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效应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效应研究

作者:沈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3期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老农保”制度的完善,在坚持个人账户的同时,引入财政直接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制度,有效地增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果,实现了财富从年轻一代向年老一代转移,并且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国民收入 再分配效应

一、引言

收入再分配功能是政府介入养老保险业务的主要理由之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及免除老年人生存风险为动机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主要是指养老保险调节财富在同一代人不同收入人群之间或代际之间转移的效应。中国自1997年开展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至今已在城镇和农村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式”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这种“混合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正确评估养老保险的再分配效应对评价改革的成本和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在衡量和评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时,一般倾向于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将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变量视为外生变量,根据具体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运用保险精算基本方法建立参保人员的缴费和受益模型,分别测算参保人缴费贡献与给付现值,通过比较缴费贡献与给付现值之间的差距,度量参保人净受益规模,以此判断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如果参保人缴费贡献等于给付现值,则判断该制度模式不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如果给付现值大于缴费贡献,则该制度模式存在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如果给付现值小于缴费贡献,则该制度模式存在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我国于2009年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选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模式,社会统筹由国家财政全额补贴,个人账户主要由农民个人缴费和地方财政补贴(集体补贴非强制);二是政府采取双账户补贴方式,分别对缴费“入口”参保补贴和给付“出口”补贴;三是缴费方式操作性强,按照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参保年龄,将参保人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分别执行不同缴费办法;四是给付方式明确,基础养老金采取“普惠式”计发办法,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累积额和预期余命计发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建立在制度框架基础上,根据对参保人的缴费贡献与给付现值的比较来测算收入再分配效应。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模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模型是在结合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机理、设定年龄结构、人口流动以及缴费档次等假设条件,合理确定指标参数的基础上建立的收入再分配数理分析工具。

(一)基本假设

根据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分析思路,在建立效应测算模型前需要进行以下条件假设:1、选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年份(2009年)为基准年份,假定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在2009年参保;2、假定农村人口处于封闭状态,即不考虑人口迁移因素;3、假定参保人员养老金领取年龄统一为60岁;4、假定参保人员死亡年龄统一为平均余命(71.58岁),即按照139个月的计发系数正好从60岁开始领取11.58年;5、假定基础养老金按照CPI指数动态调整;6、假定集体经济不补贴个人账户。7、假定缴费档次100—500元不变;8、假定地方财政对参保缴费补贴保持30元/年不变,且对各缴费档次补贴额相同。

(二)模型建立

1、缴费模型

按照参保人年龄,将农村居民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因此缴费模型分别对应“老人”、“中人”和“新人”。按照精算原则,在一定利率条件下,可以将缴费模型中缴费总额累积给付在退休临界60岁(2009年)。

(1)“老人”缴费模型

对“老人”(年龄大于等于60岁)而言,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可以直接享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老人”缴费总额公式为:

FVC1=0 (1)

其中,FVC1代表“老人”缴费总额。

(2)“中人”缴费模型

对“中人”(年龄大于等于45岁,小于60岁),从参保年龄开始缴纳保险费,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一次性补足保费,地方财政对参保和补缴保费均进行补贴。其中一次性补缴保费的计算方法与“新人”按年缴费相类似,自由选择缴费档次,只是缴费年限存在差异,这里一次性缴费年限为参保年龄距离退休年龄不满15年的差距,具体表述为:[15-(R-X)];在补足缴费后其余时间按照年缴费标准继续缴费,计算方法与“新人”完全相同。因此,“中人”缴费总额分为一次性趸缴补足保费和按年缴纳保费两部分,公式为:

FVC2=(G+Cr)[15-(R-X)](1+i)R-X+■(G+Cr)(1+i)R-S (2)

其中,FVC2代表“中人”缴费总额,G代表政府参保补贴,Cr代表缴费档次,R代表养老金领取年龄,X代表参保年龄,i代表利率,

(3)“新人”缴费模型

对“新人”(年龄大于等于16岁,小于45岁),从参保年龄开始缴纳保险费,公式为: FVC3=■(G+Cr)(1+i)R-S(3)

其中,FVC3代表“新人”缴费总额。

2、给付模型

基础养老金采用“普惠式”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精算平衡原则,采用139计发系数发放。按照精算原则,在一定利率条件下,可以将给付模型中给付总额贴现在退休临界60岁(2009年)。

(1)基础养老金给付模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照55元/月的初始水平,并根据CPI自动调整发放。 PVB1=■ (4)

其中,PVB1代表基础养老金给付,D代表死亡年龄,h代表基础养老金调整指数。

(2)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模型

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精算平衡原则,即总缴费=总给付的原则,结合平均余命进行发放。同时,由于缴费时分为“中人”和“新人”,他们之间的缴费年限存在差异,缴费积累值不同,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也不同。

“中人”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公式:

PVB2=■ (5)

“新人”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公式:

PVB3=■(6)

在养老金给付模型中,“老人”养老金总给付为基础养老金现值,“中人”养老金总给付为基础养老金现值加上“中人”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值;“新人”养老金总给付为基础养老金现值加上“新人”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值。

3、净受益模型

净受益模型用于计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总受益与总缴费的差额,体现在不同参保年龄、不同缴费档次上的缴费贡献与给付现值差距,具体计算公式为:

π=PVB-FVC (7)

其中,π代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的净收益,如果π>0,收入再分配效应为正;如果π=0,收入再分配效应为零;如果π

(三)参数选取

根据假设前提及经验研究,确定模型所需参数如下:1、养老金领取年龄统一为R=60,参保人员死亡年龄统一为D=71.58,养老金领取年限为11.58年;2、利率水平参照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假定i=3%;3、物价指数假定长期保持3%不变;4、缴费基数保持100—500元/年不变,且参保人的缴费档次选择的倾向保持不变;5、财政保持无弹性参保补贴30元/年不变。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假设前提及参数选取,再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测算。模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缴费在100—500元档次,制度参保年龄从16—71岁的净收益测算结果。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转移再分配效应

无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选择何种缴费档次、选择什么年龄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所有参保农村居民的净受益额均为正。这说明所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员都能够从参保中获得新的财富,该制度实现了国民财富对农村参保居民的转移支付,具有较强的代际内部横向再分配效应。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财富的总量是既定的。国民财富按要素贡献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进行初次分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再分配的方式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财富,意味着财富由城镇居民向农村居民的部分转移,这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福利差距。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代际收入再分配效应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模式中不同参保年龄农民的净受益有较大差距。无论选择何种缴费档次,在16—59岁参保年龄之间,参保年龄越高,净受益越大。较年轻一代(如参保年龄在45岁以下者),净受益均要显著小于中老年一代(如参保年龄在45—59岁之间)群体。至于投保年龄超过60岁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农民,其净受益逐渐降低是因为模型假定农民

个体死亡年龄统一为71.58岁,越接近死亡年龄的投保人能够享受到的基础养老金年限越短,财政对他们的转移支付金额就越少。这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模式实现了财富从年轻一代向年老一代的转移,具有较强的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这种较强的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反映在农民对进入养老保险年龄的选择上。根据问卷调查,越接近养老金领取年龄、距回报时间越短的农民参保率越高,而作为制度缴费主体的年轻农民参保率却偏低。如45—60岁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比例为60.04%,45岁以下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比例为44.83%。如果要鼓励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早缴费、长缴费,那就需要建立缴费年限与养老金领取相挂钩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使得养老金的享有量和净受益与农民缴费年限相对应。

此外,在横向比较中发现,同样参保年龄,缴费档次越低的参保人享受的净受益越大。这种情况与丁煜(2011)的研究相吻合,“采取固定额度缴费和参保补贴,个人账户积累基金将会累退式增长”,这将鼓励农民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根据对辽宁省第一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阜新市彰武县的问卷调查,在已参保的农户中有88%的农民选择100元/年的最低档次。建立固定费率缴费方式和弹性参保补贴机制可能有助于改善这种不公平的缴费机制,激励农民选择较高消费档次增加缴费积累,这需要进一步调整模型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和经验数据来验证。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应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实现了国民财富向农村的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直接用于支付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这些养老金若按照农村人口数进行转化,相当于每年为农村居民平均提供收入净转移约11—90元。

统计分析发现,已包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小于未包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9年新农保基金支出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比从

3.34∶1下降到3.33∶1,下降了0.01;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245∶1下降到3.228∶1,下降了0.017;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166∶1下降到3.126∶1,下降了0.04。平均来看,在2009年—201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期间,新农保基金支出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均降低0.02倍左右。未来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以及支付水平的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应越来越明显。

四、基本结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借鉴与沿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模式的同时,引入了财政直接补贴的转移支付机制,有效地增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并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财政转移收入再分配、代际收入再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再分配的效果。具体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制度让所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员都能够从参保中获得新的增量财富,实现了国民财富对农村参保居民的转移分配,具有较强的代际内部再分配效应。

第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统账结合”模式下,通过跨期筹资与给付计划使得较年轻一代(如参保年龄在45岁以下者)的净受益显著小于中老年一代(如参保年龄在45—59岁之间)群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模式实现了财富从年轻一代向年老一代的转移,具有较强的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基础养老金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实现了国民财富从城镇向农村的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9年—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期间,新农保基金支出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均降低0.02倍左右。

参考文献:

[1]P.Diamond.“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7.No.3

[2]刘子兰,周熠.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研究简述[J].消费经济,2010(2):76

[3]柳清瑞,穆怀中.基于代际交叠模型的养老保险对资本存量和福利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7.

[4]Liebman, Jeffrey B.“ Redistribution in the

current U.S. social security system”.NBER Working Paper,2001.No. 8625

[5]王晓军,康博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2009

(11):75

[6]张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0(4):59.

[7]黄丽.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

(4):81

[8]穆怀中,闫琳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12(1):73

[9]丁煜.新农保个人账户设计的改进:基于精算模型的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1

(5):31

[10]鲁欢.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受宠”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对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400户农户调查的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2(2):4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ZD014);辽宁省行政学院系统立项课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

(xzxyxtkt017);大连市委党校校级课题“完善大连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策研究”(2014sqyb21)阶段性成果〕

(沈毅,1986年生,辽宁营口人,经济学博士,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


相关文章

  •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难题.挑战与出路
  • 作者:李婷李实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年01期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47(2013)05-0032-12 过去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经济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 ...

  • 社会保障学研究生试卷及答案
  • 现代社会保障研究 1.浅论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与系统.市场经济则是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本调节作用或起主要调节作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认真研究并正确处理 ...

  • 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评述
  • 作者:吴文庆 经济学动态 2012年02期 一.导言 缓解收入不平等和拉动内需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项重要任务.自凯恩斯学派以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和干预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凯恩斯本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来调节收入分配不平等,并且提出两条方案:一是改变 ...

  • 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2012年第2期 医疗保险与消费: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 白重恩 李宏彬 吴斌珍 *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农村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政策变化来研究医疗保险的获新农合使得非医疗支出类的家庭消费增加了约得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 5.6个百分点.这一正向作用随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 ...

  • 扩大农民消费.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
  • [摘要]农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集体,刺激农民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内需,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包括农民收入,农村消费状况,农村消费环境,消费倾向等,给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对策,从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关键词 ...

  • 农民工市民化的四大关键
  • 新一轮城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制度设计应围绕"人"展开.农业转移人口是城镇化的主角,流动过程表现为农民"出村"和"入城","出村"的关键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入城"的核心是农民工市民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XX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 ...

  •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问题考察
  •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状况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归纳出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促进农业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土地合理规范地流转,进一步丰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论,对于规范中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促进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经验材料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XX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