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

一曲文言的咏叹调

——庄子《秋水(节选)》教学设计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窦建丽

[设计意图]

《秋水》在教材中是作为《寻觅文言津梁》这一专题中的自读课文出现的。因而,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研习课文,从而真正成为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研究性阅读。 但作为古代经典,《庄子》是极富智慧的,因而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把握文章全部是有着相当的困难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把握有关文言字词的理解的同时,通过朗诵的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领悟人物形象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与文学氛围中,真正体悟庄子的智慧与文风,并在这过程中,注意积累,夯实语言基础,提高人文素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一、导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中节选的庄子的《秋水》。

1、曾经让同学们做过庄子的摘抄作业,那么,“庄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1——2个)简单谈。

2、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庄子: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李怀宁《忙里偷闲读庄子》)

3、庄子到底是何许人,他的魅力竟然跨越千年?

闻一多先生曾有如此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 ”

庄子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庄子。

1、请同学浏览课下注释,勾画出重点内容。老师简单补充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2、庄子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曾任漆园吏,但不久辞去,终身不仕。

3、《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写得汪洋恣肆,变化多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它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

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像融于一炉;

[以上用POWERPOINT 演示文稿呈现]

三、课文研习

(教学设想:通过指导学生朗诵的方式来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深入的理解人物形象,进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寓意。)

了解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 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诵一遍课文。

在朗诵过程中,请同学用笔划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请注意他的读音和句读停顿是否准确。

2、同学指正纠错。老师出PPT ,强调文中重点字词读音,并强调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辩——辨”,“泾——径”

3、请同学评点刚才朗诵情况。

(1)你感觉刚才同学读得怎样?

(2)你认为怎样读更好一些?(补充之前所讲朗诵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八字) 学生谈自己看法。

4、在学生讲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引导:

(1)你认为文章前后在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2)为何?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回答。

提示:前面,所写到的河伯是怎样的心情?

(“欣然自喜”)所以朗诵时应该尽量表现出一种喜悦。

后面,河伯又是怎样的?

(“望洋向若而叹”,强调“望洋”“向”)

(一)

5、我们先试着朗诵文章的前一部分吧。从开始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提问:“以„„为„„”:认为;美: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2)请同学朗读此部分。

(3)针对同学朗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字词。

(4)能告诉我们河伯看到什么这么高兴?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百川灌河”“径流之大”

(5)你想象一下百川“灌”河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蛮强劲的,水流多而且汹涌澎湃,极有气势)

“径流”,直涌的水流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明确:还记得学祖国山川颂的时候给大家看了黄河的图片。就是那种直流,浩荡奔涌,一泻千里的洪水)。

应该是这样的吧?请同学仔细看屏幕,PPT 显示水流的气势。

小结:

既然眼前的黄河如此宏伟壮观,如此气势磅礴,作为黄河之神的河伯,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用词语形容河伯的心理。

(踌躇满志,洋洋自得,飘飘然)

(6)所以刚才同学的朗诵怎样调整一下会比较好一些?

语调高昂,带着一种骄傲与自豪,同时语速要慢一点,才能表达出那种有点孤芳自赏的自负与自傲,最好能带点摇头晃脑,对吗?

请同学再读。

点:好的朗诵,应该建立在对文字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基础上。

6、河伯是“自喜”了,而且以为天下美景尽在掌握之中,但作为局外人的我们知道他的这种“自喜”实际上是一种什么的外现?

(自大自负,妄自尊大,夜郎自大)

(二)

1、下面请同学思考怎样来读“河伯之叹”?

(1)给你三分钟时间,同桌互译课文剩余部分,找出疑难问题,我们共同解决。

(2)好,先看文字方面的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

学生质疑答疑。

明确并强调文言知识:

“闻道百”

“莫若己者”

“我之谓也”

“见„„于„„”

殆 穷 长

2、学生自由朗读,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3、同学读,学生评。

4、老师根据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1)单看一“叹”字,就知道较之前,朗读时应该低沉些缓慢写,以表达心情的沉重。

(2)河伯为何叹气?用文中话回答。

强调: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边际。寥寥数语,将一片无边无际的海的世界呈现出来。

(3)若你是他,你心里会怎么想?

大海接纳众流、浩瀚无边,黄河与之相较,实在是太渺小了。

所以河伯“叹”的是自愧弗如,认识到自己的简陋与渺小,

河伯“叹”的是为自己先前的浅薄而甚感惭愧,为刚才的自我得意孤陋寡闻而汗颜,

(3)还有一个细节,同学注意到吗?

在之后的语句中,句末的语气助词明显地多于前段,所以朗诵时停顿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谁能说一下,此时放慢语速说话的河伯脸上会是怎样的一种神态?

(羞愧,若有所思,怅然若失,佩服)

在理解的基础上,同学一起齐读这一部分。

(三)

1、如果说之前怎们认识了一个狂妄自大的和拨,那么此时的河伯又给你怎样的印象? (知错就改,有自知之明,谦虚)

2、河伯变了,在“旋其面目”,掉转过脸时,不仅改变了神情,还改变了自己的认识。 河伯的事情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呢?

(不能妄自尊大/要有自知之明/知错就改的勇气/为人要谦虚/对于世界来讲,自己总是渺小的/放开眼界,才能看到广阔的天地。/)

3、简单点评。以自我为中心,小有成绩辄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这也是人性中的大弱点之一,所以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审视自我

4、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还有同学能帮我解答?

河伯在感叹自己的渺小时,为什么又要说到孔子和伯夷呢?

(1)联系上文,这里说的“弗信”究竟“弗信”什么?

(“有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世上还有如此狂妄,不可思议之人?)

(“仲尼”,学识渊博之人

“伯夷”孤竹君之子,他不受帝位,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一般人认为他很有节义,封建社会把他当作高尚守节的典型。)

(2)在现在的河伯看来,“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可不可以?

现在看来是可以的,见识到大海广阔无边的河伯明白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河伯在慨叹宇宙的无限并进而联想到学海的无涯。正像庄子所谓的,吾生也有涯,而

知也无涯。

河伯身上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借鉴和学习 ,否则我们也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栩栩如生的河伯也印证了庄子散文的特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通过具体的故事阐发抽象的哲理,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又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尽管是短短的文字,也能让我们从中领会到其中庄子的智慧。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沿着庄子的故事,继续。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海神若,会怎样回答河伯呢?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译文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像大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

海神的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明确:

伟大的人总是谦虚谨慎、不断反躬自省。

“无知者无畏”, “有知者才有所畏惧”,因为天地无穷,宇宙无穷,作为人的我们,永远是其中最渺小的一员,所以让我们心怀谦卑去努力学习,心怀敬畏去对待世间万物。这是我个人读这文章所感悟到的。

2、下面我们再看几个关于庄子的小故事,去品味庄子的人生智慧。

(可根据课堂时间安排,酌情选择一个或几个故事进行课堂解读,关键是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品味庄子的人生智慧。)

故事一:

庄子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

故事一:《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你的体会是?

这个故事说明: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另一点,即:

常人以为贵的,而庄子恰恰看不起;而常人认为贱的,却偏偏有时庄子所追求的。

这说明庄子对待事物的价值取向和常人是不同的。常人总是以“功利”为标准来衡量事物,而庄子恰是最不功利,最具超功利情怀的“超人”。

所以“人都会经受灾患、苦难和磨砺,但当种种坎坷,“功利”已全然无计、陷于无路可走的时候,惟庄子,才能给你以帮助、给你以心灵的栖息之地!”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这应该也是一种智慧吧。

故事二:成语“游刃有余”

这个成语讲的是厨师宰牛因为熟悉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掌握了用刀的规律。人们都认为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便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其实放在《庄子·养生主》里来体会,那么应该还有别的意思。怎样养生在一个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现实世界?一个人如何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活着呢?

最好的方法,便是避开矛盾,绕过它,自己才能活得逍遥、自在。这是庄子的理想。

故事三:还有一个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原文中还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他认为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死的同时意味着一种新生,而生的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死亡。生和死是相对的。所以这个故事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

结语:

《秋水》全文洋溢着智慧。庄子这些思想,让我们受益匪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秋水》全文,读一读。

同时,也推荐刚才一些语段出处的两篇文章: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李怀宁《忙里偷闲读庄子》

六、作业

1、在作业本上整理本文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等知识。

2、完成《学习评价手册》。

附:

板书设计:

秋水(节选)

庄子

河 伯

抑扬顿挫 踌躇满志,洋洋自得 朗 自大自负,妄自尊大

轻重缓急 叹 知错就改,自知之明


相关文章

  • [庄子秋水]读后感
  • 庄子秋水读后感(一) <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 ...

  • 20[庄子]故事两则
  • 20 <庄子>故事两则 从容说课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 ...

  • 高二语文教案秋水
  • 高二语文教案--秋水 秋水 <庄子>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 学习对比的方法. 3. 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 背诵课文.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 ...

  • [神游物外]教案
  • 教学目标    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 ...

  • 庄子秋水读后感
  •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 ...

  • 20.庄子故事两则
  • 20.庄子故事两则 [文本分析] 主备:陈继多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 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 ...

  • 庄子寓言(学案)
  • 庄子寓言 翻译文段并指出寓意: 1.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 庄子思想微解
  • 摘 要:庄子的哲学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玄妙的"道",包罗万象,处处生辉.<齐物论>中"��狙以为雌"和<秋水>的"庄惠游濠梁"都是较为著名的选段,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这两段文字,二者是否存在矛盾? ...

  • 大学语文(专)第一次作业
  • 考生答题情况 -------------------------------------------------------------------------------- 作业名称:大学语文(专)第一次作业 出 卷 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 2015-10-26 1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