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中看李广

从《李将军列传》中想到的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称为“飞将军”。一说起李广,就想到了他那百步穿杨的好箭法,据记载李广出猎,将石头屋以为老虎儿把箭射入其中,当他射杀敌人时,也往往是箭无虚发,从无畏惧。而通过《史记》的阅读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李将军的人物特点。从《李将军列传》中,我们看到了李广的一生,那是领兵与匈奴抗争的一生,他这一生平凡而又伟大。李广与匈奴战斗时间长达45年,将近半个世纪,他的一生始终与匈奴战争相伴,他的荣辱也与匈奴战争息息相关,太史公司马迁曾这样评价他: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纵观李将军一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幸运的,毕竟能够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已经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又发现李将军是孤独而又寂寞的,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词中我们了解到李将军一生没有被汉武帝册封,因为曾经一时的冲动而杀降,导致了其一生的遗憾和悔恨。

从《史记》的安排上来看,在汉武帝时期闻名的将领众多,而卫青的众多副将中惟独给李将军设有专传,可见太史公对李广的重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曾说过为何要写《李将军列传》的原因: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故作《李将军列传》,这既体现了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体现了李将军的那种与其他将领不同的对待士兵的仁爱精神,深得士兵的爱戴。纵观全传,通过太史公的着重刻画,突出了李将军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首先是他的英勇善战,极富谋略。当年李将军以自己的一百名骑兵以类似“空城计”的谋略抵御了匈奴数千骑兵的进攻。后来李将军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围住后被俘,李将军又心生一计,通过装死跳上战马逃回京师,成功地躲掉一劫,匈奴称其为“飞将军”正是由此而来。同时,《李将军列传》里也着重刻画了李广为将廉洁,关爱士兵的特点。他做了四十多年的官,从来没有贪污腐败过,家里没有不该有的财物,深得人民的喜爱。而且李将军爱兵如子,据说有过这样的例子:当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李将军他不是靠自己在军中的威严而树立自己的地位,他靠的仅仅是与士兵同甘苦,共生死的精神来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位与他一同战斗时士兵们,他以其人格魅力来感动着每一位与他接触的人们,以致后来得知李将军死的消息后,百姓无论是知道他的还是不知道他的,无论老少都痛哭流涕。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将领,使其声名远扬,战功显赫。李将军每次与匈奴大战时,都是以少敌多,每次给他分配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不足,每次在他麾下成长的士兵都被无情的调走,而就是在这种种劣势的情况下,他每次都能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因为他通过无数次的总结懂得了与匈奴作战的方法,并且建立了一套抗击匈奴的战略体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将军,也有其固有地弱点和缺陷。史学上的李广并非是十全十美,首先,李广的勇敢,用更加准确的词语形容,只能是能征善战,处乱不惊,李广只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却不是一个战略家,甚至算不上是一个战术家。李广在与匈奴的数次作战中,并没有完全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几次战斗,不是士卒死伤过多,就是自己被生俘,最后也正因为在战斗过程中迷了路而直接导致了引咎自杀。几次战果与同时代叱咤疆场的卫青和霍去病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李广在战争中的表现,完全是他的战斗力的张扬、生命力的燃烧。他一旦面对战场,永远是以一个人的形式投入战斗,所以往往导致部下的损伤和自身的险境,包括他最终的赌气而亡,这些都能或多或少地显现出其“个人主义”,正是由于抱有这种态度,使他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无法让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最终的自杀亦

是由于其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引起的。李广同时也免不了有些“一介武夫”的嫌疑,史记中的李广虽然爱兵如子,但在对待同僚的时候并非总是心胸开阔。李广在家闲居期间,常与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中射猎。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攻人辽西。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皇帝并没有因此而责备李广,倒欣赏他的这种做法。但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广心胸的狭窄。因此,我们可以说李将军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原因。但是,这并非是首要原因。在《李将军列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容易被忽视的一幕: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而决定李广一生的悲剧都源于他和梁王的这次私下授受。在“七王之乱”的政治背景之下,如同惊弓之鸟的汉景帝已不再相信任何诸侯。不幸的是,李广无意之中触及到了皇帝的软肋。从此,李广在汉景帝心里就被大打折扣。皇帝手里有的是权力,但他却不愿将这些权力分配给自己不信任的人。因此,终汉景帝一朝,李广一直在第一线疲于奔命,却从来不见提升。生不成名身已老。李广的头脑非常简单,从不考虑政治,看不出也不想看出当政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以说是胸无城府,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见识,一味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却忽视了对整个阶级关系的把握。从李广在为汉文帝打猎时的表现可以说明这一点,他自认为是皇帝王侯的师友,与皇帝的关系妙不可言。而恰恰如此,李广的悲剧就在于他处在封建专制制度实行的初期,他的思想中存在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和行为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李广可能忘记了他是以个人的形式登上的历史舞台,在不代表任何权利集团的同时,势必要遭受到其他势力的排挤和压迫,试想在那样的以权力为核心的时代,其他人又怎能容忍他代表个人的利益而存在?历史从来不属于个人,而他以个人的身份面对历史,其结果必然会是从历史舞台中隐退。因此,终汉景帝时期,李广一直在第一线疲于奔命,却从来不见提升,可见其原因。李将军的三子李敢跟从霍去病,因功封为关内侯。李广死后,他怨恨大将军卫青,打伤了卫青。卫青虽然不怪罪他,但是霍去病却不想放过他,他借机在一次游猎中射死了李敢,当时霍去病正好被武帝所宠,汉武帝争辩说:“是鹿触杀之”,看到这里,心里真是为李广和李敢的遭遇感到遗憾和悲哀,他们一个个都战功卓著,却个个时运不济,以至于在悲壮、神秘的宿命中结束了一百余年的戎马生涯,这或许和汉武帝,霍去病等大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反过来思考,现在想问的是李将军有错吗?他只是以自己的能力保家卫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士大夫有错吗?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位国家献策;汉武帝有错吗?他只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维持整个国家的顺利运行。那么,李将军的悲剧又是因何而生的呢?或许可能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吧,这些都是客观的,包括历史本身,都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我们所能记住的,是李将军本人那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和仁爱士卒的品德,以及那些用来形容李将军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文章

  • 从李将军列传看史记之不隐恶
  • 从<李将军列传>看<史记>之不隐恶 李琴 陈利民 摘要:"不虚美.不隐恶"是司马迁贯穿<史记>始终的一种描写手法.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还原了一个悲剧人物--飞将军李广.司马迁高度赞扬了李广,但更可贵的是,他也如实记录了李 ...

  • 李将军列传读后赏析
  • 李将军列传读后赏析 李增泓 <李将军列传>是西汉司马迁所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

  • 选修[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教案
  • 李将军列传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 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 ...

  • 史记故事班级读书会
  • <史记故事>读书会 教学目标: 1.运用图式阅读策略,走进司马迁的<史记故事>,了解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品味史记故事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2.品味经典场景描写,通过拓展联想,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3.在共读中感受阅读的魅力,阅读的快乐,提升阅读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 辛弃疾词对_史记_典故的接受研究_余学娟
  • 第28卷第4期2012年12月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l. 28, No. 4Dec. 2012 辛弃疾词对5史记6典故的接受研究 余学娟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重庆400067) 摘 要:辛词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 ...

  • "至今犹忆李将军"考辨
  • 摘要: 对高适<燕歌行>中"李将军"的本事解说,历来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李将军"只能是李广,而非李牧.理由是:李广的事迹比李牧的更符合该诗写作的背景:唐诗文中没有称李牧却有称李广为"李将军"的传统:高适托汉写唐的诗中所叙写之人及 ...

  • 励志故事_第三章
  • 邓禹笑人 "邓禹笑人"形容官职卑微,志愿难遂. 此典出自<南齐书?王融传>:"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航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叫王融(公元468-4 ...

  • [司马迁]正直人写正直事
  • [史记其书]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五千多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历史记载,但是要么时间不明确,要么事情不完整,要么作者不详.从司马迁著<史记>开始,中国的历史书就进入了一个规范的时代,人们写历史就有了一个标准. <史记>是正史"二十四史"之首, ...

  • 李广缘何难封侯
  • 司马迁因为好友李陵兵败降敌说了几句直话,触怒汉武帝,被处以腐刑.他"隐忍苟活",发愤完成了<史记>.在<史记>的一篇<李将军列传>文中,对充满悲剧色彩的西汉名将.李陵的祖父李广的遭遇寄于无限同情和感慨.对他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却不能封侯抱不平.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