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1.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

2.引号用法:①引用 ②讽刺或否定 ③特定称谓 ④强调或着重指出 ⑤特殊含义

3.破折号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4.省略号: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5.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6.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 ⑴比喻就是“打比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2)作用: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 ⑴ 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形式是:事物“人化”。

⑵ 作用: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赋予事物生命力,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

借代 ⑴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2)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

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 (2) 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使语言简练工整,节奏感强,高度概括便于记忆,有韵律美

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

(2)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设问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反问: “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反复: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语 用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 加强表达效果,讽刺揭露,或者表示亲密友好

7.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设置悬念、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夹叙夹议,虚实结合,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结合、卒章显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引用典故、点面结合。

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

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衬托 :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

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伏笔和铺垫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照应 作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

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8.表达方式:

(1)记叙。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议论文中的记叙或充当事实论据,或提供论证的材料,都为议论服务。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一般是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事件中蕴涵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9.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10.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11.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2.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13.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14.记叙顺序:

顺叙 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5.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6..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17.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8.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9.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20.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21. 语言运用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22.句子的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3.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消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分类: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抒情、哲理

常见叙事线索:人线、事线、物线、情线、时间、见闻感受、地点转移。

24.说明文阅读:

分类:A、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B、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描述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C、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科技说明文、应用说明文

说明顺序:A、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B、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C、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

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概括到具体, 部分到整体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更具典型性、代表性、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准确无误,直观、具体,令读者更信服。

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下定义:能够科学、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准确、严密。

列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记忆和理解。 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资料):提高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25.议论文阅读:

1)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文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中心论点;分论点);

B、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事实论据(一般事实、史实、数据等;典型代表性、真实确凿)

道理论据(名言警句、科学公理、概念、定律、公式、民间熟语等)

C、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3)议论文结构:A、引论:提出问题;B、本论:分析问题;C、结论:解决问题

4)常见论证方法:

A、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B、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归谬法、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例子,证明了…观点,使得道理说得更具体准确,容易让人信服,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了…是为了证明…观点,增加论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先解释比喻句(结合文章,明确本喻体),证明了…观点,使道理浅显易懂,通俗形象,具有

更强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通过…和…对比,证明…观点,使得是非曲直明确,给人深刻印象。

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6)批驳方式:驳论点、论据、论证

7)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26.散文阅读: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主题、意境集中、鲜明)

27.小说阅读:

1)三要素: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通过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

B、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⑤突出、深化主题。

2)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小说)

28.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势,突出特征(修辞句)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9.文章分析方法归类:

1)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

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2)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3)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0.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31.消息结构:标题(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2.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抑扬顿挫、摇曳

多姿

33.戏剧:

语言:台词(对话、独白、旁白)、舞台说明

分类:(1)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哑剧

(2)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3)篇幅规模:独幕剧、多幕剧

(4)题材范围:历史剧、现代剧、神话剧、童话剧、儿童剧……

34. 议论文基础知识总结

阅读考点主要包括:议论文三要素及其间关系、论证方式、结构形式、议论文语言,关键词句含义。

1)、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抓住中心论点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①标题。有时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可有时标题只是论题。

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并非作者对问题阐发的观点。没阅读一篇议论文时,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表的议论的,然后看看作者针对问题的看法是什么。②开头。③结尾。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的时候大多数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④概括、总结。概括中心论点要牢记表达明确,句子完整,尽力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两方面考虑。⑤反推法。从论据的角度概括出各个论据证明的观点、主张、看法等。(注意:论点的表达的形式。由于中心论点是作者向大家阐明的观点,所以它必然是正确、鲜明、简洁的。从全文来看,它必须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论点在表达的形式上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的句子,必须有明确的表态等。)

开头作用: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鲜明突出等;②引出论题或引出所要论述的内容,或引起下文等;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等。

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揭示文章的中心;②结尾总结归纳文章的观点;③结尾发出号召、展望、希望等等。

开头方式:①(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社会现象、名人故事等)引出论点或论题或论述的内容。②直接提出本文的观点

2)、论据: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据分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属于事实论据;科学原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可作道理论据。

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确定论据。②剖析论据。论据替换为形式或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或引用这一论据作用;或问论点及论据关系等。(答题时往往可以根据此论据所在的段落中证明了什么观点和内容上考虑,进而分析以下此论据与中心观点的关系)③补充论据。针对论点,在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去找寻记忆中的论据,或针对考题的需要现场发挥。④论据特点。时间上、代表性上、说服力上。⑤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等。⑥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删除等,论据的前后文肯定有相互照应的词语和句子等)⑦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3)、论证:论证的过程;论证方法:就是论证过程中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论证方法常见考法:

①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特点,极其这样论证的作用?

实际上本种题型考察的是段落中作者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观点或内容的,以及采用此方法论证的效果)答题时要注意仔细的阅读所问的段落:举了什么样的论据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或内容,是不是用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方法,在结构上是不是这样的论证更加的完整,具有说服力等等上去组织语言。②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③考查常见各种论证方法的走用。即以什么论据来证明什么论点。

4)、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它是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面见解。它的重心落在揭露和批驳错误的观点上。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5)、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简单模式:叙议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结构样式分两类:一是逐层深入论述结构—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横式。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首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注意文章总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考查路径:①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②特别语段(句)作用。如结尾 :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等。(开头、结尾在前面)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结构作用:①总领下文②总结上文③归纳全文、点名中心④承上启

下过渡⑤照应)③给文段划分段落、层次。一种方法:可按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结构划分;还可按文章论述问题的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②使用修辞的方法,体现其用语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考察中可能出现的考查点:

①关键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修饰、限制、强调突出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②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在重新的解释一下)③某语句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④修辞方法的类型及作用。

7)、阅读议论文应注意达到问题:

①对文段应先整体把握。②不能混淆概念,避免张冠李戴。

③三要素关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统帅,论据和论证围绕中心展开,论据为论证服务,回来证明论点。论证方法则是实现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

④议论文除主题外,开放性试题也有扩大的趋势。例如:根据文意补充恰当的论据 ;写阅读文章后的认识和感受;结合阅读内容,联系实际谈感受

35. 说明文基础知识总结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某种具体事物或解说某种抽象事理的文体。考查说明文读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说明对象。在介绍某种具体事物还是在解说某种抽象的事理。

①在确定说明对象时,分清说明文的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一般的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

②有些说明文,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还要注意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 考察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三种提问的方式: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质特征)

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①在明确了说明对象后,要从文章的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一定要把握文章在说什么或在阐释一个怎样事理。 ②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

3)、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哦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庶务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或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4)、说明的结构。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结构形式:总体结构: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基本模式: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了常见的几种常见的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5)、掌握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

⑴、“下定义”是用科学性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叫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 ”,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的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绘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

⑵、“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加以说明。介绍风沙进攻的方式时说“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称为‘阵地战’„„”,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要注意的是给事物分类别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眉目清晰,避免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分类别的作用是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

⑶、“列数字 ”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如果出现的数字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这句话中的数字是用列数字来说明大会堂的体积的。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⑷、“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 “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⑸“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⑹“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突出不同之处。作用是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新鲜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⑺“画图表作用是”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8)引用作用是言简意赅,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有力的说明事物。

考察方式:

①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回答这类问题可参照下面的回答模式:“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的特点。”

6)、感悟说明语言。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如何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

①、使用了说明方法句子中的使用的修饰语、选择的句式。

②关键性中心语。主要是抓住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分析、鉴别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例如《苏州园林》中“谁如果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不该错过的。”这里的“鉴赏”含义比“欣赏”“观赏”更丰富多了一层鉴别的含义。

③修饰限制词语,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等是怎样恰如其分的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 ④除了修饰限制性词语外,一些表示:估计、补充、突出强调、约数、程度的词语更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经常有下面的几种考察的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答题模式: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它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其中的比喻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大量运用形容词、动词及修辞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相关文章

  • 20**年-20**年北京初三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 我有话说 新浪教育[微博]讯 2013-2014北京市各区期末考试都已经开始了,随着各科考试的结束,新浪中考[微博]站第一时间公布试题及答案,汇总如下,方便各位考生参考. 专题:2014年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解读 2013-2014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所在区 学校 科 ...

  •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
  • 来源:中考网 文章作者:碧月风荷 2013-12-23 14:11:34 [标签:八年级语文 初二语文 语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 [当前258054家长在线讨论] 第30课 诗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 箸zhù 三重chóng茅 挂罥juàn 坳ào 突兀wù 狐裘qiú ...

  •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15说"屏"
  • 12 15说"屏" 课文研讨 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第1段是引子,既表现了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又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 ...

  • 初中语文辅导中作文满分技巧汇总 [1500字]
  • 在初中培训班中,初中语文辅导似乎没有什么作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平时的积累,如阅读.观察.笔记等等,辅导什么呢?然而,莫忘记,之所以会存在初中培训班,是因为传统教育是以应试模式存在,所以,真正的初中培训班,都是以学习和应试方法为主,培养学生习惯和方法的同时,让学生锻炼应试心态和能力,最 ...

  • 点赞!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掌握了高分妥妥的!
  • 今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次改革中改头换面,成为了"教改"中的老大哥了,在我们教育界甚至出现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言论.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可是毋庸置疑的,要想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亮眼的成绩,语文是你不得不攻克的难关! ...

  • 九年级教师管理办法
  • 龙港完中九年级教师管理办法 2010年03月13日 22:56:15 来源: 访问量:88次 龙港完中九年级教师管理办法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向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其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是初中三年中最关键的阶段.最紧张的阶段,为了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 ...

  • 中学20**年-20**年学年度工作总结
  • 短暂、紧张而又充实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以“文化引领、和谐发展、面向全体、学会做人”为办学思路,根据我校的工作计划和“年初建账”目标,在上级领导的正确引导下,齐心协力、完善制度、深化管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全面推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坚持养成教育,促 ...

  • 学校建账目标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 根据我校年初建账目标和新增项目,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逐项落实,不断督导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虽然尽了很大努力,但也有不完善之处。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将落实情况分析如下 一、目标完成及经验总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是通过三条渠道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即:营造氛围、激励感化;监督管理,规范 ...

  • 中学年初建账目标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 根据我校年初建账目标和新增项目,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逐项落实,不断督导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虽然尽了很大努力,但也有不完善之处。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将落实情况分析如下 一、目标完成及经验总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是通过三条渠道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即:营造氛围、激励感化;监督管理,规范 ...

  • [爆料有奖,分班考试信息汇总]20**年杭城各大高中分班考试汇总
  • [杭城高中] [爆料有奖,分班考试信息汇总]2015年杭城各大高中分班考试汇总 [复制链接] 只看该作者 楼主 铅笔图图     私信 等级:家长帮小编 56 2015-6-23 11:24   查看: 834  回复: 14 本帖最后由 铅笔图图 于 2015-6-23 16:37 编辑 杭州学军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