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平测试大纲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科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简单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文字表述和图形语言中获取地理信息。

2.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3.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回答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学科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5.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简单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6.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发现地理问题。

7.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简单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8.能够应用简单的论据或措施,解决地理问题。

IV.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

革调整方案》,考试内容包括地理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V.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Ⅵ.试卷结构

一、 试卷题型结构

全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共70题。其中:

单项选择题Ⅰ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单项选择题Ⅱ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双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项Ⅱ按照不同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区分。)

二、 试卷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约占33%;人文地理约占33%;区域可持续发展约占34%。

地理学学业水平测试纲要

一 地理

(一)宇宙中的地球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概念: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

体系统

天体系统 地月系

级别: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

河外星系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十分相似

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

稳定的太阳光照

特殊性

(存在生命)

22℃

大气层的存在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维持地球表面温度,促进表层物质运动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类型

太阳活动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球的影响

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

周期:

角速度:每小时

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方向:自西向东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地球公转

回归年:

1度/天,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速度

线速度:30千米/秒

6,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自转:赤道平面

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公转:赤道平面

7,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

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地方时 换算:经度没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区时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换算: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线

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

8,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方时≠北京地方时

偏转原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

使地表水平运动

物体方向发生 赤道:不偏转

偏转

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

9,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四季的更替 空间分布

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气候四季:3, 4, 5月春季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和能量交换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个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岩石圈的结构

地壳

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3,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褶皱

蚀反而成为山岭

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流水作用: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

形成的主要地貌

风力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

冰川作用:冰川U谷,刃脊、冰斗、角峰

5,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

6,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分布: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 6个风带

形成与分布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季节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

移动而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成因

节移动

7,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锋面系统:分类

定义: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冷锋

气旋(低压)

气旋与反气旋 天气: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8,知道水循环的概念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意义

之一

9,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

类型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

分布 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大洋环流

洋流

南纬40

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

换,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对气候的影响

意义

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对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

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意义:如厄而尼诺与全球气候,秘鲁渔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

3,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

域分异规律

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

更替,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重要作用

水平地

域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

更替,受水分控制,中纬度比较明显

地域分异规律 原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垂直地

域分异

表现: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纬度

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如乞力马扎罗山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村落的形成与

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河流较多的平原地区:多呈带状

地区: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古代城市的分布

原因: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

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形 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地

河谷低地:山区城市的分布地

帆船马车运输时代:河流大道汇合处

交通 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公路、铁路枢纽及沿线

高速公路和航空时代:城市分布模式将有更大变化,各个时代城市主导区

位不同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植被的破坏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全球气候变暖

的影响 导致 海平面的上升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3,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意义

土地用途多样化,使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

变化

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

4,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

类型:台风、 洪水、 干旱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定义: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水 成因:强降水 冰雪融化 河道堵塞 堤坝溃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直接损失:淹没农田 村镇 工厂 造成人畜伤亡等

间接损失:交通

能源供应中断,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的紊乱 二、地理

(一)人口与城市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原始低增长阶段: 农业社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

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原因:丰收或灾荒,战争或瘟疫影响

加速增长阶段: 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

人口急剧增长;原因:科技发展和某些疾病得到控制

增长减速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降至低水平,

人口增长减缓;原因:生活水平提高,观念的转变,保险福利发展,国家人

口政策的实施

低速增长阶段:现代的发达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

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非洲人

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4‰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欧洲人口自然

增长率为-2‰

2,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常迁移流动

人类社会早期

原因:食物、土地、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长达数百年大规模移民浪潮

地理大发现——二战 大陆”,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现代(二战—今天) 表现: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新兴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人

口迁移

原因: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人口合理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知识、技术等

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标准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

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4,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城市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积聚,形成

城市功能区

住宅区:最基本的功能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功能区比较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商业区:多呈团块状或条状,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

街道两侧,是城市的核心区

城市中不同地区地租水平不同,同时各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也不相同,

不同地区有不同功能

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

成工业区

5,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城市对区域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服务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城市体系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

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中心

地”理论

: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

心、商贸中心、国际投资中心

:长三角地区的副

中心城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苏、锡、常、宁波(第三层次):制造业功

能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

: 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

和乡村

6,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7,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对城市和结构产

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建筑景观和格局上)

地域文化对

城市的影响 建筑景观:纽约、芝加哥:市中心摩天大楼,四周筑物

错落其间,欧洲:保持传统风格,高楼很少

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华盛顿:以国会大厦西

向)和白宫(南北向)两条轴线及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等

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自身特征: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分布:亚洲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区位因素

概念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混合农业 分布: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中国珠

江三角洲地区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地时间安排;灵活的农业生产规模安排

3,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主要因素:土地 原料 动力 水源 交通 劳动力 市场 政策

原料: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和市场市最重要的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的影响下降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交通: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劳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

减少,对其素质要求提高了

环境标准、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工业区位也有

不可忽视的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形成过程: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产品方面的联系

工业联系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信息上的联系

现象: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

距离集聚现象,多出现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

工业地域

的形成

工业集聚 原因: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

此间的交流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影响: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 堵

多出现在工业化后期

工业扩散原因:工业过分集聚带来的用地紧张、水电供

应不足,交通 堵塞、原料燃料等问题

5,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强度过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发展引起植被、地表环境、地表辐射特

性、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农业生产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过牧、不

合理灌溉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农药

的过量使用

产生影响的原因:工业生产对原材料需求与自然界中

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突出

工业地理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

6,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物质流通和信息交流日益重要。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不同地区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从而形成前所未有、更加广泛、频繁的地域联系。

随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不断加强,偌大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7,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块状、带状、形状等。在从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进程中,交通运输布局和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例如,历史上水运为主的时代,江、河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赋予城市形态以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8,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些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三、地理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

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

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可按自然要素特征

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

区域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

发利用

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英国和日本为例

相似性:两国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中纬,气

候比较湿润 产生原因: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两侧,地理

位置和地形等不同

自然环境的比较

差异性

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可从地形、气

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要素入手

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

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产生原因:经济发展起步早晚和发展过程方

面的差异,加上人口数量悬殊,自然环境差

异,文化传统不同

经济发展的比较

差异性 可比较的要素是: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及其布

局、农业人口与城市等

3,结合实例,理解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

特点

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特点:城市和工业

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

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

由集聚走向扩散

区域发展阶段

与人类活动 成长阶段: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力价格提高,区域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

至停滞,失业率增高,人口减少

转型阶段:

特点: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求新的

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再生阶段: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4,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5,结合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积极意义: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特别是枯

引起

影响长

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输水沿线有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

危害其表现为 使黄河泥沙巨增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1,合理利用土地,挑战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

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

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

水土流失治理 2,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

、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即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

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2,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

的措施

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干支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

射状

长江流域的自然

资源与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水资源居全国首位

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

上游地区

整治措施是生态保护

长江流域的 中游地区 资源优势:平原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 开发与整治

暖湿润,人口密集,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下游地区

3,结合实例,了解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其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结合实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环境恶化:主要环境问题有固体废气物污染,大量热污

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

传统工业衰落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

外转移,产量下降

1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策略

2009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

2009-06-21 02:12

本文标签: 关于高考的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

为贯彻《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粤教考〔2008〕28号)精神,做好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工作,深化我省普通高考改革,现将《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附件)印发给你们,请将此文及时转发至各县(市、区)和各普通中学,并请根据《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2009年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工作。组织实施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可迳向省教育考试院反映。

附件: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附件: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保证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广东省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工作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全省范围内统一举行的教育考试,必须依法治考,保证考试的科学、准确、公平、公正。

第三条 学业水平考试在省招生委员会、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评卷、统一组织成绩评定和公布成绩,由市、县(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具体实施考试。

第二章 考生报考和考试科目

第四条 准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2007年秋季入学(含2007年前入学尚未毕业)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应报名参加本次学业水平考试,2008年秋季入学的在校高中学生不能报名参加本次学业水平考试。

第五条 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网上报名。各级教育局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部署,负责组织本地区报名工作;各有关中学负责统一组织本校普通高中学生报名。

第六条 本次学业水平考试报名时间为2008学年第二学期初,具体报名安排及办法另文通知。

第七条 本次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科。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本细则第二十八条普通高校招生专业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自行确定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

第三章 考试时间

第八条 本次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2009年6月下旬进行。

第九条 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具体各科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化学、政治 8:30-10:00

生物、地理 10:40-12:10

物理、历史 15:00-16:30

第四章 考试内容、形式和命题

第十条 本次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共同必修内容和必选修内容,适当反映高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体现一定的选择性。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如下:

政治科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内容。 历史科包括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的内容。

地理科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的内容。

物理科包括物理1,物理2,选修1-1的内容。

化学科包括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由考生在试卷上选择)的内容。

生物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的内容。

第十一条 省教育考试院将于2009年1月底公布《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学科考试大纲》,明确各学科考核的具体内容、能力要求和试卷结构。

第十二条 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笔试,题型均为选择题,可设置选做题。 第十三条 省教育考试院依据《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学科考试大纲》进行命题。

第五章 试卷的运送和保管

第十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在启用前属国家机密级材料。

第十五条 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运送和保管等环节按照教育部、中宣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规定》的要求执行,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招生办、考场领导对试卷的安全保密负全部的责任。试卷在启用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启封试卷。

第十六条 试卷在运送、保管期间,如发现泄密、失盗、严重损毁等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保密部门,并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扩散。

第六章 考试实施

第十七条 中学有承担学业水平考试的义务,中学教师有承担学业水平考试监考工作的义务。

第十八条 学业水平考试在有电子监控系统的广东省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定点考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无电子监控系统的定点考场或非定点考场进行的,必须报省教育考试院批准。

第十九条 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各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要求,负责组织、管理本地区考试的实施及处理考试期间发生的重大问题;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市、区)考试工作的具体组织

和实施;各考场负责具体的考务工作。

第二十条 省教育考试院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的考务要求,各级考试机构按照本细则和考务要求做好学业水平考试的考务工作。

第七章 考试监督和纪律

第二十一条 建立学业水平考试监督制度。省教育考试院、市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试期间组织巡视组、派遣考试监察员,分赴各有关考场监督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实施、安全保密和考风考纪等情况,确保考试顺利实施。

第二十二条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管理规定和考试纪律。考生有考试违规舞弊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处理办法》进行认定与处理。建立考生考试诚信档案,考生考试违规舞弊事实及处理结果,将录入考生电子档案,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

第二十三条 因教育考试机构管理混乱、考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考场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或者同一考场(试室)同一时间的考试有五分之一(含五分之一)以上存在雷同卷的,取消该考场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 对出现大规模作弊情况的考场相关责任人、负责人及所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应当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包括副题及其答案及评分标准,下同)丢失、泄密,或者使考生答卷在保密期限内发生重大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盗窃、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生答卷、考试成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评卷、成绩呈现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 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考生答卷采用计算机扫描评判。

第二十六条 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卷面满分值为100分,成绩公布采用等级分,各科公布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以后每次考试结束,省教育考试院根据考试结果进行同学科年度间的等值处理后,再将卷面成绩转换为等级分。各科卷面成绩与等级分关系: 100分-85分为A级,84分-70分为B级,69分-50分为C级,49分-25分为D级,24分(含)以下不给等级、在成绩单上表达为考试成绩未达等级要求。

第二十七条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省教育考试院进行评定、分数统计、等级转换和统一公布,考试成绩由市、县(区)招生办通知考生本人。考生对考试成绩有异议的,可在成绩公布后规定时间内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复核或复议。 第二十八条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如下:

(1)具备第一批本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获得等级成绩,且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2)具备第二批本科院校(含第二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

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3)具备第三批专科院校(含第三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4)各批次艺术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5)各批次体育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第二十九条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同一学科两次考试且取得考试等级的,考生可用获得的最高等级成绩报考普通高校。

第三十条 普通高校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符合本细则第二十八条要求的基础上,可自主确定本校招生专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录取标准,但需要报省招生办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九章 考试经费

第三十一条 考生报考学业水平考试须缴纳报考费。报考费按省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执行,专款专用。

第三十二条 学业水平考试报考费由市、县(区)教育部门负责收缴。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2007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准备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自行到本县(区)教育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且需取得符合本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准备参加我省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招生“3+专业技能课程”考试的,可以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第三十四条 非2010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应届毕业、将在2010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往届高中毕业生(含相同学力者,以下简称往届生),可报名参加本次学业水平考试。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时,对往届生的学业水平考试不作要求。在2011年及以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时,对所有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考生均按本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报考2009年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可以在2010年1月再次报考学业水平考试。2010年及以后的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第三十六条 各市教育局可根据本细则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细则相抵触,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解释。

补充一下关于等级的。100分-85分为A级,84分-70分为B级,69分-50分为C级,49分-25分为D级,24分及以下不给等级。

地 理

一、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测试范围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地理l》、《地理2》和《地理3》。

(二)测试目标的说明

测试目标是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习所要求达到的高中毕业的最基本的学习目标。考查紧扣测试目标规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注重知识获得的方法与过程;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素。测试目标主要有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两部分,具体如下:

l.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列举、了解、辨认、区分等(即明确“是什么”)

B:分类、比较、分析、解释、说明(现象、结构、过程)、判断、理解等(即懂得“为什么”)

C:说明(成因、原理、规律)、归纳、应用、评价、运用证明等(即能够“综合应用”)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次。

A:标注、画出等

B:绘制、完成、初步学会等

C:掌握、学会、应用等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相关的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渗透到知识内容中进行


相关文章

  • 关于针对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
  •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选拔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制定从2009 ...

  • 河南20**年高考新课标理综高考大纲-文综
  •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文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 ...

  • 2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考试说明-网上励才
  • 2009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考试说明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8日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以有利于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 ...

  •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个问题
  •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个问题 河南洛阳轴承集团公司第一高级中学 李从如 一.为什么要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的科类划分.科目设置和高考内容的确定, 对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和考生的复习备考具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是 高考制度改革中 ...

  • 20**年高考广东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各科试卷说明及指导意见
  • 2016年高考广东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各科试卷说明及指导意见 2015-07-20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特急 穗教研院[2015]14号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关于2016年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备考指导意见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粤教考函[201 ...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马丽萍 除文志 为认真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长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指导纲要>,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要求,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的发展 高中地理课 ...

  • 法国教育制度
  • 法国教育制度 法国属于中心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治理上长期实行高度的中心 集权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规定中小学实行学校.家长.学生合同制:设立"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定期审查修改教育内容,改革学制,简化考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 ...

  • 地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篇一: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指导下,紧抓常规管理,加强对高考模式.新课程与校本开发的研究,地理科组将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要求,团结全组教师,同心协力,努力完成各项具体工作. 坚 ...

  • 云南省20**年新课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方案
  • 云南省2012年新课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方案 2011年11月16日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适应我国将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 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发展趋势,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部署,更好地选拔和培养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