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查报告123

地区畜牧兽医局党组领导班子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送审稿)

地区畜牧兽医局党组领导班子在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局党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重点、理清思路,形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一、十六大以来我区畜牧业实现了大跨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中心和“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两个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推进全区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八大转变。

(一)统筹农牧区发展,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格局由传统的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向农区、草原、城郊畜牧业并举的转变,形成了牛羊猪禽等全面发展的局面。根据地区第二次、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和采取一系列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发展畜牧业的高潮。畜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跃升。全区年内牲畜出栏由2001年的2833万头(只)增加到了2007年的4717万头(只),增长66.5%;肉、奶、蛋产量分别由2001年的83万吨、92万吨和20万吨提高到了2007年的169.2万吨、202.3万吨和27.37万吨,

分别增长103.85%、119.89%和36.85%。

(二)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由依附和从属于种植业的副业逐步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转变。针对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加入WTO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机遇,积极推进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农业农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使畜牧业逐步成为了大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2007年全区畜牧业产值227亿元,较2001年的134亿元增长了69.4%,全区农牧民人均增收来自畜牧业的贡献达到了244元,占农牧民人均增收的59.08%。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主导产业的地位逐步确立,对农牧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三)狠抓畜牧业各项建设和结构调整,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模式逐步由粗放、低效的单一化生产向规模、高效的产业化经营的转变。按照现代畜牧业“五化”的要求,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畜牧业建设和发展,全区初步建立了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区、地、县、乡、村五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牛的良种率达59%,绵羊良种率达67%,山羊良种率达66%,猪禽良种率保持在90%以上;在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两个《意见》、一个《规划》精神推动下,全区初步完成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立了9444人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大幅度、大范围地提高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奶牛、优质肉牛肉羊和细毛羊三个优势产业带加快建设,产业带中的牛奶、牛羊肉、细羊毛产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81.6%、80%和76.6%。截止2007年,全区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7家,种畜禽繁育企业达

到215家,饲料加工企业达到了267家。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达到2000多个,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200多个,各级畜产品批发和交易市场达到754个,贯通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建立。2007年全区调往内地的活畜超过了14万头,销住内地的肉类3.1万吨、奶粉2.5万吨、干酪素679吨、皮张2000多万张,销售收入达到22.64亿元。共向中西亚国家转口或出口肉类1.43万吨,出口禽蛋1007吨、干酪素1159吨、肠衣2140桶,外向型畜牧业已初见端倪。

(四)坚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指导改革和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由自给自足型向商品经济型的转变。通过市场的引导和推动,农牧民传统的小而全的养殖方式已出现逐步被相对集中的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的趋势,商品生产成为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目的。全区人均肉类占有量由2001年的51.7公斤提高到了2006年77.2公斤,增长67%;奶类人均占有量由2001的46.8公斤提高到了2006年的87.7公斤,增长53.7%;禽蛋人均占有量由2001年的10.8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12.6公斤,增长17.6%;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自给充足、供给有余。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牧工程,促进了畜牧业增长方式由依赖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的转变。全区围绕 “良种、良料、良法、良舍”,积极推广畜禽繁育改良、饲草料加工、重大疾病防控、标准化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倡导健康养殖,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共制定畜牧业地方标准173个,建立畜产品标准体系27个,建设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24个,配合饲料入户率达到了60%,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了60%。随着畜禽品种和结

构的不断优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全区畜产品单位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出栏牛平均个体产肉量达到136公斤,较2001年增长8.6%。出栏羊平均个体产肉量达到18.5公斤,较2001年提高13.5%。荷斯坦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由2001年的2600公斤提高到了目前的3500公斤,提高幅度达到了34.6%。全区有57个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18个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在2006年和2007年的饲料及畜产品质量抽检中,饲料违禁药物检测合格率和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均达到了99%以上。在今年“三鹿奶粉事件”的检查中,我区乳品未检出“三聚氰胺”。几年来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各级畜牧干部的管理水平、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牧民的科技意识和劳动技能明显提高。

(六)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推动了畜牧业管理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转变。大力贯彻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畜牧业地方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不断强化畜牧业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了畜牧业行政许可制度整顿,严厉打击了种畜禽生产、动物防疫、饲料加工、草原利用、兽药使用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依法维护了农牧民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畜牧业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畜牧部门的主要职能逐步向依法行政和为行业服务转变。

(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天然草原由利用为主向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转变。加强草原生态治理工作。通过实施国

家天然草原保护、草地围栏、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退牧还草等草地生态工程,6年多来,全区建设草地围栏1亿亩,实现草原禁牧3229万亩、休牧6478万亩、划区轮牧670万亩;补播改良草原1160万亩,新建水利设施配套的人工饲草料地173.6万亩。据农业部2006年监测,全区退牧还草工程区天然草地植被平均盖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10-20%。依法治草,科学管理,大力推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草原禁牧、休牧等制度,强化了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积极开展草地动态监测工作,应用3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全面开展草原资源普查和草原灾害的监测工作。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新牧区建设,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全区新建百户以上牧业新村80个,新增牧民定居3万多户,18.5万户的牧民实现定居和半定居,占到了农村牧民户数的78%,其中,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定居的牧民达到了30%。牧区人畜饮水工程成效显著,解决了25万人、600多万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推广普及太阳能发电装臵3万多台套,解决了15万牧民的生活用电问题。全区平均每年实施牧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0多万人次,组织转移牧区劳动力8万多人次。

我区畜牧业长足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得益于地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正确决策,得益于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级党政的全力推动,得益于全区畜牧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的锐意进取和辛勤工作。归根结底,得益于党的科学发展观在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措施中的贯

彻落实。在推进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我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必须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大力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以畜牧业的科学发展为人民群众造福;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住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强化和拓展“五化”建设,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能力;三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牧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在工作方法上,要抓住草原、兽医、畜牧等重点工作,同时兼顾全局,整体推进。同时,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活力。

二、深刻剖析影响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全面的梳理和归纳存在的问题

经过学习讨论、基层调研、征求意见、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认为当前影响我区畜牧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牧区经济发展滞缓,牧民与农民生活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原畜牧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落后生产方式和以数量扩张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牧民定居工作进展缓慢,全区27.21万户、122.82万牧民,实现标准定居的只有8.14万户,31.69万人,只占牧民总户数和总人数的29.92%和25.8%,还有19.07万户、91.13万牧民仍然处在游牧和半游牧状态。牧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其它劳动

技能,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增收能力不足,生活改善缓慢。据统计,2007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83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280元,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72%。其中,塔城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5571 元,牧民人均收入2180 元,只占农牧民人均收入39%。广大牧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牧民的健康保障和下一代的教育等民生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

2、畜牧业数量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较为突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我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生态,草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虽有可利用面积7.2亿亩,但随着草原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和放牧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草畜矛盾日渐突出。目前全区40%的草原超载过牧,约有85%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近年来,国家虽然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治理项目进行生态恢复,但由于覆盖面较低,加之饲草料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同步跟上,超载的牲畜无处转移,滥牧、过牧和偷牧等问题屡禁不绝,草原生态环境继续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3、畜牧业安全体系不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仍需加强。我区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这些国家几乎都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区和多发区,有的甚至是疫源地,使我区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疫病威胁,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地提高了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了区、地、县、乡、村五级动物防疫网络,但仍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如,村级防疫

员利益保障机制尚未建立,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还不是很高。产地检疫工作进展缓慢且不规范,养殖档案和动物标识工作的实施范围较小,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难建立。全面开展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困难较多。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和兽药残留及动物源性产品检测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措施不到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4、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健全,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服务能力不足,虽然建立了区、地、县、乡、村五级品种改良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但设备落后、人员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广大牧区地处偏远、畜群分散、交通及通讯不便,再加上牧民的认识不到位,冷配等技术措施难以推广到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存在薄弱环节,牧区放牧畜群改良所需种公牛年缺口达8000多头,优良肉羊品种尤其是进口肉羊品种繁育能力与上千万小畜改良的需要相差甚远。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待加强,随着外血的不断导入,部分地方良种已濒临绝种。

5、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开拓市场和产业带能力较弱。畜牧业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体,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养殖小区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建设标准不高,内部经营分散,优势和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规模较小、组织松散、功能不全,开拓市场、组织生产、配臵资源的作用不强。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这一难题的始终无法有效破解,“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难以形成,一方面企业生产和基地原料生产脱节,出现时而抬价抢收,时而压级限收,扰乱畜产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为维持高额利润,企业压低畜产品收购价格,挤压养殖户利润空间,

使部分养殖户对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失去了的信心。

6、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天山北坡、伊犁河谷等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在畜牧业的发展上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初步形成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构架,发展势头强劲。南疆农区畜牧业发展与北疆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受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的限制,发展相对滞缓,尚未摆脱传统畜牧业的束缚,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7、国有牧场改革和生产经营面临着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水平低,社会包袱沉重,资源优势和规模经营优势得不到发挥,科技推广和示范作用不断弱化。企业及职工负担逐年增加,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人才流失严重。

(二)深入分析和检查问题形成的根源和原因

我们认为形成以上问题的根源和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遗留的,也有现实存在的,有客观造成的,也有主观世界改造不够和干部不作为、不努力的因素。

1、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生活水平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与粮食等种植业生产相比,畜牧业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一直是农业经济中的副业。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区逐步确立了畜牧业主导产业的地位,加大了投入和建设,但由于欠帐太多,有限的投入与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草原畜牧业,到目前为止,国家和地区具体扶持政策也比较少,草原建设和饲草料生产没有像粮食生产那样的补助机制,牧区水网、电网和路网工程等基本没有大的专项投入,牧区水利建设水平与农区相比存在着很

大的差距,畜牧业机械化推进速度和水平也远远地低于种植业。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转变牧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项主要措施,多年来,主要依靠牧民自已投入,由于经济能力较弱,以饲草料基地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建设难以跟上,牧民定居后的产业拓展问题、发展生产问题、提高收入问题和改善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牧民定而不居,不仅重返游牧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出现了“因定居而致贫”的问题。可以认为,广大牧民不仅是当前收入最低、劳动技能最低、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一个阶层,也是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最少的阶层之一。

二是畜牧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在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和经营方面。牧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虽然对提高牧民生产积极性产生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草原分户经营,给政府和集体管理草原造成一些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等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牧民一味地增加牲畜数量,掠夺式的经营草原,据统计,目前我区在牧区放牧的牲畜数量是1949年的5倍,这是造成草原生态恶化最主要的原因。同时,草原分户经营的生产方式给草原的合理流转带来了困难,限制了草原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转型,面对分散的资源和小规模的经营,现代畜牧业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技术难以实施。再如,在国有牧场体制改革问题上。由于特殊的地位和性质,很大一部分国有牧场既没有进入农村改革的范畴,更没有享受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在管理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营水平较

低。近年来,国家和地区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国有牧场有所遗漏,发展生产、扩大生产以及改善民生所需的基本建设难以跟上。同时,由于职工身份不明,不仅国家支农惠农、免除农业税、减轻农牧民负担等一系列政策难以惠及,而且因为承担牧场经营管理成本,负担较重,生活相对困难。

三是畜牧业的社会关注程度较低。由于长期处在副业地位,社会各界对畜牧业的关注和支持相对较少。以金融机构为例,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长期以来,在畜牧业发展方面没有专门化的信贷品种,既使是国家和地区畜牧业政策性贷款,落实上也存在很多机制上的阻碍。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支持农牧业生产的责任机制被弱化。出于运行成本和效益考虑,农业银行撤并了部分农村营业机构,一些商业银行还撤掉了县级分支机构,造成农牧民畜牧业贷款渠道狭窄,办理难度加大。鉴于畜牧业生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部分金融机构缺乏开办畜牧业贷款业务的积极性,门槛设定较高,养殖户取得贷款难度较大。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前支持农牧业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畜牧业贷款不仅额度有限,而且利率普遍较高,期限较短,使用效果不理想。

四是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由于农林牧生产管理条块分割,缺乏协调和配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水平较低,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机制难以形成,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农林部门对饲草料生产的关注和投入程度较低,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标准以及可大面积推广的模式,饲草料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对一年多熟和农草间作、林草间作的种植模式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

索。畜牧部门对农林产品以及其它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不深,资源利用率不高。

五是畜牧业科技水平提高缓慢,畜牧业法制建设还较为薄弱。畜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渠道狭窄,针对性不强,存在一定的产学研脱节的现象,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人材优势和指导生产、服务生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覆盖率和推广面还相对较低。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围绕生产、紧跟生产不够,效果不佳,存在着重盈利性培训,轻公益性培训,重理论培训,轻技能培训的问题。畜牧业立法工作进程较慢,畜牧业执法体系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如,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和技术服务职能尚难以完全分离;草原管理和执法机构设臵分散,部分职能存在相互重叠和交叉,在草原保护、建设、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的情况下,现有的草业管理从层次和体制上都显得力不从心。部分地区种畜禽管理工作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一定程度地存在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

2、主观方面的因素。

虽然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社会各界一致认为,畜牧局领导班子是一个思想解放、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班子,是一个有能力、有战斗力的班子,在指导畜牧业的各方面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地区党委、人民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安排部署的各项任务,能够带领干部职工争创一流的业绩。但通过对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地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畜牧业生产和市场形势,我们认为自身思想观念更新还不快,开拓创新力度还不大,用全局和大局的理念谋划畜牧业还不足,用市

场经济的办法指导和推动畜牧业还不够。在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短视问题,在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本位问题,在规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位现象,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教条问题,在服务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问题,在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在作风上存在着一定的对国家和地区畜牧业发展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力度不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制度坚持不够。对上级政策文件、指示精神能够及时地传达学习,但对政治理论有时间学一点,没时间就少学一点,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的精神,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有时满足于集体学了、会上讲了,没有紧密结合实际,把握精神实质,创造性地加以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存在“以干代学”的模糊认识,从而导致了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制度坚持得不严,学习的系统性还不强。

二是对牧区畜牧业发展关注不足。由于近年来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发展较快,成为了全区畜产品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战场,局领导班子专题研究牧区发展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做得不够,在促进牧民增收致富方面办法和措施不多,特别是对各地发展牧区经济的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缺乏系统的总结,试点、示范工作还不到位。

三是对产业化经营、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新问题应对办法不多、措施不强。特别是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建立企农利益联接机制方面没有取得大的实质性的突破。在建立行之有效的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机制上还有很多工作不到位。

四是在指导畜牧业工作上,一定程度的存在着“灯下黑”的问题。局属4个直属牧场中,除呼图壁种牛场外,巩乃斯种羊场、乌鲁木齐种牛场和乌鲁木齐南山种羊场均不同程度出现了生产经营困难。地区畜禽改良总站与天山畜牧重组合并的事宜,虽已谋划多时,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可操作的方案,工作进度较慢。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使我们从根本上把握住了影响科学发展的症结所在,进而抓住主要矛盾,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突破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在新的层面上推动畜牧业大发展。

三、统筹规划,开拓创新,明确破解问题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落实到畜牧业上就是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促进农牧民增收,特别是要尽快改变广大少数民族牧民贫困落后的面貌。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定位畜牧业,必须跳出畜牧看畜牧,正确认识畜牧业发展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教育和引导畜牧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开阔视野,强化大局和全局意识,超越畜牧业自身的局限研究畜牧业、思考畜牧业、决策畜牧业、处理畜牧业的问题,克服部门利益和本位思想对工作和发展的束缚。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必须着眼未来看畜牧,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围绕建成惠及更多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站在稳疆固边和富民兴疆的高度,以“抓稳定、促发展,助民富、保生态”为中心,明确工作的出发点,找准工作落脚点,着力解决各种影响畜牧业科学发展的复杂问题。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必须站在高处看畜牧,全面认识畜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现实性,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的理念,将畜牧业发展臵于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和各级政府方针政策以及百姓的生活中综合考虑、统筹研究,学习和借监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立足传统畜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使畜牧业切实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地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努力转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着力破解广大牧区经济发展滞缓,牧民与农民生活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加大力度调整优化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坚持“以大换小、以优换劣”策略,大力实施牧区“三年换种、十年改良”工程,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畜禽单位产出,进一步推进减畜增效。积极推进以饲草料基地建设为中心的牧民定居工作,捆绑国家和地区退牧还草、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三个1000万亩”饲草料基地,为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打好物质基础。大规模开展牧民劳动技能培训,使广大牧民逐步掌握现代畜牧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和一些工业生产技术,进而从传统的四季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中摆脱出来,确保牧民能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积极推广机械化转场等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力探索草原流转机制,推动草原畜牧业规模化经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牧区水、电、路、住房、棚圈、草料地

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偏远农牧区用电和生活燃料问题。

(二)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着力破解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不懈地落实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基本草原保护”三项基本制度和“加强基础建设、加快畜种改良、改善饲养管理、实施牧民定居”四项重点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一转双赢”,建立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草原生态项目建设,把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与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实施规模,完善建设内容,带动饲草种植、草料加工、棚圈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的开发。用好退牧还草项目钱粮补助政策,通过集中采购饲草料的办法,推动牧民发展生产,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等工作,继续抓好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制定符合新疆实际的草原生态补偿办法与标准,争取进入国家首批草原生态补偿试点,使全疆严重退化草场区域的人畜尽快转移出来,逐步解决草原过牧的问题,切实遏制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坚持依法治草,进一步配套完善草原地方法规,加强草原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非法开垦和占用草原等的违法行为,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草原畜牧业生产秩序。积极争取国家实施《地区易灾县防灾体系建设规划》,加强草原虫鼠害和毒害草防治,积极应用全球定位、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展草原火灾、风雪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争取用5-10年时间结束草原畜牧业被动受灾、连年抗灾的局面。

(三)狠抓对畜禽养殖、防疫、检疫以及兽药、饲料等养殖

投入品的监管,着力破解畜牧业安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继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按照两个《意见》、一个《规划》的精神,进一步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素质,打牢基础。以乡镇兽医站改革为重点,稳步推进畜牧兽医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的分离。认真落实地区《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规范村级防疫员聘用、考核和档案管理,落实村级防疫员财政补助政策,保障村级防疫员队伍稳定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推进执业兽医制度,规范动物诊疗活动。继续狠抓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强化防控责任制的落实,做好各类防疫物资的定购、储运和发放工作,抓好畜禽日常补免和牲畜调运前的强化免疫两个关键环节,确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质量,降低发病风险。加快建设边境免疫隔离带,防止外疫传入。加强疫情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提高预警预报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和评价考核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科学性。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和畜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逐步控制和消灭危害我区畜牧业发展的地方动物疫病。认真组织实施2009-2015年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改善全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试点和全区动物疫病普查工作。建立全疆重大疫病互动联防机制,增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应急处臵能力。推进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动物疫病溯源能力。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进一步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制度。加强饲料、兽药质量监控,积极探索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在饲料和畜产品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品以及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源性饲料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

(四)深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着力破解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调整畜种、畜群结构,结合国家“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进一步推动我区奶牛、优质肉牛肉羊、细毛羊三大优势产业带和生猪、肉禽、蛋禽特色产业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继续加快实施“以优换劣”工程,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良种工程、良种补贴项目,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层次分明、配套齐全、育繁结合的畜禽优良品种繁育改良体系,逐步实现良种畜禽自繁自育的目标。因地制宜地推广冻精冷配、胚胎移植、性控冻精等先进畜禽良繁技术。进一步加强地区、地、县、乡、村五级改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科技实体、有实力的企业创办良繁基地和开展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服务,建立社会化良繁技术服务机制,推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由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社会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转变,由单纯推广良种向全方位技术服务转变。加强种畜禽管理,争取用3年的时间建立较为完善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法制化管理体系。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着力破解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新疆畜牧业生产和经营,扶持天康、泰昆、长河、华凌、巴口香等区内畜牧业龙头企业,革新技术,升级产品,建设基地,开拓市场,树立品牌,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构建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畜牧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要鼓励和扶持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畜禽营销大户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协会、养

殖合作社等,逐步将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交给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使养殖合作组织切实成为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和开拓市场、组织生产、配臵资源的主体,建立稳定紧密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我区大部分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纳入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大力开拓国内外畜产品市场,努力提升新疆优质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份额。加快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动养殖小区逐步向统一生产经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开拓市场,统一开发品牌方向发展,实现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六)推进国有牧场改革,着力破解国有牧场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尽快落实国家和地区扶持国有牧场生产发展各项政策,剥离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采取撤场建乡或并乡以及分离社会服务职能和企业经营功能等办法,将国有牧场纳入农村或城镇社会和经济管理的范畴,使国有牧场以及广大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支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促进国有牧场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

(七)积极扶持南疆三地州畜牧业发展,着力破解畜牧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是支持南疆三地州家畜品种改良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在国家畜牧良种工程、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及地区品种改良示范县等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南疆三地州倾斜。二是继续支持南疆三地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三是加快南疆三地州畜牧业各类人才的培养,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服务畜牧业的能力和广大农牧民经营畜牧业的水平,扎实有效地实施开发式扶贫。

(八)加强畜牧行业自身建设,着力解决指导和服务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畜牧科技体系建设。提升畜牧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畜牧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装备。建立畜牧业重大科技项目库,集中力量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关键作用的畜牧业技术攻关,推进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和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大规模、多形式的培训畜牧业管理、技术和从业人员,不断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牧。加快畜牧业立法,完善畜牧业地方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培训、转变执法理念,打造一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诚实守信、高效便民、程序正当、责权统一”高素质的畜牧业执法队伍。加大《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畜牧业管理和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批保障和促进我区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的制度成果。加大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努力营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环境,确保每项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理论和专业学习,强化干部的爱岗敬业思想和责任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管理畜牧业、服务畜牧业的能力。进一步完善选派干部到国家部委学习锻炼和基层挂职工作的制度,扩大地州畜牧系统同志到局里挂职学习范围,给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热爱本职工作的同志压担子、压责任,形成想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平台,

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的环境。五是狠抓作风建设。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真抓实干,为基层群众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找准破解问题的着力点

(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促进国家和地区发展畜牧业各项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地区党委《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有关政策的落实,推进畜牧业各项建设和工作。

一是建立农林牧业生产联动机制,推进牧农结合、牧林结合,逐步建立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发和推广多熟制种植技术,因地制宜地探索一年双茬、间作套种种植模式,帮助和指导农牧民发展饲草料生产。保障地区确定的退耕棉田和60%以上新开土地用于发展饲草料生产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研究制定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创新信贷机制,开发畜牧业金融产品,完善畜牧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信贷向多元化、多样化、政策化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畜牧业巨灾赔付机制,降低畜牧业生产经营风险。

三是促进“新疆牧区水利建设工程”、“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项目的落实,借着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积极呼吁在新疆建立“后备耕地资源储备”,推进人工饲草料基地开发和建设,加快实施“三个1000万亩”工程,推进牧民定居工作。

四是加快牧区通乡、通村公路和牧道以及养殖小区道路建设。扩大牧业机械补贴名录的范围,抓住国家增加农机补贴投入和实行农机具购臵抵压贷款的有利时机,推进畜牧业机械化。

五是积极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激活和加大国外优良品种活体种畜、胚胎以及冻精的引进;争取将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以及肉用羊和毛用羊纳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

六是继续向地区人民政府申请,成立地区草业管理局,承担地区草业发展、草原资源保护与管理、草原的行政监理、草原防火灭火、草原蝗虫鼠害测报与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强化草原监督管理职能,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草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建立健全推动畜牧业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地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探索和建立地区畜牧业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畜牧业督查落实工作机制、畜禽养殖政策性保险管理机制、畜禽养殖金融担保机制、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草原生态科学评价机制、草原承包权流转机制、畜牧产业功能区建设机制、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防联控协作机制、村级防疫员准入机制、考核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保障畜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亿、万、千、百工程,整州推进、整县推进、整乡推进牛、羊、猪、禽四大产业的发展。在生猪养殖方面重点扶持和培育百万口的县、十万口的乡、一万口的村和养殖小区。在家禽养殖方面重点扶持和培育亿羽的州、千万羽的县、百万羽的乡和养殖基地;在奶牛养殖方面重点扶持和培育十万头的州、一万头的县、一千头的乡;在优质细毛羊和优质肉羊方面重点扶持和培育百万只的州、十万只的县和一万只的乡。

(四)开展畜牧业培训年活动。一是继续抓好全区县(市)畜牧兽医局长、乡镇主管畜牧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畜

牧、兽医、草原、饲料执法工作等岗位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管理畜牧业、服务畜牧业的水平。二是实施好“新型农牧民培训工程”项目和科技入户项目,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电视广播及远程教育等工作,每年培训农牧民100万人次以上。三是开展村级防疫员技术和技能培训,用3-5年时间,对全疆村级防疫员系统轮训一次,使村级防疫员切实成为防疫员、安全员、品改员、技术推广员、统计员、协保员等多种职能集于一身的基层畜牧业技术服务的主体。四是实施万名家畜繁育工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区1万名家畜繁殖工技术水平达到相关技术工作的要求。五是开展养殖能手“手把手”培训工程,将农村专业养殖户选送到现代化养殖场,通过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学习现代养殖技术和技能。六是积极配合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实施好每年20万名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五)抓好良种工程冷链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钢铁、化工、石油企业的支持,解决液氮的生产问题。实施好地区财政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力争用两年的时间,配齐配足区、地、县、乡、村五级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体系的液氮存储和运输设备以及牛冷配和羊人工授精技术服务设备。扩大地区品种改良示范县和活体种公畜补贴项目的实施规模,完善品种改良体系,扩大改良面。建立地区地方畜禽良种基因库,采取保留冻精、胚胎的办法,对一些濒临灭亡的地方良种进行保种。

(六)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村级防疫员利益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多劳多得的收入机制,保障村级防疫员正当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积极争取国

家支持,加快建设星星峡、伊吞布拉克和库地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全区19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七)加强与海关、外经贸、质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协调,以伊犁、喀什、阿克苏、克州等地为重点,创造条件为我区畜产品加工企业走西口开辟通道;积极向农业部申报,将我区西域春等企业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名录,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八)抓住科技部、农业部科技体系建设项目启动的有利时机和地区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建设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政策机遇,建设和完善畜牧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支撑和技术创新体系。组织“良种、良法、良料、良舍”配套养殖技术现场观摩会,示范和推广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地区畜牧科学院成果和人才优势,启动“新疆现代畜牧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实施好新疆野牦牛繁育项目,力争有所突破。

(九)在全区选择10个县和2个国有牧场,进行退耕还草试点,开展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优质饲草料种植、一年多熟生产模式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试验和示范。加强各级草原站建设,为草原生态建设和饲草料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十)抓好局直属牧场建设和发展,为全区国有牧场改革积累经验。支持呼图壁种牛场、乌鲁木齐菱花味精有限公司扩建改造,打造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寻求机会,引导大的企业集团对乌鲁木齐种牛场进行整合。指导巩乃斯种羊场和乌鲁木齐南山种羊场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增加集体积累,摆脱经费不足、经营困难的局面。

五、加强局党组领导班子建设

(一)强化理论武装。一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以干代学、以干挤学的问题,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倦,学有所获。二是增强学习的系统性。深入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地区七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和钻研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现代科技、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克服浅尝辄止、不求精深等问题,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才能。三是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着眼于理论的灵活运用,着眼于对实践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推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紧抓发展大事。坚持把推进现代畜牧业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大力推进“三个转变”为动力,重点抓好动物防疫、品种改良、草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畜牧业标准化、科技、项目建设,市场信息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等大事,力争三五年内使我区畜牧业取得根本性改善。具体讲:一是坚持开拓创新。全面吃透上情,准确把握下情,时刻关注行情,把贯彻执行上级精神与畜牧业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坚持加快发展。改进领导方法,真正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不墨守陈规,不畏首畏尾,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事,敢于拍板,敢于负责,果断决策。三是坚持真抓实干。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

解真实情况,认真研究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大力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戒骄戒躁,乘势而上,在求实、务实、抓落实上作表率,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凡是定了的事,组织抓好督促落实,扭住重点,一抓到底。

(三)发挥整合效应。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一方面,强化集体领导观念,把个人臵于集体领导之下,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决策前缜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凝聚集体智慧,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同时,注重增进班子团结,班子成员坦诚相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进一步增强局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树好廉政形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等三个方面入手,当好廉政表率,树立良好形象。一是围绕发展,选好用准干部。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从源头上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特别注重解决踏踏实实干实事的干部的成长问题,努力做到尊重实际,反复权衡,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干部教育监督,特别注重加强对县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加大对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

严惩腐败分子,以起震慑警醒之效。三是切实抓好班子成员廉洁自律。严格按照《党章》和“两个务必”要求,模范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执行中央和地区党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各项规定,接受群众监督。下基层轻车简从,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不搞任何特殊化。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自律,拒腐防变,自觉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现代畜牧业是一项重大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今后发展的历程还十分漫长,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发展难题。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思想和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不动摇,我们就一定会破除各种障碍,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局面,迎来新疆现代畜牧业璀璨夺目的明天。


相关文章

  • 贷后管理办法123
  • 贷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抵押贷业务发生后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贷后环节风险,促进信贷业务有效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民信公司制度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抵押业务发生后直至到本息收回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资 ...

  •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管理体系
  • 煤矿安全生产 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2013年度 目 录 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 3 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审查和决策制度 ....................... 7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制度 ........ 10 矿 ...

  • 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朱文秀 陈丽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12期 [摘要]目的:探讨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的123例查对问题.结果: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 ...

  • 医学论文撰写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医学论文写作
  • 医学论文快速发表---创新医学网 www.yixue360.com 医学论文撰写的方法和步骤指导 ....................................................... 1 医学论文书写中的有关规定 .............................. ...

  • 材料力学 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 实验报告
  • 一. 实验目的 1. 两种方法测定金属材料的切变模量G: 2. 验证圆轴扭转时的虎克定律.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2. 3. 4. 5.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扭角仪 电阻应变仪 百分表 游标卡尺 扭角仪 三. 试件 中碳钢圆轴试件,名义尺寸d=40mm,材料屈服极限σs=360MPa. 四 ...

  • 县城建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   **县城乡建设局是一个有300多干部职工的大局,党总支下设8个支部,70余名党员,全局内设股室11个,下属单位12个。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份以来,我局按照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情况,精心安排部署, ...

  • 市场调研报告格式123
  • 市场调研报告格式 一.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目录.概述.导语.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一) 标题 标题和报告日期.委托方.调查方,一般应打印在扉页上. 关于标题,一般要在与标题同一页,把被调查单位.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示出来,如<关于哈尔滨市家电市场调查报告> ...

  • 20**年银行综合监管工作总结
  • 银行综合监管工作总结 2007年,我在党组的领导下,在"金管、计统、农金"等监管专业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协助行长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履行了自己在分管金融监管综合岗位的职责。总结回顾一年工作现述职如下:   2007年我继续负责综合监管的全面工作。为充分调动该股职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实行规范 ...

  • 全家便利店商品结构调查-连锁123-洛柯组最终版
  • 上海商学院品类管理课程 全家便利店商品结构调查(精简版) 班 级: 连锁经营管理123 小组名称: 洛克小分队 小组成员: 王语晴 王 越 吴文艳 许雅琪 陈晓芸 张媛媛 杨瑾瑞 张 璐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连锁便利店发展势头强劲,以"小灵便"的特征极大满足消费者日常" ...

  • 常用工具软件实习报告
  •   一、实习目的:   1、使用磁盘分区partitionmagic能实现对磁盘分区、调整分区大小、删除分区、隐藏分区等。   2、使用nortonghost实现备份、还原、对镜像文件进行管理。   3、对瑞星杀毒软件进行详细设置。   4、用优化大师实现个性化设置。   5、用虚拟光驱软件实现虚拟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