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浙江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还需经过投票推选,最后只有10人获得此称号。

  单手,也可以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记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道太乡供村小学教师杨树长

  出生起就少了一只臂膀的他,34年来一直坚守教育岗位。他扎根于农村,先后任教于4所道太乡的村级小学,用爱心、恒心和责任心耕耘着农村孩子们的未来。

  ——题记

  身体力行唤起乡亲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下乾村坐落于浙江省龙泉市西北面,地处海拔700余米的半山腰,距离县城57公里,道路崎岖。从供村出发,需经过一条很深的峡谷,才能抵达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新鲜的下乾村。全村有人口422人,主要靠毛竹、香菇业等为经济来源。下乾村大多村民原先不重视教育,村里大多数孩子都只读过两三年书。杨树长在下乾村15年,彻底改变了该村村民的教育观,使整个村子呈现出尊师重教的新面貌。他所带的学生,每年考试成绩在整个供村14所学校中都名列前茅。他培养出了下乾村第一批大学生。

  自从分到下乾村任教,杨树长经常早出晚归,每天都摸黑回家吃饭。放学后,由于学生基础差,他总是先把这些学生当日的知识加以巩固,然后再自己回家做饭。他几乎每天饭后都去家访,跟家长聊天,聊孩子,聊教育,使家长渐渐明白教育的重要,开始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

  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村里人对教育有了积极性。村里原来只有两间破旧的木屋作为办学场所,地面潮湿、光线阴暗,学习环境恶劣。村里人看到教育的希望,为了办好教育,各家各户自行筹钱,又争取了上级一部分补助,建起了下乾村历史上第一座教学大楼,《丽水日报》做了题为“全村最美的房子是学校”的专题报道。

  行走在教育的热土上

  1984年6月,由于全乡统一组织考试,杨树长被外调到其他村级学校监考。早上6点他就出发了,当时天下着大雨,河水暴涨漫过了桥,但这是通往监考学校的必经之路。他冒着危险涉水过桥,一只鞋子被大水冲走了,只好光着一只脚走,在泥泞的山路上走了5里多路,规定时间内赶到了学校,可是自己的脚却已经是血肉模糊。

  1993年根据政策有一批代课教师可以转正,这是杨树长梦寐以求的事,但要先去城里复习迎考学习20天,他沉默了。因为他所任教的学校只有他一位老师,他要一走,孩子们就得停学,他不忍心耽搁学生学习。为了学生,他没有参加学习。供村小学的校长知道了这事后,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叫其他参加学习的教师把书带给他自学。杨树长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了考试转为了正式教师。如今的他,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忱,一如既往地耕耘在教育的热土上。

  “杨大哥”和“杨爸爸”

  杨树长视学校为自己的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校。双休日、节假日别的教师都回家了,他在学校坚守着,很少去外面,更很少去城里。在学校他有干不完的活,他51岁了,只有一只手臂,干起活来却绝不逊色于小伙子。他走路风风火火,劲头十足,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带着工具在学校每个角落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教室的灯管坏了他修,厨房的水龙头坏了他换,老师们有什么困难他帮,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杨大哥”。

  杨树长爱学校如家,也爱学生如子。2001年9月,适龄儿童徐丽梅,家庭成员3人,3人就是三代人,爷爷、爸爸和她自己。爷爷年纪大不能从事劳动,妈妈由于家庭困难抛弃了这个家,离家出走回贵州,爸爸受到沉重打击,长期没心情干活,成了无业游民,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徐丽梅经常是吃一顿饿一顿的过日子。交不起学杂费,父亲就不让她上学。杨树长知道这事后,一次次亲自上门做家长思想工作,并承诺为她垫付学杂费,要求徐丽梅父亲让女儿读书。徐丽梅父亲被他深深的感动了,可爱的花朵回到了学校的怀抱。这学杂费一交就是4个学期,最后一学期杨老师还为她资助250元。

  在生活上,杨树长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有些学生从家到学校要徒步5公里多,每天中午只能吃自己带来的冷饭冷菜(那时学校没有食堂)。他又主动当起了炊事员的大任,义务帮孩子们热菜热饭。杨树长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动着孩子们。

  杨树长不善言谈,工作一丝不苟,虽然只有一只臂膀,但是他却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好。34年的坚守,让人平凡中看见了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美。

  潜心教学,严谨学术

  ——记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

  “个人成长与国家富强息息相关。守住清静,耐住寂寞,潜心研究,教书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智慧。”“30年的教师生涯使我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书育人,需要解决好自身做人和做学问的问题。”这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程惠芳教授发自内心的感慨。

  ——题记

  行如其言,程惠芳教授从教38年来,始终热爱教师职业,严谨治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她出身于普通家庭,经历过上山下乡的锻炼,从一名曾经的工农兵大学生成长为大学老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边工作边学习提高,先后获得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年以来,程教授一直从事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浙江省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重点资助人员,担任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八届至第九届浙江省政协委员。她教书育人、师德高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她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永不停歇,学术研究成果斐然,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她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为学院的发展和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

  教学上,苛刻中透着温暖

  “许多程老师的学生都会经历一个对程老师从敬畏到敬爱的心理过程。”一位硕士研究生曾这样谈起自己的导师。

  敬畏是源于程老师对学生的严格,有时甚至苛刻的要求。程老师要求学生,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要学会查看外国文献,要用国际主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来做学问,要用计量的方法研究经济学,用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注重调研,获得一手数据,用实证研究来解决问题。课堂上,程老师一直采用独有的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讲述某一概念、讨论某一问题的时候,从不同角度、由浅入深地提出一连串问题,让许多学生都来回答同一个问题,但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这一“绝招”、“狠招”使学生都感到异常的紧张,也不得不在课外恶补。虽然上课时胆战心惊,但凡是听过程老师课的学生,都会觉得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程老师不仅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注重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品性的培养。她常对学生说做学问就是做人,学问做得要真,做人做得要诚。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程老师会因为下一届某一个学生没来听而专门打电话;硕士生课堂教学中,学生因为准备不充分会被程老师严厉批评而流泪……可在生活中,程老师会给学生买毛衣,买书,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2006年初,她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突患骨癌,远在国外访学的她不断通过邮件和电话关心学生,并要求学院也尽一切可能帮助学生。在她的感染下,这位学生在经历了几次手术后还依然完成了毕业论文,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毕业答辩。学生们都知道,不管是批评也好,欢笑也好,那都是程老师母亲般的爱。“学生永远是您的孩子。”母亲节的时候,这是学生给程老师的卡片上的心语。

  “人生的路上,不断演绎着一场场战役,当拼尽全力获得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正想放慢脚步的时候,另一场战役又接踵而至,甚至你不得不同时面对好几场战役。我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我每天还在处理着大量的事务,那么年轻的你,为什么不尽力呢?”这是程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话。

  程老师始终把教学科研、传道授业和学生培养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们经常看到程老师在校园的道路上、在校车上、在食堂里和学生亲切地打招呼,或者专心地给学生解答问题。在绝大多数时候,程老师给人印象就是和蔼可亲——在生活学习中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指导和帮助。程老师是慈师,同时也是严师。遇到学生没有按时或按质完成事先布置的任务,程老师也会严厉地批评,同时也会更加耐心细致地协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教38年,程老师以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治学和育人态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每提起那些优秀学生,程老师总流露出真切的自豪和深情的满足。程老师常常对学生说,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她的学生今日以工大为荣,明日工大能够以他们为荣。

  引领教学实践改革,推动学科建设

  程惠芳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开放办学、厚德育人、复合成才”的教学理念。1989年开始主持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探索和创建了工业外贸“3+2”复合办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更新中探索和实践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课程体系。在三年级工科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再学习两年国贸专业课程。在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中,嵌入可选择的化工、机械、制药等工程模块,形成“2+2”复合办学模式。实践工科知识与经济类专业知识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土木+工程管理”、“化工+外贸”、“药学+工商管理”等十余个本科专业中得到推广。

  程惠芳教授还倡导在课堂外建立了校内、校外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在校内,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创新与创业教学基地,以“体验式教学”推动从单向知识传递向双向知识互动式教学的转变。毕业生杜树感动程老师的启迪与帮助,他抓住每一次创新创业的锻炼机会,深度接触企业,在创新创业大赛中他觉得自己获得了创业的激情和方向。

  程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她主持举办六届WTO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第七届开放经济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第15届和第22届全球金融年会,四次邀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迈伦?斯科尔斯、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及前WTO总干事摩尔、近10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海内外学者参加会议,让数百人次国贸专业学生广泛参与国际会议组织和接待工作,聆听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

  程老师在主持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国际贸易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和国际贸易学博士点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学方法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已培养出大量既具有工程背景,又掌握国贸知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毕业生,为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性和复合型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培养,特别是为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程老师在1993-2009年担任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的院长助理、常务副院长和院长,学院从只有4个本科专业发展到拥有9个本科专业,10多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三个浙江省级重点学科,两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形成了博士、硕士、MBA、工程硕士、国际合作办学等较为完整的专业和学科体系和具有特色的新型开放办学模式,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良好互动效应,学院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程惠芳教授1990年开始主持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目前该专业从成为校级重点专业发展成为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2003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国际贸易实务》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主编《WTO与中国经济》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5年)。主持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浙江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际经济与贸易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作为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和学位点建设负责人,在程老师带领下,国际贸易学科在2005年成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严谨治学,学术研究成果斐然

  程惠芳教授在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是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是国际贸易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对浙江百强企业和龙头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评价与决策咨询服务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自1986年以来,程老师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金融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90年代初就提出我国对外直接比较优势理论和政策,在国际直接投资与开放经济内外均衡、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999年主持浙江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对策研究的重大课题,为2000年浙江省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例和政策制定做出积极贡献,得到国家外经贸部领导的高度评价,是全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对策研究的领先成果。

  程老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议资助项目4项,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1项,二等奖3项,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1项,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近10年来,程老师对浙江百强企业创新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评价报告提交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2009年以来,受浙江省政府领导委托对146家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监测评价研究,研究案例出版后送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浙江省企业转型升级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为浙江企业转型升级的科学决策参考做出积极贡献。

  与这些学术成绩相比,程老师更感骄傲的是这些项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们,他们逐步成长起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建言献策,投身社会发展事业

  程惠芳教授积极参加浙江省委和省政府等咨询活动,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为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做出积极贡献,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程老师作为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绍兴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义乌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积极参加省委、省政府及地市经济决策咨询,积极参加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专家咨询会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出建议和咨询服务。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认真调查研究,领衔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质量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创新促进法》等议案和30多项建议,多数建议被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委采纳,对国家有关法律制定和国家政策制定做出积极贡献。

  今天,程惠芳教授仍然要求自己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的前沿动向,在学术上不断超越自我。对学生“诲而不倦”,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为增长智慧走进校门,为更好地为祖国人民服务而走向社会。程老师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取得成就是教师最大的欣慰。


相关文章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政治学习材料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12年评选与表彰方法 为切实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着力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伟大实践的要求,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 ...

  • 江西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江西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江西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 ...

  • 山东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山东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还需经过投票推选,最后只有10人获得此称号. 情 洒 沂 ...

  • 中学暑假师德培训方案
  • 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为了进一步做好一年一度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师德水平,根据平教办法〔xx〕107号文件精神,现将xx年我校暑期师德培训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进一步丰富 ...

  • 20**年全国十佳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心得体会
  •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2015年颁奖典礼直播心得 2015"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将于11月7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共同播出.来自甘肃的李依桐.李易轩姐弟.来自山东的王荠悦.来自河南的王帅康.来自湖北的刘倩.来自湖南的杨沛锦.来自西藏的次旦拉姆.来自浙江的徐煜 ...

  •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在网上查看他们的实事迹资料,深深感受到这些教师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自己与这些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差距.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反思自己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把爱撒 ...

  • 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许兴龙同志主要事迹介绍   许兴龙同志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 ...

  • (考研系列)时事政治
  • 考研的同学注意了,2010年1-5月时事政治 来源: 谷占飞的日志 2010年一月 一.国内部分: 1: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2:1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 ...

  • 最美教师评选
  • 丹凤县竹林关中学 2014年"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庆祝第30个教师节,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大力弘扬我校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竹林关中学首届最美教师&qu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