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

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

摘要:作者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做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体型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1人性是其创作的起点和回归的终点。人性对于作者而言,其主旨就是一种人类的爱,而这种爱就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男女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都是人性美的集中体现。“我一直都在追求着一种合乎生命的人生形式”作者崇尚人性、热爱生命。用生命与自然去表现人性的美、用生命的认识去挖掘人性的美、用自己的作品去再现人性的美!在湘西世界的描写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美好、悠扬、像诗一样的人性。这里和谐安宁、素朴自然、健康活力,是充满着爱与美的人间乐土。

关键词:人情美;亲情美;爱情美

(一)人情美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路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2作者笔下的边城人民祥和安宁,与世无争,处处都能使人感到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性美。

《边城》中“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但不成,凡是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烟草,将茶峒出产的上等烟草,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3老船夫乐善好施、信义至上,过渡人质朴、淳厚、真诚,这些无不都显示了一种优美而善良的人性!

船总顺顺,也从不自恃自己的身份和财富,却能“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公正无私,既正直平和又不爱财,对本乡和过路人一律慷慨好

义。玉太太是一个“有教养又能自食其力的、富于林下风度的中年妇人”为人素雅,生活闲适恬淡,十分热心肠。忙时种白菜,闲时和儿子在小溪边纳凉。在儿子生日的时候给人送酒,甚至还帮助两个工人都接了亲,对人一律真挚而热忱,宽怀而大方。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再平凡不过,可是在这平凡之间,他们那颗信义至上、见利就让的心却如金子般闪闪发光。萧萧被花狗引诱怀孕,惨遭沉潭厄运,但婆家人重视、崇尚生命,终以慈爱的胸怀宽恕了她。他们的人性真挚善良、淳朴单纯,可见生命比礼数更重要,生命才是最可贵的。揭示了作者笔下湘西人民所具有的生命意识美和人情美。

这里的人性真挚而善良、平和而质朴,但这种质朴的善良当中却始终贯穿着一种悲哀忧伤的基调,越是真挚和善良,悲哀就愈加显得突出和透彻,作者一方面情绪激动高昂,为人性的美所感动;一方面又抑郁而忧伤,为人性美的逐渐流失而痛苦。表现了受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心坎里的沉郁隐痛。作者在这种沉重的情感中寻找归宿和寄托,以此来彰显人性的美,再现人性的美。

(二) 亲情美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一把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唤使身边的黄狗从高处岩石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与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4 这是一幅多么祥和欢乐的画面!爷爷与翠翠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也正是爷爷对翠翠的这种真挚的爱,才使得翠翠在“近于一种奇迹中,居然长大成人”。同样翠翠对爷爷也是关爱备至。当爷爷阖然离世时,翠翠更是悲痛万分,留在那里继续着爷爷一生的事业和义务,一个人挺立渡口继续摆渡。我们不免被这一对祖孙所打动,这种纯粹的亲情之美是如此的弥足珍贵。翠翠的母亲在未生下翠翠之前,和兵士发生了暧昧关系,作为父亲的不但“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这种对于女儿深沉的爱以及对人性的尊重正是作者所极力赞扬的人性之美。

《菜园》中“„„做母亲的于是当真就想下去,低吟了半天,总是没有文字能解释当前这一种境界。一面是文字生疏已久,一面是情境相协,所谓超于言语,

正如佛法,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所以笑了„„”不难看出玉家母子的高尚品德和纯洁的灵魂,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拥有着一颗赤诚的亲子之心。当儿子离去后,玉老太太也是靠着对儿子的爱坚强活了下去,当秋天菊花开满一地,老太太也觉得没有继续活着的必要了,于是也追寻儿子而去。死亡是人类生命中永远的悲哀,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将祖父爷爷、翠翠父母和玉家母子均都置于一种死亡意识中,以死亡和幻灭来展现人性的悲剧美,表达了作者对湘西少数民族一种深沉的眷恋,对自己以及家乡人性灵魂的呐喊,表达自己对湘西民族美好人性的一种希冀和愿望。

(三)爱情美

爱情永远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这既是作者笔下一种人性美的展现,也是基于自身的一种生命感知和追求。在《神巫的爱》中即使是祈福的神巫也不免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爱情。因为神巫也是充满热情和渴望的年轻人,对爱情心存美好期待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即便作为神的仆人:“要尽职尽责诚心祈福降瑞于族人,个人私欲得退却”但爱情的来临是不为人所预料的,他的心也会为那些蜜儿般的甜美情话而涌动,他对于女子的感情是极其真挚不夹杂任何杂质,这无不让我们感动。翠翠母亲与士兵的爱让人心痛亦让人遗憾,翠翠母亲一方面拥有自由恋爱的勇气,一方面又舍不得年老孤独的父亲。兵士一方面想要爱情,一方面又担心私奔所带来的对军人名誉的损坏。于是“一个违背了军人的职责,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既然生无法聚首,死当无人可以阻挡。兵士服了毒先离去,做母亲的又舍不得肚里的那个孩子,于是也在生下翠翠后故意到河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这是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作者的死亡意识是深刻的,他将生命痛苦的本质曲径通幽的导向对健康人性的追求,因为唯有健康的人性才能抵抗生死之苦痛,这是作者对于人性美的一种独特认识和体验。兵士和翠翠母亲“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展现了作者对爱情观的一种真实本色。这是一种鲜活,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生命形式和人生形式。

翠翠与大佬和二佬的爱情故事亦让人感动和伤感。在大佬和二佬的心中爱情与门第和财富毫无关系。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豪爽而干脆。当大佬发现翠翠倾心于二佬时,便忍痛割爱成人之美。可是天公不作美,爱情总是令人嫉妒的,大佬溺水而亡,二佬也远出家门。但翠翠对二佬的爱是那样的执着和坚定,即使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依然在渡口痴痴的等着。翠翠对爱情的期待似乎是一种无法预知的孤独守望,这种状态其实是作者内心的真实状态“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5 翠翠和二佬的爱情结局就是作者内心对本土文化流失的无助守望。作者想要从湘西这块心灵的栖息地寻找到让自己轻松、舒展甚至自豪的东西,而这些却都在走向远离和虚无。作者发现一切的努力和拯救又都是徒劳“一面写一面总仿佛有个生活上陌生,情感上相当熟悉的声音在招呼我:‘你这是在逃避一种命定。其实一切努力却是枉然。’”6表达了作者内心隐伏的深沉哀痛和对湘西少数民族品格重建的呼唤以及对美好人性的呐喊。

作者笔下的湘西静谧安宁,民性善良,这里没有宗教礼法的束缚,也没有文化礼教的制约,一切浑然天成,顺其自然。人们正直勇敢,守信自约,仗义轻利,多情坚韧,无不彰显着人性美的光辉。这正是作者所追寻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不管在《边城》中,《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中,还是在《菜园》中,作者都以缓慢温婉的笔调,向读者一一道出了湘西凤凰古城原始文化的自然形态,一种真善美的人性,一种像诗一样的美好人生形态。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对理想希腊小庙构建的渴望。

结语

综上,湘西生活尤其是水对沈从文的影响是极其深厚的,美丽的自然山水不但养育了生命,更培养了美好的人性。作者将自己的生命世界置于水的波动中,将水的丽质融化到湘西世界百态的人物形象上,使人性在水的柔和下绽放独特的光芒和意义,并以水中给予人性美的礼赞和歌唱。

总之湘西世界书写的是一种美好的人性,展示的是一种人性的光辉,像是一曲桃花源式的牧歌,更像是一曲人性美的礼赞。作者旨在呼吁我们如何用美好的人性去净化我们失散已久的灵魂,旨在号召我们如何去珍惜这人类最为珍贵的本质美,旨在唤醒少数民族去保留那人性中残存的一点人性美。历史仿佛一条河,流淌着亘古不变的水,流走了无数人的情感,而水中沉淀下来的是永远不变的水的透彻与厚重,承载了无数人对生命本真美的追求。湘西的真善美将永久的屹立于人性的光辉之中。

1 沈光明:《美丽总是愁人的——论沈从文的审美内涵》,2006年4月第29卷第2期,长江大学文学院.

2 沈从文:《边城集·沈从文别集》,P123,重庆大学出版社.

沈从文:《边城集·沈从文别集》,P108,重庆大学出版社.

沈从文:《边城集·沈从文别集》,P111,重庆大学出版社.

林小叶:《论沈从文的菜园启蒙现代性》,2012年6月第27卷第3期,平顶山345

学院院报.

6 沈光明:《美丽总是愁人的——论沈从文的审美内涵》,2006年4月第29卷第2期,长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2】沈从文:《边城集·沈从文别集》,重庆大学出版社. 【3】沈从文:《湘行散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4】沈从文:《萧萧》,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5】沈从文:《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从文自传》,卓雅岳麓书社,2011年1月出版.

【6】沈从文:《从文自传》,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7】辛世民:《“神庙中的生命”——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阅读印象》,长江职业学院,2005年9月第11卷第5期,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8】金媛:《沈从文深沉结构中的悲剧性》,2012年8月第4期总第42期,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9】佘爱春:《自然.人.生命》,玉林师范学院.

【10】李锦英:《论边城的美与人性的美——重读沈从文的边城》,2007年3月第7卷第1期,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11】沈光明:《美丽总是愁人的——论沈从文的审美内涵》,2006年4月第29卷第2期,长江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章

  • 沈从文笔下的"人性"--以[萧萧]为例
  • 我所理解的沈从文笔下的"人性" --以<萧萧>为例 华师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俞明海 沈从文的以描写湘西原始民风的作品,向来被赞誉为"歌颂人性的至美"."表现人性美的力作"."人性美的赞美诗"等等.沈从文在其&l ...

  • 诗意的生活----汪曾祺乡土小说的平民美
  • 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为文本,通过阅读汪曾祺的小说来感受汪曾祺小说中独特的平民意识,以及那份人道主义精神.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及小说情节分析,来感受那份淳朴的人性之美,也透过他的文字来感受他对平民的关心与包容.关键词:汪曾祺小说 平民性 人道关怀 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那是美丽的江南水乡,生在在水乡,传统的 ...

  • 边城学案及答案
  • <边城>学案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小说乡土文学之作,是它奠定了沈从文在30年代乡土文学中的地位.它通过对已经逝去的一段往事的追忆,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框架,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它 ...

  •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色
  •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色 学 号:031140035 姓 名:杜林 工作单位:老河口市八中 目 录 1.沈从文简介„„„„„„„„„„„„„„„„„„„„„5 2.<边城>作品简析„„„„„„„„„„„„„„„„„„5 3.沈从文的文化观和其在<边城>中的 ...

  • 读书报告边城
  • 浅谈<边城> --美与悲的矛盾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它历来被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湘西如同梦乐之土,所有的人安居乐业,勇敢善良.但是,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除了对乐土般的小城的描述以 ...

  • 边城 赏析
  • 沈从文<边城>赏析例文(3篇) 作者: 加入日期:12-09-13 自读作业: 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令人陶醉,自然之美,民风之美,爱情之美,风俗之美,亲情之美,或者语言之美,叙事之美,主题之美等等,自读全文,自选角度,结合文本写一篇赏析作文:边城之美,1000字左右. 参考例文一: 来自& ...

  • 边城教学设计
  • 一导语 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我非常喜欢一部小说,有人为它写过一副对联: 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 二介绍沈从文 1介绍从文故乡:(播放风景短片) 有这样一座别具风情的边城,传说一对凤凰从这里拍翅而起,她便有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凤凰.沱江水穿城而过, ...

  •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 一.快速阅读全文 1.概括主要内容 描述了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写出了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他睁大好奇的双眼,敞开充满童真的心,尽情地阅读一本大书--多彩的人间生活.当然,他在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同时,也并未放弃对书本知识的追求. 2.内容理解: ...

  • 人性的悲悯
  • 人性的悲悯 --解读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姓名:胡发斌 摘要 人性是文学的经典话题,也是许多作家表现的重点.作为客观存在的人性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作家莫言把"高密东北乡"作为自己尽情恣肆地导演他所理解的人性内涵的艺术舞台.他作为"讲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