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奔奔豚气病脉证治方---豚汤

奔豚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甘草6g  川芎6g  当归6g  半夏

12g  黄芩6g  生葛根15g  芍药6g  生姜12g  李根白皮30g

上9味,以水2000ml,煮取500ml,温服lOOml,昼3次,

夜1次。

(功效)清热平肝,降逆止痛。

(主治)

主证:肝郁化热,气上冲胸之奔豚,症见气从少腹上冲心

胸,腹痛烦闷;肝胃不和,气逆上攻之胸胁痛,症见胸膈胀闷,

噫逆呕呃,时觉气上攻冲,舌苔白微黄,脉弦。    ,

副证:往来寒热,口苦咽干。

(临证加减)

1.奔豚考:奔豚系一种发作性疾病,临床并非罕见,而现

代医学殊无相当之病症。据《素问》、  《金匮》记载,奔豚之发

也,气从少腹直冲而上,其瘥也,气从心胸直降而下,乃悬拟人

身有冲脉焉。提出《素问》认为其气为病,病在冲脉似乎近理。

但《灵枢》、《难经》以为病出于肾,则不足据。至于一病而出三

方者,是由病因体异,方随证变而来。奔豚汤治由气病及血;桂

枝加桂汤由发汗发后烧针令汗,治其病得之外寒且体阳虚;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亦由发汗引动水邪而脐下悸者,是欲作奔豚而尚

未作,以防患未然。[湖北中医杂志,1980,c2,:111

2。对奔豚的认识和治疗体会:奔豚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

《内经》、《难经》二经所论的奔豚是内脏阴阳失调,寒邪郁积于

肾所致,《金匮》所论是肝气上逆所致,而发汗、惊恐仅为诱因,

以女性为多见。疼痛为本病必具之主证。肾气奔豚起自少腹,直

上冲胸,治用桂枝加桂汤.肝气奔豚并不一定起自少腹,寒热往

来并非必具之症。个别有胸脘攻冲剧痛者,常易被误诊为肠道蛔

虫症。治宜用奔豚汤,大剂量川楝子可代李根白皮;单用鲜李根

白皮二三两亦有效。

3.从《金匮》方探讨神志失常的证治:神志失常又称情志

病,包括癫狂、郁证、奔豚气等病证。文中就有关方剂的证、

因、治,探讨了对神志失常的治疗。如百合地黄汤随证加味治疗

癔症,神经官能症等属心、肺、肾之阴虚者;奔豚汤常用于因精

神刺激,情志不舒而致肝郁气滞、气上冲胸咽的发作性神经官能

症、癔症;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梅核气,亦可用于悬雍垂过长引

起的咽喉部不适等;甘麦大枣汤治疗营阴耗损、心失所养、神守

不藏的精神分裂症等。[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c2,:21]

4.本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用葛根15g,黄芩lOg,白芍

24g,川芎lOg,当归12g,干姜3g,姜半夏lOg,李根皮15g,

党参24g,白术lOg,炙甘草6g。腹痛甚加元胡、乌药;肠鸣腹

胀甚加木香、枳壳;完谷不化加神曲、山楂;脾肾虚者加四神

丸;脾虚湿滞合平胃散或猪苓、茯苓;湿郁化热加野麻草、黄

连;反复不愈加乌梅、诃子。7天为工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

[福建中医药,1996。(2):27]

5。奔豚汤治疗慢性肝炎:药用李根白皮、葛根、甘草各

12g,川芎、白芍、当归各lOg,半夏18g,黄芩、生姜各15g。

胁痛明显加川楝子lOg,元胡9g;脾虚症状明显加四君子汤5舌

边有瘀点加丹参12g。[浙江中医杂志,1991,c12,:539]

6.本方去川芎、黄芩,加桂心、人参。治虚劳五脏气乏损,

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精光

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面作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

无睛光,名《小品》奔豚汤。陟治秘要]

7.本方去黄芩、芍药,加茯苓、人参。治短气之脏不足,

寒气厥逆,腹胀满气奔走冲胸脯,发作气欲绝不识人、气力羸

瘦,少腹起腾涌如豚子走上走下,驰往驰来寒热,拘引阴器,手

足逆冷,或烦热者,名集验奔豚茯苓汤。

8.川楝子、茯苓、橘核、荔枝子、小茴香、木香。治下焦

有寒,肝气挟寒上逆所致奔豚气,名奔豚丸。[医学心悟]

(原文}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2)

奔豚汤方:    .

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曰三夜一服。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血虚肝郁,化热上冲之奔豚气的证治。肝藏血而主疏泄,故

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则肝气疏泄条畅,肝血虚则肝气易郁。气郁日久使渐渐化热,若

突然遭受情志刺激,就可能发为奔豚气病。肝气随冲脉上逆,遂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

胸,此较气上冲至咽喉稍轻.肝气横逆,乘犯脾胃,故腹痛。然腹痛部位具体在何处,一

般注家多泛指,但亦有详指者。一“指大腹、小腹、少腹皆痛而言”,如《金匮要略释

义》;一指脘腹部,如《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从书.金匮要略》;一指少腹痛,如四版

教材《金匮要略选读》,诸说皆有所据,然从腹痛产生的机理分析,似以脘腹痛为妥。若结合

临床实践,又多见少腹亦痛。故此处腹痛,可兼指脘腹痛及少腹痛。这也是肝郁奔豚之主

症。往来寒热,虽为少阳病的主症,此却属内伤杂病之症。因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化热,影

响少阳,使其枢机不利,亦可见往来寒热。但与外感病邪入少阳,正邪相争的往来寒热、在

机理与表现上皆有别。总之,本症是血虚肝郁,化热上逆而致的奔豚气病,“气上冲胸”,必

伴“发作欲死”,是其诊断的特征,“腹痛”为主症,“往来寒热”属兼症.

(方药评析)  本症以血虚肝郁为本,情志刺激为诱因,肝郁化热,循冲脉上逆为标。

法当下气降逆,清热调肝,治标为主,兼顾于本。方中甘李根白皮,即李树的根皮《名

医别录》载“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性寒”能清热,“逆奔气”则寓下气之

功,可见甘李根白皮是方中主药。《外台》治奔豚气共有13首方,其中8首方剂皆运用

了甘李根白皮,故此药为治热性奔豚气病的专药.生姜半夏擅长降逆,仲景常常二药同

用,此处用之以协助李根白皮下气降逆,使上冲之气返于下。二药虽性温,但与大寒之

李根皮配伍,则去性取用。黄芩性味苦寒,《本经》云“主诸热”,陶弘景谓“治奔豚,脐

下热痛”,方中用之以清热。生葛,即葛根之用生者,与黄芩为伍,可清肝热.当归、芍

药、川芎养血调肝,以顾其本。芍药与甘草相协、又能缓肝急、止腹痛。

由于本证为奔豚发作,气逆上冲,情势较急,故昼夜服药,“日三夜一服”,欲平其

上冲逆,速解标急。

(文献选录]  徐彬:此乃奔豚之气,与在表之外邪相当者也。故状如奔豚,而气上

冲胸,虽未至咽喉,亦如惊发之奔豚豚矣。但兼腹痛,是客邪在腹也,且往来寒热,是

客邪在半表里也,故合桂枝、小柴胡,去桂去柴,以太少合病治法,合其内相合之客邪.

肝气不调,而加辛温之芎归,内寒疼逆,而加甘温之生葛、李根,谓客邪去而肝气畅,则

奔豚不治而自止也。桂为奔豚的药而不用,里急也。(《金匮要略论注》

周扬俊:气上冲胸,较冲咽喉稍缓。然腹痛明系木来乘土,若往来寒热,少阳本病,以厥

阴与少阳相表里也。故以作甘者益土为制水,半夏、生姜消散积滞,以辛温去寒,以苦寒解

热,当归益荣,芍药止痛。凡发于惊者,皆以本汤主治,故即以病名汤。(《金匮玉函经二

注》)

尤怡:此奔豚气之发于肝邪者,往来寒热,肝脏有邪而气通于少阳也。肝欲散、以

姜、夏、生葛散之;肝苦急,以甘草缓之;芎、归、芍药理其血;黄芩、李根下其气。桂、

苓为奔豚主药,而不用者,病不由肾发也。(《金匮要略心典》)

按:以上诸注皆谓本证与肝有关。但徐注以客邪而畅肝气论治;周注责之于惊,认

为治在肝脾,尤注立足于肝,专论病与治。总以尤注意长。

(临床应用)  本方多见个案报道,所治疾病包括:(1)治奔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癔

症见该病者:据《逐园医案》载:一妇人患腹痛,从少腹上冲胸及咽喉,顷之即止,已

而复发如初。佯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脉弦数。舌苔白。用奔豚汤一剂知,三剂己。汤

氏C3,治-13岁男性少年突然觉一股气从脐中往上冲,渐至眩晕,汗出、心悸,痛苦异常,

但神清,脉如平,舌红苔薄白。因玩耍时受惊后发病。经奔豚汤加郁金治疗,9剂获愈。

(方中李根白皮以川朴代之)。杜氏治一男性患者,28岁,因思想情绪紧张后患病。自

觉有一股热气从两侧小腿及股内侧上行,渐入腹中,再沿腹内两旁上冲至胸胁,届时伴

心烦急躁,头昏面热,口干口苦,坐卧不宁,夜发则难安寐,每次发作十几分钟或一小

时许,间日或数日一发,甚至一日数发。辨为气火奔豚,予奔豚汤去川芎加丹参、炒枣

仁,服12剂,病显减.后去炒枣仁,续服30余剂,前证即很少再发。孔氏曾治1例因

卒受惊恐而患奔豚气病已6年者,辨为肾气伤而肝失滋荣,郁而化火,挟冲气上犯,予

奔豚汤加党参,共服5剂而痊愈。

(2)治血卟啉病:徐氏曾治疗一患者急腹痛反复发作3年余,均于月经前后出现,

兼有气自少腹上冲,心胸憋闷,辨为肝经郁热,冲气上逆,奔豚汤加减:原方去葛根,樗

白皮代李根白皮,加徐长卿、青龙齿,连服12剂而愈。已5年未复发。

(3)妇科病症:王氏等用奔豚汤加减分别治疗经行呕吐、产后感染、结扎后腹痛、

人流后盆腔炎等妇科病症,虽表现各异,但皆具腹痛,口苦咽干,溲黄便秘.多烦躁易

怒,脉细数或弦数,故收异病同治之功。

(4)治癫痫:乔氏等(8,用奔豚汤治疗一例癫痫。白某某,女,50岁,职工。患者新

近丧夫,心中悲戚;前日幼女又患急性阑尾炎往医院手术.情志怫郁,化火生风,逆而

上冲,上干清窍,始成痫证。患者发作前自觉胸胁憋闷,口苦咽干,有气自少腹上冲即

不知人。家属代诉该患者病发时可见突然跌仆,口中吐涎,手足挛急,声如畜吼。诊见

其人情绪激动,言语急躁,舌红脉弦.证属郁火上冲,气机逆乱,心窍失聪。治宜疏肝

清热,熄风安神,方予奔豚汤加减.处方:李根白皮30g,黄芩lOg,葛根lOg,清半夏

lOg,生姜6g,当归lOg,白芍20g,制香附30g,全蝎8g,蜈蚣3条,僵蚕15g,朱砂

3g,磁石30g。连服半月。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一周后痫证停止发作,尽剂后唯余胸胁

时满,情绪急躁,乃处丹栀逍遥散合香苏饮继服半月,并嘱亲属多方劝慰,其病遂瘳.

(5)治奔豚发喘:王氏治疗工例因肝郁伐脾,复又嗜食生冷,引发喘咳、奔豚气者,

方用奔豚汤(陈皮代李根白皮)加茯苓、生姜或柴胡,诸症即减。终用柴胡清肝散调摄

而愈。

(现代研究]  汤氏”在探讨《金匮》方治疗神志失常(即情志病)证时认为,奔豚

汤常用于因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而致肝郁气滞、气上冲胸咽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癔病。

刘氏。”观察发现,气功偏差与奔豚气病颇多相似之处,其病理不外乎由于练功过度耗伤

气血,又因七情内伤,损伤心神和肝肾之气,导致阴阳失衡,气机失调,而见少腹之气

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心烦、口干、气急、头胀头晕等症。故气功偏差可归入奔豚气病,

也可以为气功偏差实为奔豚气病的发展,从理论上而言,可参照奔豚气病的治疗原则

施治。

此外,对于方中李根白皮这味药,近世医家使用的代用品有樗白皮、桑白皮、陈皮、

椿根皮、桂枝、川朴等。总之,临证时宜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代之.


相关文章

  • 温氏奔豚汤
  • 本方由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组成,是山西省中医学校 温碧泉老师遗方,与<金匮>奔豚汤名同方异.本方 由人参四逆汤去干姜,桂附理中汤去白术,桂附 八味丸去熟地.丹皮.萸肉,加沉香.砂仁.牛膝而成,是一首纯阳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温热灵动, 彻上彻下,通 行 ...

  • 四圣心源 卷六
  • 四圣心源 卷六 杂病解中 腹痛根原 [原文]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 盖乙木上升,是为枝叶,甲木下降,是为根本.脾陷则乙木之枝叶不能上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则 ...

  • 中医把脉歌诀
  •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 ...

  •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 <金匱要略>背诵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 ...

  • 鸦胆子三治方
  • 鸦胆子又名鸦蛋子.性寒,有毒,有清热止痢.解毒杀虫.腐蚀赘疣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肿瘤.抗寄生虫作用. 一.治鸡眼先用热水烫洗患处.发软后用刀削去隆起处及表面硬的部分.贴上剪孔的胶布.孔的大小与病变相等.而后将捣烂的鸦胆子盖满患处.再以胶布敷盖,每隔6天换药1次.一般 3次. 二.治扁平疣.寻常 ...

  • 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十九节--小柴胡汤
  • 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半斤?24   黄芩三两?9   人参三两?9   生姜三两?9   半夏半斤?12   甘草三两?9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少阳病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和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 [方解]少阳主半表半里,凡 ...

  • 医学高级职称中医针灸副高级考试题库
  • 医学高级职称中医针灸副高级考试题库 医学高级职称中医针灸副高级考试题库(1) 1).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者,当内服:( ) A. 桂枝加桂汤 B. 奔豚汤 C. 桂苓五味甘草汤 D.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正确答案:A 2). 清 ...

  • 中医执业医师面试题库
  • [001号考题] 肺痨 虚火灼肺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与虚劳.肺痿鉴别 [002号真题] 血证 便血 黄土汤 跟痔疮鉴别 [003号真题] 胁痛 肝络失养 一贯煎 与悬饮鉴别 [004号考题] 胃痛 淤血停胃 失笑散合丹参饮 [005号真题] 哮病(不是哮证)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 六君子汤 [0 ...

  • [金匮要略]总结
  • 金匮要略 --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 --原著黄二十五篇,载方205首,用药约155味 --明代赵以德是注释原著第一人<金匮方衍义> 一.痉病:因过汗,误下,导致营血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而致. 1.刚痉: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风寒表实.筋脉失养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