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并由此催生出“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特殊未成年群体。近年来,该群体规模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其教育却因多方面的缺失,而倍受社会的关注。笔者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力量,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所要面对的种种现实问题,比如较差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工作不稳定无法照顾孩子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在这种现状下,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应运而生。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性格、道德层面还是在知识、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

一、我国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作为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和重视。然而,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范围内,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多数农民在农闲时间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只能选择让孩子在户籍所在地即老家接受教育。从留守儿童发展阶段和成长过程来看,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儿童在小学、初中阶段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学习的自觉性难免会受到影响。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上不如非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及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又会导致许多新的问题的出现,乃至在学习目的上蒙上了更多的功利性色彩,即为了打工而学习等。具体表现为:

(一)学习较差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二)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心理障碍

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的,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根据家庭监护人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将农村留守儿童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单亲家庭型,即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多由母亲进行抚养教育;二是隔代抚养型,即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辈代为抚养;三是他人代管型,即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委托亲朋好友代为看护;第四种类型则是自我管理型,多见于年龄相对较大的孩子。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弊端。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我们通过分析,分别揭示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

1、从家庭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方面,他们大多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方面,他们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不具备辅导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对孙辈们过于溺爱,有求必应,只注重物质方面需求的满足,忽视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他们不懂得现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是青春期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方式陈旧,用老方法、旧一套教育现代孩子。老方式教育现代儿童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引起他们的反感,不少农村老人感叹:“面对现代儿童他们真是没有办法。”由邻居或亲戚监护的留守儿童更是缺少家庭教育。这些监护人一般只能负责孩子的吃、喝、穿、住,保管钱物,按时发给学费或相关费用,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家庭教育。

3、从学校来看,学校教育不到位

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升学率摆在第一位,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沦为一种口号或“摆设”。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表现在留守儿童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之间联系和沟通的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而缺少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至今没有能够采取很好的措施来弥补这种家校教育脱节所带来的“消耗”,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消耗”中大打折扣。

2、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社会教育的缺乏

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另外,受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的组织机构太少,社会教育缺乏严重。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责任,只有三方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思考,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一) 政府层面: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教育投入与保障的主体。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人日程,加强领导,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其一、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督以及对家长的督促力度。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教育的监护体系,可以由基层学区和学校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和派出所,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与监督体系。其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财政支付转移的比例,帮助地方政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农村教育。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要加快发展本地经济,加快工业改革,多创办符合本地实际的乡镇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做到增加收人与照顾家庭两不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其三、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各部门要将国家“关于切实解决外来务工的农民工问题的几点意见”落到实处。我国当前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待遇出现较大的差异,包括在就业、社会保障诸方面,农民工的工作脏、累、险,然而收入却很低,居住条件恶劣,各种客观条件使得他们难以融人都市生活当中,除此之外,不完善的打工子弟学校和城市人学的高门槛也是农民工子女难以受到良好教育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对农民工设置的各种门槛,积极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将子女带在身边就读,做到农民工子女和当地孩子同等对待、同等教育。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层面:强调家庭的根本作用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即仅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而更应该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三) 学校层面: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第二,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们建议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第三,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坚持家访制度,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时刻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便于有

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加强教育。第五,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四)社会层面:发挥社会的弥补作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或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组建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的成员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组成。另外,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在农村地区要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以及与子女之间保持有效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

(2)于滇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中州学刊,2006,(3).

(3)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4)钟荣华.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思考.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相关文章

  •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以及原因,并且针 对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犯罪学角度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政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防控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热门的词汇,学界对其关注大 多集中 ...

  •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 湖南社会科学2011/6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及其教育对策 □李 萍 摘要: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缺少父母关心教育的情况下很容 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分析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措施,是教育界也是全社会亟须引起重视的课题.关键 ...

  •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27卷第5期2008年10月 农业科技管理 M帅a驴l弛m 0f v01.27.No.5 Oct. 2008 A鲥cultumIscien∞肌d'rkhnolo科 文章编号:100l一86ll(2008)05-0070-03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何异林 李彝利 吴沁珍 (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姓名:李刚 学号:[1**********]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日夜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许多农村父母纷纷外出务工,由此形成许多问题儿童.这些问题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定,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大家庭,有且只有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以怀宁县江镇镇为例 摘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是我国首个"面点师之乡",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的务工人员超过2万人,全镇2476名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0%以上.近年来,当地农村劳动力外出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的 ...

  •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 □南宁市横县教研室 施丹宁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04-02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人口已逾1.2亿,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我县2011年小学72 238人中留守儿童 ...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乡农村进城务工人数与日俱增,父母离乡进城务工.经商,而大多数子女却留守在农村老家,而且这部分人数还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在我乡不管是中学校,还是小学校的学生中,平均有65%以上的是留守儿童,他们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其中留守儿童的年龄段跨越了整整十年,小到刚 ...

  •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据各乡镇妇联摸底上来的数字统计,目前,桂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18%,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 ...

  •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作者:王健 邵非非 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大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