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说课稿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说课稿

孤山中学 田娟娟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本章前两课时的学习中,通过对相似图形的直观感知,

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

大小关系。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对方格纸中成比

例线段的探究,了解了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并在探究活动中积累了

一定的合作交流的经验,培养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

生通过对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的演绎证明,也进一步发展了逻辑推理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依旧采用前两节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

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

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

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

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

等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

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

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

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

活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

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

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

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设疑,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第三环节: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设疑,引入新课

内容:教师提问:

(1)什么是成比例线段?

(2)你能不通过测量快速将一根绳子分成两部分,使得这两部

分的比是2:3?

目的:(1)复习成比例线段的内容,回顾上节课通过方格纸探究

成比例线段性质的过程。(2)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探

究的欲望。

效果:学生对不通过测量快速将一根绳子分成两部分,使得这两

部分的比是2:3,这一问题很感兴趣,急切想要知道解决办法。

第二环节:小组活动,探究定理

1. 探究活动一:

内容:如图(1)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直线a ∥b∥ c ,分别交

直线m,n于 A1,A2,A3,B1,B2,B3 。

A1A2B1B2,(1)计算 你有什么发现? A2A3B2B3

(2)将b向下平移到如下图2的位置,直线m,n与直线b的

交点分别为A2,B2 。你在问题(1)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

将b平移到其他位置呢?

(图2)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 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达到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意会、感悟。

效果: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尤其是本章前两节的探究也是通过表格中的多边形来完成的。所以学生有种熟悉感,并不感到困难。

2.议一议: 内容:教师提问:1.如何理解“对应线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3.“对应线段”成比例都有哪些表达形式?

A1A2B1B2=若a ∥b∥ c ,则A2A3B2B3。

A2A3B2B3A1A2B1B2==B1B2, 由比例的性质还可以得到:A1A3B1B3,A1A2

A2A3B2B3=A1A3B1B3等。

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掌握定理的符号语言,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效果:学生从几何直观上很容易找出“对应线段”。利用比例的性质写出成比例线段时,感觉结论很多,老师这时可以引导总结出成比例线段的特点,那就是都体现了“对应”二字。

2.探究活动二:

内容:如图3,直线a ∥b∥ c ,分别交直线m,n于 A1,A2,A3,B1,B2,B3 。过点A1作直线n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b,c于点

C2,C3。(如图4 ),图4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

(图3) (图4)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目的:让学生脱离表格,不通过计算,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理得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 效果:学生已经学习过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证明,所以很容易得出

A1C2=B1B2,C2C3=B2B3,进而得出推论。而且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

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如何不通过测量,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将一根绳子分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之比是2:3?

目的: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看作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解决课堂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效果:学生很容易得出此时的对应线段的比值为1,也为后面探究相似与全等的关系做了铺垫。

第三环节:灵活应用

内容:例1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问题解决 3、4.


相关文章

  •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完整目录
  •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完整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阅读材料 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1.2 数轴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2.1 有理数的加法2.2 有理数的减法2.3 有理数的乘法2.4 有理数的除法2.5 有理数的乘方 ...

  • 初中数学目录·新浙教版
  • 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阅读材料 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1.2数轴 1.3绝对值 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小结 目标与评定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2.2有理数的减法 2.3有理数的乘法 2.4有理数的除法 2.5有理数的乘方 ...

  •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新目录)
  • 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 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最新) 第1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2 几何图形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第2章 有理数 2.1 有理数 2.2 数轴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第3章 有理数的运算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3.2 有 ...

  •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 数的整除 第一节 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 分解质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 分数 ...

  • 20**年苏科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目录
  • 苏科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 2016年9月 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1.1生活 数学 1.2活动 思考 第2章 有理数 2.1正数与负数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2.3数轴 2.4绝对值与相反数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7有理数的乘方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 20**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 2013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1.认识图形(二)(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1.准备课 1.1 数一数 1.2 比多少 1.3 做一做(摆出来) 2.位置 2.1 上.下.前.后 2.2 左.右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1 1~5的认识 3.2 比大小 3.3 ...

  • 初中数学课时计划1
  • 初中数学课时计划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的加减法 --1课时 1.3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 有理数的乘方 --2课时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课时 2.2 正式的加减 --2课时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 ...

  • 20**年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 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12修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 (2012修订) 七年级上(62)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1.2 有理数(4) 1.2.1 有理数 1.2.2 数轴 1.2.3 相反数 1.2.4 绝对值 1.3 ...

  • 初中中考数学内容大全(初版)
  •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学习要求: 1.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约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 理解乘方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

  • 初中知识点概括
  •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 正数:像3,2,1.8%这样的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 负数:正数前面加上负号 ● 正数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1.2 有理数 ● 有理数包含: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是表达成分数的形式 ● 数轴: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直线上任取一点0叫做原点,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