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地区历史沿革

许昌地区行政区划历史变迁

摘要:许昌地区深处华夏文明发祥地核心地区,也是最早实行行政区划的地方之一。许昌地

区在其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其建制屡经变革,所辖范围和行政层次也在不断变更。历史上,

代表许昌地区的政区名称有许国、颍川郡、许州及北宋颍昌府。文章通过对许昌地区行政区

划沿革之梳理,重现其盛衰之势,结合政治、经济、交通及气候、生态环境等诸因素变迁,

浅析其盛衰之理。

关键词:颍川郡 许州 颍昌府 政区变迁

许昌市西依伏牛山脉,东接黄淮海平原,颍河、北汝河、清潩河、双洎河等

十数河流纵横而过,地处斜缓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且战略地位重要,自

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许昌地处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农业文明起源早,历

史悠久,其历史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之中。在历史长河中,她的地位可谓

跌宕起伏:高者如汉末魏晋的许都、北宋颍昌府;低者,如元明时的许州(散州,

县级)。本文将许昌地区①政区沿革进行梳理,以期有所收获。

一、许昌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一)先秦时期

据考古发掘,史前时期许昌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近年来在许昌县灵井

乡出土距今8—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许昌人”头盖骨,亦是河南省唯一出

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它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对于研究东亚地区

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②因此,许昌地区是古人

类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

许昌之“许”,源自上古高士许由率部众躬耕于颍水之畔。“颍水洗耳”的佳

话既出于此。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

洗耳於颍水滨”。后来,许由及其部众躬耕于今许昌县东部和鄢陵县西部这一区

域,促进了许昌地区早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开拓之功,称此地

为“许田”。

夏都夏邑阳翟,今许昌禹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和国

都。《集解》引徐广曰:“禹居阳翟”。《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

夏、商至周,昆吾、有熊、历等部族都生活在许昌地区。周初,武王封尧舜时太

岳伯夷之苗裔文叔于许地,以序太岳之嗣,男爵。 许国在以今许昌县张潘乡(张

潘一名源于当地人民纪念心地善良的汉献帝两名妃子张氏和潘氏)古城村为中心

的周围30公里的地区立国。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衰微,地狭民寡国弱的许

国失去周天子庇护,又夹在郑、晋、楚等大国之间,屡遭欺凌。春秋战国之际,

许国历24位君主亡于楚地③,享国六百余年,其故地先为郑占,后韩魏灭郑伐楚,

分郑地。双方以高陵为界,韩占阳翟,魏占许县。④

先秦时期,虽然还没有出现行政区划概念,上古许由和周初许国之“许”,

作为许昌地区最初的地名被永久保存下来。

(二)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刚刚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秦王嬴政,就急急忙忙召开了一次具

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此次会议有两项内容:议帝号与定制度。第一项内容,秦王

嬴政认为自己一统天下,功过三皇,德盖五帝,便自称皇帝,群臣齐呼万岁,一

致通过。但第二项内容则引起了激烈的辩论,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关于“封建制

和郡县制”的辩论。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施有利于稳定天下,加强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一会议对中国历史具有深远影响,而许昌地区真正意义上

的政区沿革既始于此。

颍水纵贯许昌地区,秦灭韩时,在许昌西部地区设立颍川郡,治所为韩国都

城夏邑阳翟。秦灭魏后,原属魏的舞阳、郾、许、尉氏并入颍川郡。此时,颍川

郡下辖阳城、新郑、苑陵、尉氏、昆阳、舞阳、郾、郏、许、阳翟、颍阴、颍阳、

襄城、长社等14县。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仍设颍川郡。武帝时始设13刺史部,即俗称的13

州,颍川郡属豫州刺史部。西汉时,颍川郡为关东大郡,是除京师之外人口最多、

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下辖20县,户432491,口2219713。 新郑(河南郡)、苑

陵(河南郡)、尉氏(归陈留)归属它郡。西汉又在颍川郡新设县有:定陵、新

汲、崇高、临颍、父城、傿陵、成安、周承修、纶氏等九县。⑥ ⑤

新莽时,颍川郡改为左队。西汉末,王莽篡汉,天下大乱,赤眉军、绿林军

等农民起义军遍布天下,战争不断。颍川郡深受其影响,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人口大量流失。东汉光武帝时,省并县邑道国400余。颍川郡废崇高县、周承修

(侯国)和成安(侯国),纶氏改为轮氏,傿陵为鄢陵,下辖17县,户26340,

口1436513,仍属豫州刺史部⑦。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挟汉献帝至

颍川郡许县以令诸侯,许县称许都,为汉之陪都。此后二十多年,曹操在此屯田,

颍川郡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董卓火烧洛阳,洛阳惨败不堪,许昌地区一时

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汉时,许昌地区便正式有了行政区的划分。“颍川郡”一名是许昌地区继

“许国”之后的第二个重要政区名称。颍川郡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在中国秦汉

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亦产生深远影响。。此时的颍川郡地域范围大大突破了

今天的许昌市,地域面积广大,包含今天许昌市、漯河市、平顶山市、洛阳市、

郑州市、开封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三)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自此,中国历史进入纷乱冗杂的魏晋南北朝

时期。曹魏立国之时,认为“汉当于许亡,魏当于许昌”,遂于黄初二年春,改

许县为许昌县,和长安、谯、邺、洛阳并称五都⑧。“许昌”一名,此时始见于

史书。

魏晋时,分颍川郡之襄城、郏县、父城、昆阳、舞阳、定陵、繁昌7县为襄

城郡,治所驻襄城。⑨曹魏立国之初,原颍川郡之阳翟、阳城等西北地区划归都

城洛阳的河南尹。颍川郡领17县,治所驻许昌,下辖许昌、长社、长平、鄢陵、

新汲、颍阴、颍阳、临颍、郾城、邵陵、繁昌、舞阳、昆阳、定陵、郏县、襄城、

父城。西晋废颍阳县,分襄城郡,颍川郡领9县,户28300,下辖许昌、长社、

长平、鄢陵、新汲、颍阴、郾城、临颍、邵陵,行政中心和行政区域明显东移⑩。

曹魏立国封而不建,五十年而亡,为避免步其后尘,晋立国即行封建制且所封多

为疏远的司马懿子弟宗室王,又令他们出镇要地都督。后为抑制宗室诸王,晋武

帝司马炎又大力分封皇子王,权力更大,最终酿成“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中

华”。百余年间,战乱不断,北方经济遭受巨大破坏。颍川郡尤为严重,人口大

量南迁。

进入东晋至南北朝,颍川郡地区(此时,郡县制已经混乱)为南北朝交界地,

南进北退,北退南进,异常纷乱。颍川地区,政权更迭频繁,行政区划混乱,先

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秦、东晋、南朝宋、北魏、东魏、北齐。11东晋政

府非常重视颍川郡,在自己统治地域侨置颍川郡,领邵陵、临颍、曲阳3县,户

649,口2579,属南豫州。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所为今许昌县

张潘古城村)12。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汉

魏之许都故城自此为废墟),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

老城)。后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

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

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南郑州为许

州,治长社(今魏都区)。“许州”一名,自此成为许昌地区最主要的政区名称,

逐渐代替颍川郡,直至清季。

魏晋南北朝时,因为频繁的战争和频迭的政权,我国的行政区划日益混乱,

秦汉时的颍川郡逐渐分割,消失。至南北朝末年,许州代替颍川郡,成为许昌地

区最主要的政区名称。

(四)隋唐五代北宋时期

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北朝实力的逐步增强,南北朝分界线亦逐步南移,特别

是北魏孝文帝于493年迁都洛阳,故颍川郡地区靠近京畿洛阳,社会逐渐稳定,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隋炀帝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许昌地区处于大

运河中心地区,交通便利,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隋唐以来至北宋灭亡,许昌地区

开始了再一次崛起的进程。北宋元丰和崇宁年间,升许州为颍昌次府,京畿南辅。

其地位是继汉末许都以来的又一顶峰。

东晋以来,行政区划日趋混乱,《宋书﹒志序》形容当时的情景时说:“一郡

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造成普遍的“虚号相假”的局面。而这种情景也引

起当时的统治者重视,大力省并。581年,隋文帝杨坚以外戚身份取代已经重新

统一北方的北周。他面对如此局面,于584年决定釜底抽薪“罢天下诸郡”, 使

行政区划层次由汉季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607年,隋炀帝面对州县繁多的局面,又大举省并州县,同时改州为郡,恢复秦

汉郡县制,此时天下分190郡,1255县。此时,颍川郡领县14,下辖颍川(旧

长社)、襄城、汝墳、叶、北舞(定陵)、郾城、繁昌、临颍、氵隐强、尉氏、长

葛、许昌、扶沟、鄢陵,户19564013。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地方行政制度受到巨大冲击,州郡数目迅速增长,后

经唐太宗时省并,至贞观十三年(640年),全国有州358,县1351。统治者为

加强地方统治,一方面改郡为州,另一方面,全国分15道。中唐之后,藩镇割

据,中央集权大大削弱。“藩镇节度使”缘自北朝在军事要地设都督府。后唐政

府为加强边防力量,给边防诸州都督带使持节(节是权力的象征)。这样只管军

事的都督变为把持地方数州军、政、财、监大权的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内地普

遍设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有唐一代,基本实行“道——州——县”虚三级制,

十五道制所设诸道,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道——郡——县”制仅

在742—758年间,实行了16年。中唐以后普遍实行的“藩镇——州——县”三

级制,亦没有得到唐中央政府的承认。

唐许州颍川郡为十望之州属河南道,下辖长社、长葛、阳翟、许昌、鄢陵、

扶沟、临颍(省繁昌入临颍)、舞阳、郾城9县,户73347,口487864 。贞观十

三年,在许州设都督府,辖许、唐、陈、颍四州。14安史之乱后,置忠武节度使

驻许州,辖许州、陈州、氵殷州、蔡州15。五代时期,为避后唐庄宗李存勖祖父

李国昌讳,改许昌县为许田县。隋唐时期,许昌的行政区域在汉魏颍川郡的基础

上进一步向东扩展,包含了扶沟。

五代至宋,天下又局部统一。赵宋统治者为割除唐末五代一来“天子宁有种

乎?兵强马壮者可为尔”的弊政,削夺藩镇支郡,以州县直属朝廷,又回归隋唐

“州——县”二级制。天下统一后,实行“路——州——县”虚三级制。路不是

严格意义上的地方政府,且呈复式形态,即诸监司的分路不一致,或虽然一致,

但治所不全在一地。

北宋许州因与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洛阳府构成三角结构,地位较唐之十望之州

上升,于元丰三年升为颍昌次府,崇宁四年为南辅,隶京畿。颍昌府下辖长社(次

赤,熙宁时省许田县并入)、郾城(次畿)、阳翟(次畿)、长葛(次畿)、临颍(次

畿)、舞阳(次畿)、郏县(中)7县,户66041,口160193(这一数字并不准确,

两税法后,政府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标准而非人丁,故不重视人口统计。)16。此

时,许昌的行政区域因受东京开封府的影响内缩,失去尉氏和扶沟,甚至还有长

期属于许州颍川郡的鄢陵。

隋唐至宋,许州所辖区域逐渐缩小。隋朝时辖14县,唐朝时辖9县,北宋

时仅剩7县。但其地位日益上升。隋唐时许州为十望之地,北宋时为颍昌次府。

北宋颍昌府相当繁盛,因其地近京畿,许多失意政客,文人雅士居于此地。“三

苏”之一的苏辙晚年即定居于今许昌县苏桥乡,子孙后代繁衍至今。17

(五)金元明清时期

靖康之难,金人掠走宋徽、钦二帝,颍昌府亦陷。以此为标志,许昌地区开

始陷入长达七百年的衰退期。金至明初,中国北方地区再次陷入战乱,许昌地区

深处中原腹地,为兵家必争之地,人口大量流失,社会经济急剧衰退。至明清时

期,虽然社会安定,战争较少,但中国经济重心早已南移,政治重心亦北移,沟

通南北两大重心的大运河亦被裁弯取直,不再经过中原地区,其社会经济也不可

能恢复至往日。

金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沿袭宋“路——州——县”虚三级制,把自己统治区

域分为17-20路。许昌地区地处大散关-秦岭-淮河一线宋金界北侧的军事前线,

仅设许州昌武军节度使,属南京路,下辖长社(镇2许田、椹涧)、长葛、郾城

(镇2 驼口、新寨)、临颍(镇2 合流、繁城)、襄城(镇1颍桥)5县7镇,

户4558718。元朝实行行省制,采用多级复合制行政制度(有两个特点:1.层次

多,多达3-5级;2.层级间存在复式统辖关系。)全国分为1中书省、1宣政院

辖地、10行省19。元初复许州,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仍领长社(下)、长葛

(下)、郾城(下)、临颍(下)、襄城(下)5县20。

明朝继承元朝的行省制度,但做了一下几点改革:第一,缩小行省行政区域,

分全国为15行省;第二,减少政区层次(3-4级),即省(布政使司)—直隶州

(府)—县(属州或散州);第三,沿袭宋代复式形态,各行省设布政使司、提

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互不隶属;第四,为辅助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办

理地方事务,其下设道,为两司临时派出机关,官员亦是临时差派,事毕皆罢;

第五,明代后期,地方多事,中央临时委派巡抚或总督,一定时期内节制一省部

分地区或全省权利,甚至数省。21明代许州属河南省开封府,领长葛、郾城、临

颍、襄城4县。洪武初,以州治长社县省入,长社县废22。许州经过元末战乱,

明初人口稀少,不得不从山西山东两省移民。此时,整个许州区域内的人口和南

方一县差不多,地位亦极低下,为开封府属州,第三级行政区域。

清时,在内地地方行政制度上继承明朝的制度,但进行了一些变革。第一,

进一步缩小个别行省的行政区域,如,从南直隶析出安徽省,从陕西省析出甘肃

省,形成18行省,清末为23行省;第二,固定巡抚和总督职权,成为地方三司

长官;第三,清代的各道官员为实差,正四品;第四,形成严格的省—直隶州(府)

—县三级制。清代许州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

年)又升为府,领一州(禹州)四县(长葛、郾城、临颍、襄城),乾隆六年(1742

年),又降为直隶州23,属开归陈许郑河务兵备道,下辖长葛(简)、郾城、临颍、

襄城(繁)。

金元明清时期,许昌行政区域进一步内缩,仅为辖四五县的中原小州或散州,

政治地位亦急剧下降,往日辉煌几乎一去复返。这种尴尬的地位一直持续到卢汉

铁路通车后的清季民初时期。

(六)民国至今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进入中华民国。民初北洋政府为改变军阀割据的局面,

从地方行政制度入手,加强中央集权。1913年1月,袁世凯颁布《划一现行各

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各省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河南省分4道108县,废许州为许昌县,和原来所辖四县并归豫东道(后改开封

道)。开封道下辖38县。

1927年6月13日,河南省国民政府成立,河南省从此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

国民党在全国实行“省—县”两级制。在省县间分区设置行政公署(办事处)和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27年秋-1928年7月,全省分为14个行政长公署,在许

昌设豫中第二行政长公署,下辖许昌、长葛、郾城、临颍、襄城、洧川、鄢陵、

禹县、叶县9县。1932年9月全省划为14个行政督察专署,同年11月改设11

个行政督察专署,在许昌设第五专署,下辖许昌、郾城、临颍、襄城、鄢陵、临

汝、鲁山、郏县、宝丰9县。以后至民国结束,河南省区划虽数次调整,第五专

署比较稳定,没有变动。

1949年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全省划分10专区。许昌专区

下辖2市(许昌市、漯河市)13县(许昌、郾城、临颍、襄城、鄢陵、临汝、

鲁山、郏县、宝丰、舞阳、禹县、长葛、叶县)。1954年底,全省又划为8个专

区,许昌下辖3市15县,增周口市及商水、扶沟、西华三县,临汝县划归洛阳

专区。1957年3月设平顶山市,1958年12月由许昌专署领导,1964年又归省

人民政府领导。1967年2月,省人民政府恢复周口专区,许昌专区下辖2市(许

昌市、漯河市)12县(许昌、郾城、临颍、襄城、鄢陵、鲁山、郏县、宝丰、

舞阳、禹县、长葛、叶县)。1986年1月18日,省人民政府撤销许昌地区,升

许昌市、漯河市为省辖市,禹县、长葛、许昌、鄢陵四县划归许昌市管辖,将舞

阳、临颍、郾城3县划归漯河市管辖,郏县、襄城两县划归平顶山市。1997年,

又重新将襄城县划归许昌,许昌政区沿革至此,未曾有大的变动。24

民国至今,许昌地区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因为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

其行政区域急剧扩大,甚至超过秦汉时的颍川郡。许昌地区的经济亦得到迅速发

展,在河南省内占重要地位。

二、许昌地区行政区划沿革浅析

由下表可知,许昌地区行政区划历史的变迁,大体概括为“崛起—衰落—再

崛起—再衰落—重新崛起”五段。许昌政区范围,亦经历了由西北向东南移动,

而后内缩,至民国后空前扩大的历程。而纵观整个许昌地区政区沿革史,政治、

经济、交通及气候、生态等诸多因素决定了许昌地区的盛衰。而其盛衰与整个区

域的盛衰更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先秦时期,许昌地处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核心地区。此时,整个黄河流域气候

温暖,环境适宜,生态环境亦十分优越。许昌地处斜缓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经

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在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5特

别是汉末曹操迎献帝于许,并在许下屯田。许都一时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此为许昌“第一次崛起”的巅峰。曹魏之时,许都和洛阳、邺、谯、长安并称五

都。其实,许都的地位仅次于洛阳,有时因对吴战争等因素影响,其地位甚至超

过洛阳。26

公元1世纪以后,我国气候已经逐渐转冷,气温不断下降。寒冷的气候促 使北方草原民族大量内迁,大大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矛盾终于导

致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爆发。颍川郡所在的中原地区因战争影响,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大量南迁,人口流失严重。此时的北方地区因为气候转冷、频繁的战争及人类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颍川郡在频繁的战乱中衰落。公元423年,汉魏许都故城毁于北魏大将周几的铁蹄之下,成为废墟,此为许昌“第一次衰落”的低谷。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政治中心又回到许昌所在的北方中原地区。中国气候

处于转暖期,农业经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隋唐时,中国重新回归大一统局面。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巩固了中原地区全国政治重心的地位27。处于其间的许昌地区随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得到逐步恢复,开始了新的一次“再崛起”的历程。安史之乱后的唐后期至五代时,北方因为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许州地处四战之地,但此时许昌地区为忠武军节度使治所,其社会经济亦得到有限地回复和发展28。北宋时期的许昌地区因临近都城开封,其政治地位日益重要,京西路治所曾设于许州29,元丰和崇宁年间许州升为颍昌府,南辅,达到“再崛起”的顶峰。

进入十二世纪,中国气候再次转冷,低温寒冷期长达八百年(13世纪气温

短暂回升)。寒冷的气候加剧北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崛起南侵。许昌所在的中原地区又地处宋金、宋元政权对峙的前沿,战争频繁。残酷的战争严重摧残了中原地区的经济,人口大量南迁和流失,中国经济重心在此时完成南移,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亦不复存在。此时,中原地区生态亦日趋恶化,其主要表现为黄河水患日益严重(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县李固渡人为决堤,开启七百年“夺淮入海”历史,此后黄河频繁改道、泛滥)。黄河泛滥亦导致运河阻塞,交通不便。黄河泛滥虽然基本没有波及许昌地区,但大大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衰落。许昌地区伴随中原地区的衰落而急剧衰落下去,再一次跌入低谷,陷入长达七百年的“衰落期”。

明清时期,许昌地区虽然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但此时

中国整个经济重心早已南移,政治重心北移,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不再经过中原30

地区,中国气候依然处于寒冷期,黄河仍频繁决堤改道,北方生态环境没有好转,整个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经济停滞。此时,河南省豫东地区因与南北大运河有多条水道连接,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农业经济相对发达,长期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且失去政治、经济、交通及气候、生态等各方面优势的许昌地区只是中原小州。

进入20世纪,许昌所在的中原地区仍然没有恢复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但此时整个中国处于迅速近现代化的历程。铁路。公路、航空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迅速促使各个区域的经济重心向交通线转移。清末民初,全国南北大动脉北段的卢汉(卢沟桥-汉口)铁路通车,河南省内的政治、经济重心由豫东逐渐向铁路沿线转移,特别是抗战爆发后,花园口黄河决堤,豫东千里沃野瞬间化为黄泛区,河南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这一转移趋势不可逆转。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许昌之北邻郑州,许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近代以来,许昌重新上升为第二级行政组织,且所辖区域大大扩展,恢复至9~15县。近年来许昌市仅以所辖四县一区之相对较小地域且缺乏工矿等重工业企业,因其显著的区位优势,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省内名列前茅,许昌市迎来了“重新崛起”的春天。

通过本文可知,某一区域的盛衰荣辱和其所处整体区域息息相关,并受整个区域内的政治、经济、交通及气候、生态等诸多因素影响。许昌地区若要真正实现在本区域内“重新崛起”,不得不从以上诸多因素入手,大胆抓住“中部崛起”的发展的机遇。近年来,许昌地区的迅速发展亦基本把握了以上因素。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加强了现代化交通建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京广深港高铁客运、郑渝高铁客运以及筹建许昌至郑州、许昌至漯河、许昌至平顶山的城际铁路;许昌在“中部崛起”的大势面前敢于抓住发展机遇,依托省会郑州,加强许平漯三地市间的小区域合作,大有在本区域内重新崛起的趋势。

① 本文中“许昌地区”是指历史上治所在今天许昌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域,如:颍川郡、许州及颍昌府等。

② 路运洪《“许昌人”头盖骨:现代人类起源再诠释?》 《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1

③ 汉 班固《汉书》卷28《地理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559页记载:“许,故国,姜姓,四岳后,太叔所封,二十四世为楚所灭。”

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 第146页-147页记载“魏武侯(前395—前370年)时又向南发展,取得了郑、宋、楚三国间的大块土地„„从此魏国在黄河以南占有了广大的土地,为后来迁都大梁奠定了基础。”

汉 班固《汉书》卷28《地理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578页-579页记载:“魏地,„„其界自高陵以东„„颍川之舞阳、郾、许、鄢陵„„韩分晋得南阳郡及颍川郡之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颍阴、长社、阳翟、郏,„„”。

⑤ 亦有12县之说,本文参考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 第7页-8页 。

⑥ 汉 班固《汉书》卷28《地理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第558页-559页

⑦ 南朝宋 范晔 《后汉书﹒志第二十》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3241页

⑧ 晋 陈寿 《三国志》卷2《魏书文帝纪第二》 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64页-77页 ⑨ 分襄城郡的时间说法不一,曹魏时和西晋时两种说法。《宋书》卷36《地理志》载:“颍川郡,秦立,魏分颍川为襄城。” 《元和郡县制》载:“及魏受禅,改许县为许昌县。魏虽都洛阳,而宫室武库犹在许昌。又析颍川,增置襄城郡。”《晋书》卷14《地理志》载:“襄城郡,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领县七,户万八千。”《晋书》年代早且为当朝史,应该比较准确,本文采用西晋说。

⑩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 第7页-8页(曹魏时),第37页-38页(西晋时) 此外还有 唐 房玄龄 《晋书》卷14《地理志》中华书局版1974年版 第421页。

11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

第9页-16页

12 南朝梁 沈约《宋书》卷36《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1084页 “永初郡国有许昌、新汲、傿陵、长社、颍阴、颍阳(非秦汉时的颍阳)、阳翟、曲阳、邵陵、临颍”。

13 唐 魏徵 《隋书》卷30 中华书局1996年版 第838页

14宋 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卷36《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988页。 唐时,许州所辖各县归属变化频繁。《旧唐书》卷38《地理志》载“许州望,颍川郡,武德四年,王世充平,改为许州,领县七,长社、长葛、许昌、繁昌、黄台、氵隐强、临颍。贞观元年,废黄台,繁昌、氵隐强,以洧州之扶沟,鄢陵,汝州之襄城,崇州之阳翟,北灃之葉县来属。十三年设置都督府,管许唐陈颍四州。” 唐 李泰《括地志辑要》载,许州辖长社、长葛、许昌、襄城、傿陵、扶沟、葉县、阳翟8县。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制》载:“许州,管县七:长社、长葛、许昌、傿陵、扶沟、临颍、舞阳。”

15 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2005年版 第106页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制﹒河南道四》载:“许州,颍川郡望,开元户五万九千七百七十七,元和户五千二百九十一。今为陈许节度使理所,管州二:许州、陈州。(第207页)”

16 元 脱脱等 《宋史》卷85《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2115页

17 马荣等点校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中华书局1994年版 第2134页载:“辙有田在颍川,乃既局焉,深藏自守,不与世接逍遥嘿坐,如是者十年,号颖滨遗老”。

18 元 脱脱等 《金史》卷25《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594页

19 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74页

20 明 宋濂 《元史》卷59《地理志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1402页

21 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1974年版 第78页-79页

12

22 清 张廷玉 《明史》卷42《地理志十八》 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980页-981页

23 赵尔巽 《清史稿》卷59《地理志九》 中华书局1974年版 第2073页

24 邵文杰 《河南省志》卷16《政府志》 河南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1页-82页 25 袁祖亮 《秦汉时期的颍川郡》 《许昌师专学报》 1989年第2期

26 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 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9年00期 第48页—62页 武汉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 2009年00期 权家玉 《试析曹魏时期许昌政治地位的变迁》

27 陈志勇 《对隋炀帝开运河的再评价》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

28 陈习刚《唐五代时期的许州与忠武军》《唐都学刊》2007年7月第23卷第4期 29 李昌宪 《也谈北宋转运司治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2年第2期

30 邹逸麟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第29页—41页《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及其影响》

参考书目: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年的《考古学报》第l期 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上海人民出版2005年8月第1版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

黄秉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 版 李逢春 《许昌史话》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蓝 勇 《中国历史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邹逸麟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白寿彝 《中国交通史》 上海书店出版1984年3月第一版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天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唐 李 泰 《括地志辑要》 中华书局

宋 樂 史 《太平寰宇记》 中华书局2000年1月第1版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1版

宋 王 存 《元丰九域志》 中华书局2004年1月1日第1版

13


相关文章

  • 许昌市简介
  •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来是群雄逐鹿之地,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辖市之一,中原粮仓,非公有制经济尤其发达,有"河南的温州"的美誉.另有多人同名. 中文名称: 许昌 外文名称: Xuchang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 下辖地区: 禹州 长葛 鄢陵 魏都区 ...

  • 许昌中心区城市设计
  • 01 愿景 Vision 02 项目背景 Background 03 案例研究 Case Research 04 中轴研究 Axis Research 05 定位于目标 Positioning and Vision 06 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07 重要节点城市设计 Key Nodes ...

  • 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实践报告
  •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 服务"三农", 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2月10-24日, 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 农业人 ...

  • 春节自驾游河南,这5条旅游线路必须掌握
  • 春节出游,自驾是最自由方便的,省内短途游也不太劳累.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条自驾线路,把河南经典景区一路游遍. 豫北二日经典自驾游: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厚重的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使豫北拥有了很多的优势资源.安阳被列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岳飞的故里.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精 ...

  • 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
  •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2月10-24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367万( ...

  • 许昌中医药文化中的"华佗"元素及其启示
  • 华佗系汉末名医,曾在许昌行医,被曹操害于许昌,葬于许昌.许昌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处处充溢着"华佗"元素.应充分发挥"华佗"元素在许昌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高度重视名医大家对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作用.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古许国都邑和三国时期曹魏发祥之 ...

  • 许昌地区雾霾天气成因及应对措施
  •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增长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已成为影响人们人体健康.工作生活.交通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严重灾害.本文通过对许昌国家基本气象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逐月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许昌地区雾霾天气的成因,对保护大气环境,预防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积极应对措施 ...

  • 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总结
  •   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生产实习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实习方式主要是请企业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以讲座形式介绍有关内容;? 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由带队老师组织同学们 ...

  • 参加"三新"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
  • 积极参加“三新”大讨论活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 --参加“三新”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简称“三新”)大讨论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结束了,如何将其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具体行动和实际工作中去,进而推进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司法战线上工作同志的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