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除夕夜]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寂静除夕夜

(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热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热在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____。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

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

(20)愿你们永远平安。1.依次加到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清脆响亮 情不自禁 意想不到 平反昭雪B.震耳欲聋 不由自主 突如其来 报仇伸冤C.清脆响亮 不由自主 意想不到 报仇伸冤D.震耳欲聋 情不自禁 突如其来 平反昭雪2.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是(

)A.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B.本文叙写的人物是“我”的一家及众乡亲。C.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给我们一家带来的灾难。D.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3、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母亲对破败之家进行毁灭性摧残的原因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文章内容填空。①“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章最后两段的祝愿,表达了“我”对乡亲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语句理解。(1)第⑥段中“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一句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⑦段中“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得灾难”一句中的,“灾难”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⑧段中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有放鞭炮”。这一义举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说:“一个看似无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悉心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它对你生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2.C3.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看到别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就会触及母亲精神的创伤,因而导致疯病发作。

4.①不惜笔墨写小年,是为突出“寂静除夕夜”作铺垫。 ②二十三那天,乡亲们已做了一次牺牲,三十晚上再次成全我们,更见人心的善良和无私。5.①使我特富同情心。 ②怀念、祝福。6.(1)这句话表现了乡亲们对我们一家遭遇的深深同情。 (2)是指母亲疯病发作,给自己家庭毁灭性的摧残。 (3)乡亲们善良、无私的品德。7.“略”。(意对即可)


相关文章

  • 寂静除夕夜_阅读答案
  • <寂静除夕夜> 阅读答案 (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 ...

  • 语文之友阅读指导与训练(下)
  • 语文之友阅读指导与训练(下) 二十八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秦牧 ①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②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爱染掉白发 ...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
  • ⒉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 ⒊明日复明日, .我生待明日, . ⒋种树者必培其根, . ⒌三更灯火五更鸡, . ⒍最珍贵的是 ,最容易失去的 . ⒎我希望有一天,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2013年春季六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读拼音写词语.(8 × ...

  •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
  •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 ...

  • 秦观[阮郎归]阅读答案(附赏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阮郎归①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②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壮美的高楼.小单于,唐曲调名.李益<听晓角>诗:"无数塞鸿飞主度 ...

  •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别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③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二.真题预习热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2010福建卷)(6分)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 ...

  • 除夕夜的花生米阅读答案
  • 篇一:除夕夜的花生米阅读答案 除夕夜的花生米阅读答案 马国福 除夕夜的花生米阅读答案 马国福 amhmlbsucz 2014-09-02篇二:除夕夜的花生米阅读答案 篇三:除夕夜的花生米阅读答案 篇四:除夕夜的花生米阅读答案 今天是除夕,上天好像也为我们高兴,特地送给了我们一个"超大&qu ...

  • ][大纲版创新设计]20**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精练:第2单元 第4节 评价思想
  • 板块精练 板块 1 咏史怀古 1.(2010·唐山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 调]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 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 ...

  • 舒婷[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阅读答案
  • 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舒   婷 ①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 ②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qu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