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课

第15 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案

杨秋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

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课件 视频 情景剧剧本和道具 奏折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

【导入】

幻灯片:汉武帝像

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 幻灯片展示课题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新授】

(一)汉武帝的烦恼

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

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

生:诸侯王财大地大,百家争鸣,匈奴骚扰······

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 为汉武帝分忧

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把解决方案写在奏折上)请不同的小组代表回答:

1、王国问题

让学生回答推荐方法

生1:直接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生2:推恩令

小组讨论:汉武帝会采纳哪一种方案呢?为什么?

生:讨论两种方案的可行性,

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推恩令的妙处,让学生得出结论:推恩令将诸侯王的权力分散直至化解,而诸侯王的其它弟子又因为接受皇恩而心存感激,然后逐渐削夺列侯爵位,最终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过渡:王国问题的解决只是从政治上解除了对抗力量,能不能保证这些人从内心真正臣服呢?(生:不能)所以,要使这些原诸侯们乃至天下子民彻底归顺,还必须统一思想。

2、思想问题

用哪种方法来统一思想呢?

生3:法家思想

生4: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生5: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兼用法治,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 师:播放视频《汉武大帝》节选看他的选择。

生:看视频

师:视频中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用什么方法统一思想?

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视频中董仲舒发展儒家学说既讲仁政,又讲法治,既要求统治者仁德爱民,更宣扬臣民对天子的绝对服从。统治手段可谓刚柔相济,汉武帝自然欣然接受。为了在现实中突出儒家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尊儒措施。

师: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尊儒措施?

学生根据教材归纳,

幻灯片:a.排斥其它学说b.大兴儒学教育c.任用儒生做官。同时展示太学学堂、汉代讲学图、《诗》《书》《礼》《易》《春秋》书影等相关图片。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汉武帝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它不但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且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然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同学们,儒家思想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生:举例说明

过渡: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和独尊儒术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从而为解除匈奴问题奠定了基础

3、匈奴问题

怎样处理这个凶恶的仆人呢?

生6:反击匈奴

师:大家意见一致,汉武帝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有能力打败匈奴解除威胁,派谁去打?

生:卫青、霍去病

师:在汉武帝时期开展的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最有名的是哪一次呢? 生:是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领的漠北之战。

师:用多媒体显示漠北之战路线图、交战图及霍去病墓。

描述漠北之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卫青、霍去病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只可惜,霍去病24岁时便英年早逝,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的千古名句。

4、归纳总结

师:汉武帝的烦恼解决没有?生:解决了

师:通过哪些措施解决的?生:政治:推恩令,逐步削夺列侯爵位解除王国问题; 思想: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军事: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师: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实现“大一统”

现在同学们能说说你眼中的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了吗?

生: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等等······

教师点拨评价人物的方法:了解人物的主要活动及产生的影响,一分为二,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

(四)知识巩固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的“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

A.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B.开创大一统局面

C.创立中央集权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2、《百家讲坛》节目曾言及汉武帝通过一种高明的方法既削夺诸侯王势力,又使侯国对他感恩戴德。 请问是下列哪一种方法 ( )

A.奖励耕战 B.实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 D. 推恩令

3、汉武帝通过下列哪种措施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 )

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王国问题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独尊儒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到汉武帝时,这种局面不利于加强皇权。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反映汉武帝面临什么问题?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五)开放探究

师: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汉武帝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实现“大一统”,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西汉从此进入鼎盛时期。今天我们国家页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台湾问题,请同学们为国分忧,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呢?

学生讨论:统一思想,武力攻打,分化台独势力,各个击破······

师归纳总结:两岸达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我们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结束语

同学们已具备了作为中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将迎来新的大一统,让我们共同期待!

板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烦恼 分忧

大一统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始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机会,通过情景剧巧妙处理教材交代历史背景,提出汉武帝面临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历史背景中思考历史的走向,使他们充满了指点江山的使命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在自主分析和探究学习过程中,讨论视频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完成知识重构与意义建构,解放且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内在活泼,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待深入探讨的教学问题如何让初一学生在现有的认知基础上正确看待儒家思想呢?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该再多加点拨!


相关文章

  •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
  •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目组成,分别从思想文化和政治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公开课说课稿 邵文杰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筠连县定水中学 李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段历史的学习,从多个方面了解汉武帝. 3.体会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全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 ...

  • 12课[大一统的汉朝]
  • 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堂实录 泰安东岳中学 宋丽华 一.导入课题 (以<汉武大帝>的片尾曲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师:请看大屏幕,让我们齐读毛泽东的诗句. 生(齐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g ...

  •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教学设计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学目标 1.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观点对儒学上升为主流地位的影响,理解汉初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董仲舒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黄老之学 ...

  • 中国古代史全一册--02西汉的兴衰
  • 西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楚汉之争,刘邦建西汉,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措施:西汉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文中所给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2.通过对文景之治的评价,使学生理解封 ...

  • 必修三汉代儒学教案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 一.学习重点: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学习难点:董仲舒儒学主张及其影响. 二.学习目标:掌握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三.教学方法设计:讲述法.课堂讨论法.提纲挈领法 四.分层次问题学习: 1.董仲舒新 ...

  • 罢黜百家5
  •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无为而治.有为而治.新儒学的内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理解:分析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为什么会被汉武帝 认可:汉武帝在接收董仲舒的建议之后为什么还采纳其它学派的思想:汉以后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 ...

  • 2汉代儒学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根据本课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