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的研究概况

天津农业科学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畜牧兽医与水产养殖

2009,15(5):23-23-25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的研究概况

李淑花1,都业良2,张凤3,牛志河4,李迎梅2,肖永霞2

(1. 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山东济南250022;2.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3. 青岛康地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4. 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对去除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介绍了各类方法的

技术内容、去毒机理、去毒效果及存在问题。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饲料;去除方法中图分类号:S816.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5.008

Study on Removal Method of Aflatoxin in the Animal Feeds

LI Shu-hua 1, DU Ye-liang 2, ZHANG Feng 3, NIU Zhi-he 3, LI Ying-mei 2, XIAO Yong-xia 2

Husbandr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Shandong 250022, China)

(1.Instituteof Veterinary Drug Contro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Shandong 250022, China; 2.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China; 3.Corporation of Kang Dien of Qingdao,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China; 4.Central Station of Animal

Abstract :The removal method of the contaminant of aflatoxin include physical method ,chemical method and biometric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content of methods, elimina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aflatoxin were also introduced. Key words :aflatoxin; feed; removal method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 主要是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 )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1]。黄曲霉毒素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而是一类结构极其相似的化合物,分别为B1, B2, G1, G2、M1, M2等。凡是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强,并有致癌性。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M1、G1次之,B2、G2较弱[2]。黄曲霉毒素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只需要有一点碳与氮就能生长、繁殖、产毒[3]。在6~47℃的环境中,都能生长,极易在玉米、花生、棉子及其饼粕等动物性饲料中生长。因AFT 毒性极强、不易破坏,并且对畜禽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4],使疫苗接种失败等原因,所以去除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有的去除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11.1

除。主要有活性炭、硅铝酸盐类和葡甘聚糖等,以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应用最为广泛。由美国FDA 批准的最强霉菌毒素吸附剂脱霉素就是一种硅酸盐矿物衍生物,它的表面积是酵母细胞壁提取的甘露寡糖的42倍,与霉菌毒素一旦结合后,在动物体内不易分离。坡缕石是一种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夏枚生等使用提纯的酸改性坡缕石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进行的体外去毒试验[5],当AFB1浓度≥3mg/L时,酸改性坡缕石对AFB1的吸附量和吸附率显著优于坡缕石,这主要是由于酸化后造成坡缕石微空隙增多、表面积增大,导致吸附性能增强。葡甘聚糖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试验也表明,其对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好的脱毒作用,但由葡甘聚糖和铝硅酸类矿物混合而成的复合脱毒剂,较单独使用葡甘聚糖的脱毒效果更好[6]。蒙脱石也是一种铝硅酸盐类霉菌毒素粘合剂,有研究通过对蒙脱石进行复合改性,构建新型纳米吸附材料AAN ,对黄曲霉毒素进行体外吸附试验,表明其具有吸附作用强、吸附速度快、解吸率低等优点[2]。因此,可以考虑将新型纳米吸附剂作为非营养性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防

物理方法

吸附

许多吸附剂能够结合黄曲霉毒素进而将其去

收稿日期:2009-05-30;修订日期:2009-07-28

作者简介:李淑花(1965-),女,山东禹城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兽药检验及残留检测工作。

天津农业科学第15卷

止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危害。1.2辐射法

紫外线或γ-射线可有效地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对霉菌和霉菌毒素都有较大的杀伤力。紫外线照射不但可以杀死霉菌的菌体,还可以破坏黄曲霉毒素。AFB1在362nm 处为最大特征吸收峰,可产生12种以上的光降解产物。AFB1、AFG1在365nm 紫外光下照射1h 会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将黄曲霉污染上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7]。但这种方法常占用较大的面积,难于大批量实行,同时也会对营养成分有部分破坏。

此外还有烘烤法、挑除法、暴晒法水洗法、液体抽提法等,因为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量太大,难以规模化进行,无法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用。22.1

间内还原成氧气,对环境几乎不造成危害。罗建

伟等通过试验证实,用浓度为20×10-6~50×10-6的臭氧连续或间断处理低水分(15%以下) 粮食9h ,粮食中污染的AFB1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但不同的粮食去毒效果有差异,对稻谷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11]。臭氧熏蒸处理法操作简单易行,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实践,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去除饲料中AFB1的有效方法。

次氯酸钠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脱毒机理可能是次氯酸钠中氧原子的诱导作用。研究表明,次氯酸钠不仅能有效地使花生饼中毒素总量降低,而且对AFB1的消除效果最佳[12]。但次氯酸钠处理使花生饼变成黑褐色,出现结块现象,处理时又会产生大量的热,会影响饲料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赖氨酸的利用效率。33.1

化学方法生物法

碱处理

实际生产中通常用碱性物质处理污染的饲料,黄曲霉毒素结构中的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被打破而形成香豆素钠盐,从而破坏毒素,达到去除的目的。氨处理消除黄曲霉毒素是实践中最常用、较有效的办法,同时也是欧美最常用的去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将霉变饲料密封在熏蒸罐或塑料薄膜袋中,使其含水量超过18%,氨气熏蒸10h ,能够使霉变饲料中AFB1的含量减少90%~95%[8];对于0.2mg/kg以下含毒量的饲料采用0.2%~0.4%的氨剂量,对于0.2~0.5mg/kg含毒量的饲料采用0.5%~0.7%氨剂量,对于0.6mg/kg以上高含毒量的饲料常用0.7%~1.0%的氨剂量,如果密闭时间延长,剂量可相应降低[9]。NaOH 也有去除黄曲霉毒素的作用,1%NaOH水溶液处理含有AFT 的花生饼1d ,也可使毒素由84.9μg/kg降至27.6μg/kg[10];尽管NaOH 可以有效地降低花生饼中的黄曲霉毒素水平,但也有研究认为,如果遇到酸化作用将可能使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重新出现,而酸化作用在消化道中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动物体内的验证。2.2氧化剂法

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钝化剂。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还原性,可以迅速降解饲料中的AFB1,并可杀灭许多微生物,同时它可以在短时

微生物菌体制剂

有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都能去除或降解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13]。微生物吸附黄曲霉毒素是通过非共价方式形成菌体-黄曲霉毒素复合体,当微生物形成复合体后,自身的吸附能力下降,较易与黄曲霉毒素一起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毒素的危害[14],而且无论是活菌体还是死菌体都有较强的吸附效果。其中,枯草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等具有较强的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能力。李志刚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结合AFB1的强度在4%~55%之间,其中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CGMCC1.539吸附AFB1能力最强[15]。通过液体培养60h 后的枯草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也能降解掉89%、88%和81%AFB1[16],枯草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 也是其降解AFB1的最适温度和pH ,同时添加钙或镁离子可以促进枯草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去除作用。张建梅等在肉鸡饲料中添加AFB1,使用以活性嗜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细胞壁及水合铝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脱霉剂进行脱毒,认为在霉变饲料中添加0.1%的生物脱霉剂,AFB1随粪便的排出率为50.44%,添加0.2%的生物脱霉剂,AFB1的排出率为72.30%[17]。

另外,甾体羟化真菌对黄曲霉素有明显的脱毒作用,体外试验表明,酵母细胞能结合90%的黄

第5期

曲霉毒素,向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中添加啤酒酵母培养物可明显提高肉鸡体重。经筛选认为,除酵母菌外,用无根根霉、米根霉、橙色黄杆菌等进行发酵处理,对去除粮食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均可收到较好效果。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来去除霉菌毒素,这种生物转化过程往往存在缓慢及不完全的缺点,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完全用于饲料脱毒的实践中。3.2

参考文献:

[1]Kurtzman C P, Horn B W, Hesseltine C W. Aspergillus nomi-

us , a new aflatoxin producing species related to Aspergillus fla-vus and Aspergillus tamari [J].Antonievan Leeuwenhoek, 1987, 53:147-158.

[2]史莹华,许梓荣,冯建蕾,等.新型吸附剂AAN 对黄曲霉毒素B1, B2, G1, G2的体外吸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5):1069-1072.

[3]孟颖.黄曲霉毒素污染与预防对策[J].河北化工,2009, 32(4):72-73.

[4]Denis M.Food-borne disease:Aflatoxin B1can suppress the immune system[J].Drugweek,2003(8):152.

[5]夏枚生,许梓荣,胡彩虹,等.改性坡缕石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的去毒作用及机理[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1):21-27.

[6]张妮娅,姜梦付,齐德生.葡甘聚糖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J].养殖与饲料,2007(4):56-59.

[7]王建华.霉变饲料的霉菌毒素与防霉去毒技术[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5,12(1):5-7.

[8]闫超.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害及解毒措施[J].饲料研究,2005(7):31-32.

[9]张国辉,何瑞国,齐德生.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脱毒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4(16):36-38,40.

[10]杨丰利,汤蕾妍,何宝祥.黄曲霉毒素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2006,22(5):233-235.

[11]罗建伟,李荣涛,陈兰,等.臭氧去除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研究[J].粮食储藏,2003,32(4):29-33.

[12]冯定远.花生饼中黄曲霉毒素化学脱毒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1997,12(2):21-25.

[13]Hao Y, Bracke1t R E.Removal of aflatoxin B1from peanut milk inoculated with Flavobacterium aurantiacum [J].Journalof Food Science, 1998, 53:1384-1386.

[14]Lee Y K,EI-Nezami H, Hanskard C A, et al . Kinetics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aflatoxin B1by viable and nonviable bacteria[J].JFood Prot,2003,66(3):426-430.[15]李志刚,杨宝兰,姚景会,等.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3):212-215.[16]朱新贵,林捷.几种食品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22(10):65-68.

[17]张建梅,李国军,谷巍.生物脱霉剂对黄曲霉毒素B1的作用研究[J].中国饲料,2009,(5):21-23.

[18]王宁,马秋刚,计成,等.黏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产酶条件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2):27-31. [19]吴肖,刘通讯,等.花生粕酶水解液中黄曲霉毒素脱毒定性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3,11(1):32-33.

[20]宫春波,姜连芳,张永翠,等.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危害及去除方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1):120-123.

酶制剂

酶制剂是自然界中微生物所产生的活性物质。某些酶可以分解毒素分子的功能性基团,把霉菌毒素转化为无毒化合物。酶法解毒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解毒方法,对产品无污染,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法优化黏细菌产解毒酶活力的条件,可使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达到78.2%[18]。吴肖等利用一种酶将花生粕深度水解后,使微溶于水的黄曲霉毒素从结合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上充分游离,然后采用过滤法,截留住大部分黄曲霉毒素,从而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下降[19]。但实际应用中,由于酶不耐热,在饲料的制作过程,尤其在颗粒饲料压制的高温过程中易于失活,限制了酶的作用发挥。Liu 等研究分离出一种胞内酶,命名为AFT 脱毒酶,通过该酶的处理AFB1的毒性大大降低。真菌酶-2的提取液可使AFB1转化或使其发光基因发生改变,而降低毒性[20]。4

结语

虽然现在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很多,且报

道的效果很好,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很多的方法是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目前还无法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其次,有的方法容易使营养成分氧化、分解而失去其营养价值等,造成畜禽的适口性差等缺点。还有的方法成本太高,无法投入商品化的生产。

对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消除,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筛选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提高消除率。可以考虑将这几种吸附毒素效果较好的吸附物质结合起来使用,或者几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运用等。同时,也要采取合理科学的储存和加工措施,加强对饲料的检测等,从而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关文章

  • 黄曲霉毒素检测
  • 黄曲霉毒素检测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黄曲霉毒素种类: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C1.G2,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 ...

  •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 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2.术语和定义 2.1 真菌毒素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 2.2 可食用部分食品原料经过 ...

  • 管式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玉米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
  • 中国科学: 化学 2011年 第41卷 第7期: 1177 ~ 1183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SCIENTIA SINICA Chimica 论 文 www.scichina.com chem.scichina.com 管式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 黄曲霉素对身体的坏处
  • 有些食品由于存放不当会发生霉变,凡是霉变的食品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素.霉菌易在粮食.油类及其制品和坚果上生长,如花生.棉籽等,干果类中的核桃.杏仁.榛子,奶制品.干咸鱼.海米.干辣椒.干萝卜条等,其中花生及其制品黄曲霉素的含量最高.实验证明,黄曲霉素是由黄霉菌产生的真菌霉素,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 ...

  • 食品安全案例8例
  • 麦乐鸡中加有聚二甲基硅氧烷 Chicken McNuggets contain polydimethylsiloxane 摘要: 聚二甲基硅氧烷(学名:polydimethylsiloxane)为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它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耐高低温性.闪点高.凝固点低,可在-50~+200℃下长期使用, ...

  • 抗黄曲霉毒素M1免疫亲和柱的制备
  • 抗黄曲霉毒素M 1免疫亲和柱的制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省 大庆市 163319) (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161006) (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 102200) 摘要:[目的] 制备黄曲霉毒素M 1污染样品的净化前处理免疫亲和柱.[方 ...

  •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03
  • 第三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二) 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是具有核膜,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里有线粒体,有些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真菌属于低等植物,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种类繁多,形态大小各异,包括酵母菌.霉菌及各类伞菌. 真菌在分类上分为三纲一类,即 ...

  •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摘 要:真菌毒素作为产毒细菌的代谢物质,它大量出现在粮谷及饲料当中,产毒真菌具有分布广的特点.现代农业技术和食品加工工艺虽然较为先进,然而真菌却还是会在作物的生长.储存以及加工中造成危害,并且这些危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产毒真菌就将会在食用坚果.油 ...

  • 食品理化检验-真菌
  • 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概念和检测意义 真菌(Fungi):包括蕈类.霉菌和酵母在内的一类真核生物,7万多种,分布广泛. 霉菌(Moulds):菌丝体比较发达而又没有较大子实体的一部分真菌的通称,分布很广. 霉菌毒素(mycotoxins)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