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67:城市化及其影响

微专题67:城市化及其影响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12考,分值90分

2015安徽,25、26,8分

2015山东,3、4,8分

2015广东,4,4分

2015重庆,4,4分

2014课标Ⅱ,1、2,8分

2014重庆,1、2,8分

2014四川,9、10,8分

2013安徽,23、24,8分

2013广东,9,4分

2013四川,11、12,8分

2013福建,37⑵,8分

2013江苏,28,14分

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考查城市化的频率很高,其他试卷为必考内容;城市化为高考必考内容,侧重考查城市的特点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综合性比较重,难度系数为0.65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对该考点考查频率很高,以示意图、坐标图、文字材料为背景来考查城市化的特征及城市化过程的区域差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图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⑴~⑵题。

⑴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⑵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图形解读】

【答案】⑴B  ⑵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40%以下,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第(2)题,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考点透析】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推拉力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推力和拉力。 推力是指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同。常见的推力和拉力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化的标志及作用[来

  3.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4.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来源:学,科,网]

早晚[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来源:Z#xx#k.Com]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温馨提示]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5.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根据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即由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阶段构成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典型例题2】【2015·安徽文综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Z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⑵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图形解读】

  【答案】2.⑴D  ⑵C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耕地、林地、气候等影响。

第(1)题,从图中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加后减少,不是持续增加,故 A错;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 断减少,故 B 错;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 错;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使耕 地面积不断减少,故 D正确。

第(2)题,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 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 住在较远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 B 错; 建设用地增加,地表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 正确;建设 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

【考点透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聚集的中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

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的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

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下图:

2.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考点规律揭秘]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一、主要城市化进程图的类型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如图1和图2。

  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如图3和图4。

  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如图5。

4.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如图6。

  二、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方法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形成发展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⑴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图4,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⑵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图中隐含的信息: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中心商业区的地位更加突出。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5,城市化进程为a—c—d—b。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2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围家。

  【示例】(2014·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图形解读】

  【答案】1.(1)D(2)D

【解析】

第(1)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就是人口密度。读图可知,在距离市中心6千米以内,2010奶牛的人口密度比1990年底;离市中心10千米附近2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增长的幅度比离市中心8千米附近大。

第(2)题,图中反映出二十年来城市中心地带人口密度减小,郊区人口密度增大。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地带地租上升,在这里商业能够付出很高的地租,中心地带的一些住宅区变为商业区,人口密度减小;人口迁往郊区,郊区住宅区面积扩大,人口密度增大,郊区地租上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城市水平提高的表现,人口密度变化不能说明城市等级的提高。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山东文综3、4)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

  1.图示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 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3.(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2015·重庆文综,4,)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4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6.“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2014·重庆文综,1、2)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7~8题。

7.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  )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8.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能耗    D.扩大用地规模

9.(2013·广东卷,9)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201·四川卷,11、12)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0~11题。

表1

  10.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1.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12.(2013·福建卷,37⑵,8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城及其西部口岸)。

指出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13.(2013高考题江苏卷,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7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8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⑵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⑶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⑷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⑸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山东烟台二模)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015·北京东城区期末检测)读“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3~4题。

3.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多于内陆   B.人口1000万以上沿海城市多于内陆

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  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

4.与欧洲相比,南亚(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早

C.城市化速度快                 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2015·福建福安、永安一中模拟)下图为美国乡村、郊区和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乡村、郊区、中心城区        B.乡村、中心城区、郊区

C.郊区、乡村、中心城区        D.郊区、中心城区、乡村

6.下列关于1950—2010年美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

B.20世纪后半段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C.由于逆城市化出现,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减少

D.乡村人口的萎缩导致农业劳动力缺口严重

(2015·辽宁锦州质检)近来,一个词很热,它就是“广场舞”(图6)。一面是挥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面是饱受折磨、不堪其扰的居民,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据此回答7~8题。

7.“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

A.城市污染严重      B.城市化水平过快

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D.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健全

8.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     B.城 市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城市环境恶化

9.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5·宜宾二模】近年来,大城市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读我国直辖市“机动车辆数和主城区道路里程”表,回答10~11题。

  10.据表推测,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11.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公共交通 ②禁止购买私家车 ③建立体道路网 ④错峰上下班 ⑤大力修建公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2.【2015·长宁区、嘉兴区二模】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的疏散作用主要是通过沿线土地利用改变实现的。下面是我国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口分布变化表。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

材料二  轨道交通1号线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变化

⑴阐述该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土地利用和人口的主要变化情况。

⑵请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工业用地空间变化的合理性。

⑶说明该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缓解该城市问题的积极意义。

13.【2015·武清区三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武清原是天津的一个县,后撤县设区。2003年,武清依托国家骨干道路建设,规划实施了区域路网工程。2010年12月,武清成为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下图为武清区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武清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

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武清的农业逐渐转型为现代都市型农业,奶牛养殖和无公害蔬菜成为主导产业,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⑵武清区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点?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原因。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A  2.D

3.D

【解析】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总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

4.B

【解析】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段为1960~1965年,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为65%左右,则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5%。

5.D  6.B

【解析】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中心城市地价高,当地农民修建“握手楼”用来出租以增加收入。第6题,因地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的周边,说明因中心城市地价高,房价昂贵,人们只得去房租相对较低的周边农村居住。

7.C 8.A

【解析】第7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但是香港的面积较小,土地成本高,最终导致香港“城市个头”高。第8题,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可以有效节约建筑用地。

9.C

10.C  11.D

【解析】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11题选C。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12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A项错误;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

12.【答案】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解析】注意审题“有利自然条件”,该题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中的自然方面,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答题。再结合图中的相关信息“M城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图可知该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位于山前冲积扇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结合图可知M城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北路和南路交叉处,地理位置优越,容易汇集各地的人流和物流。

13.【答案】⑴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⑵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⑶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⑷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⑸②  ③  ①

【解析】(1)注意图例及平面图的空间变化,结合江苏南方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的乡土地理知识即可。

(2)利用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18),图中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高而且与苏中、苏北地区差距拉大,可归纳出起点、速度、现有水平等差异。

(3)关注区域位置的相关性是解题的关键。苏锡常都市圈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要回答淮安增长极的作用就要熟悉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4)江苏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今后城镇化需注重质的提高,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是最基本的能力。

(5)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降低,只要注意图中的区域位置、关注选项中的发展方向即可正确选出答案。其中“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不应该在长三角地区,但距离长三角不远是解题的关键,处于长三角的苏南地区应该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距离长三角远的苏北地区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为主。

[创新预测试题]

1.C 2.C

3.B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比内陆少,亚洲内陆城市数量远多于北美洲,大洋洲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世界上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第4题,欧洲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南亚属于发展中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快。

5.A  6.B

【解析】第5题,美国目前城市化水平高,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小。图示时间段,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①表示乡村。二战后,许多发达国家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加之郊区人口迁往城市郊区,城市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②表示郊区,③表示中心城区。第6题,美国城市郊区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不断发展的结果,A项错误;读图可知,1950-200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其间美国总人口上升幅度大,故中心城区人口上升,C项错误;美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不多,D项错误。城市环境问题是20世纪后半段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重要原因。

7.D   8.A

【解析】第7题,“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健全,人们缺少休闲、娱乐的场所,D项正确。城市污染严重、城市化水平过快.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与“广场舞”流行于广场无直接关联。第8题,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广场舞场地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A项正确。城市人口素质、城市居住用地紧张、城市环境恶化等不是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

9.D

【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乙表示世界城市化;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快,故丁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

10.A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考查学生具备能够从图表中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第10题,由图表可知,每个城市中每辆车的平均道路里程数北京为最低,所以北京为交通最拥挤的城市。第11题,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购买私家车;建立体道路网;错峰上下班等。

【答案】

⑴轨道交通线路通达的核心城区,居住用地面积缩减,公共设施用地增加,人口数量和密度降低;轨道线路通达的外围城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工业用地均增加,人口数量和密度上升。

⑵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取决于该方式能够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该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核心城区工业用地减少,外围城区工业用地增加。工业生产需要低密度厂房和仓库,占地面积广,单位土地产生的效益相对较低,不能支付高额的地租;此沿线外围城区对外交通便利,有利原料和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并且分布在城市外围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工业用地向外围城区的变化是合理的。

⑶轨道交通促进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加快人口郊区化进程;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居民住房建设向郊区发展,改善市区的住房紧张状况;有利于改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13.【解析】(1)结合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是影响其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现代都市型农业得满足城市消费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地价、交通条件等。(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材料二图得出,该地2000年之后才开始进行的城市化,但是发展速度快。介于京津之间,是受到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答案】

⑴北京和天津城市化的发展,对牛奶、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武清位于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地价较高,奶牛养殖和蔬菜的产值较高;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⑵特点:起步晚;速度快。

原因:经济发展(或工 业化)起步较晚;北京和天津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


相关文章

  •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23--32
  •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深)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015-11-22 09:52:35)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1:地图三要素 (2015-11-20 10:18:39)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0:经纬网的判断与应用 (2015-11-19 10:56:50) 高考地理 ...

  •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62: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 微专题62:人口数量与人口问题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7考,分值46分 2015福建,7.8,8分 2015上海,21-23,6分 2014福建,5.6,8分 2014江苏,17.18,4分 2013广东,5,4分 2013四川,11 ...

  •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永昌四中 张艳霞) 2015年3月29日我们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在兰州市举办的高考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两位专家为我们传递了高考信息,分析了2015年高考命题方向,介绍了一些有价值的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为大家指点迷津,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这次学习中的几点收获: 一.近几年 ...

  • 20**年全国卷高考大纲
  • 2016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 语 文 加强名句名篇默写训练.建议统筹安排,反复温习,认真落实,力求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识记.正确迁移.规范书写.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学习,力求全面扎实.提倡学用一体化,重实践,重修改. 古代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要在长度.深度.复杂度上用力,不要止步于浅表化 ...

  •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计算得出结论.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 ...

  • 高考地理:提高八种能力
  • 高考地理:提高八种能力 掌握<大纲>要求 地理备考复习的总体原则是"依纲(考纲) 据本(教材) ,注重基础,查漏补缺,提高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提高八种能力 一.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要求 地理高考是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以地理基本思维方法为主体,将思辨能力与 ...

  • 2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 0xx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试卷题型结构和分值 题号 分值 考 纲 材料呈现方式 知识和能力要求 1 4 陆地的组成要素地壳变动 某一正在喷发的火山 构成火山锥岩石的矿物来源 2 4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 3 4 城市的发展 美国芝加哥的兴起与发展 芝加哥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的条件 4 ...

  • 上海公布新高考首门地理科目等级考标准
  • 2016年5月,上海市高考改革新政实施后第一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学科等级性考试将开考.1月14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 根据<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g ...

  • 20**年高考广东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各科试卷说明及指导意见
  • 2016年高考广东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各科试卷说明及指导意见 2015-07-20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特急 穗教研院[2015]14号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关于2016年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备考指导意见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粤教考函[201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