱元璋在称帝前后,鉴于当时“戎马未息,创夷未苏”的形势,并不急于更定元朝官制。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称吴王时,即仿照元制建立了中书省,任命李善长、徐达分别为中书右、左相国。但与此同时告诫他们说:“立国之初,当先政纪纲,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今宜鉴之。”[4]可见,朱元璋在未称帝的时候,就已经对相权问题表现得相当敏感了。

  在洪武十三年(1380)废相前,朱元璋共任命过四名丞相。他们分别是徐达、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等。其中徐达因“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5]他任职期间,在京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得以善终。而其他三人均被朱元璋罪诛,期中固然有个人因素,例如胡惟庸专权等,但从整体来看,三位宰相的命运与朱元璋的性格弱点又密切关系。

  (三)胡惟庸专权与丞相制度的最终废除

  胡惟庸,凤阳府定远县人,是李善长的同乡,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归附红巾军,颇受宠信。

  因李善长的提携,胡惟庸于洪武六年(1373)进入中书省,任右丞相,后又任左相。随着权势的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独揽丞相大权,独断专横,为所欲为。《明通鉴》记载:“独相数岁,生杀黜步,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耳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6]胡惟庸一时权倾朝野,许多人都看他的脸色行事,敢怒不敢言。胡惟庸的这种行为不仅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御史中丞刘基亦常言其短。”[7]这样,便使明初本来已经相当紧张的君权与相权之争日趋白热化。朱元璋遂决定以胡惟庸为突破口,以胡党谋逆为导火线,废除丞相。

  不可否认,胡惟庸一案是朱元璋废相的导火线,但并非根本原因。我们从相关史料的记载中不难发现,朱元璋废相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洪武九年(1376)下令“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8]之后又设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司法和军事。而废除行中书省的实质,则是朱元璋准备废相而走的第一步。[9]随后,朱元璋又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削弱胡惟庸的权利,并最终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制度。

  二、丞相制度的废除与明代的宦官专权

  明代是继汉唐之后宦官专权十分严重的朝代,并且在明初,宦官专权的局面已初露端倪。尽管明初就宦官不干政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终未能坚持实行。“自明代前期起,宦官势力即呈现出一种逐步兴起并持续发展的势头,埋下了以后宦官专权乱政的祸根”。[10]朱元璋虽于宫中立有太监不准干政的铁牌,却未尝不信用太监,至其晚年,太监二十四衙门的基本设置已大定,太监权力亦已溢出“供洒扫、给使令、传命令”的限制。明代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从此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200多年来,宦官都活跃在明代的朝堂之上。赵翼甚至一针见血的指出“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11]为什么朱元璋三令五申地禁止宦官干政,明朝的宦官专权局面还会如此严重呢?这与朱元璋废相有着密切的关系。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并未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辅政系统,皇帝本身无力过问所有朝政,就不得不委任亲信。明代前期的皇帝尚且可以勤政爱民,管理国政,因此宦官专权尚不太严重。但在明代中后期以后,皇帝多为昏庸无能之辈,自身或沉迷于酒色,或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国事不加过问。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丞相……”。[12]朱元璋以后的皇帝始终恪守这一祖训,不敢违抗。在前代,皇帝昏庸之时,掌握国家大权的丞相还可处理日常事务,即使他的这种“辅政”超出了丞相的权利范围,但在使国家得以长治久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明代中后期,丞相制度被废,虽有内阁的设立,但内阁终究不是一个独立的衙门,再加上明代内阁之争的激烈,内阁首辅并没有发挥到宰相的作用,权利便很自然地被那些皇帝身边的宦官所掌握。


相关文章

  •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 皇权膨胀 126110063 王晓娟 课程标准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 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点提示:朱元璋强化皇权 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为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 ...

  • 历史钩沉:朱元璋布下的棋
  • 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 ...

  •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案 中图版 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明朝兴亡.清朝建立的情况.了解明清两朝加强统治的主要措施.了解军机处的设置.了解八股取士.文字狱.评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影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培养归 ...

  • 第4课 专职皇权的不断加强
  • 学科 历史 模块一 第一章第四节 教师寄语 大道为史 预习学案 [情景导学] 图说历史 汉唐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宋明时期中央机构有什么变化? 忽必烈对中央机构做了怎样的改革?军机处有什么作用? 诗词说史 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 要把葫芦仔细看 [走进高考] 例1.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张第四课学案
  • 必修一学案 第一章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情景导学] 1.图说历史 汉唐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宋明时期中央机构有什么变化? 忽必烈对中央机构做了怎样的改革?军机处有什么作用? 2.诗词说史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走进高考] 例1. (2007山东 ...

  • 1.1.4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历史教材四种版本合一)
  •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课程标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⑴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⑶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⑷了解明朝内阁 ...

  •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 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 汉代的刺史制度 ...

  • 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 中图分类号:D 69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1) 06-0001-04 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田兆阳 (北京行政学院教务部, 北京100044) 摘 要:宰相在中国古代作为"百官之长", 所谓"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qu ...

  • 话得话失李善长
  • 历史的长河中,过客匆匆.有多少人物,因一番言语飞黄腾达,令人惊叹,却又一句话人头落地,让人嗟叹.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便是其一.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李善长传>记其"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的是他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很有智慧和谋略,研习法家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