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效果(可附页)

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研究效果:

(一)通过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操作体系。

1、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四种方法:

(1)收集

(2)观察

(3)设疑

(4)运用

2.归纳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具备的三个条件。

(1)、营造宽松的实践活动环境.

(2). 设计好操作程序,把握好问题的设计。

(3)、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3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1)游戏类活动课

(2)实践性操作课

(3)综合性实践课

(4)问题性探索课

4、探索总结出了数学实践活动的3种类型。

(1)实践操作型。

(2)知识拓宽型。

(3)渗透数学方法型。

5、对课内外实践有了新的领悟。

(1)课前实践,构建知识。

(2)课中实践,理解知识。

(3)课后实践,知识创新。

(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创设有效的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重视实践、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4..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教师自身素质明显提高。

1 、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2、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两年来,课题组成员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教师研究学习的氛围日渐浓厚,涌现出了

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科研队伍,使我校在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促进了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施。

a.培养目标上由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素质的培养转变为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合作交往、实践创新等全面素质的发展。

b在学习方式上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c.在教学环境上打破了教师的绝对权威,代之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课题研究实践中发现了不足

1、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由于传统的教科书只提供毫无生气的形式结构,又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素材,更苦于找不到现成的学具,我们的教师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有自己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课件,边讲解边演示。

2、为了操作而操作,操作流于形式。过分追求动手操作的过程,却忽视了动手操作活动的目标,教师没有对动手操作进行及时总结、概括和提炼,使得动手操作往往停留于动手操作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层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起始于动手操作,终止于动手操作,似有“为动手操作而动手操作”之意。教师充当“指挥官”,学生沦为“操作工”,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操作。

3、操作与观察、语言、思维分离。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操作的载体上,而没有在操作中观察、思考、抽象出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使操作活动事倍功半。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动手摆弄学具,经摸索,找到了结果。但要让他们说说操作过程或相互交流: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那就费劲了,结结巴巴的;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更加困难,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滞后。

4、操作的探索空间不够,思维含量不高,缺少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受到一节课40分钟和操作材料的限制,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索,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操作活动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还打消了部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动手操作运用的次数、时机、时间长短缺乏合理灵活的处理。

课题研究下来,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中,我深感自身的理论素养不够,尽管尽力努力,但在理论深度、宏观把握,系统高度方面还是存在缺陷,觉得要学的太多了。

学生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干什么都是应付老师,因此,很难达到老师预设的效果。再加上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我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说明理由,希望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及时帮助自己的孩子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孩子具

有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能力。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文章

  • 中国大陆首次实验法"第三人效果"研究
  • 作者:禹卫华 国际新闻界 2009年06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685(2009)02-0034-04 研究缘起 本文选取实验法基于以下几点: 1.实验法是"第三人效果"研究的主流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推进的抓手,合适的方法是促进理论 ...

  •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笔记
  •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笔记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传播? 1.共享说 2.影响说(劝服说) 3.反应说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思考题: 1.什么是传播?试述有关传播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 第二章 传 ...

  •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郭庆光版)
  •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问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一) 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两重含义P188 (二)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1.传播效果三个层次: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2.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戈尔丁的四个类 ...

  • 广告心理学综述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告心理学研究 --多重视野下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广告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广告业兴旺发达的表象之后,在广告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外,广告科学性的一面已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在广告由"术"走向&qu ...

  • 传播学教程
  •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 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 一 传播学的概念 1. 定义 1) 库利(社会学角度) 2) 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3) 施拉姆 4) 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 ...

  • 全国自考传播学选择题填空题汇总
  •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的诞生地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使用"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卢因 D.拉斯韦尔 3.申农一 ...

  • 培训评估理论和研究述评
  • MK 职教培iJ 估理论和研究述评 ■周琴 摘要:为了充分梳理培训评估理论并(二1个性差异他提出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提高受训对其进行述评.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个性对认知能力影响培训效能发挥者的自我功效水平.在自我功效的测量上,对已有研究进行概括和梳理.通过梳着重要作用.在大部分研究者看来,受训方面, ...

  • 噻苯隆制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
  •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制剂在农作物上 的应用研究情况 一.应用研究的背景.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业.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用地每年要减少近7%,严重制约农产品总量的稳定增长,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探究提高农作物单产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而应用新型植物生长调 ...

  • 从"5W"传播模式浅析影响盐文化影视传播效果的因素
  • 摘 要 影视行业对盐文化题材的关注为中国盐文化的推广带来了契机.<中国盐文化>.<扬州盐商>.<命脉>等电视纪录片,以及<大盐商>.<盐亨>.<天下盐商>.<碧血盐枭>等盐商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对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