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名人赵谦翔

中国教育名人 赵谦翔

赵谦翔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中。东北师大、首都师大兼职教授。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2007年获北京海淀区“十五”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研究一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赵谦翔与绿

色语文》《绿色作文实例实说》等。

赵谦翔: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

中学读书的时候,我从未想过将来当老师。可一旦当上老师,我就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职业,爱得如痴如醉,

无怨无悔——只因为我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

一 1971年,下乡插队的第三年,因为乡中学缺少俄语教师,23岁的我竟然被破例录用为民办教师。 1978年,我30周岁。“阶级斗争为纲”寿终正寝,消冰融雪的春风吹绿神州。“而立”之年却一无所立的我,百感交集地写下了教育生涯中的第一首《自勉》诗:“华发已生少年头,所幸而立得自由„„此生尚余三十载,不教寸阴付东流!”从此,我便走进了把“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0年,32岁的我,被调入县重点中学(吉林省永吉五中) 。让只读过两年高中的我来教高中,这又是怎样的破格重用啊! 为了补上大学课程,1983年起我开始参加中文函授学习。住在学校分给我的“地仅容膝,在昼犹昏”的小屋里,无法学习。我便投身于“两山夹水,沿水有路,景色绝佳”的天然大书房,春、夏、秋三季,“举手为案,漫步当椅”,忘情地享受着“俄语——温故知新,《离骚》——背诵如流”的自学之乐。身兼语文课和班主任的我,既想工作拔尖,又想学业优秀,恨不得把1分钟掰成360瓣来过„„ 5年后,40岁的我,终于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又成为母校中文系的兼职教授。 1988年,重返故乡,在吉林市毓文中学任教。两年后,我带的毕业班高考一炮打响,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引起轰动。蓦然回首,“荣誉接踵而来,名声不翼而飞”。从此,我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卷起了新的波澜:把教书的呐喊当作欢歌, 把育人的耕耘当作舞会, 把科研的探索当作旅游,把奋斗的甘苦

当作咖啡„„

二 从小就羡慕诗人,至今也未成诗人,但我一时一刻也未曾离开过“诗对我的呵护”和“我对诗的追求”。读诗,赏诗,写诗,教诗;从“诗内诗”,到“诗外诗”——朝吟暮赏,日熏月陶,怡然自得。 回忆我的“花季”,正流行“知识越多越反动”,唯有《红楼梦》这部奇书幸存于“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中,其中200多首诗词成了我唯一可以进补的文学美餐。孤独寂寞中咀嚼那余香满口的诗句,驱散了我心头多少阴云! 正是与《红楼梦》的灵犀相通与朝夕相处,养成了我对诗的最初钟情。 虽然自己是笨鸟学诗,既学不来“诗仙”的飘然不群,也学不来“诗圣”的沉郁顿挫,更学不到“诗鬼”的瑰怪险绝,但我还是学得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在平而不庸的日常生活中: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后,一次成功的班会之后,一封家书喜读之后„„有时深夜不寐,有时凌晨急起,“指”点江山,“机”扬文字,

我把电光石火的灵感在电脑上打出来。在一次次讲学之旅中,或在火车上,或在候机厅,或在下榻处,我把点滴感悟,放在心灵的砧板上细细锤打。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独自一人“痛,并快乐着”。 尽管这些诗样的文字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我依然敝帚自珍,因为它们常常成为我的特色教材。把草稿和定稿一并给学生:真情只能以真情点燃,说“法”最好用切身经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与弟子们一起“痛,并快乐着”!正是有了这种“诗”味儿垫底,才使我日后的语文教学“人”味儿十足。 遗憾的是,在最初教语文的13年中,本来诗意盎然的语文却被我教得味同嚼蜡。20世纪90年代初,横空出世的素质教育理念,像一声春雷把我从梦中惊醒:教本,学本,考本,惟本至上;编题,答题,讲题,惟考是图。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节,弟子题在《文化苦旅》扉页上的赠言:“送给也如我一样爱书的先生”,深深刺痛了我。因为当时,余秋雨的文章我还未曾拜读过! 如此先生,还能胜任如此弟子的语文教学吗? 一次,从一本刊物上读到刘国正先生讲的一个笑话:一个外科医生为将军治箭伤。他只把露在皮外的箭杆剪掉便扬长而去。问:肉里的箭镞怎么办? 答:那是内科医生的事。只顾“语言”不顾“人文”的语文教师,岂不就是误人子弟的庸医吗? 我不禁扪心自问:当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蜕变成“编题机器”与“答题机器”的关系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有什么诗意可言? 1993—1996年,我带领一个75人的超级大班,尝试了一轮“摸着石头过河”的改良;1996—1999年,我一人当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实施了一轮货真价实的改革。 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我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爱默生) ——只有培养学生的个性,才有诗意的语文教学。 开创《东方时空》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成了“东方之子”的追星族:“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只有“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才有诗意的语文教学。开创“做人”走进“作文”的班会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写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只有营造“绿色作文”,才有

诗意的语文教学。

三 2000年8月,52岁的我,在北京开启了教育生涯的新篇章。 “良师有方首推悟,高徒得法唯在魂。”一进清华附中,我便奏响了“感悟清华”的主旋律。我带领弟子们在“荷塘月色”里徜徉,在王国维纪念碑前流连,在校庆展览上思索。辉映着清华园的灿烂星光,弟子们写下一篇篇激情四射的“绿色作文”。 感悟清华,说到底,不是“升学”的指标,而是“育人”的目标。在鉴赏贾岛《寻隐者不遇》的语文课上,我提出了“清华境界”说:“清华”,说到底,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为代表的人生境界。如果你仅仅是喜欢、羡慕、向往,那你便像那个“寻隐者不遇”的诗人一样,即使走进了校门——也不过是来到“松下”;即使走遍了清华园,也不过是涉足于“此山中”而已。而作为人生境界的那个“清华”,依然隐藏在“云深不知处”的茫茫杳杳之中。只因为你内心深处的真正追求,还是要当“追星族”,还是要“跟着感觉”“潇洒走一回”,还是要“平平淡淡才是真”„„总之,你还是摆脱不了种种浅薄的诱惑。 这,就是作为清华附中的莘莘学子,天天有幸在清华园里来来往往,却只能有少数人考上清华大学的原因;这,也就是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年却总有一些人拿不到毕业文凭的原因。 那位“寻隐者”的诗人,如果真的想找到隐者,其实也很好办: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也做个真隐者不就可以了吗? 同理可证:如果有人真的想成为“清华人”,那就必须首先用“清华精神”把自己头脑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置换出去;否则,你无论怎么向往,最终也只能是仰望清华之高墙,却不得其门而入。 谁说进入高三就是“暗无天日”?谁说处身题海就没有诗意? 高三伊始的作文《感悟清华青铜书雕》,开学一个

月后的作文《高三的色彩》,岁末欣赏贺岁片纵论电影《英雄》,寒假前捕捉真情学作旧体诗。正是: 诗居在题海,忙中无乱烦。问君何能尔? 心远学自闲。吟诗南窗下,属文电脑前。汲取清华韵,滋润蕙与兰。此中有真意,师生共陶然。 马年腊月二十二,是我55岁生日。那天,我意外地收到一份礼物:一本纪念册。打开扉页,“高006班全体儿女”几个大字跃入眼中。一股热流,从心底直涌眼眶。再读贺词:“父亲,谢谢您! 您的双肩沉默而坚强,撑起了家的屋脊,还有儿女心中的天空”,滚烫的泪水,决堤而出。 “以前,我骂过您,那是因为我不懂;今年我18岁,开始懂了! 懂你,使很多人幸福。” “我这样一个惰性足、无定性的人,如果没有您这剂良药,一定又会像初中一样病得不成样子„„” “三年的‘苛责’,一生的

期望。严峻的面容,慈父的博爱。” “学子笔下绿,慈父心中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尽管他人的评说还有待2003年的金榜题名,但对我来说,有诗如此,于愿已足! 回顾30年教坛生涯:假如当初没有挡住永吉县吉剧团的诱惑,没有挡住县教育局长的诱惑,没有挡住去俄罗斯当翻译的诱惑,我怎会有今天这般快乐的生活? 语文与人生彼此交融,人生与语文互相提升。 夫谦翔,“牵”翔也;牵而翔之者,非风筝而何? 灵感一闪,遂成一绝:“逍遥彩云里,自在艳阳天。有风方起舞,无线不翩跹。”“风”者,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之英明国策也;“线”者,育我、助我之诸多“贵人”也。喜逢盛世,得遇贵人,风筝逍遥,此生何幸! 不过,自从进入“天命”之年,我便开始保命:整天与吃药打交道,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肩周炎„„我又怎敢妄想再活50年? 我只渴望在今后活着的每一天里: 我的心,永葆审美的情趣, 我的笔,永葆春天的新绿, 我的嘴,永葆燃情的魅力,我的语文教学,永葆清泠的诗意。(作者

单位:北京清华大学附中)


相关文章

  • 新版语文教学名师教学大纲内容doc
  • <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主要结合名师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对中小学语文名师的生平事迹及主要教学思想.教学艺术进行评介,旨在引领师范生在自己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从名师的成长和教学艺术中汲取滋养,不断进步,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 ...

  • 暑期师德培训学习心得4篇
  • 8月26日至30日,我校组织了xx年暑期师德学习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学习了市教育局规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金燕燕、黄淑微、谢尚江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并集中听取了由瑞安市园林局吴体鹤副局长主讲的“关于国家当前形势的分析”主题报告,在这些日子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师的师 ...

  • 20**年暑期师德培训学习心得
  • 8月26日至30日,我校组织了xx年暑期师德学习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学习了市教育局规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金燕燕、黄淑微、谢尚江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并集中听取了由瑞安市园林局吴体鹤副局长主讲的“关于国家当前形势的分析”主题报告,在这些日子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师的师 ...

  • 唐诗宋词鉴赏全集在线播放
  • 唐诗宋词鉴赏全集 http://www.56.com/w61/album-aid-7416861.html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4106330 http://v.ku6.com/playlist/index_2188445.html http://ww ...

  • 东风夜放花千树
  • 东风夜放花千树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及语文人格教育 荆朝辉 (武陟中学,河南 焦作 454950) 摘要: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我们要重温陶行知教育思想,建构语文人 格教育.本文基于此,阐释了语文人格教育内涵,其目标是完善真善美的人格,具体来讲,从五个方面实施:教师素养,育人课程,教学情境, ...

  •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听到许多优秀专家的讲座,让我深受教育、启发,各位专家的宝贵经验无私的传授给我们,让我深受感动。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点: 一、 教学先育人,人品很重要。 赵谦翔老师在讲座中说:“要育一流‘学生’,莫育一流‘生’”。赵老师以以身殉“名”、以身殉“星”、 ...

  • 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的专业标准,对于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严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环节,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

  • [三字经]作者细考
  • 芬未.碌亩2007年第8期 ・<三字经>研究・ <三字经>作者细考 ◎李健明 [摘要]本文从历代文献对王应麟著述<三字经>的缺失.-#4-学者对王著<三字经>的质疑与对区适子 为作者的提出.地方文献对区适子著述<三字经>的记录.民间族谱.历 ...

  • [在线上映]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科幻故事片
  • 珊瑚岛上的死光 作 者 童恩正.沈寂 编剧,张鸿眉 导演 出版单位 上海电影制片厂 出版时间 1980年 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1978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1980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系我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科幻故事片. 1977年,科幻经典之作<星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