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做导学案 2,学科:历史

二、 学情分析 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氏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 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三、 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 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 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 。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 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 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 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 四、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讨论、互助合作探究 五、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 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 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 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 组成部分。 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七、 教学过程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 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 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 ,本人才德谓之“状” ,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 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人物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贡献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

式诞生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增设殿试、武举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 容。 完 善 阶段 诞 生 阶段

① 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 人的制度。开皇三年(公元 583 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 598 年)七月设志 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隋文帝杨坚: 【http://baike.baidu.com/view/59348.htm】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定十科举人,包括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 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臂力骁壮等,其中文 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 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隋炀帝: 【http://baike.baidu.com/view/59719.htm?fromId=19102】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 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 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③唐太宗: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唐太宗时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 的人数。例如,进士科考试,每年应试的人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的不 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之一二。由于就举的人多,而录取的名额少,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是很年轻的了,仍被看作“少进士” ,终身不第的人居多数。 “太宗皇 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正因如此,进士及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 。一旦 考中就飞黄腾达,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唐太宗李世民: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6.htm?fromId=2541】 ④武则天:增加了考试科目。殿试: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武举:考察武功和骑射。 武则天: 【http://baike.baidu.com/view/2225.htm】 ⑤唐玄宗:诗赋成为主面的考试内容。 唐玄宗: 【http://baike.baidu.com/view/11286.htm?fromId=5176】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考试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进步?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提示学生思考) ①某单位招聘职员,有一百人要参加,而只能录取十个人,如果你是考官,你会考试哪些 因素,进行哪些测试?——科举考试也是贯彻“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行竞争、择优取仕” 的原则。让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如果没有考试,你会

不会认真读书?——科举制把“读书-科举-做官”连为一体,所以要 做官就得读书,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如果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 你会怎么做?—— 科举制十分重视读书人的基本功,特别是书法和文采。读书人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就得在这方 面下功夫,所以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书法和文学)的发展。 总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出示两组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 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 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讨论:这里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从这两则材料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八、 教学反思 1、 通过比较教学,让学生前后贯穿,形成知识链。 2、 学生阅读讨论之前要给好标准,时间安排等,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大段的时间不能无目的 的散给学生。 3、 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明确好书中重点的位置,指导学生能做好记录。 4、 注意学科语言的使用,书中的重点学科专业词汇不可以被替代,非重点内容在有利于促进教 学的情况下,慎用。 5、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和表现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标新给予肯定。 6、 注意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用精巧的问题设置去体会学生其所学知识的看法,从学生的 角度教师去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

7、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握。

九、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 姓名:王丽丽 职称:二级教师 电话: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 请提供 100 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


相关文章

  • 1.4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课题上课 时间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月日星期课时第 1 课时①了解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及其诞生.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内容.运用.影响. 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比较, 将科举制与隋朝之前的选官 制度相对比,得出之所以要实行科举制的理由. ①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 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 ...

  • 6.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 ...

  •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目标: 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指导将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的. ...

  • 历史 教案 高二 _高二历史:1.2[儒学的兴起]教案(人民版必修3)156610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儒学的兴起 教 案 [内容标准] 知道汉人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 ...

  • 初一下学期历史教案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 ...

  •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 课题: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题: 第2课 "贞观之治" 课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题: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题: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题: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课题: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课题: 第8课 辉 ...

  • 人民版太平天国教案
  •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11历史2班 蓝淑君 201108420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从 兴起到失败的过程,知道<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懂得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2 ...

  • 初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历史学科模板
  • 初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历史学科模板 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框图 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给出本单元的知识逻辑结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脉络. (二)单元内容分析 整体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地位和作用,说明单元内容的阶段特征.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建议 ...

  •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 主备: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使用时间: 科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学习内容 一.基础闯关: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诞生 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改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