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

张军

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们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中国早期国家,这个名字是一个学术上特定的术语,但是我们究其实质来讲,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因为在一个文明诞生、发展的历程中,国家的产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中国在它自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我们的国家是怎么产生的,这在我们学术界,也是在我们的政治文化史上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命题。国家产生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放到中西两大文明体上去比较,就会发现,迥异于西方国家的产生,它的政治文明的一些基本特点,中国它的国家的产生有它自身的特点,我觉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特点,基本上决定了我们以后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格局。因此,从发生学的意义来讲,我们追溯到文明之初,我们国家的产生时期自身的一些特点来回述我们的历史,就会发现,长达几千年中国历史文明的一些基本特征。今天,我给大家讲讲中国早期国家的问题。

一、什么是早期国家

(一)从氏族到国家

大家知道,我们的早期国家,在我们的文明研究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什么是早期国家,早期国家就是国家产生之初,我们传统之中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夏朝,夏朝在它产生之前,我们的人类、我们的文明是怎么样从原始社会,怎么样从一个前国家时期进入到国家时期,在这样一个具有界碑式的发展历程当中,发生了哪些东西,奠定了我们之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一些基本格局。我们要想追述我们的早期国家的历史,实际上就要追述到人类的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最初在国家产生之前,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的这样一种架构,它在产生之前,我们现在学术界也有一个名字就叫氏族社会,由氏族社会进入到国家,这样国家产生的界碑式的结点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东西,这里面实际上蕴含着中国文明基本的东西。

氏族社会就是人类历史直立行走之后慢慢成了很多种群落,种种群落就是人类文明最初的表现形态,谈到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发展也分布了几个特点,它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实际上跟当时的这种人群婚姻状态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到群落的这种阶段,它的婚姻状态不断地在演化,这种演化反映了人类文明不断进化的历程。

一种婚姻形态的进化模式就是反映了从氏族到国家的历程,人类的文明经历过哪些婚姻

形态,首先最初的时候就是杂婚,杂婚是什么?杂婚的时候就是人类社会刚脱离了猿猴时期,脱离了古猿时期,从猿变成人的时候,它自然组成原始群落,这个原始群落刚刚从 猿变到人,在这个时期,它的婚姻形态也发生了一种变化,最初的时候,它是一种杂婚,什么叫杂婚,就是不分辈分的乱婚,在一个原始群落当中,在一个原始人群当中所有的异性,就是所有的母性都是雄性的妻子,所有的雄性也是所有女性、母性的丈夫,这个时候只是按性别划分,它没有按照辈分来划分,是一个杂婚状态,杂婚状态反映了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一种比较混乱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婚姻状态。由杂婚,人类文明开始进化,进化到血缘婚,什么叫血缘婚,血缘婚就是说夫妻双方的这种婚姻关系,只限同辈的兄弟姐妹,也就是同一辈分的年轻人,同一辈分的人才能结为夫妻,不同辈分之间的人是不能结为夫妻的,这样比杂婚状态进了一步。再进化之后就是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婚就是繁细有血缘关系的不能通婚,血亲不能通婚,两个原始人群他们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婚姻集团,这个氏族的男性可以找另外一个氏族的女性为妻,但同一氏族男性不能找女性为妻,两个氏族互相结为一种婚姻。再往下发展,就是对偶婚,对偶婚就是一堆姻族男女间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关系,也就是男女夫妻双方这样的一种婚姻关系是比较稳定的,这种婚姻状态就是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最初的状态,再往后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在什么样的社会,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我刚才谈到的就是我们氏族集团,在我们国家产生之前,中国文明或者说我们的人类文明所经历过的这样一种婚姻形态,这样一种婚姻形态,大家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这样一个进化。

母系社会自身有一个特点,他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在当时那样一个社会,母亲是在占领着这个氏族的领导权,女性对于这个氏族来说,是具有领导地位,具有决定性地位,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谁,这是母系社会。进入到父系社会之后,由于男性在体力、身体上的一些特点,决定了他实际上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宰,父系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人类社会在国家产生之前,我们所说的氏族社会就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这种过渡实际上也伴随着一些基本国家产生的一种萌芽产生了。

按照我们现在比较经典作家对国家的定义来说,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家要产生,必须先有阶级分化,首先什么叫阶级,它的产生是由什么来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就是由经济条件来作为决定性因素,财富开始不均等,财富向少数人身上来聚集,就是财富被少数人所占据,而大多数人是没有财富的,这个时候有自然产生了阶级,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产生了国家,中国早期的文明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在考古上,我们这几年的考古发

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考古学上的成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考古学上很多发现,证明了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特点。

比如临潼姜寨遗址就是被反映,我们挖掘出来之后是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为什么是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聚落当中,在这样的氏族当中,所有人住的房子,所有人拥有的固定财产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它大体上反映了每个人在经济方面的平等局面,这种平等局面,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文明的早期形态。

随着时间的进化,到了仰韶文化,也就是甘肃的秦安大地湾,我们在这里考古发现,在这里含有了初步的分层和不平等的中心聚落,我们看到在这样的氏族当中,有的人的房子明显要比其他人的房子筑的更大,更富丽堂皇,他的家具也更多等等,像这样的话,反映出了在一个氏族的内部,不同的成员之间对财富占有的程度不一样。这就反映了在这样的氏族里面它的阶级分化开始了,阶级分化开始了,意味着国家产生的萌芽开始出现了。

我们在古籍上,比如在《吕氏春秋》这部书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而不知父。这样的记载恰恰反映了中国文明早期特定的历史时期,母性氏族时期在权力分配上的特点,整个社会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中国的汉字很多都是由女性为偏旁部首,比如早期王的称呼,一般称之为后,就是皇后的皇后,而后本身只是一个王的称呼,王这个字汉字的书写,在考古学意义上,在资源学意义上,我们很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把它解释为是一种战俘,战俘本身的形状就是王子的形状,因此反映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权力过渡。

恩格斯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样的一种原始社会实际上就是国家产生之前的社会,这样的一种原始社会在阶级没有分化,在国家没有产生,在财富大体上基本上人均占有的相同地位,这种社会,我们在儒家的经典里面,把它概括为一种大同社会,就是所谓的原始共产主义时代。

《礼记•礼运》篇里面曾经有一段话来形容这样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这样一个社会。阶级分化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呢?就是因为大家开始占有不同的财富,阶级开始分化,财富的分配也开始趋于分等,这种社会我们称之为小康社会,即阶级社会的开端。

《礼记•礼运》篇里面也曾经谈到小康社会的特点: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

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所以说大同社会,小康社会,就是儒家经典里面对我们早期,在国家产生之前早期文明两个阶段的概括,这跟西方不一样,西方对它们理想社会的概括,放在宗教里面,就是对天国的设想,而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是把我们这样的理想社会追述到史前社会,追述到原始社会的理想。这是中西文明两个不同的特点。

(二)考古所见国家产生条件

考古发现我们国家产生的条件里面,哪些东西能证明我们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一种基本条件,是一种什么样的条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国早期国家在考古学上有这样一种发现,证明了我们中国的文明在什么时间开始进入了国家的阶段。我们从青铜器,从城址、婚姻、墓葬规模、原始文化,这几个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明是怎么样从氏族一步一步走向国家的。

首先从铜器,从夏以前出土铜器者已达到20多处,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它之前,我们的考古发现有二十多处是在夏王朝建立之前开始出现了青铜器,比如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当中都有发现。在国家产生之前,我们的承包普遍出现,比如登封王城岗城堡,濮阳平粮台城堡、山东城子崖城址、四川龙马宝墩古城等。从婚姻形态上,新时期后期普遍出现了一男一女合葬墓,以及一男二女合葬、父子合葬的情况。就是说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制,是我们当时发现墓葬的基本形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从墓葬的规模,在我们的国家产生之前,夏王朝之前,我们发掘的墓葬规模,有大型的墓葬,有小型的墓葬,也有乱葬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型的墓葬一般都是这个社会的贵族,产生了阶级分化,有了阶级分化之后,富有的阶级墓葬出现了比较大型的墓葬,大型的状态。小型的墓葬基本上是一般的平民,还有乱葬坑,乱葬坑是什么?就是死后之后没有地方来葬,基本上就是多人葬和合葬这样的一种状态,即乱葬在一起的乱葬坑。从墓葬的形态反映了当时阶级分化的局面。从文化上,我们在国家产生之前,中国的原始文化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比如有大量精美的原始艺术品,有大型祭坛,占卜卜骨,这样一种形态,所以说我们的原始文化也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阶段。这就是我们的考古发现所处的发现状态,反映了我们国家产生的一些基本特点。

按照经典作家,比如恩格斯,曾经从欧洲历史的发展出发,它归纳了国家产生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按地域而非按血缘来划分国民,就是一个国家开始有了行政区划,有了行政区划就说明一个国家开始管理这个土地上的人民、国民。第二个就是公共权力的出现,

国家有了管理机构,这样一个人类社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开始出现了管理机构,开始有了权力,这样一种公共权力的出现,这是一个标志。然后按照地域来划分,来管理国民,这是恩格斯,我们的经典作家所说到的国家产生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但这个条件,我们说是从欧洲的历史,它的欧洲文明发展概括出来的国家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但是这样的概括条件,不一定符合,我们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

中国的早期国家,就是中国早期的传统社会,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它自身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我们谈第二个问题,即谈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中国早期的国家,都知道第一个王朝是夏王朝,夏王朝是由谁建立的呢?一般都说是由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夏启,夏启的父亲就是大禹,而大禹中国人们都比较熟悉他最有名的典故,就是他一生的功绩,就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奠定了大禹在那样一个社会居于领导者的地位,所以有的汉学家,包括中国有的一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说明中国的文明,尤其是国家的产生跟治水分不开,因为治理水患要求集中全社会的能力,要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充分治理水患,在这样一种治理防御水患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了集权,所谓的中央集权,然后才产生了一种管理机构,产生了一个国家,我们一般来说,大禹治水与夏国家产生有着比较紧密的因果关系。

我们刚才谈到恩格斯曾经说过,国家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公共权力的产生,一个是按照行政区划,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这样一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条件,就是按照地域来管理国民的条件,它是从欧洲历史,欧洲文明的发展基本历程中提炼出来的,它这点不一定符合我们中国的历史实际。

因为在中国来说,我们的政权组织与亲族的组织是合二为一的,我们的政权分配是与血缘关系是紧密挂钩的。所以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就是政权和宗法的权力是合而为一的。所以我们说中国是家国一体,皇帝天子的一家,就是政绩国家。它是政权和宗法的权力是合而为一的,因此,政权组织与亲族的组织合而为一,这是我们中国文明的一种特点,它没有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管理国民,它是按照亲族组织、政权组织合一的形式来管理国民的。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古代国家建立过程,我们最早从《史记》当中可以发现,因为《史记》是我们的第一部纪传体诗书,又是我们的政史,第一部政史,实际上记载了很多原始社会,史前社会传说时期的历史,实际当中记载了上古地位的传承次数,它的次数是这样的,我们

的国家在第一个奴录制国家,夏朝建立之前,类似于国家组织,就是国家之前产生的一种部落组织,氏族部落,它也产生了类似于国家这样一种管理机构,这种管理机构有它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就是我们儒家社会里面讲三皇五帝,这样一种皇帝,上古帝位传承的次数是怎样的呢?从《史记》记载的上古地位传承是这样的,第一是黄帝,黄帝帝位传给颛顼,再传给喾,再传给尧,再传给舜,再传给禹,再传给启,即黄帝-颛顼-喾-尧-舜-禹-启,而启正是夏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是这样的传承次序。

《史记》所载的黄帝世系是怎样的呢,我们列了一张图,这张图就是以皇帝为首的亲族,它的大家族,我们发现,《史记》里面记载的帝位传承次序基本上是在它的家族内部传承的,也是我们中国文明的典型特点,我们的这种帝位传承是在一个家族内部传承的,我们刚才只举到的那些帝王的名字,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家族里面的子子孙孙,它的子子孙孙里面,皇帝的世系里面看到三皇:伏羲、皇帝、神农。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尧和舜,基本上是以皇帝为首的宗法世系里面规定的。

我们从《尚书》里面,对尧将帝位传给舜的历史记载做一个具体分析,我给大家展现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我们的原始社会,上古社会,我们帝位的传承是怎样的情况,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帝位传承的情况,在我们最早的古籍《尚书》里面就有充分的记载,发现我们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一些基本特点,也反映了中国政治文明最原初最好的案例,从中可以分析出,为什么中国以后几千年的社会,我们是处于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而没有像西方那样有民主的传统。这是我们要破解这个案例的重点所在。

《尚书》里面记载了尧决定将他的帝位传给他的接班人,他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他的一系列,跟他的大臣一种对话,这种对话里面,我们可以从他的语气里面复原出当时所谓的部落属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的权力集中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我给大家念一念,复原一下我们这个历史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帝曰:“疇咨若時登庸?”这是古汉语,这是难懂的,这是上古的语言。它的意思就是“谁能接我的班”。有一天尧帝开了一个会,他要在这个会上,把各部落主要的领导人都集中在一起,从他说话的语气里面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尧帝是基于众人之上,很明显,就是当时所处的部落联盟状态,国家产生之前的,我们人类群落它的一种状态,很明显,它也是一个高度集权化的、中央集权的行政特点,权力集中的特点,这里面尧帝是高高在上的,跟他重要的大臣来发布一个重要消息,就是他有意选择继承人,所以他说“疇咨若時登庸?”,就是谁能接我的班,他要跟他的重要大臣里面去选拔他的接班人,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臣子、大臣,叫放齐,放齐就说:“胤子朱啓明。”大家不要忽视这样一句话,:“胤子朱啓明。”是什么意思呢?有一个大臣叫放齐向尧帝推荐,您的儿子丹

朱人就很好,推荐尧的儿子来继承他的帝位,尧帝说了这样一句话“籲!嚚訟,可乎?”我这个儿子张扬跋扈,恐怕不行。帝曰:“疇咨若予采?”就是在我们现有的这些人才结构当中,谁具有办事能力呢?底下有一个大臣叫驩兜,他说“都!共工方鸠僝功。”就是说共工刚干了一件大事情,反映出了共工本身这个人所具有的卓越行政才能。然后尧帝又加以否决,他说:“籲!靜言,庸違,象恭滔天。”共工这个人说话漂亮,但干事情不漂亮,表面对人很恭谨,但内心是瞧不起人的,很高傲,所以这个人也不行。这是反映了一段历史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尧帝在选择接班人的场景,所以说这个场景鲜活,它表明了尧帝在他高龄阶段要为这个社会选一个接班人,他的臣子先是推荐了他的儿子,他否决了对他儿子的提议,另外他的另外一个大臣推荐了共工这个人,但是共工这个人也没有中意。

尧帝又说:“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这是另外一个会议的场景,尧帝时期,我们知道,华夏族居住地就在黄河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在上古时期经常泛滥,一到一年四季特定时候,就会河水泛滥,我们知道河水泛滥可以摧毁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础,因为我们在黄河中下游,我们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是靠天吃饭的,尤其是它的聚集地都要在一个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这样的话,有便于灌溉自己的农田,这个时候黄河水泛滥,对这个国家来说,尤其对这个社会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治理泛滥的河水。

这个时候尧帝开始了选拔人来治理水患的会议,这个时候他就问四岳,他最重要的四位大臣,四位老先生,洪水正在为害,洪水围住了山,冲上了土丘,恶浪滔天,我们的老百姓要求我们帮助他们,但是谁能帮助他们呢?然后他的群臣都说:“於,鯀哉!”他们推选了一个人,这就是鯀,尧帝说:“籲,咈哉!方命圮族。”这个人不好,因为他在治水过程中已经让很多人丧失了性命,尧帝否决了这样一个提名。嶽曰:“異哉,試可乃已。”他底下的大臣说还是试一试吧,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再换掉他。然后:“往,欽哉!”(那就试吧,治水去吧!)结果鯀这个人去治理黄河水患。

九載,績用弗成。用了九年也没有治理好,这个时候尧帝又开了一个会议。

他说:“咨,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四老,我已经在位七十年了,你们愿否继承我的帝位。嶽曰:“否德忝帝位。”,他们都说我们四个人德望不够呀。然后尧帝说:“明明揚側陋。”当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发扬好品德,缺点不隐瞒就行了。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向他推荐,有一个个平民鳏夫,叫虞舜,这个人德望很好,我希望把他作为重点的培养人。然后尧帝说:“俞,予聞。如何?”噢,这个人我听说过,他怎么样?

四位大臣说:“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艾不格奸。”什么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舜他的父亲是一个瞎子,脾气很不好,对待舜也非常的刻薄寡恩,他的母亲很霸道,他的弟弟平常欺凌他,也骑在他的头上来欺负他,但是在这样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他不好的情况下,他都能把自己的父亲、母亲还有弟弟的关系都处理的好,孝道满怀,从无恶意,就是说舜在家庭伦理上把这个关系都处理的非常好,我们说儒家经典里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可以从这样一个例子里面,可以从舜的身上发现他很符合我们后世儒家的规定,要修身,他的德行很高,他的道德水准很高,能把一个这样的父顽、母嚣、象傲,父亲、母亲、弟弟对他都很不好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的一个家庭,他能处理的非常好,这就是齐家,所以说有了修身齐家才有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资格,这很打动尧帝,尧帝说我来试试他,怎么来尝试呢?这样一种尝试手段,在我们今天来说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女于時,觀厥刑於二女。厘降二女於嬀汭,嬪于虞。

尧帝为了考察舜能不能作为他的接班人,能不能作为一个社会的统治者,所以他当场要考察他,怎么考察,当场决定把两个女儿嫁给他,通过他的女儿向他汇报,看看舜平常的表现。尧对舜这样的考察是一种什么样的考察?我觉得就是对他日常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方面能力的考察。

那么尧对舜的行政能力也有一种考察,比如《尚书》里面这样记载,慎徽五典,五典克從,这是舜行政能力的一种表现,舜身上光大了五种的人伦美德,这五中人伦美德它都能做的很好。納於百揆,百揆時序。尧让舜去处理各种行政事务,接收各种行政事务之后,舜办的也井井有条。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让舜来迎接外宾,迎接四方诸侯宾客,他们也恭恭敬敬,最后一点,尧对舜的考察,是我们今天有点匪夷所思的,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把舜搁到山野中,大雷大闪大风大雨,这样来考察舜,但是舜心智也不迷乱。这是对他心理的一种考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尧对舜这样的一种选拔也非常严格。但从《尚书》里面尧对舜接班人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在我们的国家产生之前,尤其是在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它的很多政治上的特点,都表明了、暗示了,后世的传统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特点。所以说看的出来,尧这样的一种地位,他这样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高度集权,中央集权的社会。因此,我们在国家产生之前,中国的社会就已经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社会。

尧对舜这样一种接班人的考察,舜都通过了这样的考察,并且做的非常好,所以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舜继位之后,他着手完成了四件大事,这四件大事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第一是重新划定全国统治区。按照我们的全国,划分成全国统治区,划分成行政区划。第二是制订刑法,以法治国,当然这个法是刑法。第三是惩罚官员,消除异己,所谓的消除

异己,在《尚书》的历史记载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开始以法来治理国家,并且开始惩罚官员,惩罚的官员都是在以前尧考察舜的时候,曾经推荐过其他人选的人,在舜继位之后都被清理掉,所以舜继位之后开始树立亲信,任命了22位官员,开始树立自己的亲信来统治这个国家。这是舜继位之后完成的四件大事。

尤其是他制订刑法。他是怎么样来规定的呢?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这是刑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思呢?把刑具刻画出来让人民看,用于流放和关押而使用的有五种刑具,把刑具也展现出来给人民看,以起威慑作用,鞭子用作政府惩罚的象征,棍子用作教育的象征,金子用于赎罪。你交纳一定的钱可以来赎自己的罪,这是他以刑法治国,刑法的一些基本内容。

在舜之后,他还对中国早期国家政治理论上有很高明的一种创建,比如说古代的音乐理论与统治秩序的关系。这是舜自己的规定,这个规定《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什么意思?就是舜任命了一个音乐官员,叫夔,他说任命你为音乐总管,教我们皇家的孩子,〔让他们〕严峻而温和,宽容而令人敬畏,强硬而不欺负别人,矜持而不傲慢。歌词要有意义,旋律要配合歌词,发声要依照旋律,旋律反过来要配合发声。八音和谐,互不乱位,天与人就可以相合。这是最早期国家产生之前的一种记载,大家可以从这种记载里面看到,舜自己的统治政治原理,这也是最早的政治哲学,政治伦理思想。

舜的大臣,后来又在禹的时候,作为大臣的皋陶,创办了一种政治伦理思想,这个时候是皋陶与舜的一番对话,在《史记》也有充分的记载,我把它拎出来,然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来反映尧舜禹时期,我们的中国在国家产生之前,它的政治思想、政治哲学和它的政治伦理思想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度。

皋陶曰:“允迪厥德,謨明弼諧。”(往古的帝王达到“德”的最高境界,决策英明,各位大臣的默契配合也臻于极至。)这个时候,皋陶的这番话是针对后来的帝位禹说的,禹感到很好奇,他说这么好,怎么做到的呢?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噢!对己严格,不断修养,家族和睦,帮衬俊杰,〔这些事做好〕其威力自达远方。禹拜昌言曰:“俞!”(真好!)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做到这些之后,还要看懂人,并安定民众。

禹曰:“籲,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歡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皋陶的这些言论深深的打动了禹,

然后禹说,如果把这些都做到,即使英明的尧帝也很难,看懂人是一种大智慧,可以把官位任命出去,安定民众是大恩惠,老百姓都会记得牢牢的,既有大智慧,又有大恩惠,还怕什么欢兜,还怕什么有苗,还怕什么各种各样的小人呢?这样的话,皋陶和禹探讨的就是国家最初的政治伦理思想,大家可以看到,看懂人是大智慧,我们当时的社会,他的分官设置,选拔官员是怎么选的,基本上都是任命制的,而不是一种选拔制,它不是从对人民负责,从民众当中选拔出来的,而是由帝王加以任命的,所以他说要看懂人,把官位任命出去,然后再安定民众,并且把民众这样一种治理当成对民众来说是一种大恩惠,老百姓会记得牢牢的,所以他把这样一种统治秩序,这样的一种统治手段和政策,看成是一种大智慧,看成是一种大恩惠,这是反映了我们当时政治文明中央集权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它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产生之初,我们通过《尚书》这样一部最古的历史书当中,对当时的前景描写,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明的特点。我们的特点在最初的时候由氏族社会进入到国家社会之时,就已经开始这样产生了,所以我们的夏王朝也是这样产生出来的。中国政治文明,也就是史前社会的一些基本的政治文明特点,如果我们把它与其他几大文明做一个比较,会是什么样子呢?

三、中国与其它三大文明的比较

我们看第三个问题,即中国与其他三大文明的比较,我们知道,氏族社会按照经典作家对它的观点,比如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对国家的起源有过三种模式的探讨,他认为氏族模式,从氏族社会产生出国家来说,最纯正的,这样最自然的产生方式就是古希腊雅典,在雅典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它是怎么样来产生这个社会的执政官,政府最高级的官员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执政官的产生恰恰是由选举产生的。

比如公元前682年,执政官的产生和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的国家产生方式恰恰是由民众选出来的,是民选的,所以我们说国家产生的形式,实际上决定了国家发生的一种政体形式,而国家发生的这种政体形式,从一定意义来讲也反映了国家产生的这样一个方式,所以说古雅典是这样的一种产生方式,它是一种民主传统,所以我们说西方有民主的传统,对中国文明来说它是专制的传统更为悠久。

古埃及的文明模式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这张图,这张图反映了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点,我们知道,埃及是沿着尼罗河流域来建立的一个国家,这时候在上古时期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上埃及统一了下埃及,然后建立起了一个文明古国,他的文明有这样几个特点,它的文明是以尼罗河为依托的,而我们中国文明是黄河中下游,还有长江流域、辽河流域河流

为依托的。古埃及是在公元前5千年开始出现了城镇的整体,它的主要活动就是城镇、城市里面,这种城镇的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地带。公元前3100到3000年由上埃及国王孟尼斯实现了统一,埃及文明形成,但是埃及的官僚体制由于处在这样的地理结构里面,它是由尼罗河,由南向北流,由上埃及统一下埃及,所以它的一种官僚体制具有一种非常强的内向型的特征,它注重内部的行政体制和部门化建设。是这样一个基本特点,古埃及是城镇整体,跟我们传统社会不一样,我们传统社会,中国文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文明。

我们再来看看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模式,两河流域就是我们所说的伊拉克、中东地区,两河流域有两条河,一条是底格里斯河,一条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由于河流流水比较湍急,难以治理,所以它不好灌溉农业区,基本上我们所说的两河流域,主要为农业区提供灌溉水源的就是幼发拉底河。在两河流域,公元前五千年是乌贝德人疏浚幼发拉底河,建立了灌溉网络。公元前4000年中叶,聚落消失,城市开始出现,就是城邦国家,城镇政体也开始出现。

它在政治上有这样三大特征,它在政体上,首先表明出它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这样的原始民主制是怎么来形成呢?就是对幼发拉底河水资源的利用,对河水的灌溉使用权促使了这个族群整体等级化,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外来户口和本地人的概念,就是说当时的本地人,城镇里面的人,幼发拉底河沿岸这些居民,城镇政体里面的这些市民,城镇的居民,他本身拥有着河水的灌溉权,他不亲自去劳动,他雇外面的人或者是迁移过来的人,来使用利用它的河水灌溉权,来帮他们租住土地,所以整个社会分化成两个阶层,一个是有河水灌溉使用权的一个贵族阶层,一个是为他们服务的,来帮他们种植粮食的这样一种底层,所以这样一种社会阶层开始分化成两个鲜明的等级,那么他们的政体也是比较碎片化,这是他们这样的文明基本特点。

我们中国的文明模式,恰恰跟这样一种发展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的文明模式,是多元一体化的蛛网辐辏模式。它是指什么呢?我们中国的文明,它的起源以黄河、长江、辽河三大流域为单独的发展基础,造就了我们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第二点是农业为经济命脉,而非贸易,不像两河流域一样,它更多体现于贸易,一种城邦的整体,不像古希腊雅典时期的文明,也是城邦文明,我们中国的文明是以农业为经济命脉,而非贸易,所以我们缺乏城市文明的土壤。另外一点,我们为与亚洲东部,面向太平洋,背倚亚欧大陆,幅员辽阔,发展空间大,因此,中国的文明模式倾向于中心辐射型。

龙山时代尧舜禹时期,长江中游石家河、下游良渚文化和稍早的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先后崩溃或停步不前,也就是我们的辽河流域、黄河中下游流域,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本来

是三大我们的文明发展依托地带,在后来尧舜禹时期的时候,辽河流域的文明和长江中下游的文明开始趋于衰落,整个文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形成,都开始拘束于或者向中心辐射,形成以黄河一支独秀的局面,黄河流域的文明开始程度中国文明的一枝独秀,所以中国文明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中国文明蛛网式核心辐射型模式诞生。

禹贡九州的分划、五服、九牧、十八岳的官僚体制显示出中原文明辐辏八方的外交型行政管理体制。这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相比较,体现出来的文明基本特点。

所以我们可以跟其他几大文明古国,它的政治文明的一些基本比较而言,我们有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尤其是从我们的尧舜禹帝位传承过程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早期的政治文明的基本格局。

四、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专制与成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模式

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是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谈第四个问题,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专制与成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模式。这里面,第一点,中国古代缺乏民主政治传统,所以在夏商周时期看不到古代雅典和罗马国家中对于高层官员的选举制度。我们国王的权力是来自于天命而不是来自于人民,所以我们的帝位自称为朕,我们称之为天子,上天的儿子,是带领上天来对人民进行管辖,所以国王的权力来自于天命。

在这样一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我们的夏商周时期,我们的早期国家呈现出来,它既有专权的、集权的这样一种狞厉、严酷的特点,这种特点,被我们的哲学家这样概念,叫狞厉的美,为什么呢?因为它既具有中国早期国家产生之初中央集权的严酷性,但是又折射出中国早期文明的一种美,所以李泽厚先生曾经有这样的话,我觉得作为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非常合适,他说,早期奴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当中,确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又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当中,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我觉得这句话概括的非常之好。

我们中国早期国家自身的发展,第二个特点就是中国国家进程多元化造就了成熟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模式。自先秦以来形成并在秦汉以后得到加强的关于中国统一王朝的观念,有效地在许多重要历史时期抵消了多元化的疆域政治所带来的影响。

第三个特点,我们中国历史的基本国情,这是跟其他几大文明古国比较而得的,中国的文明,中国的历史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有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有五年前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这跟西方的历史发展是完全不一样的,也跟希望的政治文明发展不一样的。所以说中西两大文明之间,它在根本点上有很多的不同,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明,有它自

身的合理性,所以今天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就要读出中国历史的合法性来。今天的课有上到这里,再见!


相关文章

  • 鸟类的起源进化生物学论文
  • 鸟类的起源 摘要:树有根,水有源,同样,鸟类也有它的起源.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和进程相类似,鸟类也是则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现代,经过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出土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关键词 ...

  •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
  •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上) 第一节:西方城市的起源分析 1)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 2)西方城市的产生及其早期城市设计中的特点 一.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 柴尔德根据西亚.埃及和古代欧洲的考古学资料,提出了社会发展史上存在一次"城市革命& ...

  •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 ...

  • 关于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起源时间及产生条件
  • [论文关键词] 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 起源时间 产生条件 [论文摘要] 国内学 者倾向于认为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而国外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会 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笔者认为, 剩余产品的出现.数学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三者共同促使了 人类早期会计行为的产生. 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起源于 ...

  • 专利制度的起源
  • 2008-05-10 11:25:00 来自: aBao(北京下冰雹了) 专利制度的起源及专利文献的产生初探 王桂玲 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产物.专利制度是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保障制度.专利制度产生了专利文献,专利文献的出现又标志着具有现代特点 ...

  • [汉字的起源和结构]教学设计
  • <汉字的起源和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认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和掌握汉字"六书"和汉字的构造特点. 2. 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及其构造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汉字的特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 ...

  • 从关中地区看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_靳润成
  • 2002年第2期 N o. 2, 2002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 f Tianjin No rma l U niv er sity (Social Science) 总第161期Sum N o. 161 从关中地区看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 靳润成, 李友东, 马振兴 ...

  • 重构中国上古史的考古大发现--郑州地区重大考古发现评述
  • 自上个世纪以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大发现接二连三,令人炫目,使人震撼,有四项成果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13项成果获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之多位列全国各地之最.这些大发现项项惊人,件件拓新,时代之早.内容之新.文化之灿烂,颠覆和更新了人们对于中华早期文明的原有认知,为重构中国上古史提供 ...

  • 解读中国国家起源的新模式
  • --读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晁福林 王坤鹏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18日   15 版) 数千年来,国家起源以及权力形成等关于起源的话题一直都是哲学家头脑里一直盘桓不去的问号.<韩非子>中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